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发布时间:2021-02-21 07:05:30

⑴ 教学评估的教学质量

这里讲投入,既包括硬件投入也包括软件投入,既包括经费投入也包括精力投入。提高教学质量,没有足够的投入是不行的。是否重视教学投入,是考察一个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一所高校领导是不是真正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学基本条件是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中关于办学条件的要求,切实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当前,尤其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要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除了加强硬件投入外,更需要在软件投入上下功夫。现在的问题是,有些高校领导,还没有把教学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而是更多关注于学校上规模、上学位点和重点学科,没有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师队伍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同志不认真备课,不安心教课,不研究教学,这样的同志虽为少数,但对教风、学风和校风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山东大学展涛校长说得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天职。”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要动员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当前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要面向社会和经济需求,结合本校实际,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⑵ 如何做好高校教学质量的第三方评价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保障这些子系统的有效和谐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于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评价。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这种方法对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潮流的到来,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样化、综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范围内,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目标,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目标,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明确定位,盲目跟从,实行一刀切,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混淆,这都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其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客观的评价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人为成分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就忽视了学生和专家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例行检查与平时上课时状态的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得较为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懈;对学生课内的专业知识考核比较重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从“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程。从当今国内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选修课列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学业成绩的培养等显性课程中,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仅仅注重课程的分科性、专业性、文理分科等,没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师凭借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忙行政,忽视教学,或者终日碌碌无为却依然享受学校的高待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师一岗多职,大班授课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只有采用严格的赏罚升迁制度,不断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的不足,在构建和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时应遵循体系内部自身发展的趋势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科学管理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点,解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几项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保障体系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各要素、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并确保这些要素形成有机整体。贯彻系统性原则,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构成成分上是完备的,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体系中的制度规范也应该是明确的、全面的;其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简单的叠加,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应该使各组成部分相互补充完善;最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设置的院校、专业都比较多,且教学过程还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指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进程,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目标性原则是全面构建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条件。为此,一方面在质量保障体系中,要建立具体明确的定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以预防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要落实管理,从领导层、监督层到执行层,要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权责分明,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目标。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以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本质,建立能及时反应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发展变化过程的质量体系。贯彻持续性原则,首先要坚持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的主体,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定任务。其次要注重教学的持续性,在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门课程甚至各个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应将各要素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策略
从以上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界定来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包括教学,还包括其他的子系统。所以,要构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学保障体系中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子体系。
(一)高校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不但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还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时,一方面要将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时,要考虑到一定时期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势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性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终极目标,然后再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以及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可用性、经费的投入将终极目标分割为不同时期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详细的目标评价体系,及时反馈目标的实施运行情况,纠正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运行,最重要的是将阶段性的目标具体化,即制定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分目标。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建设,例如教室、师资力量、课程、科研项目等,应对各项目各阶段应达到的目标进行分组责任制,使各阶段的分目标有效落实,进而最终完成终极目标。
(二)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课程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建立高质量的课程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的:首先,改革课程目标。在设置课程目标上,将基本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学科知识的观念,有效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课程的组织方式。传统的高校课程模式一般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马哲思修组成。我们看到,这些高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只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顾及其他。另外,理工类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没有考虑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人文类院校也有忽视科普类课程的设置。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偏离使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全面知识的诉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还要设置较多的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的课程模式,专业学科应精选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内容服务于生活实践。
最后,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影响着高校的课程模式。不可否认,高考制度的建立为我国选拔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考试标准单一、录取标准单一等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关键是改变单一的考试标准和录取标准,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考试录取方式。这样的录取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考分数以外的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长等,充分考量各层次、各类型学校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的需求。只有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各省、市、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入高校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教学师资体系的建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学质量师资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好大学,大楼需要,但关键是师资,是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近年,大学扩招以来,师资队伍越来越紧张。据统计,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标准的师生比例是14:1。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我国高校还有近10万专职教师的缺口。可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师数量,培养专业教师是当务之急。积极鼓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进讲台上课,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生兼任辅导员协助教学,大力开展继续教育,采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强化教师责任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估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的领导建设。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院系、处室、科研部门都要责任到位,一切工作都要与教学质量挂钩,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四)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维度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来体现。学校对各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从选题、试卷送印、考试安排、成绩评定管理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考核成绩的公平公正。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对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点分析,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研究型的院校,学校每学年应该按照学科的分类组成专家组,到各院检查和验收科研成果。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仅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标,还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人格魅力等。对于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网上评价等形式,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建议,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工薪、岗位聘任相挂钩,使评价体系直接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纸空文。“国运兴衰系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学”,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与发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目标、课程、师资力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改革,改革传统落后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⑶ 如何评价高校教学质量

