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性标准.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1、依据课标生物课程标准(P4)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有很多学科的课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以来通常说的三维目标也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很多学校也要求老师在写教学目标时要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写,《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也是按照这三个维度确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生物课标中却没有明确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生物专家认为生物课标的能力目标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个人不能苟同.在编写《课堂教学案例》一书时,朱正威老师当时是说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写,但不必明确列出,以免有的节没有能力或情感目标,空着也不好看.我觉得今天我们仍然暂时按照朱正威老师的意见来写.2、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要全面.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节课中,可以适当地增删,有所侧重.要明确.是指不要过于随意拓展.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一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二要能体现四要素.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难度适中.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要便于检测.编写具体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将被用于编制检测题目,如果不能根据这些目标测出预期行为,则表明目标太笼统、含糊、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测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试)语句来陈述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表述(表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并限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范围、方式以及变化效果的量度,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的作用.表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认出……”、“能描述……”、以及“能……设计”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了解”、“掌握”、“知道”、“熟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能认出”、“探究”、“能描述”、“栽培”、“写出”,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参考课标最后一页(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行为条件:明确限定.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的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行为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便是对“认出植物种子的结构”的要求程度;“详细的……”便是对“写出观察记录”的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二、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的,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本身和作者的编写意图来确定教学重点. 在一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最主要、最本质、带有主导作用的关键性知识和顺利进行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由教学目标确定.根据课标具体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由具体内容在整体课时(单元)内容中的地位确定.由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主体而言的,是教材中比较抽象、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历以及我们学习英语的经历来确定教学难点,但是更多的难点要靠我们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去发现.其实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参上的东西只能作为参考,而很多时候在讲课的时候,我们会受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启发,临时发挥的东西效果往往很好,所以在课后最好能补充到教案中去,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和参考资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里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所以确定难点应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活动能力三方面考虑.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由于知识抽象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的难点;由于知识深奥而学生又缺乏阶梯性知识;由于知识过于陌生而学生又缺乏知识储备造成的;由于探究活动中经验的缺乏、方法的不足、资源的欠缺、思路的狭窄、意志的软弱等造成的.四、课程资源的选择1、手段服从目标,形式服从内容.无论什么课程资源,它都只是形成课程的要素和实施课程的条件,是属于工具性、手段性、外在形式性的东西.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该主要考虑利用什么样的资源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主题目标,而不能首先追求资源形式的新奇.2、从教材出发走出教材.虽然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圄于教材,不能“教”教科书;虽然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应当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自己设计教学活动,但是首要的教学资源还是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教科书提供的主题活动图,教师指导用书提出的学期目标、内容重点、结构、思路、活动建议、指导和评价的要点、活动案例和其他文字资料、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等,是应当首先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和起点3、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在物质条件,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状况等方面差距较大,即使各地的课程资源状况不可能相同.如何注重地区间的差别、城乡间的差别,生活环境的差别、文化背景的差别等问题.4、注重利用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有形资源和物质条件,而忽视了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因而会觉得“资源短缺”,会觉得活动难以开展,甚至会出现“讲教科书”的情形.在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好地利用无形资源,尤其是要“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这是增强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借助其他学科、其他班级或学校开展的活动,利用社区活动或节假日活动,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必重复开展活动.利用好与工厂、农村、社区、部队、展览馆等单位的“关系”,这种无形资源,开展活动时可以省去许多事情.5、儿童参与选择课程资源.正如为了确保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利实效性,应当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样,在活动资源的选择上,也应当让儿童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知道的许多事物、玩具、游戏,教师不一定知道,儿童参与资源的选取可以丰富活动资源;另一方面,儿童参与选取,会更适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会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
