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语文
学好课本知识。
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主动地解决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二、注意课外积累。
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英语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静听。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无论听、说、读、写都要使自己始终活跃。.2。积极参与。英语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要大胆地练习,敢说、敢读,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言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每一次的积极发言都是一次听说训练,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对较难或者模糊不清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经常举手发言也可以让老师加深对自己的印象。课堂上的听讲至关重要,老师在讲到重点时总有自己的语言或者体态特点,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把握。3。勤动笔。把教师的重点及时迅速记在课堂记录本上,不过要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4。多开口。对于自己课堂不清楚的地方,下课后一定要及时询问老师,把问题解决在当天,不要顾及所谓的面子而不懂装懂,否则漏洞越来越多,最后造成英语成绩的不断滑坡。
学好外语还要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1.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可以,早晨则是大好时机。
2.学厌了可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或形式。
3.不要脱离下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
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
5.要敢于说外语,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
6.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
历史
首先,学历史的人,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学,学来有什么用。
第二,学习历史要实事求是,可以去猜想和联想,但不要任意妄想,甚至毫无根据的乱加猜测。要做到这点,就要求同学们知识要扎实,条理要清楚,逻辑要连贯。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思考,实在搞不清楚就准备一个历史问题本写下来,明天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法呢?其实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对看清事物的本质特别有效,它认为事物存在对立面,有着两面性,甚至还可以相互转换。七年级半期试卷中不是就考到了“焚书坑儒“的全面理解吗?这一措施一方面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政权,但另一方面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给后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只要你会用辩证法的方法去认识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就不难了。
第三,在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勇敢的提出问题,大胆的进行辩论。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四,多看课外书籍和历史影视剧,同时可以对某些影视剧出现的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错误大胆提出,发表文章。
生物
一、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二、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三、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自然实际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
首先,必须得把课本上的目录非常的熟悉,再者理解课本上的标题以及黑字部分。
然后做些课外书,其实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课外资料,把课本抓好
(1) 先看目录,不看正文,根据目录回忆相应的内容,将不会的写下来,等复习完了在将不会的巩固.不断的温故而知新就能使你的政治成绩不断提高! (2)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因为这样只会增加你对政治的厌恶.学好一门科的前提是喜欢他,最起码不能厌恶他! (4)记住一定要有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就会使你的思路清晰。
学好政治要重视基础,强化主干知识。 关注时政,突出重大问题 注重学科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训练,提升学科能力
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可以看一些参考书,看看书上是怎样分析的,要从哪个角度下手,怎样表述。学哲学尤其要注意和时事结合起来。政治学要特别注意不同术语间的区别,记的时候尤其要强调准确,因为有可能差一个字这个说法就完全不同了。
㈡ 《教室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本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如何上好活动课,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课堂的掌控,学生的突发奇想,都是难以预见的。经过反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以下几点:一、以提问的方式开场,用测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这个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二、思考: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经过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测量,所以先让学生预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再去测量。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出多种测量方法——用直尺、书本、卷尺等。并且根据自己预习的知识说一说测量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三、动手测量。在测量时,学生都比较迅速有序,比我预留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因此在汇报交流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引申测量记录显示的数学信息。为下节课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做铺垫。四、课堂练习巩固,第一个练习,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这个环节我只是让学生观察了一下教材上的情境图,没有实际操作摆一摆,学生可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个习题的处理,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没有挖掘出摆一摆后面跟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2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其他同学当裁判,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摆得越多,摆得越高。让学生明白易拉罐同样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第二个练习,说一说哪根木条长?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我先出示情境图,淘气:我量的木条的长度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笑笑: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请学生说说两根木条怎样?几乎都觉得同样长,有个别学生认为不一定,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两根木条虽然都是3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长短不同,木条的长度也不同,所以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相信下次他们思考问题时会更全面……
实践活动课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害怕上的,因为学生不易把控,经常一节课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反思本节课,学生在活动时还是比较有秩序的,孩子们基本上养成了有序的习惯,这些都是生态课堂中预习习惯的养成和约定的使用带来的有益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再观察、再思考、再实践,践行生态课堂的四个方面,让课堂活动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㈢ 小学品社评课堂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
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这两本书,涵盖的知识面太广了,专学校、家庭、班级属、个人、国家、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通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和参加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收获颇多,现作如下反思。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标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㈣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的教学反思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懂得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的原因。
2、理解课文最后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设疑导入
1、板书“森林”,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对于我们生活有哪些作用吗?(学生汇报)
播放一段展示森林作用的科教片。
2、板书补齐课题“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齐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与疑问?