教学是高校的基本职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人才。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环节,是学校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
教学质量评价是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搞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每一所学校在管理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合理而公正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全面公正地反映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充分尊重教师的权利,对于有针对性的提高其教学质量、促进其教学水平提高有明显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上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信度。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目的是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使教学质量整体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学生评教方式对山东省某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并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类别的教师与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科学依据。
通过对高校教师按照职称、学历和年龄的类别分类分别进行研究,并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中的指标进行对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根据职称将教师分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三类,高级职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与方法多样、生动有效、因材施教、注重启发、板书工整、条理、内容丰富新颖等指标相关,中级职称教师主要与教学责任心强、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等指标相关,而初级职称教师主要与语言生动、简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难度深度适宜等因素相关。由此可见,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都有较好的把握,能较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但需要在与学生的亲和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而初级职称的教师虽然在语言表达等方面较其他两类教师有所优势,但需在教学责任心、教学方法、教学难点重点把握等方面加强努力。
2.根据学历将教师分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三类,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与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新颖、方法多样、生动有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等指标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主要与理论联系实际、难度深度适宜、语言生动、简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指标相关,而本科学历的教师主要与教学责任心强、因材施教、注重启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板书工整、条理等因素相关。由此可见,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掌握全面,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行之有效,但需在教学责任心、板书等方面下功夫,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难点等都有较好把握,需更加注意启发式教学及学科新知识的学习等,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但需注意增加课堂教学中新方法的应用及新知识的讲授。
3.根据年龄将教师分为老年教师、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三类,老年教师其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与教学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为人师表、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条理等指标关系较密切,中年教师主要与理论联系实际、难度深度适宜、观点正确、概念清楚、严格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循循善诱等指标相关,而青年教师主要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语言生动、简洁、方法多样、生动有效、内容丰富新颖等因素相关。由此可见,中老年教师在为人师表、教学责任心及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掌握全面等各方面具有较好表现,而青年教师则需在这几个方面更加努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语: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调查,发现了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并且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处理调查数据,得到了这些影响因素与不同类别授课教师的对应关系,这对怎样更好地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研究很有帮助。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责任心强、注重启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等是影响高校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且不同类别教师与各项指标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这也为今后不同类别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出了明确方向。

⑷ 怎样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高校承担着为适应社会发展急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以及科研任务。其既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又是国家科研的基地。一般而言,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基础。由于高等学校的类型和校内分工不同,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有所侧重,但在高校教师中纯粹的只搞教学或只搞科研者是罕见的。在高校教师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互相促进,这对不断提高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形势对高等学校的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观念方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学校特别是教师如何以自己的工作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成为高等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途径及方式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国内几所著名的高校中已试行或实行以学生评定教师授课效果优劣作为对教师聘任与否的首要条件,有的甚至实行学生评定一票否决制。有的实行教师挂牌上岗,由学生选择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类似商品,学生形同顾客。有的学校由学生评出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等等。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是对教师的激励,它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树立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积极提高专业水平,为高等学校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贡献力量。但是,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并非尽如人意,再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明确高校教学的内容要求和评定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方式。
首先看教学内容: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两项任务,其业绩衡量标准当然与其所承担的任务相联系,而且教学方法虽罗列多种,但教无定法,各显其能确实是教学方法的实质所在。因此,评定一个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应与其科研成果相联系,不能就其单纯教学情况予以评价。在教学形式上,除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辅导教学、音像教学及多媒体课件软件的制作等都已纳入了高校教师的教学范围。优秀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系统全、内容新、讲授精练、以及讲授方法科学、语言生动得体、教态认真等多方面组成的整体特征。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尽快地掌握课程的理论内容,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差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讲授主次不分、课程体系不全、语言随便及教态不认真,使学生未能掌握课程内容、动手能力极差等。
由此可见,一个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那麽在评定其教学效果的形式上也就要求多样化,仅由某种评定形式一锤定音式的评定是欠科学的。
评定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但基本有两种:即学校专家组评定和学生评定。学校专家组由学校主管教学者牵头,主要由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组成,对被评教师的各类教学方式进行定时集中考核与日常考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各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全面考察,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制度,这对客观地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是新的教育观念对我们的要求,教学相长是教学规律之一。好的教学内容自然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因此,由学生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和可信性。这也是评定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评定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方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的评定意见还具有一定的表面性、直观性和明显的感情色彩,缺乏本质的评价。这与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有关。我们知道,评定高校教师教学效果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学生是受教育者,对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不可能有全面的掌握,否则有何必要来听这个课程?因此,学生不具备评定教师教学内容的资格,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难以做出理性的中肯的评价,有时难免出现误差,如果以学生的评定意见作为判定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标尺,那显然失之公允。这种做法对教师人为地造成了心理压力,不利于正常地发挥教师的业务水平,势必给教师的培养和业务提高带来消极影响,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高校教学与中学不同,对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的要求也不同,高校教师承担的脚色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其要求是比较高的。此外,高校的专业课程逻辑性强,体系严密,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枯燥性,缺乏趣味性,这是其基本特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仪表、谈吐及平时的威信,都起一定的作用。学生的好恶、对教师讲授的认同感等方面都在评定教师教学效果中起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在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定工作中应予充分重视的。

