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下实施德育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的人格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当代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入德育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现今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汲取先进文化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灵活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正确把握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授的重点是文学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着语文的形式,为文学作用的形式又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德育教育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地,多数情况下都是借助相应的文学作用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往往都是寄予具体的艺术形式和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中。就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来说,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的问题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些文学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自身的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语文作为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涉及到思想感情中的一切,担负着一定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和阶级观点以及人生的哲学等内容,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自身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作用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应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观点,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意志和志向等各个方面的思想,从而更好的接受教育。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作品和文字的思想,通过语文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效的灌输给学生,不断发展学生的健康品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德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1.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现在的学生在正确的对待人生观、价值观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强欠缺,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看重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领地,它主要是以教材为蓝本,通过教材中极其丰富的德育洁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施德育教和教学有效地统一,不能脱离了语文教学而单独进行德育教育,更不能让语文学习从属于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习好文言文字,对字词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而深入领会到文学作品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会,受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2.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抑制,不断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当然,不同的课外读物尤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有选择。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将书目罗列出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选择。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激发学生增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得到高校的阅读效果。例如,针对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书籍,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表明主人公的各种遭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并积极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要片面激进的追求离奇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用的思想内容,看到他的社会意义,从而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不断的被感染。一本好的课外读物相当于以为良师益友。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精神,所以在课下,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3.积累名言警句
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而有些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识就是通过这些名言警句表达出来的。对于这些名言警句,教师应该紧紧的抓住,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进行分析和讲解。例如,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的文学特点,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名言名句进行全面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屈原为了解决人民的疾苦而做出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文学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作为教的重要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心理发育期,思想意识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成熟。
B.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诚信象三月的春天,把金秋的期望灌入复苏的泥土,它是用一串珍珠串连起来的人格,有效的维护着我们做人的尊严。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希望,要让他们“追求真理做真人,涵养他们一片向真之心。”《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指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那么又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呢?我们认为要做到四个到位。(一)为人师表,垂范到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做他们的长者,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还要自我约束,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不请家长办私事,不搞有偿家教等。记得我校有位教师讲述她去学生家里家访的事,当时她临时有事,但又告诉了学生要到她家,在犹豫之后这位教师最终做出选择,照常家访。在学生的门口她听到了这样对话,“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诚信,她说今天来就一定会来的,你们看,她不是来了嘛。”她的母亲还不住地说:“还是园园说得对,老师就是老师,说话算数。”由此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啊!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又怎能去伤害学生纯真的心呢?家访的事例也让我们更坚定了教师成为学生诚信的典范教育的重要性。(二)、立足课堂,引导到位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的,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诚信是无价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的讨论。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如考试不仅要认真作答,要诚实,倡导“诚信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而发挥学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教化、示范、辐射作用。 (三)、联系家庭,教育到位学生诚心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使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连贯一致,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必须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发放学校家庭联系卡,家长开放日。学生常会有一些撒谎等现象,只有和家长相互联系配合才能改掉坏毛病。我班有一位学生,突然口袋里十分有钱,大手大脚乱花,同学们反映情况后,我耐心询问“钱从哪来的?”他脸通红的告诉我,是远在桂林的舅舅给了一百元钱。我联络上他妈妈,了解到他舅舅根本没回来,再进一步和他谈心,与他妈妈一起耐心教育,最后孩子承认了错误,是从家里拿了钱。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杜绝他们的坏习惯,才能茁壮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有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却影响了孩子幼小的心。有些家长十分专制,对孩子的爱、温暖方面显得欠缺,不允许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没考到家长要求的九十五分,为了避免回家挨打,不由自主的撒谎;也有些家长是溺爱型的,对孩子行为基本没有要求,也没有控制,只有赞许,没有批评。像我班一位同学经常偷拿别人钱物,经过家访,旁问得知,他从小拿了别人家东西,父母不仅不批评,反而夸他能干,久而久之,养成了好拿别人钱财的毛病,通过和家长诚恳的交谈取得了默契,共同努力下,孩子也慢慢改正了缺点。的确,学校与家庭密不可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达到诚新教育的目的。(四)、面向社会,实践到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在开展以“新世纪我能行”、“我当一天的家”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其诚信意识;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通过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当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的同时,极大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不仅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也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我们学校地处弥河镇中心位置,学校的周围有许多的商店。针对这个特点,学生们开展了有关的调查活动。他们到商店里去调查“诚信与单位经营成败的关系”,了解到许多单位和商家取得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产品有信誉,售后服务有信誉,学生在调查中体验到诚信的重要作为一名学生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美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诚信待人的校园环境,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求采纳
C. 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政治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把诚实、守信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授课为形式,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诚信教育”。冯玉祥曾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栋梁,承担着建设未来社会的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学生们就是当今的少年,他们是否能够接收到良好的诚信教育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今后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
1.利用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接受诚信教育
生活就是舞台,这是所有人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地方。政治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政治课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容易理解。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人格不可辱》中如何珍惜名誉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跌倒的老人,我们该不该扶?”
