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内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容传道”即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点,“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把“渔”授予学生呢?我们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把握好以课本和课堂两个中心,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使自主学习更好的实施
总之,面对课程改革,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领会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会、会学、乐学,在愉快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
『贰』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引导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使用强迫教学法往往不能取得良版好的效果。这权时,教师不如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再用相关的话题引入正题;或是在给学生们教授生僻的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做相关的游戏,或从浅显易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探讨,之后进入正题。
总之,期待学校的管理者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态度。从自身实际出发,从打破观念的壁垒开始,有效实施开放式教育。
『叁』 在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如下: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以成内 功的经验激励容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 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肆』 假如你是一个老师,你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
这首先要做到1,自身有良好的知识素质,2,有良好的观察能力,3,不能是以应试为目的.
可惜一般教师不能做到.
所以也无所谓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了.
『伍』 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启发和培养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内化为学生自愿的行为,自觉的要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就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学生原本的思想状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程度,是其是否接受教育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时,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规律,从他们原有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讲排场,比吃穿,挥霍浪费现象严重。在我班就出现了“过生日,送人礼”的现象。动辄送几十元,上百元的礼物,回送的更要加倍,给家长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助长了互相攀比的坏习气。根据中学生心理具有的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他们渴望友谊,珍视友情但又不知如何发展友谊以及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的状况,我引导学生们思考几个问题:①在你过生日时,给你送的礼物最贵重的同学是你最好的朋友吗?②接受贵重礼品时,你在想什么?③送出贵重礼物时,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们倾诉了“接受礼品时,高兴之余,想着如何还?”“送礼物时,妈妈不理解,不给钱,闹起家庭大战”等尴尬事情。由此,我因势利导,给他们剖析了“好事变坏事”的原因,举例阐明了“什么是真挚的友谊?”“送贵重礼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最后,让同学们讨论:用什么方法向朋友祝贺生日?通过这次教百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友谊的认识,摈弃了送礼的坏习气,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深“调查研究,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就某一教育主题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明确教育目的,在学生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中,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引路,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促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教学方法较死板,学生对他有逆反心理,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我多次做;作,仍无好转。通过思考,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根本没有引起学生共鸣,他们只认为那是说教。于是,在班会上,我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喜欢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因为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我去学习。今天,我们不带任何成见的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老师有什么优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共总结了语文老师的9条优点。我一一列在黑板上。我又问,“咱们的语文课上得好,还是英语课上得好?”“当然英语课上得好?”大家纷纷说。“那么你们在上语文课时哪点不如上英语课?在上语文课时有什么缺点?”同学们共列出了11条缺点。对照语文老师的9条优点,学生们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们班上语文课的纪律好多了。
『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确定目标方面教师应加以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让学生理解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摘要:阐述要发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志趣的培养,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发挥 教学过程 学生 主体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相互不能替代,教和学两者又辩证统一,不能分离,不能割裂,更不应对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容器和应考的机器,学生是具有理性、感性和灵性的人,所以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培养。但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是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说到底,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落实到学生身上才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学来考虑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教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因此,正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定则。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探索归纳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阅读等探索过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归纳。它的核心是探索,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重点是归纳,就是利用表格、图示等形式,比较系统、集中地突出教材内容宾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学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具体作法是:第一、指导学生运用科学观点进行学习。科学观点包括哲学观点,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例如新陈代谢证实了生命物质的运动性等;认识论观点,教育学生多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课堂上的各种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系统论观点,有些知识本身也是系统知识,例如生物知识,仅以生命物质结构的层次来看,即可分为分子水平的(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水平的(细胞显微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个体水平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第二、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心理素质的智力因素中,如果说观察力是获取知识的门户,记忆力是知识的仓库的话,那么,思维力则是智力的核心了,因为思维活动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基本过程。只有通过思考的学才是主动的学,才能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获取的知识,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旦掌握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的长进肯定是无疑的。如何传授知识,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判断《生理卫生》第二章内容人体皮肤是不是器官,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器官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器官的概念,即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去判断分析皮肤是不是器官。第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分配时间两个方面。
再次,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与志趣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如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等。同时,情感与兴趣直接影响着人行为,当然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因而理智的情感和高尚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使人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但是人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兴趣的培养上,而应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志趣的培养。兴趣常常由于某一行为的完成,得到满足之后而告终;志趣则使人产生坚持不懈的兴趣,甚至把失败看成是再努力的契机,永不丧失其乐于追求和学习的情感。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知识就不会象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里去,而是在求知的驱使下,通过主动参与和发现获得知识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例如,具体到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活环境等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的能力。观察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通过实验中精细、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即便在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了的科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例如,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假如课堂上仔细观察了杨树叶和月季叶并掌握了它们的不同点之后,对我们日常习见的白菜、芹菜是单叶还是复叶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客观、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仔细观察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包括:第一、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能力;第二、实验技能的整体化以及自行设计不同实验步骤的能力;第三、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以及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第四、通过实验寻求解难答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捌』 教学中如何引导调皮学生
在我们班上有个非常“淘气”又不爱学习的学生,他是老师都非常头痛的孩子。每当上课时,总是坐不住,左顾右盼,有时候甚至离开课桌,做出各种怪异的动作,者随便拿其他同学的东西,与同学做出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经常使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下去。不管老师多么严厉的批评都无济于事。而教师却不得不抽出时间来强调组织纪律,于是便破坏了整堂课的连惯性,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 一、用心与心进行交流。 我们要用平和的心与他们交谈,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们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如了解学生,用爱心感化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当学生向你诉说时要专心倾听,这样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与他们倾心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愿意与老师好好沟通。 二、赏识与激励学生 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应多注意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多观察他们,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并及时的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 三、理解和宽容学生 我们要理解学生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痛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无奈;理解他们的爱好和喜爱。不要把学生的标准同大人一样,学生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行动范围。 所谓的“调皮学生”就是师生之间没有协调好,不能很好的沟通。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调皮的学生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点宽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我们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爱护关心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师生才能协调好。才能沟通好。就不会出现所谓的“调皮”学生。 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成功是否的关键。“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 总之,对于他的学生应给予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调皮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使每一个淘气的学生都成为你喜欢的学生
『玖』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如果我们通过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学数学的方式来学习数学,也就是说我们把课堂上的数学变成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促进他们成长。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只要接受老师的答案或者结论就好了。虽说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就会被大大压抑,并逐渐磨灭。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势在必行。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就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如何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呢?
