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利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利用

发布时间:2021-02-22 19:48:01

1.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与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参与的欲望
合作并非每堂课都适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进行合作学习。
如上《统计》一课时,播放某路口机动车通过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对不同种类车辆通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生独立统计时,尽管很认真地进行观察与记录,但仍无法准确进行统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进行统计,这种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3)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出现意见不统一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提出:0有没有倒数?部分学生说“0的倒数是0”,部分学生说“0没有倒数”,双方坚持已见、互不相让。我趁机说:“你能说明理由吗?请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有的从分数的意义说明:“0如果有倒数,写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有的从倒数的意义说明:“找不到哪个数与相乘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4)解答“开放型”问题时进行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2、给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有预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促进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交流,学生的不同见解才能汇集,才能融合为集体的智慧。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1、学会独立思考
我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并有效地引导每个学生进行合作前的独立思考。例如上《圆的周长》一课时,当用课件出示圆形与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哪段路程长一些?能算出具体的路程吗?接着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学会倾听
我常告诉学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当与自己意见发生冲突时要善于表达意见,并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如“我认为××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同学的意见是错的,我的看法是…”,“请问××同学…”等。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倾听与反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学会讨论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常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例如,我在上《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当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桌上的物品,你们能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当时我上的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在这个环节中,我发觉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了讨论,场面热烈而不乱,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基本上都能想到绳测法与滚动法,达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4、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我在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会以自己的示范为主。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把一句话说完整;其次,再教他们怎样做到有条理。例如在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我就比较重视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我会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四、建立评价机制,延伸合作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后,我会让学生选出代表自己小组的图标,画在教室墙上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一块地方。小组间合作得好,便在墙上的“合作愉快”栏目中加上一颗小星星,达到10颗小星星可得到一个奖杯,贴在黑板报的相应栏目中。这样的评价,可以燃起他们“奋发”的欲望,哪怕只是一个拇指的表示,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信心、带来动力。这样的评价犹如一个个台阶,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稳步发展。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从数学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教师在合作中既要当导演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又要当演员积极参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再谈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沟通包容、知识互补、成果分享等。这样,合作学习的优势就突现出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真正收到了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这样就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复作学习,是制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确保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怎样设计合作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

3. 浅谈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使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势互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班主任编排座位时就要考虑全面,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四人中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同时兼顾到男女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平时座位前后的4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还应根据学习内容阶段性表现,进行弹性调整(比如有的学生几何是优,计算差,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差等差异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合作学习中分工职责要明确
实践初期,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都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或是只有小组长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定时进行轮换,当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如在《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教学片段:
师:首先小组交流(学生事先回去找资料或上网查询)七巧板的由来,然后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七巧板并小组集体改进,涂上不同的颜色,剪下,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七巧板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然后通过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代表本组发表自己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小组内开展交流评价各自制作七巧板的体验。怎样交流评价呢?我们一起来看方法!
1、轮:组内同学依次轮流介绍自己的设计和体验。
2、说:轮到的同学向组内的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活动方案,要注意说清理由。
3、听:当一个同学介绍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4、评:评小组要对组内每一位同学的设计进行评价,评完以后请派代表汇报评价结果。
师:现在开始其中1组的活动片段如下:
组长:我们来评ⅩⅩⅩ的设计方案吧。
生1:我觉得他的设计方案……
生2:我觉得他的设计方案……
……
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拼出了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美丽的图案。在案例中,我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确,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我们还能发现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3、选择最佳的合作时机
经过探索实践和学生调查问卷的整理,数学教学主要分以下几类使用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1.订正答案。涉及的知识点少,较容易的题目,小组长协调帮扶进行订正答案。
2. 学生个人探索遇到困难。有一些挑战性难题、找规律性的题目和当独立思考出现思维障碍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答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如实数和勾股定理应用,有一道货车通过隧道的问题,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宽然后比较货车的高与隧道的高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高然后比较货车的宽与隧道的宽。两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探究新知时,个人动手操作无法完成。某些数学动手操作任务比较繁杂,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如,在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时,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量很大,这是安排组内调查,然后汇总、归纳和统计,也很快完成了,从而提高了效率。
5.由于课时调整,课堂时间减少,自主时间增加,部分学困生当堂不能将作业改完,小组长督导其独立改完,并适当帮扶,合作优越性体现出来。
6.具有实验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似图形的研究中我们特意设计了一节活动课——相似图形与自然,让学生回去到自然界中收集相似的植物叶子,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在小组活动中,我让他们测量相似叶子的直径(即叶子上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和周长。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测量周长,同时提出以下研究步骤:
(1)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直径,并计算出相似比k;
(2)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周长,并计算出周长比k;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周长比与相似比有何关系?在这一节课中,发现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很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展开。
4、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整个小组合作草率结束。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尤其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轮流分工当汇报员,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扶等措施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5、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我每天都进行小组评比(用小红旗表示,进行积累),每周汇总评比最佳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更有效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课题小组。 各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题目并据以建组的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
1.开放式
基本式:全年级或班级不设统一研究主题,小组研究题目由学生提出,学生自愿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各小组研究的课题互不重复。 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选题领域不受限制,对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展比较适合;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展示交流,将拓宽同学的视野;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 变式:与基本式有一点不同,即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 变式基本保持了基本式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2.半开放式
基本式:全年级或者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例如:"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等),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全班讨论予以调整(如合并相近题目,删减不适当的题目等),确定一批可供开展合作研究的题目。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课题研究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研究。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 半开放式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 设定统一主题有利于交珠关注目光引向当今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引导他们研究、探索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3.集中式
基本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 这种组织方式研究题目非常集中,但各合作小组就同一个题目独立地开展研究,其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所以学习活动仍然具有开放性特点。但是"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相应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全班(或全年级)就同一问题成功地开展讨论与交流。这种组织方式不仅适用于综合性活动型研究性学习,而且适用于学科教学。例如:政治课就"科索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开展合作研究之后,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开展研究性学习,究竟采取上述三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及其变式中的哪一种,应当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的不同,考虑课程的类型、学习的内容、教师的条件、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5.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提问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组长一言堂,或是热闹表面中的伪合作伪学习,或是一潭死水等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

