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课堂教学诊断评价细则

课堂教学诊断评价细则

发布时间:2021-02-22 01:54:21

1.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是一项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以此促进新课改的实施.并促进课堂教学体系牟完善.因此,特制订如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观课形式

1.领导和教师随时进教室观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2.每位教师每月出一节公开课,村小学以校为单位,中心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

3.每学期选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上观摩课,全镇小学教师参与听课和评价.听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评价表>在会上进行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二.评价办法

1.评价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2.实行多向评价.除领导,专业人员外,更强调同行的参与,在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家长.学生参与,以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3.评价方法多样,采取研讨.访谈.观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评价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5.评价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6.出公开课的教师,在听取听课教师的评价后,要在两天之内写出教学反思交于主管领导.

三.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客观,不带随意性.

评价学生要客观,不带偶然性.

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

2整体性原则

树立全面评价的观点,进行评价.

3.指导性原则

明确评价的目的要于帮助师生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要切合实际,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又要注重终结性评价.

2. 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 (一)定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育心理学》,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学生评价相联系,而且是学生评价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可以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 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 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出现了如下趋势。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3. 简述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3)课堂教学诊断评价细则扩展阅读

教学评价分类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4. 课堂教学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

课堂观察与诊断在教学中最显著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含义

科学视角下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后经不断修正:“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一般地,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

而课堂诊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特指依据观察角度搜集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

其中,“诊断”旨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传统的“评价”更多的指向狭义的终结性评价。也可以这样说,“诊断”不仅仅有评定优劣的功能,更注重客观分析原因这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寻找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二、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作用

在现代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课堂观察与诊断有显著的功能与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进师生的生存状态等方面。

(一)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1.课堂观察可以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则是教师获取、发展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事实上,L·舒尔曼将教师专业知识分为七个部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及教育哲学。

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呈现出以下趋势: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研究表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是他们的最大差异。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由教师个人哲学支配的关于怎么做的行动规则,它来源于经验,需要教师研究自身经验。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经由观察他人课堂或接受同伴的诊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新的认识回馈,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

2.课堂观察可以增进专业反省意识。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有效刺激,课前会议的讨论,课后会议的反馈、反省与评议,足以使观察者、被观察者对于自身原有的专业实践认知与行为之间形成不平衡,进而引发批判、质疑先前行动假设的动机。由教师同伴向授课教师提供大量真实信息,提供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可以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是一种真正的发展性评价,淡化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如果教师持续地开展课堂观察,这种反省行为就会不断得到强化,进而迁移至其他的学校专业活动,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提高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

3.课堂观察常常被用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新任教师或者实习教师的培训,职前的教师培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教学,不断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微格教学的使用就是利用一些技术设备的辅助,实现受训者事后对自己的教学的观察和分析,这对实习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时有经验的教师或者管理人员通过对新任教师教学的观察分析,找出不足,快速而有效地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技能,顺利地开始其专业化的教学生涯。然而,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专业化是教师一生职业生涯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的在职培训同样也少不了课堂观察,通过观察,随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创造一个更有活力的环境。

4.课堂观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及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参与研究。在传统的研究模式中,往往是大学或者特定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教学进行研究,然后告知教师应当如何去做。“采用研究者的姿态后,教师从受控制的地位中解脱出来,采用这样一种批判性的方法,教师不仅是在从事一项有意义的专业发展的活动,也是在进行一个不断改善并变得更自主的专业判断的过程……好的教师应当有专业判断的自主性,他不需要被告知做什么,不依赖于研究者、监督者、改革者,但并不是说,他不可以接受专家学者的思想,建议和支持,而是接受必须是在服从他自己判断的基础上,所有教育专家的任务都是为课堂中的教师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教师即研究者的起点就是课堂观察。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和同事的课堂的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进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如果在一个学校里,课堂观察在教师之间形成风气,它就像一个中枢活动,连接了个别教师,促进教师成对或成组地协作,使教师成为一个整体,使学校更有活力。

(二)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在用于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课堂观察还能为教育决策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科学的教育决策应当基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某项教育措施是否可行,某种教育方法是否应当加以推广,或课程开发有无成效等问题无一不需要通过教育科研(特别是实验研究)加以解决,而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课堂观察为其收集最及时、可靠而直接的反馈信息,检查某项教育决策,措施和改革在课堂实践中体现的效果,以便随时修正教育决策研究的方向,使教育决策更为科学,而教育决策是否真正科学也同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提供的客观依据来进行评价。对教育决策的评价落实到课堂中,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要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须借助于课堂观察。

关于课堂观察在教育决策和评价中的作用可以做一个假设来说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在新开发的课程中,教师需要适应一种新的课程,即他需要重构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为了确保课程改革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在新课程的执行阶段,需要了解教师是否在做课程开发者打算做的事情以及教师是否在做他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观察的目的在于查看目的、策略和行动之间是否配合得当。同时,由观察而获得的反馈信息也应当被教师用作理智地反思和改进实践的依据,而不应让他感觉到是来自校方的压制,这样课程开发的过程才是充满活力的。在新课程的评价阶段,课堂观察则关注于课程的有效性,要查看教师是否达到了课程开发者和他们自己的意图,还要查看学生实际获得的发展,包括知识、态度、学习策略等等。所以,在一种新课程的改革中,改革的执行和评价阶段都需要运用精心设计的课堂观察来收集反馈信息,以确保改革的有效性。

除了针对教育决策的评价之外,还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也需要运用课堂观察,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通过课堂观察,来获取关于某教师教学工作状况的信息,从而对教师做出评价,对教师而言,这种观察与奖酬和任免相联系。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从而对学生做出评价,对学生而言,有些表现是通过纸笔测验无法获得的,尤其是德育方面,所以要通过长期的观察来对其做出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在我国,课堂观察被用于此类教学评价的情况比较多。因此,这方面我国已有一些颇为有效的观察量表以及相应的评价准则。并且有的还被制成光盘在很多学校推广使用.

