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
1、相对于其他体育形态而言,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育都是在教师(或指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亦即体育主体(对象)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过程。
2、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这些特征使体育教育同其他体育形态区别开来。
3、体育教育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学校体育。若把体育教育(狭义的体育)与学校体育画上等号,显然是不妥的。这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会造成对学校之外的体育教育的忽视(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4、体育教育中最普遍、规模最大的活动是学校体育和体育专业教育,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体现一种互动关系。
一、学科性质
1、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以来,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早期学校体育具有的人文教育色彩逐渐淡薄,主要表现是“增强体质”和“技能传授”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在实践中甚至成为唯一的目的。
2、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使得体能在劳动中的意义迅速降低,这与急剧增大的职业劳动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学习体育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已不再为人们谋求生存和劳动所必须;另一方面,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4、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也越来越鲜明。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科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的过程中,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入学校并在学校中逐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体育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显著的价值,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种价值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各种心理感受。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作用。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学生某些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4、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体育的认识,似乎体育就是运动,没有什么知识学习的问题。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在过去的教育理论中,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并根据这样的理解来组织课程和教学。
但在当代,根据知识经济对知识结构的研究,人们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和规律知识(Know-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和始源性知识(Know-who)。
三、学习学科的目的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满足教育发展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体育教育教学的特色扩展阅读:
体育教育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教育 (体育学科专业名称)
Ⅱ 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
相对于普通的或一般的学校体育而言,体育专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一是教版育目标明晰化。培养什么权样的体育人才以及人才的规格如何,不仅由其相应的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性质所决定,而且在任何一个周期的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也都规定得明明白白。由于目标明确,体育教育过程中的计划性要求较之普通学校体育也就更加严密而周详。二是教学科目综合化。培养任何体育专业人才都不能只依靠单一的体育类学科,而必须依靠多门类学科的综合教育。一般说来,体育专业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种类别和层次。此外,还需酌情开设一些选修课。通过跨门类的,甚至跨专业的选课学习,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说,体育专业教育是以体育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的综合教育。这也是跟普通学校体育的不同之处。三是教学方法学科化。对于普通学校体育来讲,在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和效果,而对于体育专业教育来讲,却不仅仅如此。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专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对体育教育专业尤其显得重要。
Ⅲ 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要求,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专教学有体育的属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Ⅳ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水平三)内容介绍(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本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自2003年9月进入全国各实验区进行实验以来,许多实验学校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使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工作更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综合了各实验区学校对新教材试行中的经验和建议,对新教材作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五、六年级教师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中对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创意。
水平(三)《教师用书》全书共有十一章,根据内容性质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第二方面,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常识学习内容;
第三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建议;
第四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建议。
现将四方面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在水平(三)《教师用书》的十二章中占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是水平(三)《教师用书》的主体部分。请见下表:
以上七章学习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活动性、选择性和范例性。为了体现这些特点,这部分内容较多地采用了生动、形象、活泼的练习动作、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教师用书提供的许多图例(包括活动场景图、动作过程示意图、技术原理图),也都带有学习和生活的趣味。选编的教材内容都是示例性的,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各章节教材内容中,还提供了相关教材内容的“教学案例”,这又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组合教材内容拓宽了思路。这套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仍然以“田径”、“体操”、“球类”冠名教材,体现出水平(三)《教师用书》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中,对体育文化属性的一种继承。
下面我们把这七章内容分别加以介绍。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Ⅳ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Ⅵ 体育教学有什么特点
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每一个构思和步骤,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一个对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不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线条的流畅,骨骼的完善发育,内脏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体的匀称、协调发展,并且是按照生长发育的先后有序而全面地发展。 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1.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 2.全面性: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近期效益,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身心合一的健身统一性
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仅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也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育教学要在追求学生身体改造的同时,注重学生无形的心理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要善于营造不同于智育教学的、生活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善于利用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吸引力,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使这种吸引力倍增和放大。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学,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在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中身心合一的健身统一性体现于三个方面: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教材的不仅要注重教材对学生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和积极影响,而且要注重教材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尽可能从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方面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验,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协调、默契、流畅和成功的欢喜与愉悦。 其次,体育教学的组织教法必须克服一体化的固定模式,体现体育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活动得更自由、更开心、更充分,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和内外兼修的目标。 