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学日志

教育教学日志

发布时间:2021-02-20 06:39:44

㈠ 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的几个方法
1. 自我提问法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答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㈡ 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日记,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2010-09-21 01:46:46)
标签: 杂谈
创设自主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者

邵阳市资江学校 赵秋霜

读完了戴尔。斯科特。里德利的《自主课堂》受益匪浅。

戴尔说:“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生爱好学习的学习者。教育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要形成自主课堂,造就自主学习者就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他在《自主课堂》中运用大量的教学实例佐证了自主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供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创设自主课堂的策略。在戴尔的《自主课堂》启示下,我也尝试着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创设自主课堂,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一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课外资料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成四个学习小组,以抽签的方式抽取各组的学习任务:一组学习“路上见闻”,一组学习“外洞景象”,一组学习“孔隙特点”,一组学习“内洞奇观”。各组给予相应的题卡,并规定时间完成题卡上的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并以小老师的身份上台向其他组的学生传授本组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得当时各组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每个组的学生都在拧成一股绳努力地完成着本组的学习任务,并一心想着怎样超过别的组,就连那些平时不善于动脑,不乐于动口的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四个学习小组顺利地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四个组汇报交流学习的过程更是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如学习“内洞奇观”的那组学生在网上查找到双龙洞的好些图片,他们以导游的身份巧妙地把图片和课文结合起来,把双龙洞内双龙盘绕,各种器物罗列的钟乳石奇异景观解说得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还展现了一些叶老没有写到的景观,让大家根据钟乳石的形状发挥想象给景点取名,经过一番讨论,双龙洞内又多了“玉树临风”、“千年等一回”、“面壁思过”等妙趣横生的景观。这就说明“具有适当挑战性、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而良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使他们自觉地呈现出自主学习的状态,能动地获取知识。

《西门豹》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史实故事,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关心百姓,不迷信,足智多谋,为百姓办实事的品格特征,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学习课文人物描写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教学《西门豹》时我尝试着把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让他们在记住了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利用集体的智慧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进行排练表演。学生可来劲了,大家忙着编剧本、查资料、设计服饰、发型,忙着分配角色、背台词、对戏。。。。。。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两天的准备,男、女同学各拿出了一台像模像样的《西门豹》课本剧,女同学唱歌剧,男同学演话剧,表演得各有千秋,连家长都被吸引来了。表演完后,学生们对西门豹的形象烂熟于心,对他的品格特征也更为敬佩,同时还好好地过了一把创造设计、自由发挥以及表演瘾。事实证明这种“创造性的学习”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让他们学得更为轻松。

在自主课堂中我尽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设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往往是打开知识大门的叩门砖。每教一篇新课文,我都会设计几个能吊起学生好奇心的 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自主求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有时课堂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和学生在课外继续寻求答案。如教《捞铁牛》时,学生对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表示出极大的好奇,甚至不太相信水有这种神奇的浮力。于是课后我和学生共同用实物演示捞铁牛过程,还做了好些其它的浮力实验,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知识也学到了。学习《五彩池》时,学生很好奇于五彩池水是由于池底的石笋折射阳光而变得五颜六色的,对于课文的描述,他们似懂非懂。我要学生去找多棱镜之类的东西,实验阳光的折射情况。恰巧,我有一颗仿钻石造型的人造水晶饰品,我把它放在太阳光中让学生看,学生们大叫:“啊,太阳真的是七色的!”我又把水晶饰品丢进水杯中,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水在阳光照射下有了各种颜色,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明白了,五彩池的颜色真是太阳光折射出来的!”

在创设自主课堂时,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要求他们首先得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参与课堂中的一切学习,完成课堂中的所有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学会对他人负责。我安排每对同桌都是一对学习伙伴,他们有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教育的任务。他们要互相监督听课情况,要互相检查课堂笔记和课堂听写,并互相纠错。在这样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加强了,学习习惯良好了,学习能力不断强化,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真正成为了自主学习者。

很感谢《自主课堂》这本好书,它确实教给了我一些很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这些经验和策略支持了我为学生创设的自主课堂,让自主课堂快乐了我学生的学习,也快乐了我的教学。

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成长

邵阳市资江学校 赵秋霜

笔者从自身的阅读经验及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良性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塑造小学生美好的人文品格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课外阅读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能力以及人格心智正在逐步形成并发展,各种知识也在逐步积累,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在从事语文教学时,我一直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当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备案在我每期的教学计划中,我用书籍架成阶梯,引领我的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向知识的圣殿之巅攀登,一路快乐成长。