2011年9月14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
这是现在生活中的一个热议问题。“尊老爱幼、帮助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遇到老人跌倒的情况,扶起老人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正因为有些老人或其家人的“不诚信”,让扶老人成为一个“望而生畏”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端正思想态度和自己的认识,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名誉。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社会的温馨、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引用教材内容,直接客观开展诚信教育
政治课堂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在这里可以用政治理论和知识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做的是否符合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的道德规范。通过这面镜子,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让学生去思考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在学习《与诚信同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的人,积极守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教材对诚信的含义,诚实与守信的关系,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怎样做到诚实守信都做了细致的讲解。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学生通过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是体验学习,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必要和诚信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义取信的能力。
3.利用成语故事,兴高采烈学习诚信教育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看教材,学生不免会感觉到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授《做守法公民》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立木为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进行变法。为了使自己的改革能够更好、更顺利地得到推行,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很多人都不信,觉得不可能这么轻易就会得到这些钱。到后来赏金不断增加,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承诺的赏金。通过这一举措,商鞅的诚信让老百姓相信了,后来的改革也顺利地开展起来了。故事讲到这里,教师算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投入到了课堂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就被激发起来了。对于学生的诚信、做守法公民的教育也会顺利开展了。
4.小组合作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扩展教育
《学记》还有这样一段话:“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高明的教师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在新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它正是有深刻的体会,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诚信学习。教师可以把授课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整理,通过学生的合作他们会细致地分析诚信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认识。小组合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诚信教育,形成了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的深刻理解。
三、政治课堂诚信教育的效果
通过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生的内心得到了深深地触动,他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学生不但要在学习上做到诚信,认真学习、刻苦踏实、不抄袭;在生活中也要做到诚信,为人正直、信守承诺;在思想上更是要诚信,遵纪守法、爱护公物、诚信为本。这样才不愧对与教师的教导之恩。通过政治课堂上的诚信教育,学生在校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以以身作则,用诚信的行为去证明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政治教师有必要把这种美德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政治课堂,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式。用智慧的策略,让诚信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政治课堂焕发智慧光芒。
D. 怎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诚信象三月的春天,把金秋的期望灌入复苏的泥土,它是用一串珍珠串连起来的人格,有效的维护着我们做人的尊严。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希望,要让他们“追求真理做真人,涵养他们一片向真之心。”《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指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那么又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呢?我们认为要做到四个到位。(一)为人师表,垂范到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做他们的长者,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还要自我约束,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不请家长办私事,不搞有偿家教等。记得我校有位教师讲述她去学生家里家访的事,当时她临时有事,但又告诉了学生要到她家,在犹豫之后这位教师最终做出选择,照常家访。在学生的门口她听到了这样对话,“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诚信,她说今天来就一定会来的,你们看,她不是来了嘛。”她的母亲还不住地说:“还是园园说得对,老师就是老师,说话算数。”由此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啊!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又怎能去伤害学生纯真的心呢?家访的事例也让我们更坚定了教师成为学生诚信的典范教育的重要性。(二)、立足课堂,引导到位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的,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诚信是无价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的讨论。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如考试不仅要认真作答,要诚实,倡导“诚信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而发挥学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教化、示范、辐射作用。 (三)、联系家庭,教育到位学生诚心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使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连贯一致,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必须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发放学校家庭联系卡,家长开放日。学生常会有一些撒谎等现象,只有和家长相互联系配合才能改掉坏毛病。我班有一位学生,突然口袋里十分有钱,大手大脚乱花,同学们反映情况后,我耐心询问“钱从哪来的?”他脸通红的告诉我,是远在桂林的舅舅给了一百元钱。我联络上他妈妈,了解到他舅舅根本没回来,再进一步和他谈心,与他妈妈一起耐心教育,最后孩子承认了错误,是从家里拿了钱。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杜绝他们的坏习惯,才能茁壮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有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却影响了孩子幼小的心。有些家长十分专制,对孩子的爱、温暖方面显得欠缺,不允许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没考到家长要求的九十五分,为了避免回家挨打,不由自主的撒谎;也有些家长是溺爱型的,对孩子行为基本没有要求,也没有控制,只有赞许,没有批评。