2. 教学中表述教学目标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有
教学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3.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目标怎么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撰写教书学目标必须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原则,掌握方法。
总之,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必须会撰写教学目标,这是进入教师序列不可回避的重要步骤,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必要技能。
4. 什么是目标参照测验
1、标准参来照测验(Criterion-Referenced Test)又称源准则参照测验。一种精心编制的,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试的测验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测验。
2、为人们提供了有关被试是否达到某种行为标准水平或要求的信息,是一种与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常模参照测验相对的测验类型。至今尚无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但就一般意义而言,戈莱赛1971年对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描述与界定较为广泛为人接受:所谓目标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中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
3、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被试对某一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的真实状况,因而其编制的基本原则为:(1)测量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并且在一测验中不能包含过多的测量目标。测量目标模糊或过多,都不利于测验结果精确描述被试的知识或能力的真实状况。(2)测题必须与测量目标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每一测验题目的反应必须能体现出所要测量的测量目标上的得为表现。同时,测量同一目标的测题数量既要足够,又要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但在测量不同目标的测验题目之间不要求有同质性。
5. 教师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哪些评价方式
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方法包括:提问、作业、测验、考试和与学生平时的交谈等。
第一,通过提问检测。美国教育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提问被教师广泛采用成为最直接的控制手段。对于中学生,首先要克服学生发言的心理障碍。由于年龄的增长,面对新的集体,陌生的同学,开始表现为不愿出头露面,上课怕提问更不肯举手。这是集体压力和从众行为在学生心理作用的结果,怕答不上来被人笑话,为了求得心理平安,不愿过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检测造成一定的困难。当然有一部分学生还保留着初中学习时的良好习惯。此时,教师应充分重视这方面的学生心理变化,一方面,要积极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善于表达内心看法和积极发言的同学多给以一些语言和形体上的赞许,满足学生成功后得到认可的要求,也为大部分学生树立表率。其次,教师应重视提问形式,提问要把握时机,有层次、适度。形式上个人回答和集体回答、个人板演和集体练习相结合。对较简单的识记类知识点,一般采用特指或泛指方式由个体回答,对应用性知识可采用一人主答,多人补充,以求全面恰当的答案。对于某些拓展性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可先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加以诱导和暗示,使学生少走弯路。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问教师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检验了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便及时补救。
第二,课内外作业和测验的检测。课堂提问虽说能直接、真实反应学生掌握情况。但毕竟面较窄,不能反应全体学生的整体情况。所以平时作业和测验能补救提问的不足,作业和测验的优点就是面广、清楚。既反应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又能反应学生整体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既要重视课堂提问,又要重视作业情况的反馈。
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应作好清晰的记载。我在这方面主要记二个数据:一是每小题的错误率,主要统计每班做错人数和典型错误类型。在复习和讲评时做到有的放矢,把时间化在错误率较高和典型错误上,既节省时间又照顾到大多数,不至于使大部分学生陪少数人重复一些简单的知识,提高了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记录错误较高的学生名单。对错误较多(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采用面对面辅导为主,这样才能顾及少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利益,又能培养师生感情,使他们有信心学好生物。
总之,提问、作业、测验都能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通过检测来调节教学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目标的确立,目标的实施;更要重视目标的达成测试。只有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6. 教师资格考试中如何写好教学目标
1、教案撰写是面试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试的第一块内容。一篇完整的教案内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容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块部分。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少写;二是书写规范,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为学生也可以省去,行为动词如“背诵、了解、书写……”,行为条件是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学生能在三分钟内对全班同学演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词全文,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应与该演说风格一致。” 这里表达的意识是让学生背诵课文,但是它包含了上面的所有书写要素。
7. 教学目标检测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一、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是学生内不是教师。若写成“教容给学生…”或“培养学生…”都是不妥的,这样,行为的主体就变成了教师,而教师的行为不是教学目标加以描述的对象。教师的行为应放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
8. 如何让教学目标明确可检测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一、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是学生不是教师。若专写成“教给学生属…”或“培养学生…”都是不妥的,这样,行为的主体就变成了教师,而教师的行为不是教学目标加以描述的对象。教师的行为应放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
9. 教案里面都是要求写教学目标或者教学内容与目标,可这次教师资格技能考试怎么让写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用汉语来来分别理解:源
目标:目的+标准,说一句说在要有目的,做一件事也要有目的,但话达到什么效果,事做成什么样,要有标准。
目的: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
在教学中,特别是教案编写,二者的区别不鲜明的。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强调的是教师欲达到的教学成效及目的实现时要执行的操作规范。
教学目标强调从课标出发,教学达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