一、引导有效阅读

我提倡的是良性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即学生所读的课外书籍必须是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好书,学生在阅读中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目标---积累知识,丰富语文素养,陶冶美好情操,健全心智。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一阅读目标,我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功课。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给班上学生布置不少于二十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新颁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每人每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二十万字”),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目,如《弟子规》、《幼学琼林》、《三字经》、《世界经典童话丛书》、《中国少年儿童网络全书》、《上下五千年》、《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唐诗三百首》、《成语典故》、《伊索寓言》、《山海经》、《爱的教育》、《大宇宙》。。。。。。内容由窄到宽,程度从浅入深,即从趣味性强、故事情节丰富的童话读起,再向天文、地理、历史、国学等读开去。为了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教给了学生许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厚实的课外阅读积累本(可连续用好几个学期),每天规定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边阅读边做阅读笔记完成当天的课外知识积累任务:或摘录好词、好句、好段,或摘记知识要点,或抄录奇闻趣事,或写阅读感言,或做点评,也可模仿阅读文本写句、写段。。。。。。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量和课外阅读笔记必须要家长签字,再交给我查阅。我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有时让同桌或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外阅读笔记进行学习、评价,有时让课外阅读经验丰富的学生介绍阅读经验和收获,有时是同学之间相互推荐最新书讯或优秀书刊。。。。。。在这样目标明确又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训练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阅读方法,激发了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成主动阅读,由苦读(有些学生起初把每天的三十分钟课外阅读视为苦差事)发展到乐读(后来我偶尔忘了布置三十分钟的课外阅读,学生会自己主动补上,他们说少了那三十分钟的阅读会很不习惯)。我还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有阅读偏差便及时帮助他们纠正。有段时间,班上学生流行看惊悚小说,我调查了部分学生的阅读感受,他们说这样的小说情节十分荒诞离奇而阴森,看的时候特别紧张刺激,看过后脑海中老出现书中的恐怖场景,令人十分害怕,尤其女生,晚上会吓得不敢独自睡觉。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在质疑、辩论、探讨中明白了少年儿童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惊悚小说中阴森血腥的描写会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道理明白了,学生中看惊悚小说之风自然也就刹住了。

二、组织读书活动

为了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系列“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

1、开办班级小图书馆

为了让学生既节约买书的经费又资源共享,我建议在班上办个小图书馆,学生们都十分赞同,大家自愿捐出各类书刊数千册。为了办好小图书馆,班委会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所有书刊全部包装一新,分门别类贴上编号,并制定了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班级小图书馆开放后,学生们课间追打吵闹的人少了,坐在教室里看书的人多了,学生相互交流的话题也丰富了许多。小图书馆还专门设了意见箱,经常向学生了解阅读情况和阅读需求。

2、学生自编《读书报》

班委会编了一份《读书报》,做为同学们课外阅读的一个载体。这份《读书报》由班委会成员负责主编,每个月出两期,每期由四个学生合作编写。《读书报》上有精美的插图,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有班上学生的优秀习作,有新书介绍。。。。。。这份小小的手抄报凝聚着学生辛勤的汗水,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3、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为了调动全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如:“智慧从书中读出来课外知识竞赛”、“唐诗宋词诵读会”、“比比谁读的书多小书虫经验交流会”、“我阅读我快乐阅读感言小征文”。。。。。。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潮,连那些平时不善于阅读的学生也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了。

三、引领学生成长

课外阅读是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活动中,知识得到积累,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语文素养不断丰厚,人格品行日臻完善---学生们在书香中快乐地成长着。

1、学生品格日臻完善

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学会了不断地完善自我。网络类书籍使学生充满智慧;蕴含哲理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让学生闪耀思辨的火花;童话让学生充满爱心,富有童趣;名人传记让学生志存高远;唐诗宋词赋予学生满腹文气。。。。。。在书香熏陶中,我所教过的124班、139班、153班班风良好,学风良好,学生综合素质好,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和人文水平在年级位居第一。例如139班曾连续八个学期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级,连续八个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名列年级第一(一个年级四个班)(这些都是有档案可查的)。

2、学生语文素养快速丰厚

有效的课外阅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解读文本、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感悟和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快速提高,写作兴趣浓厚,自主写作蔚然成风,学生在完成每期规定的八篇习作之余还自觉地一周写一篇小练笔,一天写一篇日记,还有些酷爱写作的学生写长篇童话故事,如徐海凌的《不灭传说》,欧阳旺的《森林冒险》,戴诗琴的《阁楼精灵》等长篇童话故事在《读书报》上连载,并在同学中广为流传。徐海凌、张世甲、韩冰眉、周红豆等学生还经常在《邵阳日报》、《小溪流》、《小学生导刊》上发表作品。还有一些语文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不少写作知识,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如朱文骐三年级时每次作文都犯愁,从四年级开始喜欢上阅读,读的书多了,文思自然就开阔了,作文时也有话可写了,到五年级时他的作文水平还达到了优秀级别,还时有文章在学校的《小记者报》上发表。

