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拼成了什么》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新郑市城关乡周庄幼儿园刘晓东)一.
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体验几何图形可以拼成各种物体,
感受图形美.2.
能不收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图形,
并进行分类记数.3.
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二.
活动重难点:
能不收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图形,
并进行分类记数.三.
活动准备:1.
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若干。2.
拼图两张。3.
录音机、磁带。4.
课件。四.
活动过程:(一)做律动导入新课
师:昨天,图形宝宝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它们家玩儿,大家想不想去?(想!)好,下面我们一起去吧!(跟音乐做律动,来到图形宝宝的家)
师:大家看,我们来到了哪儿?(图形宝宝的家)都有谁在家呢?依次出示圆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梯形宝宝。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图形师:刚才,图形宝宝藏的位置小朋友们都找到了,真聪明。下面,图形宝宝说它们再藏一次,让小朋友们找一找,好,把眼睛闭上。一、二、三,看这次老师又变化出了什么?(小猪、机器人)(1)出示小猪图:找找小猪的头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启发幼儿注意到重叠图形。(5个三角形,6个圆形)(2)出示机器人图:找找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多少个?(10个圆形、6个正方形、5个梯形)3.
(三)到户外找图形,结束活动
图形宝宝和小朋友在教室里玩了把捉迷藏的游戏,下面,图形宝宝要到室外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我们一起出去吧!自我评价:本节活动首先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寓教于乐。
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攻破重难点。先观看课件,老师演示,让幼儿寻求发现各种图形,初步接触本节活动内容;再分析图形,进一步让幼儿知能不收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图形,
并进行分类记数;接着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美。充分发挥幼儿的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刘晓东同志在新郑市做幼教公开课,此为该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㈡ 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抄不应该只是一袭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设计好却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一个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不仅涉及到教师对本班学生发展水平的认识,对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还涉及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剩余0字)
㈢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㈣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寓教于乐,让处在数字敏感期的孩子,对枯燥版的数学感兴趣,权让孩子在玩中学。所以游戏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生活化,越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学完成质量也越高。
2、简单化,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局限在具象化阶段,越简单具体孩子越容易理解学习。
3、趣味化,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引导把握孩子的学习方向,尽量让游戏有趣巧妙,调动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可操作性,游戏尽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实物、玩具等,隐含着丰富数学概念和属性,引导孩子通过主动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㈤ 小学数学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个过程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特别地,设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一个是探究发现式,一个是有意义接受式.
探究发现式的基本环节是:问题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FY]求解[FY]解释与应用[FY]拓宽、反思.
有意义接受式的基本环节是:创设有意义接受的情景[FY]采用接受式传授有关知识[FY]正反例解释应用[FY]巩固、强化[FY]小结、结束.
按照新理念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要将新的学科观、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要按照知识科学性、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知识深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情境、问题、背景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和优化.
(四)设计教学评价.
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的方案,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
(五)编写出教案.
中小学备课报告编写的格式,一般有课时教案、表格、流程图等几种形式.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备课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的酝酿、思考,具备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步骤和要求
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准备、4教学课时计划、5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细读感悟,四、总结升华,五、拓展运用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
㈥ 如何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这样设计:在认识了10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
四、活动设计要要体现开放性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㈦ 如何能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课堂教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下面我们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谈看法:
首先应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面对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学生会怎么想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是的,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
是的,我们就知道把学生带到那里。
教学设计也可以考虑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学生以出乎意料的质疑、问题、插嘴“干扰”教师的原有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路径而改变原有设计,学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设计。其二,在教学中,也存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教学的情况。其三,有的教学设计可以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学生自我来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指导学生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数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设计。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是啊,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知道要教什么;同时又要了解学生,才知道怎么教。不知道对不对。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写自主式教学设计,自己能懂就行,对自己有用处就行,这是充满自尊、个性和创造性的东西,是教师本人智慧的结晶,应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因为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搞一刀切的格式化会束缚教师的思维,失去其实用的作用。
不过真正实施时这样会有难度哦。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点。
要深入研读教材及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难点。
是的,课堂生成,有些是没办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的。
是的,这就是生成性教学设计。
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话题,我们还可以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一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二是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特点和社会生活情形,教学内容不是简单复制教材内容,一定要创造性处理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体现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联系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不足感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一组准备题,请学生依次回答。学生答到第3题时有一定的困难,第4题答不出,我马上说出答案,并让学生出类似的题目继续考我。我一一正确作答后,学生惊讶无比,想知道我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迫切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刚才有老师说:教师能力是重点。
在数学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
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谜语、故事或游戏,并在这些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的,应读懂教材。
是呀,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教学过程的中的过渡语的设计我感觉这很有必要。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平均数的含义,而且会求平均数了,你们觉得学了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自然过渡到应用。
巧妙的过渡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设计目的
是的,巧妙的过渡语作用很大。
有效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教学设计中,一些有效的问题设计也是要的。
其实,有时,我们对于数学教材的适度拓展,也是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当然,这里的拓展,不是指盲目超脱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是任意地拔高和加深。教师首先要掌握好一个度,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需求而定。特别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要善于挖掘、拓展知识点,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理解程度和有无拓展的意识。
是的,在教材处理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材的编排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稍作点拨即可。
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
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
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
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好的练习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练习的设计可要有针对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
好的教学设计会让我们上完课还意犹未尽。
学生也会学到轻松愉快。
有效的课堂要有一定的密度,梯度,轻重缓急来不得马虎的。
教学设计就要注意这些。这样学生就可轻松愉悦的获取知识。
是啊,学得愉快,浅显易懂。
最近在教五下的长方体正方体这一单元,表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换算,等等,学生已经焦头烂额了,一学生说,上课时我明明很懂了,可一做起作业就都不懂了。
深有同感。
尤其是表面积。
教学的节奏把握要考虑学生的注意力变化的特点,课堂有变化的节奏才能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
6个面的会,少1或2个面的几乎答案五花八门。
是不是把几个概念混淆了?
抓住教学的本质,讲的简单些。
公式混了。
学生把概念运用起来就混乱了。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常态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和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不一样吧。
要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数学课上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对,练习设计要精、巧。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关注全体,注重反馈。
所有这些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
让有效的教学设计成为课堂的效益。
比如计算课(笔算)的练习,可以设计一两道纯计算,作为基本练习;然后设计改错题,作为变式练习;接着设计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这里的计算可能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或是口算,作为综合练习;最后还可以设计以字母或符号代替数字来进行笔算的拓展练习。是这个意思吗?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
最后,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反思对教学设计也是很好的改进。
反思才能提高。
反思很重要。
在反思中提升。
如果这课再上一次,怎么修改教学设计可以使课上得更精彩。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能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这样设计:在认识了10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
四、活动设计要要体现开放性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㈨ 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设计什么区别
1、范围不同
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而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活动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针对的对象不同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3、目标不同
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9)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
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