像我班一位同学经常偷拿别人钱物,经过家访,旁问得知,他从小拿了别人家东西,父母不仅不批评,反而夸他能干,久而久之,养成了好拿别人钱财的毛病,通过和家长诚恳的交谈取得了默契,共同努力下,孩子也慢慢改正了缺点。的确,学校与家庭密不可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达到诚新教育的目的。(四)、面向社会,实践到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在开展以“新世纪我能行”、“我当一天的家”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其诚信意识;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通过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当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的同时,极大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不仅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也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我们学校地处弥河镇中心位置,学校的周围有许多的商店。针对这个特点,学生们开展了有关的调查活动。他们到商店里去调查“诚信与单位经营成败的关系”,了解到许多单位和商家取得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产品有信誉,售后服务有信誉,学生在调查中体验到诚信的重要作为一名学生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美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诚信待人的校园环境,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E. 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学生应通过高中历史课的学习,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高尚品德和情感。由此可见,历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德育的功能。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操作中,我们知道历史课是以发现历史美、欣赏历史美和创造未来美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来说,也就必须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结合历史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
1.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教育。历史名人事迹,比如: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在司马迁狱中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有志者应该敢于面对千难万险,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才能成就大业。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入时代的血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2.文明礼貌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学习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高尚情操。同样勤学好问、开拓进取等都能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未来的命运”。因而可以说,历史学科在普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责任。在所有的品德培养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必先考虑的部分。对于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来讲,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近现代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温习古代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后转入《鸦片战争》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思路从对于古代强盛的崇敬突然转向对于近代被侵略的耻辱与困惑,进而使学生愿意并强烈要求了解近现代史上中国遭受凌辱和瓜分的过程以及原因。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历史课程内容讲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难入手,对各个政治派别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解、甄别和分析,认识到共产主义者对中国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巨大贡献,从而对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同。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渗透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历史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更加健全的个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事件的总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比如在学习秦始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意识到秦始皇改革工作中的积极意义,及其为人们带来的灾难。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些行为的时候,多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道德素质是主要的素质,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处事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习善成性,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F.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诚信教育
英盛观察之后总结了点来说: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可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G. 如何有效利用高中课堂教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专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属育的最终目标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升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H.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只有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自己讲的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心悦诚服,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不会踏踏实实的做。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容易纸上谈兵,而且当今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市场、社会价值取向与学校诚信教育产生反差,学生容易产生困惑,接触社会少,学生不了解民情、国情,适应能力差;所以让学生动手各处搜集诚信名言、格言,寻找有关实物图片,举办专题展览会,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布置学生观看有关电视节目,看前做准备性谈话,看后组织讨论,谈观后感。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使他们知、行有机的统一。
教师课堂上,要克服单纯传授的陈旧观念,积极挖掘教材中道德因素,引导到位。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教师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不隐瞒错误。”文中的大文学家司马光年老时让人卖一匹病马,他反复叮嘱卖马人,一定要如实告诉别人马有病。司马光一生坚持说真话,成为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学生要学做正直人,养成良好品质,树立诚信观念,明辨是非。明白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人为掩盖错误,是一种坏习惯,沾染上这种毛病,不仅影响个人进步,还会酿成大错。教师必须对学生引导到位,因为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同在,丑恶与善良并存。可谓“真理是太阳,歪曲理沦是黑云,教师要吹掉黑云,那真理就自然给学生看见了。”