另外,在注重学生生理负荷起伏变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动作和休息交替的过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有一般的规律;当进行练习时,生理机能开始变化,生理机能水平开始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后,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再开始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练习与休息进行合理的交替,所以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与此相适应的,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指思维、情绪、注意、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像。这种生理、心理负荷波浪式的曲线变化规律,体现了体育教学鲜明的节奏性和身心的和谐、统一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任何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古今中外的体育教学,概莫能外。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每一项活动,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动作技术,以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等,这些是构成体育环境的基本因素。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或参加比赛,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同时,体育环境还包括教师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校传统和班级风气等,这些都会有力地吸引,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和教育与之有关的人;提供了许多学生乐于自愿接受,更多情况下是不知不觉接受、有利于个性品质形成的机会和情景,并可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去,以收体育之效。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风,很容易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从而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培养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识,培养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以及心情开朗和愉快活泼的良好性格。
教育性体育教学的纲领性定义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佛勒(Israel Scheffler)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语言中》,提出了以下3种定义方式:描述性定义(descriptive)、规定性定义(stipulation)与纲领性定义(programmatic 其中描述性定义主要是对事物惯用法的描述,或对事情意指范围所作的说明,这种定义要求忠实地反映一个事物被下定义之前的各种用法。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给某一概念所下的定义,这种定义一旦给出,就要求作者在其后的整个讨论中始终如一地按给定的方式来应用这一概念。纲领性定义则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应该如何。谢佛勒认为,对某一给定的概念来讲,惟有纲领性定义才能谈论它的确与否。对于规定性定义而言,一个绝对肯定的同答显得令人可笑,因为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因此要对体育教学下一个真正的规定性定义是不恰当的。而对体育教学能否下一个真正的描述性定义呢?这也使人感到疑惑,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体育教学”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描述性意义,如果要下一个适合于所有语境条件下的简单的体育教学定义,这种定义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说出什么东西。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合目的性的复杂的人为活动,人为活动的本质存在于人类的目的lI£界、理想世界、意义世界之中旧,它不可能用客观的自然属性或自然法则予以说明。因此,对教育性体育教学定义的界定,亦不可能采用描述性定义或规定性定义的方式,只可能以应然的或规范性的方式来探讨,从而寻求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纲领性定义。
教育性体育教学的认知方面
教育性体育教学的认知方面既体现在体育教学的目的层面上,又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层面上。对于目的层面上的认知要求,笔者认为,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关于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问题,我国学者在认识上虽有所争议,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对此,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对体育课程性质进行定位时也说明了这一点。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教学无法达成“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目标问题,笔者认为这并不能抹杀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方面的本质功能。在任何情况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是重要和首要的功能,体育课程实施应该牢牢抓住“强身健体”这一本质目标。因为,只有紧紧抓住“强身健体”这一本质目标,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教会学生通过体育增进健康的这种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有可能达成“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从二者之问的关系来看,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本身就是为了“健康第一”目的的实现,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学者陈琦曾对此做过一次专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体育应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有机结合起来的认同感较高。本文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作为体育教学教育性目的层面的认知要求是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本质要求的。 关于教育性体育教学过程层面上的认知要求,就是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进行运动性认知学习,最主要的功能是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从这个层面讲,体育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运动技术的传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还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体育的载体是教育环境下的身体活动四,这种身体活动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大都离不开运动技术,而且许多运动技术本身就是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运动技术的学习既是一个身心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生理机能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生理过程本身就具有生物性改造的作用与效能。因此,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看,应该更强凋运动技术学习的工具功能,即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养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当然,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和运动负荷,为学生创造愉快地进行运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时,能够理解与正确评定所学技术的原理、功效和价值,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主动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效能。否则,就会是教师只是在“讲”,而不是在“教”。
参考http://ke..com/view/814182.htm#4
Ⅶ 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来要遵循教学的一源般要求,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教学有体育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Ⅷ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学期里,我作为四五六年级的体育教师,我始终以勤恳的态度对待我的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刻苦专研教材,确实上好两操一课,抓好课外训练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体育、爱体育的积极性,推动了我校体育活动的发展,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的作用,同时也改变了我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
一、 教育教学工作。1、课前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教材教法。坚持做到精讲多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乐。把体育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集体荣誉感。2.课中 课堂上我重视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运。运用这一规律,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成长。3.课后 课后与学生一起玩了,关心他们的冷暖,温饱,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
二、 两操工作。1、早操合并的东长凝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早操工作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刚开始早操工作较为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解决了早操能让人头脑清醒,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好处,少先队制定了检查制度。经过三个月的共同共同努力,我校的早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部分同学迟到、偷懒、小声说话。2、课间操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再加上10月份刚刚进行了四校合一,学生的动作不太一致、规范。因此我从让学生认识到做操得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课上运用示范,使学生加深对动作的了解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采取“领操月月换制度”定时定人的进行查操。使我校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里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所有教师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地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三、 训练队。在12月29号的冬季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在校领导、各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的支持、努力下共同取得的,是全体运动员克服困难,努力训练的结果。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有不足。望领导、同事批评指正。我在今后工作的日志了会更加积极努力!