3、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有效的课外阅读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学生课堂中听课习惯良好:注意力集中,自控力强,发言积极,喜欢交流、辩论、探讨问题,坚持做听课笔记;作业习惯良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科作业,且书写工整,卷面清洁,正确率高;学生有良好的反思习惯,每个学习阶段完毕或每次考试过后,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或成绩及时反思,分析自身的问题,写出反思日记,查漏补缺,为下一段学习扫除障碍。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师,引导你的学生去热爱书籍,去阅读书籍吧,因为阅读书籍会让你的学生成长得更快捷、也更快乐。

2010年9月22日

为学生“造米”下锅

---巧用心思为学生创造作文素材

邵阳市资江学校 赵秋霜

一次给学校的“感受师恩”演讲赛做评委,其中有三个演讲者给了我较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三个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演讲稿中写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办公室一边打点滴一边批作业的情景,然后感动得眼泪涌出了眼眶。据我所知,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有带病坚持工作的,但却从没有哪个老师在办公室打过点滴。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们三个抄袭了同一篇范文。不过,时下抄范文的又何止这三个学生。

学生抄范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类作文书籍泛滥成灾,每个学生手头至少有一两本所谓的作文工具书,当然抄起来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师、家长每天逼着学生写这写那,为应付检查,学生只能抄范文交差;三是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作文素材几近枯竭,无“米”下锅,无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锅。

学生,尤其小学生作文素材枯竭、无文而作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1、学生生活阅历浅,没有积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经历;2、学生生活范围窄,眼界不开阔,见闻太少,没啥可入文的东西。现在的学生大多两点一线,每天学校、家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春暖花开时节,他们不可外出踏春,秋凉果熟时候,他们不能出去秋游,因为上级部门不准,学校不准,家长不准,老师也不敢,万一出个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现在的城里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开在几月,不知道花生结在枝头还是长在土里,甚至不明白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区别(曾经亲眼看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公鸡下了一个大蛋)。。。。。。3、学生缺乏身体力行的生活体验,现在的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想做点家务,家长不让,嫌添乱;想做做小玩意,家长掏钱买;想做点公益劳动,家长嫌多管闲事;甚至想在学校值日搞个卫生,卫生区域还要被班主任卖给勤杂工(我们学校如今绝大部分教室卫生,公共区卫生都被班主任卖给食堂的工人了)。。。。。。可怜的学生们到哪儿去找鲜活的题材,写鲜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积累完全靠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没有真实丰富的生活就没有素材。面对当前我们学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做语文老师的该如何打破学生无素材积累,无文而作的尴尬局面呢?我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给学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锅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是学生的快乐之源,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每期都会给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并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游乐中潜藏着丰富的活动资源,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挖掘出许多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脚本。有段时间,学生中特别流行用五颜六色的彩色胶管编编织织,于是我借机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巧手编梦 ”的手工活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掌握了简单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或单干,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彩色胶管和辅助材料编织成单件或成组的小玩意儿,要求作品富于想象力,有创意,并要命名。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埋头苦干,规定的时间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样的编织品琳琅满目地呈现在我眼前,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有精巧玲珑的瓜果,有美观大方的首饰,还有“姜太公钓鱼”、“老鼠嫁女”等故事场景。活动的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把作品陈列在讲台上,大家参观欣赏作品,然后评出“最佳创意奖”、“最有趣味奖”、“最精美奖”等奖项,最后颁奖。学生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活动全程,在活动中,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体验了紧张、焦虑、失败、成功、喜悦、遗憾等等情绪。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还在津津乐道着活动情况。我问学生,如果把这次活动写下来,有话可写不?学生回答说,有,可写的话多着呢!所以接下来的作文指导我没怎么费口舌,学生就把作文写好了,而且佳作迭出。我还给学生设计过“我当小老师”、“我是小小设计师”(学生利用废旧衣物设计新款服装,利用废品设计饰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爱心小组在行动”(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在一周内完成至少五项爱心任务,超额的组将得到神秘奖品)、“做一回拾荒者”(组织学生捡垃圾、拾废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赛)、“火线运水”、“今天我当家”(孩子和家长进行角色换位)、“巧厨拼凉盘”、“编课本剧、演课本剧”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手工劳动,有文体活动,有公益劳动,有语文实践活动,有游艺活动,每次活动学生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也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真实地生活着,愉快地感知着,情感在尽情地宣泄着,所以心中的感受便会自然地发诸于笔端,成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