总之,诚信思想是为人准则,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践行诚信思想,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可靠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融入更多的诚信思想,这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只要在教学中融入诚信思想,才能把学生们培养成一个具有爱心、讲诚信的人。
I. 谈谈教师要从哪些方面来履行诚信
我国历来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诚信,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们视为做人的美德。诚信,是诚实而有信用,也是忠诚信义的概括。古代,孔子就把“信”摆到关系到国家兴亡的位置,将诚信作为治国之宝。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讲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子贡问如果这三项中做到两个,你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兵”,又再去一个呢?孔子说“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这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今天,国家极为重视诚信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等中均把诚信作为重要内容。学校方面,诚信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等科目也无不渗透了诚信。的确,学生的诚信是不能可有可无的,一旦成为“稀世珍品”,将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诚如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笔者从事学校行政工作与思想品德教学多年,就学生的教育问题有过一些思考,肤浅地认为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应重视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重视发挥学校诚信的表率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和领导形象上做起。首先,学校管理要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能忽松忽紧,忽冷忽热,上级要来人检查了忙一阵,走了松一阵。要以学校时刻以诚信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其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必须当好学生的
楷模。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教师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且会更加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在学生诚信品德形成中潜移默化,从而更加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会更加“亲其师,信其道”。“曾子杀豪”、“商鞅立木”也正是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作为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尤其是身边的小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要注意,教学生不撒谎,自己就不能哄学生,哪怕是许诺学生看一场录像,都必须兑现,不能说话不算数。在处理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时,更要诚信至上。假如你承诺,只要说出事情真相就不为难他,你就不能秋后算账,让学生难堪。否则,你会失出学生向你说真话的土壤。
2.重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新课程标准对诚信教育的要求做了这样的描述:“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湖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主题是“诚信为本”,教材在设计具体内容时,既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对诚信的体验,又紧
贴学生生活,注重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进行自我对照。同时,教材编写时又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教材的其他章节如“相处之道”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在本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紧扣教学目的,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让中学生理解诚信,从小培养诚信的良好品德,并将诚信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重视发挥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作用
体验式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是导之以行,注重于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感受、感悟,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反思,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需重视诚信道德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的升华提供基础。例如,把中学生理财活动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理财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理财活动追求的不是学生有多少钱存入银行,增值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理财过程中悟出些道理来。又如指导学生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有意与不同商贩交往。有些商贩不惜以次充好,哄骗欺诈,殊不知这样做损害的是自己,因为他为了小钱、小利损害的是自己的信誉,人家不相信他,以后也不买他的商品,他不可能再赚到大钱,而且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讲信誉的商家,短期赢利可能不多,这样做是一种信用资本的积累,往后社会就可能给你提供很多机会,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让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感悟到信用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是在社会上立
足的生存之道。
4.重视教学创新,发挥形式多样的作用
空洞单一的说教模式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至于用来教育中学生更是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理性分析能力不是很强,模式化的大道理是很难被学生接纳、消化的。要使诚信教育更富有效果,须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
5.重视从点滴小事着手,发挥持之以恒的作用
生活学习中有些事虽然很细小,但却是很好的诚信教育资源,若不重视它,就会在不经意中失去。
6.重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又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仅仅是经常性的诚信交代,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终身示范作用。有的家长要子女不参与赌博,自己却不择场所、时间迷恋于打牌、赌博等;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的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家长的这种认识固然是以偏概全,不能苟同。它割裂开了家庭、学校对孩子诚信教育的共性,只强调自己必然享有学校教育好孩子诚信的权利,而忽略了自己对造就孩子诚信必须履行的义务。透过这个信息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它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诚信教育铸就学生诚信品德是
一个全社会的合力行为,这需要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齐心协力,去铲除滋生不诚信病菌的土壤,净化不诚信的空间,“人心齐,泰山移”,才能营造好诚信的环境。在目前的形势下,利用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素养,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孩子的合力,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