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观摩教学有哪些形式
观摩教学一般有抄 3种类型:①由经袭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或研究教师的教学特点。②教学专题研究课。一般是在各科教师学习和讨论某一专题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设计教案,再进行试验性的观摩教学。③青年教师汇报课。目的是为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由任课的青年教师经过独立钻研,设计教案,并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他修订教案之后开展观摩教学。组织观摩教学要求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计划;观摩后要进行评议研究
❷ 请问教学中的观摩课与公开课有什么区别
就一般而言,观摩教学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意义也各不一样:①新任课教师或实习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同时锻炼分析课的能力;②富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观摩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教学,目的是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帮助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③为了开展教学的研究工作进行的观摩教学,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综合的水平;④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的观摩,这大多是学校领导或教研室对教师的教学检查,因此,也称为检查性听课。
进行观摩的方法
1、教者的教学是否达到教案规定的目的
2、教学的内容是否准确
3、教者运用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
4、教者的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然后进行观摩课的评议。参加观摩教学的人,在整理听课记录的基础上,互相交换意见,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公开课的特点:
一,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
二,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
三,公开课成为新理念、新课程的导向
公开课后也会组织对讲课进行评价。
开课范围一般就是指自己所教的课程。
希望有帮助。
❸ 观摩课对学生有哪些作用
认真听课来、评课、积极源观摩,善于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尤其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以及这背后所包含的理念,并把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
❹ 教学中的观摩课与公开课有什么区别
就一般而言,观摩教学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意义也各不一样:①新任课教师或实习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同时锻炼分析课的能力;②富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观摩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教学,目的是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帮助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③为了开展教学的研究工作进行的观摩教学,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综合的水平;④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的观摩,这大多是学校领导或教研室对教师的教学检查,因此,也称为检查性听课。 进行观摩的方法 1、教者的教学是否达到教案规定的目的 2、教学的内容是否准确 3、教者运用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 4、教者的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然后进行观摩课的评议。参加观摩教学的人,在整理听课记录的基础上,互相交换意见,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公开课的特点: 一,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 二,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 三,公开课成为新理念、新课程的导向 公开课后也会组织对讲课进行评价。 开课范围一般就是指自己所教的课程。
❺ 观摩课的作用(分条最好)
优质课、观摩课,展示的一般都是典型课型。这种课型,一般都套路完整、环节齐全、流程连贯、起伏跌宕、高潮突出、精彩纷呈。这样的课好看,更容易抓住观众眼球。尤其是在那些商业演出性的培训、教研活动中,这样的课更能为活动组织增色。这样的课往往展示性过强,过分追求完整、完美、精制、华丽、辉煌,与教学实践中的常态课的确存在一定的距离,因而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展示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执教者对教学的认识偏差有关,也与公开教学活动本身存在的局限性有密切关系。公开教学,怎么说也具有展示性。有限的时空内,内容越充实、亮点越多、活动效率越高,越容易受推崇,执教者很难完全超脱对展示效果的顾虑,难免会越备越复杂,越上越精致,逐渐与常态教学拉开距离。另一方面,评课标准过于求全,过分追求完美、精彩,也迫使执教教师不得不在环节、套路的设计上下足功夫。尤其是那些带有评优性质的公开教学,执教教师受获奖欲驱使,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揣摩评委的观点、态度,削足适履,甚至彻底迷失自我,成为评优活动的牺牲品。教研、培训本来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却由于种种原因本质异化,甚至成为实际教学的对立力量,与教研、培训的活动组织初衷南辕北辙,实在是一种讽刺。
近些年来,教研、培训商业化倾向愈演愈烈,各种机构趋之若鹜,名家大腕纷纷挂牌“走穴”,冠冕堂皇的口号下所为无非就是一个“钱”字。谋划组织者,设摊承办者,为名星拉皮条的掮客,发通知拉观众的宣传鼓动者,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高尚的口号,宏大的场面,人数极少的利益群体从中获利,热情纯真的一线教师被忽悠、被愚弄、被搜刮。这样的现实,也迫使我们不得不理性地看待这些良莠不齐的展示课。