二、巧妙利用教材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潜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如果利用得当,也能为学生作文找到下锅之“米”。

1、改写古诗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册都有三、四首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象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文字训练空间。因此,我每期都会指导学生在了解诗作背景和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改写几首古诗,即把古诗改写成散文。在改写过程中,学生突破原诗的语言容量,打破原诗的语言结构框架,进行着新的语言创作,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总是很活跃的。例如学生在改写《宿新市徐公店》时,大部分学生都用较淡雅的白描笔调描写了“篱笆”、“小径”、“树木”交织而成的院落静态景物,然后用浓墨重彩描绘“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场景,既写儿童追的种种动作,又写黄蝶飞的各种姿态。原诗中只有“急走”和“追”两个动作的儿童在学生的笔下有的狂奔,有的蹦跳,有的摔了跟头,有的在喊叫,有的在说话,而且还有了锁儿,柱子等有趣的名儿;原诗只出现“菜花”二字的菜园也被学生渲染得有形、有色、有香。一首二十八个字的古诗通过学生的想象、充实,变成了四、五百字一篇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续写课文

翻开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有很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拓展想象的空间,如《凡卡》、《小英雄雨来》、《小摄影师》、《穷人》、《金色的鱼钩》。。。。。。续写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曾指导学生续写过《凡卡》,学生续写出来的故事多姿多彩,反应出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极理性地给予凡卡更为悲惨的结局,写他爷爷贫病而死,写老板阿里亚西涅更加虐待他,致使凡卡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最后。死在逃亡的途中。有的学生极浪漫地让凡卡在鞋店里得到老板女儿的关心、帮助,慢慢长大成人,最终和老板的女儿结婚,开了一家制鞋店,成为莫斯科著名的鞋匠,生活富足,还把乡下的爷爷接到了身边。

3、扩写段落

课文中有些段落写得很简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扩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内洞奇观”一段,作者只简略地写到盘在洞顶的钟乳石青龙和黄龙,对内洞的其它奇妙景观未展开写,我便指导学生在课外查阅双龙洞相关文、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练习,学生根据手头的资料在原文的基础上详细、生动地描绘了内洞钟乳石千姿百态的迷人景象,有的学生还加进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学生的扩写让金华的双龙洞变得更加神奇诱人。

另外,“文体互换”(把说明文换写成记叙文,把剧本换写成小说,把小说改换成剧本等等)、“翻新老课文”、“给课文补白”等也是学生作文材料的极好来源。

三、指导学生积累

正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积累匮乏,情感体验空洞,所以老师就应该经常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从看似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可以入文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亮点。我采用单元日记的形式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实践,学生受益匪浅。

每个学期我按学校的开课周数给学生设置相应的主题日记(如全期有二十周,学生则写二十个单元日记,不一定每天写,但每周不少于三篇),每个单元定一个大主题,每个主题下有相应的观察积累任务,如以“人物写真”为主题,就是让学生去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记录他们的体貌特征,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为人处事的故事等等。如以“花鸟鱼虫”为主题,则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其枝叶花果的特点,了解一些鱼类、昆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以“日月星辰”为 主题,指导学生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的景象,看灿烂星汉,认识星座,了解一些宇宙的奥秘。以“我的成长故事”为主题,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及时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成文。。。。。。因为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和具体的积累素材的任务,学生学会了用探究和发现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他们关心起在垃圾箱中淘废品的拾荒老人来(有个学生详细地记录了一个拾荒老奶奶一周的拾荒经过,字里行间满是对老人的同情,他还建议同学们把废旧作业、书报、矿泉水瓶等等积累起来送给老人,我们还真的那么做了),他们和在草地上打拳的螳螂游戏,把在街头流浪的狗狗带回家,他们听得清树们在风中吵嘴或谈天(引自学生文中的话语)。。。。。。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学生的眼光敏锐起来,情感丰富起来,当然文思也就敏捷起来。

要改变学生无“米”而“炊”的作文僵局,老师只有巧动脑筋,勤花心思,才能为学生创设出有文想作,有文可作的令人开心的写作氛围来。不过,这可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作。

2010年9月23日

㈢ 实习生幼儿园教育教学日志怎么写

实习生幼儿园教育教学日志 怎么写 我们是幼儿园的实习生 ,从开始实习见到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心里非常高兴 ,我们要 对孩子 有爱心 ,好好的教孩子 ,使孩子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

㈣ 教学日记怎么写

您好
教学日记的写法初探

第一部分 如何写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室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第二部分 如何写反思性教学日记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所作的总结和评价,目的是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为今后上课提供参考。教师在对一节课评估时可以反思以下问题:

一、关于教学

1、这节课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这节课使用了哪些教学材料?是否有效?

