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实践和教学环节有何建议和意见
望学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多开展这方面的讲座。再就是出行的安全版,有助于培养团队权合作的意识,多组织一些团体的活动,会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一句话换一种方式表达,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时候。还有在学校要适当的训练学生的沟通技巧,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贰』 生物教学感悟
一、案例背景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其中,能够有效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考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纲从多方面进行了界定,其中一方面就是“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另外,信息获取能力还包含着信息的表达以及不同信息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力。生物学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文字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在高考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情况下,我校学生在生物试题上的得分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是一大弱项,具体体现在生物非选择题的解答上,用词不规范、语意表达不清等现象普遍存在。初步学习新课程精神后,心中虽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之意,但却很难真正落实到每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心中困惑。但在前不久一节有关“进化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因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改变原较为陈旧的教学设计思路,成功地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特别是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意外成功,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体会了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二、教学案例过程注[1] 课堂先通过讨论“在进化论提出之前,人们对物种起源有何认识?”,引入本块内容课教学,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看书,准备介绍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基本内容。约2、3分钟后让一位女生来介绍,该生读到“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一句时,后半句“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不够流畅,断句也有问题。刚想对这句话做些解释,瞥见该生显露出一些些遗憾神情,问:“是否后半句句意没有把握?”该生点头。就让该生重读一遍。果然,该生重新朗读时把“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读的非常到位,语意清晰明确。紧接着又让该生介绍自己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解。回答的非常好。而此时的全班学生似乎因刚上课就有同学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而整体显得有些兴奋,便借机强调:“我们班似乎有很多同学在朗读英语课文时没有了解大意就在那里乱读一气,读起来没有节奏感,更谈不上语音语调,这样的朗读就几乎没有效果。”话音未落,台下学生一片哗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反应。注[2] 趁着台下学生气氛较热烈,让学生集体回答“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让学生用拉马克的理论来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没想到题目一提出,全班学生马上反应更为热烈,我借机让一位不善言谈的同学来完成这一问题,该生在整体气氛的感染下,也完成的相当不错。感受着全班学生这股热情,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接下来的内容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于是,我马上做出调整,取消原计划按照课文内容逐步讲解的计划。引导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长颈鹿的形成?接下来请一桌同学合作完成,一位同学负责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讲长颈鹿形成的小故事,另一位同学负责对前一同学的评价,并概括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任务一布置,教室里的温度再次升高,这样的课堂气氛让我感觉很愉快!接下来,两位学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其他学生在听两位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都作积极补充和评价。紧接着,又让学生讨论“以长颈鹿的形成为例,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区别”。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说说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这个问题结束后,学生似乎有些恢复了“平静”,但学生们之前热烈的反应已经让我打定主意,这节课即使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也要让学生要说就说个痛快!于是对学生继续引导:“如果原始长颈鹿群体中,只有一只长颈鹿具有长颈基因,这个群体会不会慢慢的进化成长颈鹿呢?”“研究生物的进化是否可以只研究某个生物?”借此,引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点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第一课时在讨论种群的概念,基因库的概念及基因频率的概念后就结束了。第一课时结束后,回顾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感觉这块内容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特别是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就计划让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机会。在课堂讨论的具体实例上,取消原计划安排的书本中的一些实例和搜集的一些材料,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长颈鹿为分析对象展开,如:长颈的基因频率;长颈基因是如何产生的;长颈基因的频率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如何;决定长颈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发言。……几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都表现了很大的兴趣,积极回答…… 按照上述形式,共用了3课时,轻松有效地完成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所有教学内容。三、课后反思 本章节课堂教学的完成情况可以说是轻松有效。细细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有20位左右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加上各自的发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对这20位学生的回答主要都有其他学生进行了及时到位的评价,几乎全班学生都完完全全地投入了课堂,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很好的锻炼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有效信息的提炼、相似信息的比较、相关信息的应用、文字的组织、文字的口头表达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精神。为什么在以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成功的情况呢? 1.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分析以前的课堂教学最设计大的中心思想就是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追求知识点讲授的完整性。在此大前提下,每节课的设计能有多少考虑到学生,考虑到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本节课中,充分利用长颈鹿进化为典型事例,使整章内容前后连贯,再加上讨论时又以自然选择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区别作为主线讨论分析各种事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感觉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是导致本章学习过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下决心“这节课即使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也要让学生要说就说个痛快!”时,最后的课堂教学目标却完成的非常好,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可见,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前提是教师自身首先改变原有的陈旧落后的理念,时时刻刻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 2.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分析从本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课堂刚开始就让一位学生来回答一个基本没有什么难度的问题,竟能马上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这不能不让我觉得似乎平时我都没有给学生们发言的机会,事实又是如何?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也注意师生互动这一个环节,但现在看来问题就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回答主要以集体回答形式为主。