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学热点问题

教育教学热点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22 18:08:51

①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真的就是师逸而功倍了!

② 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什么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不容乐观的现状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下,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了课程,培训了师资,加强了管理,进行了督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呈现普遍性,其程度呈恶化趋势。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日前,我们在七至九年级的1000多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人做了一项心理问题的专项调查,结果如下:

表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达100%,其中程度比较严重(已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占3%。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症状主要是自我封闭和自卑(25%)、焦虑甚至恐惧(20%)、胆怯(15%)、厌学(25%)、妒忌(10%)、敌视甚至仇恨(5%)等。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①因客观原因(如家庭、出身、长相等)造成的自卑自弃心理;②因学习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倦怠心理;③因与他人(同学、家长、亲友、老师等)的关系问题引发的逆反、对立、妒忌、敌视心理;④因信心缺失和前途渺茫等因素导致的迷惘心理。对于上述心理问题,90%的学生表示可以自我控制,70%的学生表示平时能找到自己觉得有效的排遣办法。

调查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共性的问题,不再是局部的小问题,而是整体的大问题。这方面,学生德育工作者深有感触。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暴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密集上升趋势。如某校一初三学生因不满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育,竟在教室里纵火以求解脱,造成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某校一初一女生因家庭不和且在学校得不到重视竟“自编自导”绑架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某校两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因不满老师的管教,竟密谋在学校开水瓮里投毒,幸好发现及时未产生恶劣后果,但其低龄化和恶性程度发人深省。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

二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力度不够。

尽管现在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关注,但其重视程度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还不完全匹配。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但督导落实的办法和措施还不得力,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与督查方案。

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但家庭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几期家长培训中作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2)必须正视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与生俱来的,更不会是无中生有的。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来自其成长、教育环境中的诸多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症结及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社会环境问题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有些消极的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严重的已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就是一个特殊的例证。

《中国教育报》在2004年10月5日的一篇题为《谁来关爱“寂寞”的花朵》的记者调查中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报道和分析。文章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在京山县坪坝镇对848名中小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发现,“留守孩子”346人,占总数的40.8%;有严重违纪的28人中,有23人是“留守孩子”,占82.14%。其中,“留守孩子”中59%不理解、不支持父母外出务工,83%与现在的监护人关系紧张,92%与父母每学期联系不到5次,69%对学习成绩无所谓,90%将来准备经商或打工,81%最迫切的愿望是父母回到自己身边。文章还说,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作者认为,“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复苏,但也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就是青少年学生,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重视和加以解决。

2、学校教育问题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中小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发育不全,远不能适应学生心理教育的严峻现实,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使管理重心向教学倾斜,忽视了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的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问题

教师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在这方面起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性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现实中,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近几年,农村学校引进人才的机制一直运行不畅,教师流失严重,现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由心理健康的教师来实施,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也令人忧虑,这就更难保证教师可以科学地开展这项工作了。《北京晚报》报道说,“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心理调查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的教师有心理问题,7%的教师有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悄悄地逼近中国教师。北京市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燥、忧郁、易发火等不良情绪,一些教师因此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出现过教师咬掉学生耳朵的事情。”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上述情况更为严重。北京市已在全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把“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列为了必修课程,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尚未接受过这方面的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家庭环境问题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缺乏科学指导;二是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沟通不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加大,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二、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出路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应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作下探索出科学的对策和有效的出路。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应予以加强。

1、加强教育督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

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

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

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农村中小学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

③ 如何破解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回.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答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④ 当今教育热点问题有哪些

