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实例
教学反思: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语文,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条件与学习心理,钻研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容。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还是复习巩固。
⑵ 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大多数课堂中得以落实。究其原因,一是缺少连接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桥梁,也就是一种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师已经习惯了霸权式的上课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三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首先,要选择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其次,打铁先需自身硬,课改领导要先行。再次,要指导教师如何备写学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正确处理讲与不讲的关系,要训练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活起来。实践表明,在实际操作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办法,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更有利于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从学生在校时间来看,学生约百分之六十五的时间是在课堂之中度过的。如果课堂是一潭死水,那么,我们的校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要选择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当前新的教学模式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是照搬、移植还是创新,要根据本校教师的总体业务水平、学生的基础、家长的支持程度来决定,否则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因此选择好一种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
二、打铁先需自身硬,课改领导要先行。学校领导不仅要成为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操盘手。在深入理解课堂模式的精髓及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要上好示范课,使老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指导教师如何操作新的教学模式及引导学生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是课改成功与否的保障。
例如:我镇中小学近几年在推行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释难”这三个步骤,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会教师如何备写导、学案。部分教师不知导、学案如何备写,把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并且不能将学习目标贯穿于整个导、学案的设计当中,把自学导航问题的设计变成了教材的复制而不是教材的再生成,把学案变成了试卷,把没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成了合作探究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一是学校领导应结合自己所备写的导、学案,系统介绍学案和教案的区别以及学案各环节的设计意图;二是指导校内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然后分科印制下发,让其他教师学习。
⑶ 反思教学的反思教学实践
反思(reflection)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教学实践(reflective teaching)是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得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美国学者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的学校情境;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把动机方案当做自己行动的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这样,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性教学,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二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超前性的反思,从而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实践中的反思”来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而后教师又进行“对实践的反思”和“为实践反思”,以分析所发生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1. 教师选择特定的问题,并从可能的领域内,包括课程、学生等方面广泛地搜集这一方面的资料。
2. 教师开始分析所搜集的资料,形成该问题的一般框架,同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信息。如果搜寻不到类似的信息,教师则可请教其他的教师或阅读专业书籍来获取这些信息。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3. 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明确的框架,教师就可以建立各种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 在深思各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被观察和分析时,教师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换。 1. 认知的成分(the cognitive element),指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加工信息和作出决策的。
2. 批判的成分(the critical element),指教师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它深刻地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等。
3. 教师的陈述(teacher‘s narratives),指教师自己的声音,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写作,交谈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所作出的解释等,这种对实际情况的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1. 课后备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会永远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2. 写反思日记:即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他们的经验,并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同时教师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尽记录下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与设想等。写反思日记实际上是具备“挑剔问题”的意识,使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充分显示出来,为由针对性地制定改进的计划创造良好的条件。
3. 观摩与分析:即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对所观察到的情境进行描述。
4. 职业发展:即学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让教师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
5. 开展行动研究:即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学实践上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在学校范围内使教师形成调查研究的氛围和风气。
⑷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版真正成为学生愿学权、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⑸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实践反思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能动性的活动,没有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随意的,甚至是错误的,其结果必将失败;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也必须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学生、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塑造学生、以先进的教育理论鼓舞学生,其中尤其是准确、全面和深入地解读、领悟和掌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人生的引路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赞赏学生,在学习上要帮助、引导学生,从而建立一种以平等、民主、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师生伦理关系和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秉持上述理念,在教学中,我越来越自觉地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共同发展关系的高度来关注、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引导、促进学生发展。如在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倾听意识、掌握倾听方法、提高倾听能力
⑹ 王书明老师的反思《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馈
课后反馈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是对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回顾;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它可以促使教师克服教学中的不足,巩固实践中的经验。是课后的“再备课”。
课后反馈主要写些什么呢?
1、记教学目的的落实与教学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中有没有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首先要找准目标,这样可以克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接着看复习、讲解、练习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后检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
2、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得当。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意学生心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的过渡。在教学中是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观察、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3、记课堂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看复习、导入、讲解、练习4大部分的设计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最优化,是否从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记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反馈,检查自己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把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否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5、记学生有哪些重要疑难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反映和建议。
6、记教学中的疏漏、失误及其原因和教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课后反馈可以怎样写呢?我以为:
(1) 在教案原处加批注
(2) 记实事,记载教学中一些意外发生的典型事例和足以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典型事例
(3) 列心得,写需要进一步尝试和完善的经验以及改进教学工作的设想和措施
同时在写课后反馈时还应该注意:
1、要讲究实效。要把课堂教学中体会最深、最有实用意义的内容写出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的目的。
2、“简”与“快”。简就是言简意明,只有言简才能及时,只有及时才能把课内发现的问题、本人的感想如实地记录下来,若不及时记下来,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所以课后要速战速决,随笔记下。
以上是我对教学反馈问题的思考,下面再讲讲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觉得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成功之处。作为教师,每一堂课都有自己满意的地方,课后及时地把它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并把它们进行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和精益求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一般的教学方法是:“复习—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巩固运用—小结—布置作业”,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复习—猜测公式—验证—公式—巩固运用—小结提高”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写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会有所失。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讲明了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练习中仍然出现计算顺序错误、计算准确率不高的现象。课后我记下了如下的感想:本节课计算准确率低的原因在于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和步骤,但老师在讲解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足,忽视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做题而做题,缺乏积极性和兴趣性,今后在这方面应该加以注意。
3、写教学机智。在课堂上,随着教学活动的一步步深入,常常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发生。有时你也会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些灵感,并且运用这突如其来的想法或灵感,创造出与你预先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把这些数学中富有智慧的创新之举在教学之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如:三年级“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完成了同分母分数比较教学目标后,突然有一个学生问: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应该怎么比较呢?这一问,激发了我的灵感:这不是课前设想而正愁没有切入点的问题吗?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教学策略,顺势引导,应该怎样比较1/4和1/5呢?同学们得出也可以象刚才一样画图表示。我趁热打铁,又出示了一道题:5/11和5/20这两个分数又该怎样比较呢?从而给学生制造了悬念,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课后,我作了简单的评析:在这里,新的问题再次激起同学们创新的思维火花,教学的难点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中突破,并达到最佳的拓展境界。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所想所做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
4、写学生创新。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的教学。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来,写出“再教设计”。
总而言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⑺ 浅谈教师如何实践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思不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实践做出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有其延续性,教过了不是了结,不能边教边丢。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追问一下:“我的教学有效果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正如有的教师所说,通过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寻发展。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才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审视、修正原始经验,在强化、否定的思维加工中,经验得到了提炼与升华,从而转变为一种目标明确并有先进理念支撑的实践行为,让自己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甚至“学者型教师”。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反思即是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设计的初步设想,因而它具有预期性,能让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中反思即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它具有调控性,有助于教师课堂控制和应变能力的提高;课后反思具有深刻性,让教学经验理性化,有利于教师总结和评价能力的提升。通常这种反思我们可以通过评课,做教学案例、写教学手记等方式来进行。说到反思,许多教师便认为是写写教学札记,实际上做教学案例、评课也是一种反思。评课包括自评或他评,具体内容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进行。评课有益于教师悟出个中滋味,获益匪浅。写教后札记更多是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要记录下成功与失败,而且还要写进自己的感悟,补充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教学案例是课改中出现的新名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片段或剖析或对比,说明一些道理,让教师具体地领悟到怎样做,更能符合新理念。这样,教学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理论也就会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二、“教学反思”思什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