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21-02-21 19:06:38

①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怎么写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全区小学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关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关注发展的成果。

评价分类、权重

评价重点

评价方法

评价方式

发展性
评 价
(30%)

学校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

依据学校的建设,学校的影响力评定。

自 评
他 评

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积极性、成果性。

依据教师的培养,从校本教研、培训的效果、教学视导、个人的专业发展情况评定。

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主性、个性特长的凸显性。

依据开设的不同学科的学生学业评价评定。

以非纸笔性为主

水平性
评 价
(40%)

依据学校建立的教学质量机制,注重过程性的管理水平为主。

以学校参与区域性教学活动的实效和教学视导工作为标准。

他评

以教师专业素质测试及学生区域性学科质量抽测、专项测试为主。

教师每学年由学校或中心校组织一次专业素质测试;学生每学年第二学期结合期末考试、小学毕业考试、量监测进行评定。

纸笔和非纸笔结合

选拔性
评 价
(30%)

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师生学科竞赛。

以每学年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师生竞赛成绩。

按照一定比例评定

四、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教学督导评价——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随机性的督导评价。
3.专项监控评价——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目标评价。
(二)具体方法
1.实地观察
通过实地考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就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听课、参观、情境测试、常态下随机测试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2.访谈
访问者根据设计好的访谈问题或提纲,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专题研讨,集体座谈、个别谈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内容。
3.问卷调查
通过书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的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4.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是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学校以及教师中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种文件、论文、研究成果、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记录、教学数据统计报表、质量分析报告、专著、经验材料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教学质量的辅助材料,以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
5.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每学年对几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科进行测试。这种测试以纸笔测验为主,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测试、实际操作等。
6.个案研究
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式,在群体测验与调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样本,结合校本教研,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一) 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学科组二级评价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解和细化为评价目标,学校、学科组二级监控评价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分层监控、分项监控。对各相关因素作出及时的监测、准确的诊断、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矫正。
1.校级评价组织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评价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具体工作。
2.学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根据中心校的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各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操作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始发时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学校(中心校)教学质量二级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小学教学质量以及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
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控。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制度。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
5.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年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奖励。
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实施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的完善。根据实施的情况、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每学年工作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积累有关资料,对照本方案认真实施。每学年采取撰写自评总结,自评打分,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定。
七、奖励办法
1.按照学校原有基础和办学条件分组评价,实行质量等级奖励制。
2.在中心校制订《考核细则》基础上完善。

