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舞蹈课上开展情感教学
如何在舞蹈课上开展情感教学
舞蹈是一种美学教育,舞蹈的过程以及舞蹈的教学过程都与情感息息相关。那么舞蹈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影响舞蹈情感教学的因素有哪些,具体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利用情感教学强化舞蹈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升打好基础,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舞蹈教育中情感诠释
由于舞蹈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同样是一种情感互动活动,现阶段人类的舞蹈无不展现了他们的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情感。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舞蹈教学也是一个情感传递的过程。教师通过语言与肢体来阐述对于美的感受,而学生用语言或肢体来回馈对于美的领悟,这种交流、沟通、互动的过程也饱含着各种情感。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情感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师生之间的认知状况影响了舞蹈情感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主体、教学对象与环境三者综合构成的系统活动。事实上,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在教材、教师与学生中广泛存在,教材通过它的表现如示范、描述等来直接或间接地向读者传递人们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构成一个回路,这一回路上相互的喜怒哀乐不断发生流动。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做好引导作用,才能真正达到以情促知、借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
三、如何在舞蹈课上合理开展情感教学
(一)做好教师的定位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教育成了时下最被关注的领域之一。教师工作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如身形特点、身体柔韧度等各方面,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水平。大学舞蹈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从原有传统的单一身体训练、动作与技能训练转化成生理、心理、专业发展方向等多维舞蹈观念。大学教学与以往的初高中不同,教师在课堂上信息量很大,但课后进行单独辅导、反馈的时间很少,因此,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见解,努力表述好自己的创造与思想,进一步丰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出广大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出一种轻松活跃的科学探索氛围。
(二)舞蹈课堂上开展情感教学的举措探析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舞蹈课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同样也是学生。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可以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果应该学生检验,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其次,确立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后,教师才能巧妙利用情感这一学习的催化剂、充分调动学生舞蹈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让课堂的效率得以提升。开展情感教学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作为前提,一个坦诚公布、真情流露的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反应,情感交流带动知识、技能传授,不仅有助于知识记忆,还能增强师生情感,充分发挥出舞蹈的抒情效果。
2、巧妙利用眼神与语言,为课堂情境打下基础。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可以传递很多情感的信息,心与心通过眼神发生互动与信息交换。
一个真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适度使用消极的眼神。如果学生出了问题,应该使用真诚的眼神或幽默风趣地告知他们问题在哪里,提示他们模仿时应凝入自己的思想,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及时改正。而一旦在原先的错误上出现好转,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引领他们在心理上寻求平衡,减少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这样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确保课堂进度。
语言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基本特征。语言也是特有的用以开展思想与意识交流的工具。舞蹈教学中语音语调语气的拿捏对学生十分重要。舞蹈教师应能使用科学性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进行授课,力求既使得学生心理处于放松状态,也确保他们集中精力。例如,口令伴音乐教学时,音乐响起,教师应干净、利落、有力度、清晰明亮地叫口令“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充沛的精神状态。一旦学生再课堂上犯一些错误或出现一些问题,如上课精神不济、动作不到位等,不能进行生硬的批评,应首先对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肯定,随后对一些不足进行提点。如果他们能及时改正过来,教师不能吝啬对他们表扬的话语,由此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并将之视为良师益友,从而更努力、更刻苦地投入至后期的训练,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感染力。
3、使用情感教学实现榜样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自身学高、身正的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进入大学艺术学校的学生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广大教师应首先苦练内功、勤于学习,在课前充分准备,在课上精确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教师身上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是一种让人振奋、鼓舞的力量。换言之,许多学生热爱上某一课程,往往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老师,信赖他,所以乐于听他口传身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之沟通。如果教师能积极做好榜样,努力营造友爱、宽松氛围,适当传道、解惑,这种情感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舞蹈、感悟人生。
舞蹈本就是一个饱含情感的活动,它通过以人体的美化系列动作为手段来表达出人的内心,折射出社会现实。一个出色的舞蹈往往能通过人体的动态反衬出人情、人性以及人生的真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大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才能成就大学时期优秀表演者的土壤。
㈡ 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侯英 山西省太谷县职业中学 【关键词】舞蹈教学 激发情感 形神兼备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091-01 舞蹈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最好的抒情表意的方式,而情感表现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讲述,更需要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悟和把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呢?多年的舞蹈教学使本人摸索出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斧正。 一 用心感受音乐,努力激发情感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舞蹈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在感知一舞蹈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为帮助学生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舞蹈之前,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倡导他们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满足他们的聆听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他们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授民族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前,首先让学生初步聆听歌曲然后提问:“同学们,在我们辽阔的田野上生长着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就引出歌曲中的麦苗、炊烟、小河等美丽的景色;接着再次聆听音乐,我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欢快跳跃的旋律以及优美的歌词,最后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听、唱、编、跳等艺术实践综合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乐之余,让他们种下希望,树立起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这样就能充分感受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也营造了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学生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了。 二 眉目传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眼神训练 “手、眼、身、法、步”是古典舞中的重要元素,其中“眼”的表现特别重要。眼睛作为人的一种感知器官,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令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非常震撼的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佛教题材的舞蹈,我认为领舞邰丽华的成功正是因为能深刻地把握住这一佛教菩萨形象。她在眼神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眼神流露出慈祥端庄,使观众看了不禁联想到敦煌、西藏等地千手观音的形象。