3、这节课使用了哪些教学媒体?效果如何?

4、这节课是否这节课使用了哪些教学技巧?效果如何?

5、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6、课堂上是否发生了什么特殊事件?

7、这节课的实际讲授是否与教案完全一致?不一致,做了哪些修改?效果如何?

8、这节课的教学难度是否恰当?

9、这节课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0、我的备课是否充分?

11、这节课的哪些内容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再处理?

12、这节课是否应该采用其它更好的教学策略?

13、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14、这节课的败笔是什么?为什么?

15、这节课的问题有哪些?我在教学上做的改进有哪些?

16、我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上是如何体现的?

17、下次教这个内容时我是否沿用本节课的教案和教法?

18、下一节课与这节课如何衔接?

二、关于学生

1、在我的课上是否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2、我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了?

3、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是否学到了想学的内容?

4、学生最喜欢这节课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对这节课的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6、学生是否有机会在你的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分享自己的经验?

7、学生是否在课上学到了新的学习策略?

三、关于教师

1、我的教学语言是否得体?

2、我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是否有冲突?

3、我在专业发展上处于什么阶段?还应做哪些努力?

4、我作为特定课程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有哪些?

5、我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学好所教课程?

总之,做好教学设计并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必要前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您采纳

㈤ 怎样写教学日志

“教学札记”写什么呢?许多教师都觉得无从下笔。其实,可写的内容很多。(一)教学中的疏漏、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上,教师难免出现疏漏、错误。如果不及时更正、补充,就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正确的把握。上《可爱的草塘》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读到这句,学生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该读mò,有人认为该读méi。我一时也疑惑了,宣布两种读音都可以。课后查阅辞海,发现“膝盖”指一个关节位置,说“没méi膝盖大”可以,说“没méi膝盖深”不太合理。而“没mò膝盖深”,意指水深淹没膝盖,比较合适。第二节课,我对学生作了说明。学生都准确掌握了“mò”、“méi”的用法。(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之一。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发展运用知识的技能。笔者上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一课后,批阅学生作业,发现不少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不好,分不清何时用乘,何时用除。笔者反思教学过程,发现,课堂上,没有在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并判断单位“1”是否已知,从而选用计算方法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学生对算理模糊不清。课后,笔者利用时间加强了分析与训练,学生作业大有好转。(三)重点、难点把握如何。课堂教学如无重点,无主次,从头解说到尾,教学效率自然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但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非易事。在教学《穷人》一课时,笔者抓住“桑娜”将孩子抱回家后等待丈夫回家时矛盾心理这段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桑娜善良的心灵。但学生对人物内心反复斗争的矛盾心理理解始终不到位,读起来也显得干巴巴的。课后,笔者在札记中写到:“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桑娜当时的处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放学后,我布置学生具体描写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写得都不错,例如一个学生写到:“要是我不把这两个孩子抱回家,他们就会活活饿死。我怎能见死不救呢?可是,我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丈夫整天在海上打渔,还只能勉强度日。再加上这两个孩子,怎么活下去呢?这几年,丈夫身体越来越差。如果他知道我把他们抱回来,一定不同意。说不定,他会大发脾气。也许他还会揍我呢。可是任由孩子们饿死,那怎么忍心呢?不管了,先抱回来,慢慢想办法吧!”第二天,学生们再读文中的描写,感情很到位,对人物的理解也更深入。(四)教学方法合理与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用得不好,适得其反。教《草船借箭》时,笔者参考优秀教案,搞课本剧表演。由于学生缺少训练,又未能掌握人物特点,课堂上嘻嘻哈哈,弄巧成拙。课后,笔者总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后来,笔者上《将相和》,又尝试了课本剧,但由于课前指导得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到位,效果就大相径庭。(五)处理问题是否得当。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变不利为有利,能真正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上《跳水》一课,笔者问学生:“孩子站在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上,他怕不怕?”有的学生答:“怕!”有的则答:“不怕!”我不慌不忙的问:“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地方,怕吗?”多数同学齐声答:“怕!”偏有一个高声叫到:“不怕!”我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打了个比方:“假如在教学楼之间搭一根又细又滑的木板,你敢过去吗?”“敢!有什么不敢?”他又嚷到。我不耐烦的说了一句:“那就下课试试!”学生低下头,课又照常上下去。下课后,坐下来想想,自己处理得极为不妥。《跳水》一课教育学生遇事要冷静分析、处理,可我自己却没做到。其实,当时我可以表扬该学生勇敢,再让他找找文中有关句子,想想“孩子”是否也如此勇敢,问题不就解决了。“教而不思则殆!”愿反思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札记”。]