② 教师的课堂评价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 (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通常这种评价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学习内容的迁移性如何? (4)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述几种评价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因素。 (5)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3.制订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 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会显得比较概括和抽象,因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订一个专门的、针对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来具体规定相应的指标在评价时的操作要点。下面我们以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参与交往状态”为例来说明如何制订操作说明。(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 参与交往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 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 D.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统计以及主动性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统计时最好把少数人的情况作适当记录,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 E.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F.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 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可以对具有这种表现的学生的人数、次数作适当记录。 (1)操作说明的内容。从上面的操作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操作说明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对评价指标的解释,即这个评价指标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这个评价指标,它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等;二是每个具体指标的观察内容,这个观察内容实际上是对达到指标的状态的描述,而这种描述通常是用行为指标来表示的。除了相应的行为之外,还可以对具体观察时需要获得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定和建议。 (2)注意事项。操作说明是对评价指标的细化,其目的是为了让评价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评价指标的含义,以及评价指标所描述的状态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在制订评价指标的说明时,应该尽可能清楚地标明评价指标的相应含义和具体的反应行为,其实质类似于给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所以制订操作说明的关键是说清楚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及其相应的行为指标;在给出相应的行为指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过于琐碎,也不宜建构一个过于大而全的东西,只要让评价者知道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就能够判断这个评价指标的等级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将其细化为进一步的三级,甚至是四级指标。 4.制订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划,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者是谁;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何;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用在什么地方。 通常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即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评价方案,大体上是对价值、应用等的一个简单描述。 (2)评价原则,即整个评价方案的制订、指标的建构、评价的实施、结果的解释、应用等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在有些评价方案中,不直接提评价原则,而是提相应的评价思路或理念。从某种角度上看,评价的思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之间。评价原则是评价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评价原则不应过于虚幻,而应该根据具体目的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原则,如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等。 (3)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个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4)操作说明,是评价指标的具体细化、应用与评价范围的说明,是判断哪些行为、情境适用于评价指标的具体说明和解释,是对评价指标特征的说明。 (5)评价表的使用说明,主要需要说明应用评价表的方法、步骤、程序等,也可以包括对一些评价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提醒。此外,还通常包括对评价表的评价结果或者等级的判断和应用进行说明。 5.实施 量表评价法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前。评价者应该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表,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必要时,应该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评价者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要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因此在评价之前应确保评价者掌握和熟悉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相应评价要点与行为,对于不太熟悉方案的评价者可以采用教学录像评价的方式进行培训。 (2)评价中。评价者应该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学过程来组织的评价指标之外,对于评价指标的判断和评价往往需要跨越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阶段,甚至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说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据评价要点,在评价过程中作好相应的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始,以教、学和师生之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相应的感受。要注意的是:听课笔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没有必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东西都记录在案;同时要熟悉整个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出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 (3)评价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对课堂教学作出一个等级评定,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因此在评价等级的判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需要考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应意见,能够跟上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讨论,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量表评价法主要由评价者和上课的教师来进行,通常可以将上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评价者的评价结合起来,再根据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等级评定。在评价时,最好能够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6.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评价报告 采用量表评价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进行评价量表的填写,相反,评价等级的判断还需要综合来自教学各方面对象的信息,而这个过程就是指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评价者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综合,在此基础上获得评价的结果,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是针对评价对象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意见及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评价结论中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尽可能具体和有针对性。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随堂听课评价法的作用 1.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在向专业化、系统化、量表化、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随堂听课评价法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随堂听课评价法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评价者往往是由具有较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担任,其自身对课堂教学有很高的造诣,评价意见往往中肯、具体、有建设性;其次,随堂听课评价法相比于量表法,自由度比较大,容易实施,也有利于发挥。 2.随堂听课评价法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尽管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等,这些课常常能够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佳状态,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而言。同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积累的。在随堂听课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仅有共同关注的评价内容,而且评价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气氛非常适宜于教师的成长。任课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获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信息,促进自己的发展。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的基本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象,这样不仅执教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有的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离的原则 这是要求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执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三)随堂听课评价法的设计和应用 1.课前的充分准备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收集、了解与即将要评价的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召开预备会议,向被评价者介绍评价的目的、内容,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评价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熟悉教学目标、充分把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针对性,而这个针对性来源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应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2)了解被评价课的教学设计。听课评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师拓展的空间,甚至可以针对所教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即评课者自己如果来上这堂课,应该如何上?此外,还应该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以便在随堂听课和课后的讨论中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了解教学设计,也能够使得听课和评价时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对于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随意改变。 (3)确定听课方式。随堂听课评课中,评价者可以选择充当旁观者和参与者,而这两种角色决定了将会有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经验丰富的评价者往往交叉使用这两种听课方式。当评价对象进行课堂讲解时,评价者往往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融入班集体但并不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当开展小组活动时,评价者可以在教室中四处走动,观察小组活动或者参加小组活动,必要时还可向小组提供帮助。 要根据听课目的(汇报课、研讨课、指导课、检查课)确定侧重点,针对教师业务层次和水平进行评议、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而言,听课的重点将集中在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和薄弱环节上。在随堂听课之前确定听课重点,将使随堂听课更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并通过课后讨论提高评价对象的教学能力,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2.课中的仔细观察和翔实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评价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同时评价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1)仔细观察。由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听课也是看课。 具体听些什么呢?首先听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仔细思考评价对象是否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其次是听评价对象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清晰;三是听评价对象的提问和教学启发是否得当;四是听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恰当、富有创造性;五是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看些什么呢?首先是看评价对象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得法,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即看评价对象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其次是看学生:观察整个课堂气氛,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维是否活跃;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即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2)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应全面、具体、详细。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可包括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总的来说,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教学实录;二是课堂教学评点。通常在听课记录本上的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教学实录中,首先是教学的基本信息,包括听课的时间、学科、班级、评价对象、第几课时等;其次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第三是板书内容;第四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第五是学生活动情况;第六是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录有三种记录方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即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是评价者(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据此提出的相应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课堂评点往往是在听课过程中的及时点评,这种点评不是听课完成之后的回顾式点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3)认真剖析,归纳小结。