客观一点说,这样的优质课、观摩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相对完整地展示教学思路和过程,给听课教师更多样的启示,符合教研活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一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拳套路,拆解开来每个环节都有实战意义。当然弊端也很明显,与实际教学距离大,很难与现实教学情景直接对接,有些课过分追求形式热闹,直接误导教学。
如何看待这种优质课、观摩课?我觉得应该辩证一点,既不盲目追捧、效法,也不一棒打杀、全盘否定。展示课就是展示课,其意图主要是通过某个典型案例,展示某种教学理念、思路、模式、策略,不能与实际教学中的常态课一般看待,更不能机械地模仿照搬。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展示课与实际教学的距离,把它拆解开来,还原到常态课教学情境中,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这样,展示课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展示课也应尽量贴近教学实际,这是大家的一致呼声,也是公开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无论怎么改,公开教学总会有一定的展示性,总会受特定的时空条件限制,不得不适应活动组织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当然不能以牺牲真实、朴实、实效为代价)。把优质课、观摩课彻底变成常态课,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任何活动都有利也有弊,关键是理性地看待,尽量控制弊端,把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但是,杂志、报刊中登载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文本性的东西,却应该坚决贴近常规教学。课时目标就是课时目标,整课目标就是整课目标,要区分清楚,力求实用。这是能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❻ 按照教学任务,参考课分为哪些参观
【教师资格考讯】
1.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2.教育目的的功能版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权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3.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❼ 五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观摩李力加《为了什么》
我们该怎样上欣赏课
——李力加教授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教学
李力加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教师教育美术专业课程与教学,儿童美术教育,艺术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民间美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一个多月了。新版《标准》修改最大的地方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按照要求,本领域三维目标
第一条为: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二条为: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三条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3月28、29日两天,在杭州余杭实验小学听取了“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这次研讨活动的内容是以不同形式,8位教师共同演绎《富春山居图》。
执教美术教师来自杭州余杭实验小学滕晓芳;杭州萧山银河小学 赵小燕;杭州富阳实验小学陆华军;杭州临安於潜镇堰口小学孙琼;杭州萧山光明小学费幼文;杭州萧山宁围二小翟春波;北京海淀实验小学汪秀华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小王书丹。本次美术欣赏教学涉及到二、四、五、六年级4个年段,其中二年级1节,四年级2节,五年级2节,六年级3节。
教育部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侯令先生主持本次活动。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华、朱敬东、章献明现场点评,杭州市美术教研员李芳策划并组织美术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一个多月前,侯令先生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组织北京4名美术教师同课异构《富春山居图》这一课时,我正好在教育部封闭开会。当时晚间,曾经用专用座机给北京上课的美术教师指导,会议重要,因此没有到现场听课。
据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北京已经进行的4节,本次在余杭实验小学8节课,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并非很理想。这样的现实,已经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难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规律可循吗?
美术欣赏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达成的关键因素是谁?
如何推进全国范围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我的观点1:
美术课堂上小学生审美情感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美术教师要从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变化为师生共同与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交谈”(对话)的互动状态;
第二,学生的眼睛在看美术作品或教学主体物的时候,此刻的思维要从“观察”状态进入到“欣赏”的眼光;
第三,师生们整体的学习状态要从“审察”某课题内容的外显性,发展到心理内化的“审美”态度的转换和转移。
这三点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角度来讲的,这是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审美发生的精髓。达不到这三点,谈审美都是空的。
我的观点2:
第一,美术课堂上,学生审美发生的核心为——体验。而学生审美体验的发生,需要达到“融为一体”和“抱成一团”的切身感受。这里有两个层次的水平:
首先,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知觉与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美术要素融为一体。
其次,当课堂上学生们的心境真正与美术作品的内涵抱成一团时,必然是自己感情被触动,必然是当下的亲身体验,必然是心灵的附着。此刻,真正的审美感受才发生。
第二,美术课堂上审美的本质就是,美术教师能够将所谓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这两者之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真正的审美过程。
结论:
根据朱敬东特级教师提供的8节课的教学设计文本。今天在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里,给75名本科学生分别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思路等主要角度分析,本次教学的8节美术课堂,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均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因为,所有的执教美术教师没有从改变学生视觉思维的高度引导欣赏,因此,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虽然活动非常成功,但是,学生是被教师笼罩在某个层面的说教控制着,当美术欣赏学习中,孩子们没有感动,没有心灵的附着,一切都是无效的。
建议:面对这样的现实,学习周绍斌院长在浙江省美术教师培训和“国培计划”美术教师培训中的讲座文本:
“欣赏的概念特征:欣赏具有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同时也是人的个性思想、独立精神与自我情感的体验本能和自然灵性。”
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最大问题在于,小学生们面对美术作品,缺乏自己“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这样的问题根源是: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并没有与作品形成“融为一体”和“抱成一团”的状态.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问题
一、习惯性知识点错误
本次“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某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出现习惯性知识点错误:
知识技能:了解长卷的绘画形式,结合古诗、题跋和黄公望人生经历等对画作进行赏析,理解山水画造景手法(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感悟画家寄情山水的意境美。
知识点错误为:“散点透视”。透视学,是西方绘画应用最广泛的解决空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美术教师以所谓“散点透视”来讲中国山水画,是非常荒谬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对世界的“看”法(眼睛与内心世界),均是以全方位的视角对待生活世界,绝对不是西方人美术绘画活动里三度空间定点看世界的所谓科学,中国文人是以哲学观引领自己生存的,比西方人高明多了。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画家全方位体现在具有时间流动性的概念,形成了四维的观看方式。这是中国哲学观决定的。
这个错误的根源来自,美术教师自身出道之前的中外美术教育史课程没有学习好。美术教师并不明白当年透视学传入我国,被某些人自己编写的所谓“散点透视”观点所误导,然后,在个人的课堂上又将继续误导小学生。这是美术教师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既然美术教师都知道讲中国山水画要陈述“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么,就绝对不能又错误的将“散点透视”当学科知识点。中国文人看世界的直接方式为“游动”,是“心在前、画在后”。
以下另一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错误:
初步掌握由诗及画,由整体到局部的中国画欣赏方法。
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欣赏方法究竟是什么?如何欣赏?用什么方法?作为长卷的打开方式,究竟如何欣赏?美术教师需要研究、思考,课堂上不允许再有失误,但希望发生争议性地探究问题。
二、教学、学习方式需要改变
小学生审美情感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之一是:
第一,美术教师要从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变化为师生共同与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交谈”(对话)的互动状态;
美术教师教学行为要由单一传递,也就是习惯的讲授法转变为引导性探究行为。为什么?
课堂上学生有体验,才能发生审美,有基本体验,才是主动欣赏。因此,这一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特征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的、单一传递的教学方法与行为,这样,学生课堂体验才能发生。课堂上学生们不能集体发生主动探究的体验感受,你教师再高喊着审美,也是假的、表面的文章。
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能够激发体验性内化心理产生,内化的课堂才是欣赏的状态。因此,学生欣赏课学习行为要由原来等着教师“灌输”某美术学科知识,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富春山居图》所蕴涵的文化、哲学、美术学科知识,这样,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有提升。目前,8个教学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写的非常空泛,学生凭着什么形成下列目标呢?
了解和欣赏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灌输的讲授法教学,连基本的美术学科知识的基本目标也达不成。因为,《富春山居图》为现成的“已有知识”。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如何让小学生对“已有知识”发生兴趣,愿意学习,必须形成体验课堂,必须主动探究,必须达成
“欣赏的概念特征:欣赏具有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
三、教学观改变
40分钟的课,需要讲述《富春山居图》这样宏大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内容究竟讲多少?