6. 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数学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成员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分成数学学习小组,把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一个班三十几个同学,按4-6人一组,分为六个小组。这样分组对于提升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努力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没有荣誉感,就没有责任感,小组就无法成长,每个成员就成了散兵游勇,整个组就会丧失竞争力。因此,分组后,重中之重是先选出合适尽职的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老师要不断培训组长,教给组长管理方法,培养责任感,树立小组长的自信心。刚开始时,我们坚持每天对每个小组的纪律表现和数学概念的理解、作业的完成、知识的拓展等学习情况一日一总结,在小组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探索中我们发现那些所谓调皮的学生往往对于老师的教育不长记性,但他们最在乎的是周围人对他的看法,谁都不愿意为小组落后承担责任。可抓住这点引导他们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监督,引导帮助他们制定最适合本小组的组规和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可定期开展优秀小组经验介绍,树立小组榜样带动全班,引导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
数学学科是有许多作业需要检查的,我们就采取组间交换检查并评比,一个小组全体同学到另一小组组长处接受检查,小组内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担心自己没完成或者完成效果不好而影响了本小组的荣誉。如此人人就拼着学,收效非常显著,学生学习效率高了,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我们再充分利用数学课堂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学生自然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三、采用多元化评价,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对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主要采用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和小组合作成员间捆绑式评价的方式,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激励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纪律、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学习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产生不能拖后腿的想法。