篇二: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这学期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两操工作。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我们体育组希望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训练工作。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都是等太阳落山后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陈秀梅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争取在下期区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篇三: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思想领先,认识统一,目标明确。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把它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学期初在行政会议上听取体育工作计划,并予以审议;学期结束听取总结汇报。对于学校举行和参加的重大体育活动,则在行政会议上予以协调安排,给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平时校长除了亲自挂帅以外。学期初协助教研组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帮助他们进行工作总结,平时则共同探讨,解决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学校领导还亲自督促全校“两操、一课”的进行,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我校领导坚持贯彻“首在体育”的办学宗旨,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绝不允许占用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校领导,每学期开学前,首先让体育教研组安排课表,确保体育课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1、建立激励制度,搞活动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广播操评分考核以外,还对各班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和体锻达标率、优秀率作为评选文明班、优秀中队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加强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无怪乎,在操场上,经常可以看见班主任老师的身影。同样也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2、抓常规,出成效。本学期日常工作中我校注重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班主任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每天早晨,学生一听到广播操铃声响了以后,就会自觉地在教室门口列队,排着整齐的队形,随着音乐的节奏,精神饱满地列队进入操场,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了加强,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助互爱的精神,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参加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校克服了人员少,取得了单列学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 加强管理,促进体育教学工作。 1、抓好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体育课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主课”。既然如此,就必须认真对待,加强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纪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2、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 3、树立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的教学观念。
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是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效的检验。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凡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都要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篇四: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即将过去,又到了本学期教学总结的时间,反思在这一学期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体育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马上结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下总结,并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面临每学期的抽测,体育课更多的是承受一定得运动负荷、枯燥乏味的训练,这样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就失去了原先的吸引力。在体育课上我尽量运用游戏并配以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同时习得一定得运动技能。
其次,在教学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而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会到不会、又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过程。体育课安排不可能明显地体现和准确地划分出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但从一个动作技能掌握的长链架构上看,仍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的。
最后,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的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素质差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备课不充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课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等方面都做得不好。
2、在宏观上没有做好学期计划,有很多假期等因素没有考虑进去,致使教学进程很不顺畅。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体育课的教学,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篇五: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素质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性较强,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
二、业务知识能力
在工作中,能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学习政治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堂教育。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校德育科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培养学生形象和抽象、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体质训练,精心设计各项体育活动,使各类活动有层次有坡度,达到大纲要求的质和量。二是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与班主任、组长密切配合和约通。常与班主任互相沟通,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共同管理好学生;积极主动地向组长请教教学上碰到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与学校的教育实践形式合务,共同做好教学工作。
以上是我今年教学工作大体情况,最大的不足就是对这些所有工作的具体操作把握得不是很理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领导及老教师们能多多指点及帮助,自己争取尽到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责任,也争取在教学方面取得更多的进步!一切都已过去,新的开始又已到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和学生都有进步,以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学生和无愧于学校。
Ⅸ 体育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从教育观念,转变角色,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在课堂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的实效性。 所谓的教学特色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一种教学技巧,是教学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的结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言谈举止,思维,想法各不相同,从而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了教学中的千姿百态,百花争艳的多种特色,对体育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堂常规的建立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课堂常规的制定不单单是针对学生,也包括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教师的衣着、形态、迟到早退等也得依法办事,做到师生平等,教师的权威应转化为集体纪律的权威。集合,整队,报数,四面转法,解散等等的一系列常规,都要形成一套风格,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集体。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钻研,拓宽知识面 作为教师首要条件就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在此条件下才会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拥有合乎现代趋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各种信息的采纳,熟悉各种体育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在教师引导下走在时代的前列,以获取学生的敬佩和尊敬。 (三)注重教态 体育教师的教态包括服饰、仪表、体态、示范等内容。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尤其不注重外表穿着。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当面或背后议论教师:教师怎么每天穿同样的衣服,甚至几年都是同一套运动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仪表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衣着典雅,美观大方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愿意接近教师,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一上课就精神饱满,仪表端正,目光亲切,使学生一上课就对你充满期盼。这是我常年来得到的一种较有效的教学手段。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幽默诙谐的教师是学生所向往的。也是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基础,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快慢节奏示范,正误对比的模仿示范,掌握好不同教材的示范面,直观形象地体现,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能使学生兴奋激动,跃跃欲试,也能使学生消沉、厌烦。 体育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它的专业性强,因此, 语言要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易懂、幽默等, 以要于瞬息万变之中当机立断。 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在最短时间里把动作技术概念、要领,简明扼要的表述出来。把各种活动方法有层次有条理地交待清楚,同时,在关键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提出问题,解疑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养成自己解决问题和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 一个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导致学生不听使唤。 语言表达时,还应注意节奏的变化,抑扬顿挫、音调的高低变化,会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使学生情绪由消极转变为积极。 (五)组织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组织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课的效果。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的又一大特点是开放式教学,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形成一个不停运作的组合体,有时呈松散分布;有时呈密集结构。教师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中,运用简短的语言功能,调动学生完成各种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体育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如果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从而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课的结构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善于迅速运用队列、队形,正确使用口令调动队伍以及组织教法的合理运用,从而保证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课的质量。 在教学中,首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通透理解、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准确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并具有艺术性、创造性。 (六)善于总结,不断实践,勇于创新 针对教材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备课策略和教学设计要引人入胜,教学形式方法,新颖独特,丰富多样,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发展学生身心,提高教学质量。每节常态课后,及时小结每课的优缺点,不断去改进再改进。通过观摩、研究、运用别人的先进教学手段,积极向同行专家虚心请教,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设计好每个教学步骤,再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做好课后反思。
Ⅹ 体育教学特点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
体育教学要遵抄循教学的一般要求,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教学有体育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