③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量表评价法、随堂听课评价法。
拓展资料:
一、量表评价法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拓展资料: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④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把学什么?怎么学?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学好不同水平的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备课、上课的一种新模式。更能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为:

一、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

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

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要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内心理状态容.
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⑥ 什么是教学评价方案怎样撰写小学数学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课堂教学评价语引1. 准确得体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
2. 生动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题目后来讲,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 机智巧妙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我在教学中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时,学生说错了,我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以鼓励学生.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我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4. 诙谐幽默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5. 独特创新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上,我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我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是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⑦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法有哪些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针对学习内容、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态不太自然
,扮演廉颇的学生还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后,教师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除倡导学生自评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如: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评价中提高了辨别、分析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在语文课堂中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能用发展的眼光和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它表现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未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多元评价包含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作出评价,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与态度,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显然,这样才更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评价学生。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丰富评价的方式,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没有居高临下。课堂上,我经常读一篇课文或阐述一个问题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讲)得怎样?”这时候孩子们会说出许多我想不到的话。生1:“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生
2:“老师,我觉得你还要大点声,我有几个地方没听清楚。” 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以生为主体,经常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2、教师的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的创建,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导向功能。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的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教学《惊弓之鸟》,学生在课上表现积极,对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我惊叹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天才,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这样的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他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今后自己会更加努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学生在课堂上能畅谈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份快乐,一份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就源于教师那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虽简单,但意味深长。

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备课、上课的一种新模式。更能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为:
一、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
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
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⑨ 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1)测验法。
测验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方式,通过编制问题让学生作答并提供一定的标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信度和效度较高,因此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

(2)量表评价法。
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评估法。无论被评价者的人数是多还是少,这种方法都适用,而且这种方法评价的定性定量考核较全面。

(3)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信度和效度比较低,学生的成绩可比性差,因此评价的公平性也存在质疑。

(4)轶事记录评价法。
所谓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观察所获得的有效事件的真实记录。轶事记录的最大优点主要是在于它描述的是自然情境中的实际行为,对于描绘学生最本质的行为特性可能有重要的帮助。

(5)成长记录袋。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展性评价。它除了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它的客观存在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做法。

小编推荐: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点击查看
更多教师从业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和历年真题在这里>>>考试资讯
想考试拿高分? 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专家推荐在线考题

⑩ 求一篇小学教育评价方案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及团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要按学生年龄、心理及行为特点制定一些可观察的指标,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要创设情境、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要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小学低年级(1—2年级)实行模糊评价或描述性等级。
⑴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表现性作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参加社会工艺活动记录、学科实验、交流合作学习记录、课外阅读的数目和反思笔记等。
⑵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测验)是在一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根据教科书中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衡量、检测学生在预期学习成果和表现标准上所达到的程度。
设计单元测验题目和实施评价需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单元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都要测试并做记录。
⑶期末考试(考查)
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要选择外语听力考试、口试、课题研究、情景测验、实际操作等质性评价形式。运用考试进行评价时应注意:
考试内容:考试要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突出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轶事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考试方式: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如,1-2年级可采用游戏式、自选式、互测式考试,考试要突出趣味性。3-6年级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定。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处理:各科教师要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督促、协助学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质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成长记录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搞好学生成长记录,并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况,如所进学校、主要课程测试成绩、一般能力等级、特殊能力倾向,优秀与荣誉、个人社交和发展情况。②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B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等。C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D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二);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三)。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⒈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①自我评语。②家长评语。③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①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六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练习、作业、期末考试获得的等级。②分主体等级。即由四个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等级。③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评价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⒉综合等级合成的方法
加权法:各等级赋予分值采用“取平均值四舍五入法”合成最后等级。
直接评定法:依据期末考试的等级、作业和单元测试的等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及完成的报告)、成长记录、特长与获奖情况、自我及他人评价等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总体态势确定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