同一组的同学,努力合作,觉得学不好、做不好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更会觉得对不起其他组员,所以每天都在想着把学习任务完成好,争取多加分,为组里多作贡献。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竞争的方法,如小组得分制度,操行评比奖励,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在操行评比表上坚持每天朝会、课堂即时性打分,坚持做到每月评、期末总评,每月评选出优秀组三个、操行总分前五名、最佳组长三个、最佳组员三个,期末评操行总分前十名,对评比结果进行公布,给予奖励,带动全班同学向优秀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看齐。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起到了榜样促进作用,形成了整体向上的合作氛围和你追我赶的组间良性竞争。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全面性,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久性,一定要坚持不懈,按既定的评价制度贯彻执行到底。评价时既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以此保证学生长期的学习热情。在一周一总结会上,要经常引导小组这样总结:你认为你们小组本周表现怎样?好在哪些方面?问题出在哪里?哪些人值得表扬?哪些人需要批评?哪些人在进步?哪些人在退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样改进?……引导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激励他们集全组成员的智慧,找到最适合本组的办法,随时随地齐心协力为小组的荣誉而战,从而保持长期的合作热情。
四、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地讨论,尽情地交流展示。
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一节时,我就没有直接指出三角形中位线和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而是让学生自己准备硬纸片等材料,在课堂上分组动手合作,让他们通过讨论,动手剪、拼,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中位线和第三边的关系。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最终各组都自己得出了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通过这样的放手实践活动,日积月累,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培养。
五、以严明的纪律和常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实践中,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有时候会感觉课堂纪律不好把握,总是显得热闹,有时候甚至感觉有些失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了严明的纪律保证,那么整个课堂就会乱起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甚至还会出现个别学生说起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来,最后导致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对待学生要严格,从每一个细节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
任何同学在纪律和常规面前都没有特权。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整个课堂掌控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理所当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7.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交流的问题;交流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做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8.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师生、学生之间切磋、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上。《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机制,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事例进行透视:
事例1: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
事例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事例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产探究,深入思考。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把握好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合作学习应当呈现数学本质、达成教学目标
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例如,在初一课程中《从三个方向看》这一课,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生4:我看在学校举行的短跑比赛中,裁判员都是坐在终点的记录台上,他们看运动员冲刺到达终点的时候都是从侧面看。
生5:电视中经常播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冠的镜头,那是从正面看的。
……
通过激烈的发言,学生对学习《从三个方向看》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并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
二、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合作学习的开展,往往跟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上课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把握合作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3X)(1-3X) (2)、(a+3)(a-3)
(3)、(100+2)(100-2) (4)、(X-4)(X+4)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验探究规律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性质》教学中,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用针在纸上扎出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将纸打开铺平。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我把性质的教学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学生能轻松地将图中 “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等性质探求获得。
3、辨析易混概念时。比如我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探索 “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因为存在“两边夹角”、“两边一对角”两种不同的情况,看似相似的条件,其结果却一个是公理,一个是假命题。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以后势必会出现“边边角定理”的错误,如果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寻出错例,就会减低发生错误的概率。
4、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如让学生探求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方案,因方法的多样性,我组织进行学生合作学习,以便能拓宽学生的思路。结果通过分组讨论后,得到多种测量方法:a直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b先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教学楼的高度;c利用同一时刻实物与影子的比相同,再测出教学楼的影子通过计算获得结果;d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学楼的高度等,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方法比教师单一说教要丰富并且生动得多。
5、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将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弥补了自主探索的不足。
三、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更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只有毫无怀疑的接受,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许多学习发展的机会。依据新课程理念,把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改为游戏形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两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请你计算一下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不到两分钟,同学们陆续举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① [4+3(N-1)]根;②(3n+1)根;③[4n-(n-1)] 根;④[n+n+(n+1)] 根;……在学生搭建火柴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不同基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明确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四、注重邻近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室内,前后左右的同学彼此接触机会较多,由此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运用“邻近合作”的作用,充分运用邻近的空间位置克服学生的“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不良个性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对每节课的“想一想”教材处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相讨论,可采用从“想一想”到“议一议”,再到“动一动”、“画一画”、“算一算”。对于某些要机械性认识和概念,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0以内自然数的立方值、30以内自然数的平方值、简单的勾股数等,可发动同桌同学之间“互相读一遍”、“互相背一遍”、“互相测一遍”、“互相批改订正作业”、“互相交换意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切磋、研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把合作学习与学科德育联系起来
合作学习的本意在于建设一种课堂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保护弱势群体,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弘扬团队精神,养成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的风气,形成礼貌谦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归根结底,合作学习显了培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教育。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作为课堂交流的延伸,课外数学合作学习的自由更大,时间更充分,范围更广。教师要建立起课外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找学习伙伴,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等。真正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领悟合作学习的思想。
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综观课堂实践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效率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没有注意细节问题.教师应努力地创设小组学习合作方式的学习情境,更多地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更好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总之,要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9.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与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参与的欲望

合作并非每堂课都适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进行合作学习。

如上《统计》一课时,播放某路口机动车通过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对不同种类车辆通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生独立统计时,尽管很认真地进行观察与记录,但仍无法准确进行统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进行统计,这种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3)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出现意见不统一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提出:0有没有倒数?部分学生说“0的倒数是0”,部分学生说“0没有倒数”,双方坚持已见、互不相让。我趁机说:“你能说明理由吗?请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有的从分数的意义说明:“0如果有倒数,写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有的从倒数的意义说明:“找不到哪个数与相乘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4)解答“开放型”问题时进行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2、给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有预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促进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交流,学生的不同见解才能汇集,才能融合为集体的智慧。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1、学会独立思考

我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并有效地引导每个学生进行合作前的独立思考。例如上《圆的周长》一课时,当用课件出示圆形与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哪段路程长一些?能算出具体的路程吗?接着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学会倾听

我常告诉学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当与自己意见发生冲突时要善于表达意见,并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如“我认为××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同学的意见是错的,我的看法是…”,“请问××同学…”等。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倾听与反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学会讨论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常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例如,我在上《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当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桌上的物品,你们能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当时我上的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在这个环节中,我发觉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了讨论,场面热烈而不乱,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基本上都能想到绳测法与滚动法,达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4、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我在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会以自己的示范为主。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把一句话说完整;其次,再教他们怎样做到有条理。例如在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我就比较重视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我会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四、建立评价机制,延伸合作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后,我会让学生选出代表自己小组的图标,画在教室墙上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一块地方。小组间合作得好,便在墙上的“合作愉快”栏目中加上一颗小星星,达到10颗小星星可得到一个奖杯,贴在黑板报的相应栏目中。这样的评价,可以燃起他们“奋发”的欲望,哪怕只是一个拇指的表示,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信心、带来动力。这样的评价犹如一个个台阶,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稳步发展。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从数学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教师在合作中既要当导演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又要当演员积极参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再谈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沟通包容、知识互补、成果分享等。这样,合作学习的优势就突现出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真正收到了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这样就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利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