当今世界教育热点追踪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即oecd)共有30个成员国,其作用是为各成员国政府提供一个探讨、发展和完善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场所。经合组织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制定发展政策必不可少的参考。研究和分析经合组织的成果,将是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经合组织专家交流项目的访问专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处长林志华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质量测评监控研究中心主任孟鸿伟应邀赴经合组织总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合作研究。本文是他们从巴黎发来的最新报道。
世界教育热点之一:服务贸易中的教育
直到最近,教育一直被排除在全球化的争论之外。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教育也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服务贸易是最明显的。如果仅仅计算学生出国留学的费用,据oecd初步估计,1999年oecd国家的教育服务贸易额将近300亿美元,这就相当于oecd国家当年整个金融服务贸易额,占oecd国家服务贸易总额的3%。
一些oecd成员国已经在教育服务贸易中形成了他们的优势。他们正在成为教育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从他们提供的教育服务中获得好处。据oecd对《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教育服务”条款范围的市场调查表明:(1)贸易形式的教育服务已经在某些国家成为一项主要的贸易。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他们本国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业。他们的教育出口值占本国服务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分别是11.6%、4.9%和3.8%。(2)教育服务贸易份额最大的是出国留学,这项贸易已经存在多年。最近,一种新的前景更扩大了这种贸易形式,学生可能不出国而接受外国的课程和证书。(3)为进一步规范和保证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质量,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正在酝酿之中。
就教育服务贸易可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今年5月23-24日,oecd和美国教育部、教育国际贸易国家中心等在华盛顿美国商务部联合举办“教育服务贸易”——oecd/美国论坛。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经合组织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和美国商务部、教育部部长都出席并讲话。足见是到了关心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和影响的时候了。
世界教育热点之二: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政府、社会机构、家庭和个人已经并且不断地为教育和学习使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oecd1999年教育政策分析中,粗略地估计成员国在高等、中等及小学教育中投入了大约1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投在硬件和网络建设上的。投资的结果是,在整个教育系统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发电子邮件及从事教学活动大大发展了。
可以说,在教育领域,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为基础的教育、学习的热潮已经在oecd成员国兴起。由于ict的广泛使用,引起了教育和学习上的多方面的变化,并对常规教育文化形成了多种挑战:
1.大多数oecd国家今天已经进入了建设必要的硬件和网络的阶段,问题就在于怎样使每个校长、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使用ict并从中得益。
2.虽然给学校装备新信息技术的设备和建立网络的连接是最基本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能力,熟悉相关的软件,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规划和管理它并服务于既定的教育目标。
3.目前,这些技能和工作方法还没有和现存的学校课程相结合,并且在为毕业证书服务的毕业考试中还没有必要的内容。
4.因特网正在带来更加动态的互动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环境和质量需要得到保证。其中关键的是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影响。
5.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共同接受的中学后教育的质量标准,但是学生们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的中学后课程的选择,常常又是外国学校提供的。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必须在保护学习者和鼓励接触更多的网络教育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6.教育服务贸易是最近服务贸易总协定谈判的一部分,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推进教育服务的自由贸易?这将对教育的传统的公共提供者和对他们的服务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
7.在教育领域里还存在着设备的鸿沟,还有教师、学生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自信心的鸿沟,以及在家、工作单位和社区使用电子多媒体的鸿沟。尽管已经在学校的新信息技术方面投入了相当大量的投资,但是仍然存在着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鸿沟。
基于这种情况和oecd教育部长们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上表示的兴趣,经合组织的教育创新研究中心(ceri)进行了一次考察新信息技术对学校革新和学习的影响的研究。21个国家参加了研究个案研究,其中大约三分之一和个案研究结合。每个国家作了2-10个个案研究,这些个案一般都代表大的学校改革并且运用了新的信息技术。六个国家参加了实验研究。

⑤ 小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是什么

1、热点问题是教师的工资是否上调,教育的投资力度是否加大,教师和学生专关系等。
2、首属先热点问题就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家也比较重视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都可以称为是热点问题。
3、教育的热点问题永远是围绕着着,教师,学生,家长,教育投资这几个词语展开,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教育的焦点。
4、想了解教育的热点问题可以每天收看一下新闻,报纸,网络上搜索一下,就可以轻松的知道热点问题了。

⑥ 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有哪些急求..................