㈥ 教师怎样写教育日记

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发现有两个七年级的学生朗读很单调,毫无表情,而且读的很紧张、很费劲,他觉得对朗读的人来说,那些词好像是一座复杂的迷宫,朗读者是在黑暗中穿过这座迷宫的,每时每刻都在碰到障碍。于是他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朗读呢?他们是怎样领会所读东西的意思的呢?他把这个疑问记在了记事簿里,并开始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不会阅读并不是智力发展上的什么不正常情况的结果,而相反地是,不会阅读阻碍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以后他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精雕细刻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从初步的观察和简短的记录,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再到深入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这就是教育概括的途径。这个例子说明了记教育日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中小学老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日记教育就是有它神奇的魅力,我们就是要通过新教育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来领略这神奇,来展示这魅力。”他在发表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这样说:“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段话幽默含蓄地说明了写教育随笔的深远意义。
让我们也来看看一些成功的例子吧:
苏霍姆林斯基32年坚持写教育日记,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写了1000多篇供学生阅读的作品,成为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与他善于思考、坚持写教育日记难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不!可以说,教育日记成就了他,同时也成就了魏书生。魏书生是中国的著名教育家,他用一生的心血写了30多本日记,大约200多万字!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写教育日记,许多教育家出的书籍也是日记的形式。如: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坚持写教后感和反思,22年从未间断,已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窦桂梅靠“恒”劲积累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像他们那样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善于动笔、善于积累,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有那么一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的面前打开。”他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特别对校长提出: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分析的准备工作,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人应当每天在走的一条路。我想,它也是我们每一位立志做好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每天应该走的一条路。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不把自己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积累起来,那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然而,写教育日记并没有引起我们大部分老师的重视。去年暑假开学后,我们学校实行了一项重要举措,要求每位老师每天都写教育随笔,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坚持写呢?在两个学期的教育随笔检查中都发现一些教师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具体体现在篇数少、个人反思少、摘抄多,有的班主任老师居然连一篇教育日记都没有写,整本都是教学随笔,不难想像她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动了多少心思。我自己在记教育随笔中又何尝不存在问题呢?总是以没有时间、工作太忙为理由,把写教育随笔的事一拖再拖,然后找一个时间一补就是好几篇,根本没有养成每天坚持写随笔的习惯。其实,我自己也发现,在工作中曾经发现过不少问题,也曾产生过不少灵感,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及时进行捕捉、随时记录,以至于让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知不觉地消失掉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好在自己还留下几篇随笔,一旦写什么案例、论文、总结,便可以信手拈来,不至于搜肠刮肚地去找素材了!只是当时不免会责怪自己:要是平时多积累点随笔该多好,写文章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我校确实有几位老师的教育随笔写的很好。翻开她们的教育随笔,一篇一篇地细细品味,那真是一种享受,里面记录着她们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记录着她们对学生的体贴与关爱,记录着她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对生活、工作的热爱......走进她们的随笔,你便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她们能成为我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教育随笔见证着她们的业绩,见证着她们的成长!我建议学校开展一次教育随笔的展览,让老师们都能看一看,学一学,这也是一种资源共享。一本教育随笔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读了身边几位教师的教育随笔,我被她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所折服,同时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要是再不写教育随笔,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行程中会被她们远远地甩在后边的!她们做为班主任,难道不比自己工作还繁杂和琐碎呢吗?她们能够做到坚持写,我就做不到吗?其实,我们都能做到!关键是对待教育随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找任何借口!当自己工作忙的时候,想一想魏书生,他身兼数十种社会职务,自己还要教书,写书,讲学,即使这样忙,他都能够做到坚持把日记写完,还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我们和他比起来还算忙吗?还有理由找借口吗?
让我们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吧,因为那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之等教育家走过的幸福之路、成功之路。
让我们抓住每一个瞬间吧,记录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让我们与教育随笔共同成长!

㈦ 教师课堂日志教学过程怎么填

第一部分 如何写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室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第二部分 如何写反思性教学日记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所作的总结和评价,目的是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为今后上课提供参考。教师在对一节课评估时可以反思以下问题:

一、关于教学

1、这节课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这节课使用了哪些教学材料?是否有效?