能否以单元教学形式设计教学,将宏大的文化、哲学叙事,转变为具体的学科问题探究叙事,由小见大。例如某教师设计了探究:
尝试披麻皴技法,欣赏长卷美和体会名画的笔墨趣味。
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好,但实际教学还需要研究。
另外,这8节教学中,其中有一课是不少美术教师认为当时教学现场效果相对最好的一节,
❽ 评优课、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之间有什么不同
1、课程的内容是不同的
评优课的主体是老师,对于老师来说评优课相当于一次考试;研讨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遴选主要研讨专题,学生选择搭配,先由学生进行简短报告,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这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最为常见。
观摩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公开课是示范课,即充分和集中地展示执教者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的追求,供观摩者评议、学习乃至在某种特定含义上的效仿。
2、开展的目的不同
评优课主要是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一个评价,是判断一个老师是否为优秀老师的标准;研讨课是大家一起把问题拿出来交流探讨的课程,主要以交流沟通为主。
观摩课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听课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性听课,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
(8)课堂教学观摩分为什么扩展阅读:
公开课的意义: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
观摩课的基本方法:
1、教者的教学是否达到教案规定的目的
2、教学的内容是否准确
3、教者运用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
4、教者的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研讨课的基本步骤:
1、由教师宣布本次课的讨论主题。
2、学生利用相关的教学工具报告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进展。
3、针对报告内容,课程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向报告人提问。
4、教师进行专题评点,简短地对讨论进行总结。
❾ 观摩课观什么
为了听课,跋山涉水奔波数千里,这对中国的老师来说十分寻常,而且不以为苦;为了上好课,点灯熬油、四处请教、反复打磨,“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成了中国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道独特景观。现在,完全可以这样说,生活在当下的中国小学语文老师,无论是名家大腕还是普通草根,没有谁能够完全屏蔽或者拒绝观摩课的影响。观摩课已然成为中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灵敏的风向标,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力推手,成为教学观念传播的最佳载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可以观赏品味的教学艺术。——对老师而言,观摩一节精彩的公开课,那种享受真的不亚于看一部电影或者一场演出。
但是近来,观摩课也遭遇着“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观摩课上,教师作秀、作假;这样的课只是一种表演,于实际教学没有作用……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观摩课上,老师说话拿腔作调、满脸堆笑,举手投足都似乎精心演练过;学生投其所好,发言的内容和节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甚至连质疑都能够直捣老师的“预设”……观摩课,逐渐偏离了观摩的初衷与正轨:“体验”必有音画渲染,“人文”必有材料补充,“资源”必有美轮美奂的多媒体展示,“感情”必有抓住深度的开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观摩课这样的际遇呢?我们不妨思考:观摩课与常规课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很明显,二者除了都有教师与学生外,观摩课还加入了“第三者”——观课的人。于是与日常教学相比,观摩课具有了公开性,从而也便具有了双重的主客体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观摩与被观摩的关系。那么,能否正确处理这两对关系,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成为观摩课是否偏离“正轨”,是否“变质”的关键。
以上问题的出现,就是执教者本末倒置,把观摩与被观摩的关系放在了教与学的关系之上。
因为眼里只有观摩,故而求华而不实。在花哨、华丽的外衣下,鲜见实在的内容与丰厚的文化底蕴。授课者眼里、心里因装了太多的“观摩者”,而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使课堂呈现类似流行歌曲演唱会的“盛况”,使课堂教学与时装展览无异。
因为心里想着观摩,故而求新且立异。不按传统套路出牌:能开门见山的,反来个曲径通幽;能戛然而止的,偏处理得“回味无穷”;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再来个合作探究……不知不觉,一味求新求异成了课堂的主导。
因为要被观摩,故而求多还求全。执教者往往希望通过课堂呈现最完美的自己。既然要完美,势必得全面。样样顾及,点点落实:教学环节不能落,三维目标不能少,教学手段求丰富,精彩亮点不能漏……一堂课,时间有限,容量也有限,这样的一番顾此顾彼下来,试想: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充实”了,但思考会是充分的吗?还是因为要被观摩,故而求动而失静。观摩课上,求热闹似乎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不热闹就是“冷场”,“冷场”就没有看点,没有看点就无从展示功力,没有功力就不成其为“观摩”。于是,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各种热闹的手段所挤占。学生没了静心与文本接触的时间,没了静静思考的时间,没了提笔写写的时间。
如此,观摩课还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如果观摩课穿上了功利的外衣,观摩课成为一种表演;如果课堂虽有教师的教与学,但教师不是真教,是“教”给观摩者看,学生也不是真学,学习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如果教学最终沦为一种异化的师生活动,那么,这样的观摩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的价值。