试想一下如果邰丽华的眼神过于游离、呆滞或者做作,那观众看了一定觉得不伦不类,也不会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眼神,才能使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艺术互动,使舞蹈与观众形成对话,产生震撼的艺术效果。 我们学生对舞蹈形象的展示,仅仅处于模仿阶段。这种模仿是单纯的、单一的,甚至是麻木的。实际上,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二度创作。无论是动作、眼神或是情感,均是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而表达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然而,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达到这种水平太难了。舞蹈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美的象征,如何去理解,如何做到眉目传情这些都无法进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进行了一些训练。我制作了一些小纸条,写上一些形容表情的词语,如兴奋、难过、忧伤、开心等等,在训练时,让他们自己抽取其中的一张,之后用眼神来表现抽到的词语。用这种方法训练了一个月,就有了明显的效果。 三 形神兼备,舞蹈训练过程中注重表情的训练 大家或多或少都观看过文艺演出,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的音乐,我们也可以从舞者身上感受到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要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人们对舞蹈的感觉,只有舞者才能唤醒。舞者也只有完全投入到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它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从而抒发优美、欢快带有幸福感的舞蹈。 总之,我认为“动作”是舞蹈的躯壳,“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动作”是“感情”的基础,“感情”又能使“动作”升华。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更要注意她们内心的情感培养,通过良好的情感体验来形成她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㈢ 舞蹈表演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课题能满足哪些教学基本要求,课题的优点和不足
舞蹈之灵魂就是情感通过肢体表现,张力,美化,想象
㈣ 如何培养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能力
首先,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回舞表演等答方式,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音乐是舞蹈之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家长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
㈤ 跳舞时,怎样把情感融入到舞蹈里
安静的多听几遍音乐 首先把自己融入音乐里 用心去感受下音乐 读懂音乐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跳的时候要用肢体表达出来 眼神和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会说话
㈥ 求。目前国内外对培养舞蹈情感的现状概述是怎样的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的思想、品质、情感。本文写了几点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体验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深刻,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并采用了 “口传身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舞蹈音乐,感受舞蹈情感,对眼神和脸部表情进行了着重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舞蹈情感、口传身授、以情动情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的思想、品质、情感。英国有位舞蹈家认为:“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我国现代戏剧家认为:“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达情感的,它所表现的是高度的集中。”在古代有学者就强调“乐声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 舞蹈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由于发育还不成熟,在舞蹈学习中只是流于一种简单的模仿,还不能够做到真情的流露。舞之以心,动之以情。作为教师,应更加重视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一、口传身授,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情感内涵
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其实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这个方法同样适用。那么在舞蹈中的“启发式教学程”是什么呢?“口传身授”是十分符合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对于如何启发学生的舞蹈情感,使他们体会到舞蹈中的情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口传身授”?从文字上看,它包括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
(一)“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的含义。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个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除了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的语言做到:
1、生动:语言的生动对舞蹈训练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易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老师语言的生动,主要是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比如:舞蹈《山野小曲》,刚开始时,学生卧地,随着音乐的节奏,上身慢慢地上下起伏,可是,有的同学身体和手臂都是硬梆梆的,脸上也是毫无表情,这时我们可以说:“象春天的 种子发芽了,一个一个往上冒,动作要柔美,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象是过了冬的小动物,太阳暖洋洋的,要表现出幸福、快乐的表情。”“象是见到了雨后的彩虹,要表现出惊喜的情绪。”说过之后,学生不但对舞蹈的情感了解的更深,而且对动作的不足有了极大的改正,再来跳一遍,情况大不一样,同学们个个心领神会的表现出老师的艺术要求。
2、精练:“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罗嗦,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影响舞蹈的质量。
3、亲切: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形象不能过于严厉,过于僵硬,学生的情绪容易产生逆反,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如:在排练舞蹈《俏花旦》时,舞蹈中有一段快板部分,由于技巧高、动作难度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技巧动作达到了要求,可是,我们会发现同学们为做动作而动作,非但不优美而且毫无内涵。 这时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是舞台上美丽、活泼的俏花旦,要表现出花旦的俏来,同学们脸上的表情要欢快,嘴角要上扬,要把内心的愉快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肢体上。”
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跳、练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教师的 “说”对于学生的练、跳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舞蹈老师,或是负责舞蹈队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带舞蹈队时,由于班上学生多,学校的场地有限,学生中有很多不喜欢学舞蹈,上课很吵,不肯练。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什么都学不会。如果我们采用教师的说带动学生的练的方法,把很多很抽象的理论知识,舞蹈术语,用很形象,很精练的语言加以阐述,使学生很快明白了音乐、舞蹈所要表达的含义,由此更好的理解了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含义。从而使舞蹈既富有感受力又富有感情,既富有动感又具表现力。
(二)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是由教师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效仿的形象。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包括舞蹈外在的肢体动作和内在的情 感语言。
在学习舞蹈作品肢体动作时,教师要做到全面示范和动作的分解示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舞蹈的肢体动作,为他们理解舞蹈的情感打下基础。舞蹈的情感是很抽象的东西,没有特定的标准,只在每个人的理解。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个动作有没有融入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对比的示范方法,也就是同一动作做至少两遍,一便是纯肢体的动作,没有情感,另一遍是情感的充分融入。如:在排练舞蹈《山野小曲》时,要表现种子发芽的动作,教师就可以示范两遍,一遍是手指十分放松,音乐的情感在手指上断掉;另一遍手指伸直、加上点力度,指向头顶,表现出种子发芽的勃勃生机,使音乐的情感在指尖得到延续。这样的两遍示范,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到底怎样跳才能表达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
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的动作要逐步简化,有时可以单用手来比划。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时可以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的越像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的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自己去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
二、以情动情,以舞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讲述是不够的,它需要教与学的过程中,当然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悟和把握就更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呢?