3、老师看的出同学们此时有很多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由读书、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采用指名读、分段读、竞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书读好。
三、创设情境、读书明理
1、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叫橄榄坝的小村寨,同学们想看一看真正的橄榄坝有多美吗?
(1)观看傣族村寨风光。
(2)看了橄榄坝小村寨优美的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应读得轻快舒缓。
2、橄榄坝的小村寨是那么美,在它的村外还有一片美丽、神秘的热带雨林呢?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
(1)观看原始热带雨林景观。
(2)观看片子后,引导学生思考:橄榄坝的人为什么不去原始热带雨林中采摘、砍伐、猎取现成的资源发家致富,而是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动手呢?
(结合“百宝园”“绿色蓄水库”等重点句子来理解)
3、从橄榄坝这个美丽、富裕的小村寨的成功案例中,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
(1)联系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大屏幕出示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数据(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引发学生的思考。
2、播放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及想法。
3、视频资料介绍几个国家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案例。
五、推荐作业
结合家乡的自然环境,写出保护森林要、草原的倡议书。
反思: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这篇课文以一个叫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为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写了村寨里的人们如何爱护森林,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紧扣“环保”的主题,把学生与生活拉近,对于教育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在教学中体现了以下理念:
一、挖掘教材、删繁就简。
针对这是一篇说明文且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充分信任学生,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同学间讨论交流,自主读书感悟。
在导入部分,紧紧围绕课题做文章,首先板书“森林”二字,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森林作用的粗浅理解,学生的知识面必定有限,又播放了一个2分钟的介绍森林对环境作用的科教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后文理解“百宝园”“绿色蓄水库”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不讲而讲,为不讲而播”,接着揭题,让学生读了课题后,引发思考,提出疑问,从而带着心中的疑问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对于新知的处理,我抓住的三个方面,就是“感知橄榄坝小村寨的美”“为什么紧靠森林,还要种树的原因”,和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不随意违背、破坏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这一文章中心。通过观看视频,美读感悟,处理第一方面,通过观看视频,引发思考,结合重点句,重点处理第二方面,通过细读体会、举例说明深化处理第三方面,理解文章主题与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疑而学、因看入境、因思细读、因读感悟,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全面深入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与影响。
二、直观形象,深入浅出。
在本次教学中,我多次使用多媒体资料、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频资料直观的呈现中,积极的学习、愉悦的接受、理性的思考,课堂上孩子们看到橄榄坝美丽的小村寨时,口中出发的感叹,眼中充满的是向往。在看到热带雨林时,那种惊奇、入迷,那种美的向往与渴望,是语文、语言所不能及的,接着在拓展环节,观看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表与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的视频资料,与前面的美图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中的数据与画面会刺痛了孩子的心,让孩子们感到深深的心痛,在强烈的对比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第一次直面环境问题的冲击,让每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意识到环境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并且自己为它深深的忧心与痛心,在收到这个效果后,我又播放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保护环境的成功案例与经验,让孩子们重新看到希望,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环境保护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虽然今天每个学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但我却种下了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种子。
媒体资源的利用不仅帮助我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更增大了教学密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在直观形象的呈现中,让新知学习,深入浅出,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学习更加有血有肉。
我努力在课堂上落实“教学要为学生生活服务”这一理念,而环境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认识,深入挖掘教材,立足学生实际,真正着眼于构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教学服务,更为学生生活服务。
㈤ 第8课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有两种设想:一种设想是按照教材所提供思绪,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他们为我做了什么?”但是,通过预测“学情”,我发现教材所呈现的劳动者,学生并非了解,有的即使有所知晓但也只是浮光掠影,于是我否定了这一思路;第二种是我让学生组成小组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但是小组合作的方法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外的小组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预想了“可能性”后,我也否决了。