3、这节课使用了哪些教学媒体?效果如何?

4、这节课是否这节课使用了哪些教学技巧?效果如何?

5、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6、课堂上是否发生了什么特殊事件?

7、这节课的实际讲授是否与教案完全一致?不一致,做了哪些修改?效果如何?

8、这节课的教学难度是否恰当?

9、这节课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0、我的备课是否充分?

11、这节课的哪些内容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再处理?

12、这节课是否应该采用其它更好的教学策略?

13、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14、这节课的败笔是什么?为什么?

15、这节课的问题有哪些?我在教学上做的改进有哪些?

16、我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上是如何体现的?

17、下次教这个内容时我是否沿用本节课的教案和教法?

18、下一节课与这节课如何衔接?

二、关于学生

1、在我的课上是否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2、我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了?

3、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是否学到了想学的内容?

4、学生最喜欢这节课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对这节课的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6、学生是否有机会在你的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分享自己的经验?

7、学生是否在课上学到了新的学习策略?

三、关于教师

1、我的教学语言是否得体?

2、我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是否有冲突?

3、我在专业发展上处于什么阶段?还应做哪些努力?

4、我作为特定课程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有哪些?

5、我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学好所教课程?

总之,做好教学设计并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必要前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您采纳

㈧ 数学教育教学日记怎么写

数学教育教学日记的写法
教学日记是教后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用精炼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教案上。它主要包括: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灵感的再现,始料不及和发人深省的问题。教学日记不仅记录课堂上的知识、方法和思想,而且当检查学生练习、作业、测试结果有感而发时仍可以补在教案的最后。教学日记既是备课的延伸又是新一轮备课的起点。