一、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表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 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年平均速度9.7;2007年GDP达到24.66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四; 3 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8,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1978年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1978年仅为206亿美元) 4 我们消耗的资源多少呢? 以2005年为例:当年我国GDP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当年生产总值的5,当年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8、39.6、31.8、47.7和24.4。而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我们构成了现实的巨大的压力。石油每桶价格突破110美元,铁矿石价格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5。 5 具体产品:我国已有170多种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这一指标分别是日本5倍、英国8倍、韩国16倍,但在整个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则处于末端。 在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日本引进1,再创新是5;韩国引进1,再创新是8;中国引进1,再创新仅为0.07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其著名的《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提到增长的两种类型:依靠投入增加推动和依靠效率推动。 6 改变上述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依靠投入增加推动模式转变为依靠效率推动。而实现上述转变的根本是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人的教育素质。 7 教育指数变动情况:1982年人均教育年限4.2年,1990年5.2年,2000年6.8年,2005年7.5年。 8 历史表明:后进国家人均GDP达到先进国家4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70左右;后进国家人均GDP达到先进国家80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真正树立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的理念 2、大幅度增加对教育投入。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5—6;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4—5;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则达到甚至超过7;中国长期徘徊在2—3,最高年份为3.4但很快回落。 10 3、调整教育结构,加速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工人总数30—40,我国仅为3.5,熟练工人缺乏。 11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我们基本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06年达到5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达到23。目前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70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大国。 13 2、长期困扰我们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03年国务院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政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实行“两免一补”;2005年底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秋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2008年秋季开始在城市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此,中央财政2008年用于教育的投入增加到1562亿,增幅达到31。 14 从2002年开始,国家逐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设立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资助学生1500元,连续2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取得一定劳动报酬。2007年新学期开始,国家每年用于资助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财政投入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达到500亿元,惠及2000万学生。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部署启动。 15 当前,人民群众意见比较大主要集中在: 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比较大; 2、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比较简陋; 3、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重点学校,导致“择校热”高温不退; 4、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课程改革、招生评价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5、素质教育推进十分艰难,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6三、关于教育公平问题 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加之市场机制和法律的不完备,使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5年公布的数据:城镇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 5.3: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王小鲁等人研究报告: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计算则达到55倍。国家统计局: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民,其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3.2进一步扩大到3.32。 17 国际上通用的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1978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2006年为0.47,2007年为0.48。基尼系数达到0.4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达到0.5就达到了引发社会动乱等一系列问题的边缘。 18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做的一个有关公平问题的试验,名称叫“最后通牒”。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著名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利己动物,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基本特性,这就是经济人假设。“最后通牒”的实验很简单:我给王、李1000元,由他们分,规则是:1、钱由王来分,怎么分则由王决定,绝对不允许与李商量;2、只能分一次,王的分配方案李不接受,钱我收回。 19 按照“经济人假设”,王最理想的分配方案是自己得999元,给李1元,李必须接受,否则1分钱也拿不到。在全世界五大洲十六个不同文化区域实验结果为:如果王把钱留给自己太多,李宁可1分钱不拿也不与你分,让你也拿不成。分配成功的区间是40—60之间,峰值是55比45,低于40,王不干,李也不干。经过五大洲十六个文化区域的研究后发现,经济人假设不能成立。

⑦ 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热点问题。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内性发展、身体健康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7)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扩展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江泽民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⑧ 今年教育部抛出了哪20个教育热点问题

(一)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

1.实行城乡教育统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意见建议。

2.解决农村教师缺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办法措施。

3.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意见建议。

(二)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4.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

6.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

8.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9.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0.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和区域教育协作的政策措施。

(三)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

11.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

12.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建议。

13.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

14.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5.如何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制度。

16.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

17.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

18.如何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强调政府投入责任。

19.如何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捐资教育。

20.建设和谐校园的办法措施。

⑨ 当前小学教学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1、热点问题是教师的工资是否上调,教育的投资力度是否加大,教师和学生关系等。
2、首专先热点问题就属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家也比较重视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都可以称为是热点问题。
3、教育的热点问题永远是围绕着着,教师,学生,家长,教育投资这几个词语展开,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教育的焦点。

阅读全文

与教育教学热点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