一、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色意识,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对他们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教师在探究学习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摆正教师地位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发现型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努力目标是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如,拼一拼、比一比、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以及操作实践,建立表象认识。这样一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成学生的积极的自主参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让学生探索的内容难易适度,要选择让学生感兴趣并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
许多学生解题时,有十分好的想法,但就是缺少试一试的行动,延缓甚至失掉了一个良好解法的诞生。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如果将5放在一个两位数的右端,所得到的三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311,求原来的两位数。当我看到这道题时,我还想了好一会不知如何下手,学生们马上说,老师应该这样做,我一看,这个方法确实好。可见,解题的成功常常伴随在试一试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一试,把想法变成行动。
4、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按照事先备课的步骤,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两条长边一样长;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两条宽边一样长。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教学中如果设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中如果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5、教师要把握学生探究的时机。
我认为,在探究学习中一般应当先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体验挫折。当然,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
『拾』 义务教育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对待学生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培养人--学生?我自从走上教师队伍,便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并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教师对待学生要有全心的爱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它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那么,教师如何做到热爱学生呢?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就是教师教导学生,不能用强迫手段,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到循循善诱。教师尊重信任学生有利于师生之间和悦亲密相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反之,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则会使师生产生隔阂,甚至带来学生的畸形发展。是否尊重信任学生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对这一点,我不禁想起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小情景:在一次课堂中,我想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意思讲个的小故事,但这事却出乎我意料,学生都沉默不语,看到这冷场的现象,我马上问:“同学们,你们能推荐一人讲吗?”谁知学生们却说要我讲,我笑了笑说,“如果从你们同学中推荐一人呢?是谁?”又是一阵“冷”,“好,那同意我讲的举手看。”全班同学的小手都毫不犹豫地举了起来,我又笑了笑,“那你们说说,为什么要我讲,如若说服了我,我就讲。”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发言。等一些学生说了他们的理由后,我又说:“首先谢谢同学们的表扬,不过在我讲之前,我还是想请一位同学先讲一讲。”结果同学中推荐了一人讲了这个故事,我也讲了这个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听谁的?为什么?”结果同学中意见各异,我马上说“怎么样?其实,老师讲的有比同学好的地方,你们也有比老师讲的好的地方。我相信班上每位同学都各有所长,而我们在一个班中学习,就应该敢于尝试,就应该依靠集体的力量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接着我便以“信心”为主题鼓励了学生们一番,后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
二、平等对待学生
好学生眉开眼笑,心情舒畅。后进生性格孤僻,心情压抑。这样大的差距是天生的吗?其实不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颇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长,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师德中说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爱应当是崇高的,无私的爱,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我很赞同这种说法。教师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都施以真诚的爱,伸出温暖有力的手。好学生要爱,后进生更需要爱,需要关心,需要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引导。因为后进生同样怀有积极上进的愿望,只要教师能够满腔热忱地去帮助他们,用火热的心去感化他们,相信他们会对学习对生活充满希望。记得我班角落里有位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作业不按时交或交上也没做完,于是我找他到我房里坐坐,谈话中他哭着说,自己笨,基础差,上课听不懂。我走近他拍拍他的肩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差说明你还是想学,我认为你还是聪明的!”我看了看他的表情,然后继续说,“我想帮你!你愿意接受吗?”他用惊奇的眼神看着我,我认真而又严肃地说:“凡事只要肯努力成功一定不会很远。”他不自信地看我。我又鼓励他说:“别怕,以后在课堂上也好,在平时作业中也罢,只要遇到不懂的就拿出来问,别怕别人嘲笑,因为别人嘲笑一次就是自己进步一次的前提,这次的嘲笑代表着自己下次不再因此被人嘲笑。”这次谈话后,起初他没敢主动来问,我又多次找他,与他谈心,慢慢他的思想有了改变,后来他碰到问题,不管单独问老师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问,他都没有那种低头的举动了。
三、宽严引导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适度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宽严结合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轻松地接受教育。一说到严,有人就认为要使学生怕且敬而远之。我觉得这种“严”法不妥,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的人,他们有头脑能够分辨自己喜欢与不喜欢,只不过,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还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善恶。这就是说学生的好坏,与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始终以对学生诚挚、深沉的爱为前提,让学生时时从教师严格要求的行为中,产生有益的影响。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总是自由的,我一直以微笑待学生,学生在我面前不是一个“怕”字,也就是说他们如若觉得我的那节课讲不好,他们会有一点点的反应--开小差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不会用惩罚方式来对待,而是提高语气引起他们注意的同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和内容,让他们的心不知不觉地回到课堂中来。但是一旦我发现学生有不好的行为,我会提醒,并说明我有言在先,请同学们下不为例,如下次再犯我就按要求来一点小小的处罚,并以此利用适当的时机做到言出必行。所以学生们与我在平时会开开玩笑而在正规场合下会同我一样严肃--该轻松的就轻松,要严肃的就严肃。
在我短短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切地领会这么一句话:“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真挚的感情,才能造就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感情,尊敬教师,乐意听从和接受教师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行动。在学生轻松快乐的同时教师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