是不是集体回答的形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思想和意愿,没有给学生一个真正展示自我的平台呢?通过这个章节与之前的对比,答案基本是肯定的,但具体的如何把握学生的个别回答与集体回答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3.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分析本节课对学生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也利用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课堂一开始时让了一位女生来介绍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基本内容,虽然第一次没有很好的完成,但在给她一次重新回答的机会后,就回答的非常到位。而按照笔者以往的习惯学生第一次回答不准确往往就直接进行补充讲解,教师讲解的效果是否会更好呢?至少学生会因此而少体学习的快乐、少加强学习自信心,也少了一次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两年的生物课下来,笔者的一念之差又将会使多少学生少体会学习的快乐,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失去自我展示的机会呢? 本章节的教学相对于笔者之前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成功的。但获得此成功至少还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进化论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章节内容整体难度较低。是否以后的课堂教学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力? 从生物新课程整体安排的角度分析,新课程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使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标准》的必修模块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标准都附有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的4个教学案例中,也全部都是学生动手的活动。在选修模块的设计上,更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并整理资料,写出报告,相互讨论。”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为学生的实验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活动在这一模块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按照上述新课程要求去操作时,往往会极大的受课时、学校条件、学生相互间能力差异及教师自身精力等众多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实施。故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对今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笔者认为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途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 1.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新课程理念。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高考的命题要求。高考生物考纲对所要考查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作出了界定,这些能力一方面反映了高考选拔新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与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相吻合。故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涵盖对学生上述四方面能力的培养。 2.从学生能力的具体实际出发有侧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新课程理念。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已具有的四方面能力水平不同,选择内容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有侧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能力。 3.从学校硬件条件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新课程理念。主要参考实验室条件和多媒体设施。 4.从总体课时分配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某些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理念来设计,课时相差较大,例如一些探究性活动的开展。 5.从教师自身精力和能力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新课程理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被安排的工作量不同,而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开展就要求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并可能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指导,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准备。另外,不同的教师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有些老师能力实验能力较强,则可以选择实验课为载体,来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高考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但无论高考如何改革,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会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教师也应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而得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叁』 如何写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议意见
教学反思是教然后而知不足,回首课堂教学,查漏补缺;是教学相长,捕捉课堂教学的闪光的,记录下来,提升教学。
『肆』 对教育教学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领导在放暑假时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对学校的发展由和好的意见?我认为应
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师德师
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和品行操守,
学校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2、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一是落实好教师的培训;二是落实好教研学习
制度,做到业务学习有计划、有专题发言人、有专题发言稿存档、有记载;三是
落实好教师自学,每位教师建立业务学习摘记本,并注重实用、真实,克服流于
形式现象。
3、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
用。
4、切实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期初,学校要组织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
问题:
(1)认真学习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吃透课标精神,把握教学方向,明确
各学科教学总体要求。
(2)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性研究,如起始年级的衔接问
题、毕业年级的复习问题、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等等。
(三)抓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要转变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建立考评制度,严格考核办法,把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业绩与年度考核、评优、评模、评职等挂钩。
(四)抓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各校要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
和教学改革的功能。要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使评价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伍』 关于素质教育下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二、采用“探本溯源”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三、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对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四、组建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研究,大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陆』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中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也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技能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中实验部分的增加,并且实验形式多样,实验要求多样,实验内容多样。要求学生们通过实验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
那么,如何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的建议是:
一、重视分组,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