理性分析观摩课的性质,回想举办教学观摩活动的初衷,我们会发现,观摩课的存在其实有它独特的功能:它作为教学研究的有效载体,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模式,推广教学经验。有人这样概括了观摩课的三大作用,即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校本教研提供载体;为教师学习提供样板。
于永正老师就曾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上观摩课,只要有机会。我深感每上一次观摩课,都能得到一次很好的磨练。……可以这样说,是无数的观摩课成就了我。某种意义上,我对语文教育认识上的不断深入,也得益于观摩课。”更为难得的是,于永正老师记住的,不仅是观摩课上自己成功的经验,记得更深的,是观摩课里的“败走麦城”。因为,失误这笔财富对他来说,更有分量,更让他难以忘怀。
可见,当教者摆正心态、摆正位置,将自己真正放在一个教者而不是表演者的平台上,始终将眼光注目在学生的发展上时,观摩课无疑会给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插上翩飞的翅膀。
前不久结束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上,有县里老师在学校无法安排前往听课的情况下,请假自费前往,想是也觉得通过观摩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最集中的学到诸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而这,是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最期待拥有的。
笔者还在与一位教学一线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她因被派往外地观摩到名师的课堂教学,而“开了教学的眼”,深深感叹:原来一个知识,是可以这样教的。带着观摩所得回到学校,这位教师对日常教学用起了心思,逐渐地,她的教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指导青年教师的课也有了质的突破。
可见,不是观摩课本身无可观,不需观,不值观,实在是组织观摩课的、执教观摩课的和观摩观摩课的人心中是否有正确的标尺与准绳。
古语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源头清洁,流自美之。作为教学观摩活动的组织者,起着对课堂定向定位的重要作用,影响着执教者的教学手段的取舍,影响着观课老师对一堂课的正确认识。作用不可小觑。要有主题意识,设定好恰当、导向明确、清晰简洁的评价标准,统一评委的认识,达成评课共识,使活动的每一个板块都指向一个统一的目标。
作为观摩课的执教者,亦要将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认定课堂不是T型台,不是舞台,教者不是模特,不是演员。很多时候,上观摩课的老师往往有太多的“担心”:担心课上得不精彩,担心自己姿态不优美,担心指导评价语不准确……他们主观地认为,自己做得完美无瑕,课自然也就上得精彩了。殊不知,对自己举手投足的过分关注恰恰会阻碍观摩课上出味道,上出精彩。因为,没有人能在承担这许多压力的课堂上挥洒自如。一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教师不可能才思敏捷,机智地应对各种课堂上的问题。
所以,要上好观摩课,执教者首先要解放自己,学会放下。在自己和学生心中淡化课堂的神圣与庄严——无论在哪里上课,无论面对的是谁,课堂是你和孩子们共同的游戏场。“游戏”意味着一种心态,游戏心态,就是平和心态,以游戏的心态面对其实是在要求执教者举重若轻。
作为一名观课者,可以尝试“三观”。
观学生,非观教师。毋庸置疑,课堂是学生的,空间是孩子的。但我们常常忘了这样的“毋庸置疑”,尤其在观摩课一上。老师往往千叮咛万嘱咐:“你不是代表你自己,你还代表某某班,代表某某校,代表某某市……我们要求孩子代表“若干”的时候,唯独没想到她最应该代表的是她自己,她只能代表她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学生则是镜子里的老师。老师的一切活动和努力,都会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所以,观摩课上,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
观门道,非观热闹;观神髓,非观表象。神髓是什么?门道是什么?就是这个学科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就是看教学的人是否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促进了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内行看门道,外行才会去看热闹。诸如游戏、画画、表演、歌舞、模仿,时时欢声雷动、一派喧腾的“热闹”不应让我们“走错门”,也不应让我们“看花眼”。
宁展现不完善的真,不追求完美的假;宁当绿叶,不做红花——这,才是我们面对观摩课应有的姿态。让我们共同呼唤真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使观摩课这种极好的教研活动恢复它应有的原生态,还观摩课一个素朴、洁净的容颜。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❿ 请问教学中的观摩课与公开课有什么区别拜托各位大神
就一般而言,观摩教学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意义也各不一样:①新任课教师或实习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同时锻炼分析课的能力;②富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观摩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教学,目的是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帮助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③为了开展教学的研究工作进行的观摩教学,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综合的水平;④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的观摩,这大多是学校领导或教研室对教师的教学检查,因此,也称为检查性听课。 进行观摩的方法 1、教者的教学是否达到教案规定的目的 2、教学的内容是否准确 3、教者运用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 4、教者的组织能力和教学风度 然后进行观摩课的评议。参加观摩教学的人,在整理听课记录的基础上,互相交换意见,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公开课的特点: 一,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 二,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 三,公开课成为新理念、新课程的导向 公开课后也会组织对讲课进行评价。 开课范围一般就是指自己所教的课程。 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