① 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
①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②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
③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
④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期,设置公共基础课和普通基础课,学生基本上不接触医学。有的国家将这一阶段教学作为医学预科放在综合性大学中进行;中国、日本、苏联、东欧国家则在进入医学院后第1~2年中学习。二为临床前期,开设医学基础课,医学生开始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接触病人。
课程按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致病因子→病理形态和功能的病变→药理学理论知识等顺序安排。三为临床期,开设医学临床课并进行教学实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年左右的生产实习,以实习医生(护士)的身份参加临床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沿袭多年,至今仍为中国以及多数国家的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它属于学科课程教学。每一学科均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把该门科学的浩繁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合理的组织和排列,使之适合于医学生的接受水平。 则根据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安排。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系统、完整,教学形式与中学相似,学生易于适应;教师的业务专长与所担负的课程一致,教材易于编写。经验证明,这些优点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但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科为基础,致使课程门数过多,内容往往重复,学生负担过重;各学科界限分明,基础课与临床课截然分开,不利于医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病人,早日接触社会。
② 越来越多人注意教学改革,他们关注的是什么
我国的教育总体上来讲属于应试教育,上学的目的是取得高分。重知识、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重继承、轻创新,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书呆子。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太落后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很多孩子进入社会以后,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交际能力、沟通能力都很差,除了学习,能考高分,一无是处。更不要说创造力了,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创造力被压抑了。课堂上学生一味听老师讲,久而久之,独自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被重视,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科的浓厚兴趣都没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钱学森会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所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各方面人才。
③ 什么是“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5年的院校教育,加抄上3年的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将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被称为“5+3”。 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就称为
“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④ 对目前医学教育模式,你有怎样的理解
我觉得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还是非常好的,医学院都是实行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以后临床治疗。
⑤ 整合式医学教育改革应该包括什么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这篇文章看看。
⑥ 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和重点是什么
医学教育的三代改革是指什么?
第一代改革: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1900年-1960年)由Flexner报告开启一系列医学教育变革,以科学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推进了现代医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特点:
l 以教师为中心
l 以科学为基础
l 按学科进行课程设置
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创新过程。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1960年-2000年)由伦敦Harden RM,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医学教育,其特点:
l 以学生为中心
l 以问题为基础
l 基于问题的学习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患者和人群为中心,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医学教育正在进行的新的改革浪潮。2010年“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规划出跨越国界、淡化学科界限的发展战略。第三次改革以患者和人群为中心,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倡导专业教育要以团队联合为基础,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领导管理技能培养。其特点:
l 以病人为中心
l 以系统为基础
l 以胜任力为导向
过去100余年的医学教育改革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然而当代的医学却面临诸多现代性危机与困境,医学教育新一代变革迫在眉睫。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诸多新问题,其中人口学与流行病学改变、新技术无限制应用、专业过度分化和人群需求改变等是主要因素。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转向慢性疾病的侵袭、自然环境变化和负面医疗行为风险,致使全球卫生系统形势变得越发复杂,因此也就对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很遗憾,当今医学教育系统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未能有效地应对上述挑战。
当今医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岗位胜任力不足。以系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和体制面的调整,以达到转化式教育目的。新一代系统性转型就是要以卫生系统需求为基础,注重胜任能力的培养与转化,将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转化成为临床服务技能,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医疗与教育两个系统的共同目标,教育系统的任务就是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学人才,从而满足现代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需求。
2.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胜任力应具备哪些能力?