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它非常适合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研究,它在课堂研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育决策与评价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观察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必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提升。

其实,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的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如以学生学习的互动为观察视角,观察学生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怎样的帮助,通过观察实录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分析报告与改进建议,进而影响上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行为,使其发生新的变化。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四)促进教师间形成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的教研文化

课堂观察与诊断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观察与诊断的主体来看,必不可少的要有被观察者和观察者的共同参与,课堂观察诊断任务的驱动使听课教师不再仅仅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而使全程参与研究活动,有对课堂教学充分的积极的思考,因此,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符合校本研修的基本规律。因此在课堂观察与诊断中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课堂观察中,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总之,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也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更不是包治教学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进行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课堂观察与诊断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因此,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必然会受到种种限制,也就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

第二课时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理论与技术

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镜子,通过观察诊断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观察与诊断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研究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必要。英国学者雷格·列文(Reg Revan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概念,就指出教师的行动学习就是: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课堂观察有四点基本要求: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适当的观察内容;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有清晰的观察分析和结论。

首先,观察目的必须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联系;其次,能够从复杂的教学现象中捕捉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再次,必须采取科学的观察方法,例如,下图就是我们开展有效提问所采取的量表:

观察课堂,首先要理解课堂,要理解课堂则必须解构课堂。基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的知识以及实践中的智慧总结,颇具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课堂分析框架(也叫课堂观察框架,见表2):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该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一个全新的支架,也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

表中的“维度”是对课堂的一级解构指标。其理论依据是,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课程是将这两个主体联系起来的纽带,师生围绕课程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特定的文化。其实践依据是,听评课中我们要追问的四个核心问题:学生学得怎么样?老师教得怎么样?课程(教材)处理得怎么样?课堂感受怎么样?因此,课堂观察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课程的性质、课堂的文化,但 “维度”没有操作性上的意义。

表中的“视角”和“观察点”是我们对课堂的二级和三级解构指标。按照“尊重规律、避轻就重、紧扣课改”的原则,“视角”呈现了每个“维度”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下最为重要的要素,按照 “基于课堂、紧扣课标、抓住关键、可观察、可记录、可推论”的原则,选取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作为“视角”下的“观察点”。并以例举的方式、问题的形式呈现“观察点”,以期引领教师理解和思考课堂。

表2-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珍视学生的生命灵动和教学现场生成,或许能成为激活语文课堂的一剂良药。那么,如何珍视学生的生命灵动呢?

我以为教师首先要有较博大的包容情怀。学生是还没有定型的生命个体,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言行举止,这些言行举止往往不太吻合老师的教学预想,但却是学生正常生命活力的表现,是所授知识在学生知识结构生成长中的客观反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连续并彻底的引导他们去获得新的知识,学生的观点是教学的出发点,不考虑学生的观点,就不可能出现有效的教学。”因此,教育者对那些出乎意料的言行举止首先应该是包容,有了这种包容,才能真正持有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的教学心态便能真正体现生命课堂的亲近性。本课例中我的心态始终把学生看成正在成长的生命主体,重导轻压,重情轻威,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快感。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的发言,甚至可以对教师的行为提出异议,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热情被激活,潜含着创造力和智慧火花的灵动便可能闪现。

其次是教师要能慧眼识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生命的灵动,还是生命的蠢动,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双慧眼来鉴别。学生的行为有没有创造力的因子蕴含其中,是该呵护培育,还是该批评指正?老师要能凭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判别。

第三,对学生的生命灵动要能以真情激赏。当我们判定了学生的行为是一种生命的灵动时,我们教师就应该以真情激赏。如何激赏呢?首先应该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学生在老师的激赏中能明确自己行为的价值所在,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强化这一行为,养成优良的习惯;其次能关注学生的情感感受,学生在老师的激赏中,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从而获得一份精神动力,并对知识学习保持一种长久的内驱力。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是最能展现课堂境界的资源,他对教师的课程资源利用意识和能力都是较大的考验,是对学生本位的重视,是对传统预设性教学的颠覆,利用得好,往往是一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在上面的案例中,谢基祥老师的教学反思《珍视灵动,现场生成》提供了一些启示:

教师首先要有较博大的包容情怀,才能尊重中学生的这个学段的特质,青春与梦想并存,求知与叛逆通行,才能将学生课堂上看似不合拍的行为巧妙转变为教学资源。其次是教师要能慧眼识真。能区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生命的灵动,还是生命的蠢动,确定下一步是作批评转引还是激赏。第三,对学生的生命灵动要能以真情激赏。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在老师的激赏中,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和精神动力,并对知识学习保持一种长久的内驱力。

第四-五课时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5.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 (一)定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育心理学》,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学生评价相联系,而且是学生评价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可以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 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 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出现了如下趋势。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6. 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哪些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7. 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有哪些

(1)主体性原则。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8. 有效教学评价方案及细则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细则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师能针对所教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

1、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目标的设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2、“三维目标”全面、具体、适度,有可操作性,并能使知识标,技能标、情感标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量化评价标准每项5分,总计10分。

二、教学内容评价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量化评价标准:第1、2项各4分,第3项2分,总计10分。

三、教师行为评价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是否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6、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量化评比标准:第1项8分;第2项5分;第3项2分;第4项4分;第5、6项各3分,总计25分。

四、学生行为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五、教学效果评价

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六、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

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评价标准:具备上述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评价。

分数:2---5分。

9.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量表评价法、随堂听课评价法。
拓展资料:
一、量表评价法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拓展资料: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10.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课程内容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诊断评价细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