⑸ 如何客观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赋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让老师听到学生的“声音专”,及时掌握学生内属心的真实感受,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对教师来说,通过评价,及时向授课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推进课程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的课程尽量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口味”,让学生多一些学习的兴趣。
对学校来说,通过评价引导广大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促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⑹ j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哪些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保障这些子系统的有效和谐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于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评价。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这种方法对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潮流的到来,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样化、综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范围内,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目标,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目标,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明确定位,盲目跟从,实行一刀切,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混淆,这都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其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客观的评价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人为成分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就忽视了学生和专家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例行检查与平时上课时状态的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得较为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懈;对学生课内的专业知识考核比较重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从“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程。从当今国内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选修课列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学业成绩的培养等显性课程中,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仅仅注重课程的分科性、专业性、文理分科等,没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师凭借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忙行政,忽视教学,或者终日碌碌无为却依然享受学校的高待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师一岗多职,大班授课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只有采用严格的赏罚升迁制度,不断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的不足,在构建和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时应遵循体系内部自身发展的趋势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科学管理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点,解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几项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保障体系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各要素、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并确保这些要素形成有机整体。贯彻系统性原则,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构成成分上是完备的,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体系中的制度规范也应该是明确的、全面的;其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简单的叠加,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应该使各组成部分相互补充完善;最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设置的院校、专业都比较多,且教学过程还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指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进程,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目标性原则是全面构建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条件。为此,一方面在质量保障体系中,要建立具体明确的定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以预防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要落实管理,从领导层、监督层到执行层,要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权责分明,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目标。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以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本质,建立能及时反应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发展变化过程的质量体系。贯彻持续性原则,首先要坚持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的主体,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定任务。其次要注重教学的持续性,在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门课程甚至各个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应将各要素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策略
从以上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界定来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包括教学,还包括其他的子系统。所以,要构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学保障体系中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子体系。
(一)高校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不但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还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时,一方面要将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时,要考虑到一定时期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势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性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终极目标,然后再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以及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可用性、经费的投入将终极目标分割为不同时期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详细的目标评价体系,及时反馈目标的实施运行情况,纠正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运行,最重要的是将阶段性的目标具体化,即制定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分目标。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建设,例如教室、师资力量、课程、科研项目等,应对各项目各阶段应达到的目标进行分组责任制,使各阶段的分目标有效落实,进而最终完成终极目标。
(二)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课程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建立高质量的课程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的:首先,改革课程目标。在设置课程目标上,将基本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学科知识的观念,有效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课程的组织方式。传统的高校课程模式一般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马哲思修组成。我们看到,这些高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只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顾及其他。另外,理工类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没有考虑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人文类院校也有忽视科普类课程的设置。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偏离使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全面知识的诉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还要设置较多的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的课程模式,专业学科应精选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内容服务于生活实践。