1、反思教学的效果、突破教学的难点。
在练习、作业和测验中,学生的“普遍缺点”恰好反馈了我们教学的效果,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否已突出、难点是否已突破。只有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收集、研究和反思才能寻求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第一课时的教后反思里我记载着这样一个问题。
“ ”的求解中很多同学都错解为
思索一: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呢?关键在于多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考虑每次取等号的条件是否能同时成立。在上题中如果加上条件就不会出现错误。
式子 ;而式子
根据条件易知 不能同时成立,所以结果错误。
思索二:正解和常用方法的讨论
正确的解法如下:
所以当 时, 。
此解法的关键在于“乘一项除一项”,从而达到只用一次均值不等时的目的,避免了两次运用均值不等式中条件的不一致。当然了上诉问题还可以采用“1代换”的方法将 中的1代换为 ,从而达到相同的目的。方法上它们是“异曲”,思想上却又“同工”。
2、重现教学过程中灵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的丰富内涵。
在课堂师生共同探索中,有些问题和思路难免受时间的限制无法讨论,有些灵感可能初见端倪却又不能深入研究。此时教师一定要在课后加以弥补,才能不留遗憾。
例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推导过程中蕴含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和焦半径公式。
推导过程中的式子 可以变形为
(1) ,即后面的焦半径公式
(2) ,即椭圆的第二定义
如果当时能够对过程进行点拨,学生一定会为数学丰富的内涵而折服,同时也能为这种繁复无味的运算添加新的含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我却并没有能深入,但是后来我根据数学日记的分析补充并复习了该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如果当时课后我也不能稍加留意,那么这个问题的内涵恐怕会永远是个遗憾。
3、反思教学目标中德育的渗透,体现数学的外延性。
我们的在教学中常常感叹于数学德育材料匮乏,但在课后我们细细品位的教学过程时,却发觉有很多问题能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这时我们应该做一个心细的人,将这些材料变成教学日记,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
例如,圆锥曲线的复习课我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这样一个问题的图形变化:
“当 从 到 变化时,曲线 怎样变化?”多媒体演示的结果
是“单位圆 椭圆 两条直线 双曲线”。此时我解释了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们都觉的很有意思,但我总感觉好象还是少了一点深度。
课后我在教学日记上这样写道:此题的图形变化恰好对应着一些哲学思想:(形式)相对静止、(图形)运动变化、(e的值)量变与(图形)质变。如果把这些辨证主义哲学观渗透进去,必将使学生注意到数学可以外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从而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学会人生。
4、反思学生的思维,创新自己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愿意采纳学生的智慧并为己所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在一次讲解排列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子:1名教师和4名同学站成一排照相,且教师不排在两端,则总共有多少种排法?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使用间接法或插空法来解决此题。就在其他同学解题时,一个同学却兴奋地给出了答案。我便让他讲出他的想法,他用的居然不是上面两种方法,而是结合概率给出了 。我立即对他的解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最后我鼓励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在课后的教学日记中我深入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不考虑教师位置的全排列的排列数是 ,若将五个位置依次编上号码①、②、③、④、⑤,则教师在②、③、④概率是 ,所以符合条件的排列数是 。
此方法不仅独特,而且它找到了排列问题的概率解法。据此我选了几道可以用概率来解决的排列问题如下:
(1) 3个男生和4个女生站成一排,求甲站在中间的排法数。
(2) 游览5个景点,A景点不能最后游,则不同的游法有多少种?
(3) 3个男生和4个女生站成一排,求甲、乙分别站在两端的
排列数。
总之,数学教学日记是反思性数学教学的最主要和可行的形式,也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备课所不可豁缺的一步。只有善于探索、勤于反思的教师才能胜任新的课改教学。只有不缺教学日记的备课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备、反思教学的效果、突破教学的难点。
在练习、作业和测验中,学生的“普遍缺点”恰好反馈了我们教学的效果,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否已突出、难点是否已突破。只有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收集、研究和反思才能寻求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第一课时的教后反思里我记载着这样一个问题。
“ ”的求解中很多同学都错解为
思索一: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呢?关键在于多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考虑每次取等号的条件是否能同时成立。在上题中如果加上条件就不会出现错误。
式子 ;而式子
根据条件易知 不能同时成立,所以结果错误。
思索二:正解和常用方法的讨论
正确的解法如下:
所以当 时, 。
此解法的关键在于“乘一项除一项”,从而达到只用一次均值不等时的目的,避免了两次运用均值不等式中条件的不一致。当然了上诉问题还可以采用“1代换”的方法将 中的1代换为 ,从而达到相同的目的。方法上它们是“异曲”,思想上却又“同工”。
2、重现教学过程中灵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的丰富内涵。
在课堂师生共同探索中,有些问题和思路难免受时间的限制无法讨论,有些灵感可能初见端倪却又不能深入研究。此时教师一定要在课后加以弥补,才能不留遗憾。
例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推导过程中蕴含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和焦半径公式。
推导过程中的式子 可以变形为
(1) ,即后面的焦半径公式
(2) ,即椭圆的第二定义
如果当时能够对过程进行点拨,学生一定会为数学丰富的内涵而折服,同时也能为这种繁复无味的运算添加新的含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我却并没有能深入,但是后来我根据数学日记的分析补充并复习了该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如果当时课后我也不能稍加留意,那么这个问题的内涵恐怕会永远是个遗憾。
3、反思教学目标中德育的渗透,体现数学的外延性。
我们的在教学中常常感叹于数学德育材料匮乏,但在课后我们细细品位的教学过程时,却发觉有很多问题能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这时我们应该做一个心细的人,将这些材料变成教学日记,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
例如,圆锥曲线的复习课我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这样一个问题的图形变化:
“当 从 到 变化时,曲线 怎样变化?”多媒体演示的结果
是“单位圆 椭圆 两条直线 双曲线”。此时我解释了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们都觉的很有意思,但我总感觉好象还是少了一点深度。
课后我在教学日记上这样写道:此题的图形变化恰好对应着一些哲学思想:(形式)相对静止、(图形)运动变化、(e的值)量变与(图形)质变。如果把这些辨证主义哲学观渗透进去,必将使学生注意到数学可以外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从而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学会人生。
4、反思学生的思维,创新自己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愿意采纳学生的智慧并为己所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在一次讲解排列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子:1名教师和4名同学站成一排照相,且教师不排在两端,则总共有多少种排法?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使用间接法或插空法来解决此题。就在其他同学解题时,一个同学却兴奋地给出了答案。我便让他讲出他的想法,他用的居然不是上面两种方法,而是结合概率给出了 。我立即对他的解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最后我鼓励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在课后的教学日记中我深入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不考虑教师位置的全排列的排列数是 ,若将五个位置依次编上号码①、②、③、④、⑤,则教师在②、③、④概率是 ,所以符合条件的排列数是 。
此方法不仅独特,而且它找到了排列问题的概率解法。据此我选了几道可以用概率来解决的排列问题如下:
(1) 3个男生和4个女生站成一排,求甲站在中间的排法数。
(2) 游览5个景点,A景点不能最后游,则不同的游法有多少种?
(3) 3个男生和4个女生站成一排,求甲、乙分别站在两端的
排列数。
总之,数学教学日记是反思性数学教学的最主要和可行的形式,也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备课所不可豁缺的一步。只有善于探索、勤于反思的教师才能胜任新的课改教学。只有不缺教学日记的备课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备

阅读全文

与教育教学日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