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在我们关注“生成”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全盘摈弃“预设”。只有教师的预设越周密,才能为即时“生成”提供更为宽阔的舞台,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更加充分的“弹性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儿童这个主体上,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与自己关系部太密切的劳动者离得较远,意识不到别人在为他付出,为此,通过播放各种各样的图片、课件,来拨动孩子们的情感值弦,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对身边人的关注,把这些悄无声息辛勤劳动的人们由幕后推向前台,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劳动者为了我们辛勤地付出着,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树立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生态观,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了解了“劳动者”的概念。在可结束时设计课后采访劳动者,给劳动者送祝福卡片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心始终被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动着。这样的设计符合品德课以情促行的认知规律,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㈥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教学反思
从儿童的视角体验和感受
道德,只有激起儿童内心感受和体验,才能激发儿童真实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才能落实到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发展。针对我上过的《现在我能做些什么》,谈谈自己最近的看法。
1、 课前调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父母的辛劳。
2、 课堂调查,抓住早晨、下班后几个和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时段和你看到的家长最辛苦,最忙的时段,交流父母的辛苦。重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教学设计,由外到内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体验游外在形式触及了内在心灵,学生的情感初步受到了激发。
3、家务单的出示,进一步触动了儿童的心灵。
当那么多的家务活出现在学生眼前时,无疑,学生心灵是震撼的。同学们没有想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父母们要做这么多的家务,这里把“忙”、“辛苦”几个词作了具体的表象阐述,这一刺激是强烈的有效的。当同学们齐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出自真心的。这一教学设计较好的为下面教学“我能做些什么”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4、 交流“现在我能做什么”版块时,让学生说一件平时会做的一件事,做法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这里,关注了教学起点问题,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也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其实在交流时,交给其他同学做事的方法是一个方面,我还要追问一句:你的父母是怎样表现的,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使得本课的教学更加契合教学目标。
5、出示调查表中学生的原生态的文字。看到一些孩子太依赖自己的父母,同学们不买账了,都说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招用的妙,用的狠,用儿童的嘴说出了儿童的话,用儿童真是的点的生活辐射到面的儿童生活。站在儿童的角度来谈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也就发自儿童此时内心的需要了。
6、 出示父母的照片,写写最想说的话,使儿童体谅父母,成为父母小帮手的这个情感有了实践的出口。孩子们由于前面的教学,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有PPT上出示的照片,联想到了自己父母辛劳的场景,又是由点到面的手法,在动人音乐的渲染下,孩子们感动了。语言虽简单,但真实;虽质朴,但真情。我想,老师这堂课的目标:唤醒儿童体谅父母,承担部分家庭责任这个目标,很好地完成了。
张茂聪讲到:在品德教学中,我们的品德课,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代替儿童的眼光,不要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不要用成人的文化代替儿童的文化,这节课恰到好处地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了儿童的生活。
㈦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怎样提交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些,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知识的构建,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的选择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②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③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3)重难点突破 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重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4)知识的构建。知识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框题的知识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当然框题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通过画树状图,也可以通过列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在不违背科学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构建。(5)训练题的精选。经典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选题必须是精细准确,现在的参考资料、各种的测试题漫天飞,良莠不齐,教师要精挑细选,选择质量高有代表性的题型,题型多样。必须依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选题,必须覆盖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3、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主要采取了“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达成新课标 “三维统一”的要求,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总结上:理性思考,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从此层意义上讲,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
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凋“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天,个别化教学向班级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如何优z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1、当今的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3、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帅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4、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有效课堂与无效课堂的区分关键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一个课堂有效与无效,则关键是看老师的组织与教学的设计,希望老师们能够谈谈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