最后,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影响着高校的课程模式。不可否认,高考制度的建立为我国选拔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考试标准单一、录取标准单一等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关键是改变单一的考试标准和录取标准,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考试录取方式。这样的录取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考分数以外的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长等,充分考量各层次、各类型学校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的需求。只有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各省、市、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入高校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教学师资体系的建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学质量师资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好大学,大楼需要,但关键是师资,是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近年,大学扩招以来,师资队伍越来越紧张。据统计,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标准的师生比例是14:1。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我国高校还有近10万专职教师的缺口。可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师数量,培养专业教师是当务之急。积极鼓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进讲台上课,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生兼任辅导员协助教学,大力开展继续教育,采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强化教师责任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估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的领导建设。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院系、处室、科研部门都要责任到位,一切工作都要与教学质量挂钩,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四)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维度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来体现。学校对各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从选题、试卷送印、考试安排、成绩评定管理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考核成绩的公平公正。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对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点分析,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研究型的院校,学校每学年应该按照学科的分类组成专家组,到各院检查和验收科研成果。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仅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标,还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人格魅力等。对于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网上评价等形式,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建议,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工薪、岗位聘任相挂钩,使评价体系直接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纸空文。“国运兴衰系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学”,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与发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目标、课程、师资力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改革,改革传统落后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⑺ 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办法(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激发教师教学的质量意识,规范教学要求,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从事全日制本专科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
第三条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由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各系(部)评价小组组织实施,教务处作为工作机构,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高教研究中心、宣传部、人事处负责人参加,负责审批评价结果和解决评价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各系(部)评价小组由5-7人组成,系主任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担任组长。评价小组的名单须报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评价办法与程序
第四条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部分内容:系(部)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视导组评价。对高校教龄三年以上的教师,系(部)评价小组、学生、同行评价的权重分别为40%、40%、20%;对高校教龄三年及以下的教师,系(部)评价小组、学生、同行、教学视导组评价的权重为30%、30%、20%、20%。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内涵主要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五个方面。
第五条 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其中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两学期的平均分纳入综合评价。系(部)评价小组、同行评价、教学视导组的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
第六条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结果根据得分分为四级:90分及其以上为优秀,89分-76分为良好,75分-61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最终评价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价结果按降一级处理。
1、出现教学事故一次(含一次)以上者;
2、具有五年高校教龄的教师,每一年开设课程(含选修课)不足两门或未开设必修课者(跨学期课程按学期计算课程门数)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者直接定为不合格:
1、出现Ⅱ、Ⅲ教学事故两次者,或出现Ⅰ级教学事故一次者;
2、参与测评的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学生对其教学效果的总评价为不满意及其以下者。
第九条 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必须在课程考试前进行。
2、参与评价的学生不得少于该教师授课学生总数的2/3。
3、学生评价由各系(部)安排人员组织学生认真填写测评表,并及时回收与统计,去掉三个最高分和三个最低分后,计算出平均分。
4、系(部)在进行测评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认真学习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内涵,认真对待评价工作,严格掌握评价标准,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和质量,使评价工作真正起到对今后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第十条 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应侧重于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先进性、教学方法和方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以及作业批改、论文指导、试卷批改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等,在听取教师个人自我评价以及听课、查看作业、学生论文、试卷等基础上,填写同行评价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出平均分。
第十一条 系(部)评价
各系(部)评价小组根据平时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学生作业、学生试卷、教师教案以及了解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等,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并进行测评,计算出平均分。
第十二条 教学视导组评价
教学视导组主要对高校教龄三年以下的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教学规范程度的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总分。对高校教龄三年以上的教师评价结果,记入系(部)教学工作总体评价结果之中。
第十三条 系(部)评价小组要根据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各项评价分数进行综合折算,确定相应的等级,并通知教师本人,听取教师意见,受理教师本人的申诉与重新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表》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留系(部)存档,一份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所有考核结果均由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记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输入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数据库,以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职称晋升以及奖惩的依据。实行教学工作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各系(部)在年度考核前,以适当的方式公示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第十四条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为“优秀”等第者,年度考核方可评为“优秀”。
第十五条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为“不合格”等第者,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
第十六条 凡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其上一年度教学工作评价结果须在“良好”等第以上,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者,其任现职期内教学评价结果必须有1/2以上为“优秀”等第。
第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教务处。

⑻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用英语怎么说

Quality Evaluation for lectur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⑼ B题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至少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没有出过这题
估计是某个学校的校内比赛试题吧
看样子应该是去年或者今年的

阅读全文

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