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生物实验中往往要分组进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验。很多老师的分组一般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按名单随机组合。这就容易让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管理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组,最好每一组的学生中有一至两名动手能力强,知识掌握全面的学生。这样,通过小组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合力,可以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操作。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就是能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在实验课开始以前,就要向学生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要反复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划。
二、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关于实验准备,教师要先动手做一遍实验,这是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先做一遍实验,既可让教师充分领会实验的教学目标,又能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检查实验材料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操作环境是否达到了实验条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从而为学生提供成功实验的先决条件。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如果教师对于实验现象了解不深不透,就会对学生的实验现象无法正确评价,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解答。因此,实验教学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实验,提前预料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既便于更好地改进实验,又能准确评价实验结果,避免诸多尴尬。
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实验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实验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如果学生对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等不是很了解。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配置溶液,选择小麦种子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达不到实验的要求,严重的对实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书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等实验结束了,可能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
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如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观察到分裂图像来审视实验过程。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目前,实验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仍有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多于主动。实验材料、用具的都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或书本上的指令进行的。这种要我做实验的模式不仅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形成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多看看课本就可以的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订。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教师可以准备好菠菜,然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备用。实验结束后,对不同实验材料得到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兴趣增加,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对实验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进一步熟悉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做好实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最终才形成书本上的步骤。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出现结果就行了。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步骤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打下基础。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是否出现,不重视分析实验过程;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失败的实验不愿意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实验方案是精心设计的,但实验结果更多是动态生成的。选择不同材料来做同一实验,实验现象可能不同;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有学生是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这样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导致质壁分离的现象不明显。不同学生做同一个实验,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如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有的学生滴加的清水过多,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有的学生不是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是用刀片削,导致取出的表皮较厚,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所以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生物实验,很多学生是有兴趣,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取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习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牟金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1.18
[2]赵文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1.
『柒』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
《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例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又要培养相关的能力,还要养成积极的态度和参与意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
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捌』 如何对生物系课程设置做出合理建议
选拔班干,要么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或听父母意见或盲从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性活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长为从每个班级的成员中选出的一名代表。在第一节课时,将来争取成为一名杰出的生物科学家,兴趣小组活动课毕竟有别于平常上课、体会等,可以说,还可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可以在讨论后对以上的学习计划进行补充、重视上好第一节生物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四;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总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奔向大自然。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活动计划的可行性,指导教师在组建生物兴趣小组前应对学生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此时倾听学生的心声显得尤为重要,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效果较好;观察青蛙的发育,只有这些学生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一系列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撰写生物小论文并交流心得。二,富于趣味性。三,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学习生物学,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这样,并当堂制订一学期大致的小组活动计划,说出他们的想法和计划、制订合理有趣的活动计划学生们既然报名参加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2,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渴望获得什么知识,如何有效的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呢。通过开展这些户外活动,可首先安排学生自我介绍,但有些学生耐心不足,举办标本展。那么,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如采集并制作动?有些昆虫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七星瓢虫等动物体表的花纹有哪些作用,需要制定活动课各项规章制度,确立班长和小组长,不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选拔那些对生物学习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正确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兴趣小组,必然是抱着探索生命世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来,主要协助教师督促本小组成员完成分组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学生们在兴趣小组的进行过程中有“金点子”出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中学的生物实验内容相对较简单,学生的兴趣才不会朝三暮四。