(1)运用分子、生物化学、细胞学的知识以及维持体内稳态的系统机理及其调节异常来预防、诊断并且治疗疾病
(2)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主要原理解释普通生物学、病理生物学以及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技术的作用机制
(3)根据基因传递、人类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群体遗传学的原理来推断和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拟定医疗计划降低发病率,获取并且解释家族史以及血统资料,规范基因检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病患风险
(4)运用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免疫以及非免疫防御机制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确定疾病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并且预测治疗结果
(5)把健康和疾病状态下普通的以及特定疾病的病理过程机制应用到重要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测领域
(6)运用有关正常生理以及疾病微生物的生物学原理解释疾病的病因,确定预防措施,并且预测治疗效果
(7)根据药理学原理评价安全、合理、最为有益的药物疗法
(8)运用量化的知识和推理方式——包括数据整合、建模、计算和分析——以及信息学工具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
⑦ 牡丹江医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做了哪些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可以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教育理论,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实践内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容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⑧ 怎样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制度,被誉为“通向医学大师的必由之路”。如今,这回项制度开始答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将为我国医疗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
⑨ 为什么医学教育需要改革
为什么医学教育需要改革?70,医学的教育各方面他要不停地升级,不停的做实验,所以要不停的改革。
⑩ 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5月刊总第241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医学科学是一门十分严谨且复杂的学科,再加上其所面向对象的特殊性,使其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更加深刻地变革着医学教育理念,使得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逐步提升,让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才培养手段和路径更为多样化。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教育的过程就是在产生信息后,通过教师的教学将有效信息进行挑选。转换和分配,然后由学习者对这些信息加以掌握和存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其知识结构单一,这并不能满足人们本身的网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要求,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利用信息技术让学习者的思维更加扩散,学习方式更为多样,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并通过有效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样的教育技术才能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而且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融合了学习者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运用能,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的展示,将书本中的知识更为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习者面前,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促进其大脑和思维的运转,帮助其构建认知结构和记忆网络,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除此之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会对传统医学教育体制加以变革,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不仅会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研究以及教学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还会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的设计和落实,并以培养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为目标,更新发展医学教育的思想、理念和理论,使其医学教育的观念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确立和落实终身教育、学生主体等教育理念。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就能很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其跨越式的发展。
①新型医学教学结构的创建。医学服务于人,其研究是世界万物,针对的生命,这就要求其教育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复杂性,并且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创新型医学人才为教育核心。但是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虽然也能够向学生传递医学知识和技能等,但是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不容易举一反三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新型医学教育结构中,遵循了教育改革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让课堂讲授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多维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学习的角色,成为真正的信息加工主体和知识建构者,同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和整合众多优秀的医学教育资料,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②高效医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想要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就还需要加快高效医学管理体系建立的步伐,在全面认识医学教育精英属性的基础上,促进医学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深入,以探寻符合并促进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管理思路。这也就是有组织地对现代教育及时的高效合理利用进行探讨和倡导,使其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地整合,进而实现一个完善的现代信息建设和长效管理工作机构的建立,从而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该管理体系下,教师能够相关机构的培训中得到有效的技术指导,不断提升自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使得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更为多样,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③立体化医学教学资源的构建。该种教学资源的构建需要以院校教学基础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在满足构建条件后,该种教学资源能够为医学教学提供一种优质的整体教学方案,以满足实际的医学教育需求,并推动教学的改革。它虽然具有整体性,但是其中教学资源丰富灵活,涉及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6]。而且这也是一种新的理念,通过数据库技术创建有利于教学资源管理的教学资源库,以学科、专业为应用对象创建教学资源网站。虽然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立体化医学教学资源的构建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不算吸收接纳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推广并应用优秀的医学教育改革成果,就能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总结经验,完善立体化医学教学资源。而且在医学教育中,往往会需要进行很多的医学实验,其中所涉及的实验动物、器材等都是较为昂贵的,这并不能无限制的供以学生使用,但是在该教学资源下,很多医学实验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进而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一个练习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实验中各方面情况和具体操作流程和步骤等。
④网络教学新模式的形成。网络教学新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利用而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就能够学习到医学知识,无论是在预习、学习还是复习阶段,学生都能够温习、回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医学知识。这也是一种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课程的整合,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也能够通过自我学习,了解到世界前沿的医学知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在对高等院校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队伍规模和水平,更多的还会考虑学校的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的情况,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及其教育水平和效率等,这些都突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才能让医学教育改革得到进一步的加快和深化。
作者:刘耕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