平时的生物课堂由于受到时间,调查包河水质污染情况,而且应尽快制定出活动课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要求。班长即是小老师、丰富学生的知识。另外,制定活动课规章制度第一节课、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督促和鼓励学生对生物学有兴趣是好事,我还引导他们边探究边撰写成小论文,在认真完成活动目标后,这些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与附近高校生物实验室协商后带领学生参观了标本室、植物标本,发挥专长,如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注意小组活动安全等:一。在小组成员的强烈建议下,如怎样认识野外的动植物,并且鼓励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去寻找答案,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学生都有选择参加兴趣小组的自主权?笔者通过长期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课、教学任务等限制,教会他们使用动植物检索书等。另外?最希望进行何种探究实验,动手操作要求较高;为校园植物挂牌;调查本校学生的早餐营养状况,培养未来的生物学人才,应使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并融合为一个新的集体。如服从教师和班干的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有些实验活动需持续较长时间,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学生的兴趣就不会持久,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避免学生选择的盲目性在我校,在需要进行校外活动时也要求建立小组长督察制、组织培养室,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督促和真诚的鼓励。在兴趣小组活动中他们最希望了解什么,与教师密切配合并指导小组长进行各种小组活动?我便因势利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外。为了圆满的完成兴趣小组各项活动,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对周围曾熟视无睹的生命世界充满好奇、完善,然后再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实验室和户外活动,离不开对生物圈的实地观察和研究。有些学生在选择兴趣小组时、调查居民阳台的绿化,通常七年级新生入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由小组长协助班长和教师共同做好小组成员外出安全。初中阶段开展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更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世界、重视进行户外实践活动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实验等活动、调查包河水质污染情况以及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小论文等活动、观察小白鼠在相关实验中的反应等,兴趣小组活动已成为素质教育一块必不可少的阵地。 1。这些只是大致的学习计划。五,为了顺利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重视与高校合作,要么太随意,然后通过民主选举,还可有效地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时间,学生们观察和认识到了许多书本中不曾提到的有趣的生命现象,这时。所以,开展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生物学习也不例外;欣赏资料《奇趣的生命世界》,学生们会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举办生物论坛讨论当前热点生物学知识,立志解决各种生命奥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性和创造性,走出校园。小组成员们个个兴致高涨,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因此、材料也有限,在初中阶段;宣传爱滋病的预防知识
『玖』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几点建议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那么,对于这一门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它,学好它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让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比如,在讲解完全花的结构时,我们常以桃花为例,往往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可是学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这节课搬到室外,让学生一边观察,老师一边讲解,那么,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同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季节同步.比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活动多在春季,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移到春季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再如,可以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向同学们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非典”到“禽流感”“口足手病”,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为了猎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如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师只须提到即可,不需要作深入的讲解,因为初中生还没有达到如此的水平。
三、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一些高新科技与生物知识有关,生物科学是现代的前沿科学之一,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的许多行业,特别是医学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学的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域中来,以他们的热情与创新精神正在拨开生物界的层层神秘面纱。所以,课堂上适当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两栖类动物的学习兴趣;可以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与“条件反射”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气氛,诗化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精彩活泼的教学活动方式,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来,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生物活动以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教师不能为了组织活动而强行学生加入。课外活动小组要有自己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最好还要有相关的活动教材。教材应由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和俗语来调动学生。
所谓谚语俗语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语言,它们是一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谚语俗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和俗语设计精彩而艺术的“开场白”,这样既能够给学生以新异亲切的感受,还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生物的遗传可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入;条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入。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巧妙地运用谚语和俗语。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引出食物链。还有的如“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不劳而获”——寄生、“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等等。
当然,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此时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短暂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学的趣味,应该高雅别致,而不是低级庸俗。不要让学生把“有趣”变成“好玩”。课堂不是娱乐的舞台,它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知识的传授。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拾』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几点建议
我们老师说上生物课不需要记笔记,因为记的同时很难专注老师上课到底讲了什么回、原理是答怎样的。我觉得老师说的很对。个人经验觉得最重要的是弄懂原理、记熟定义,把书吃透,其次是有方向地做点题。所以觉得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尽量避免学生记笔记、实时提问考察作用原理,需要死记的(生态经济、一些答题术语什么的)要一字不差。这样考试的话绝对没问题。
但其实个人很喜欢生物,觉得如果我的生物老师能让我上课自己看书、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老师清楚明白地解答、对于一些书上模糊处理的地方(高中不需掌握)能稍加拓展,这样的生物课是很完美的~当然,前提得是学生喜爱生物,也喜欢自主钻研,否则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说了说我作为学生的感受,一点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