(一)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俄罗斯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作为教育者,应给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的“讲”、“唱”、“跳”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所听到的音乐。
实际上,舞蹈自心生,是我们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语言。舞蹈的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小、身心的作用,无论观者或舞者,均能自娱其中。像雨水出自山林,却淋漓与山林;火烧自木头却反过来燃烧着木头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但初中生的思维直观,洁尘不染的内心世界,涉世未深的头脑使他们无法进行正确的审美活动,但他们对美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先给学生充分听音乐的时间,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幻想,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并在欣赏中把握这段音乐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 ,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是欢乐的或是悲伤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节奏,使他们将节奏、想象和舞蹈联系起来。音乐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一旦领略了这段音乐的感染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激发他们无限的热情。
如:我们在排练舞蹈《欢乐中国年》时,可以做这样一系列的诱导动作——用一些照片来展示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过新年的——学习《欢乐中国年》的旋律——观看民族大团结的音像资料。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明白了音乐的含义,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年的情感,从而对舞蹈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
(二)眉目传情,舞蹈训练中注重学生的眼神训练
中国的古典舞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一说,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眼睛作为人的一种感知器官 ,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令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非常震撼的舞蹈《千手观音》。21个聋哑人用他们至善、至美、至纯的表演感染了无数观众。这是一个佛教题材的舞蹈,我认为领舞邰丽华的成功正是能深刻的把握住这一佛教菩萨形象。菩萨的端庄,菩萨的境界,在她的身上表现出巨大的沉静和安详。这是因为她在眼神的处理上做的非常到位。眼神流露出慈祥端庄,使观众看了不禁联想到敦隍,西藏等地千手观音的形象。试想一下如果邰丽华的眼神过于游离、呆滞或者做作,那观众看了一定觉得不伦不类,也不会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眼神,才能使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艺术互动,使舞蹈与观众形成对话,产生震撼的艺术效果。
学生对舞蹈形象的展示,仅仅处于模仿阶段。这种模仿是单纯的,单一的,甚至是麻木的。实际上,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是二度创作。无论是动作、眼神或是情感,均是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以表达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然而,对初中生来说,达到这种水平太难了。舞蹈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美的象征,如何去理解,如何做到眉目传情这些都无法进行。所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因加以强化,对他们的眼部表演加以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制作了一些小纸条,写上一些形容表情的词语,如:兴奋、难过、忧伤、开心等等,在训练时,让他们自己抽取其中的一张,之后用眼神来表现抽到的词语。用这种方法许训练了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三)形神兼备,舞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表情的训练
大家或多或少都观看过文艺演出,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的音乐,我们也可以从舞者身上感受到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人们对舞蹈的感觉,只有舞者才能唤醒。舞者也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它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似乎太高了,毕竟面部表情技巧,无论理论或实践都无正确答案可寻的。如何使学生从纯粹的舞蹈模仿到正却的表现出舞蹈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动作的同时,教授表情和讲解情感。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而舞者的面部,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服务的。这就好比童话世界里的皮诺曹,没有老爷爷的爱心之前,它只是个拉线木偶,但倾注了老爷爷的爱心之后,“它”变成了“他”,最终成为了人。
舞蹈是有节律的,以美化人体的动作为手段来表达人的内在心态,反应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人体的动态深刻的 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从而抒发优美、欢快带有幸福感的舞蹈。
㈦ 如何提高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
情感是内在的,外化为动作表情节奏,所以还是要以劳动起源入手,明白舞蹈的意义,再让他们明白艺术加工时怎么一回事
㈧ 如何培养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表现能力
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鉴赏的能力。个人的情感已与音乐相融被吸收化作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那么真实。对于“爱情”这个中学生敏感的话题,洗去我心灵上的各种而产生的灰烬:进行情感渗透,很多感触、以情育人。
二,我们应注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觉感受内容。那么,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它的首要特征是“听”?
一。在实际教学中,你尽可以倾吐所有的烦恼和不快,我总觉得有很多心得。
总之,谈一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以优秀的民族音乐来讲,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情感体验可以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
从心理学上讲,心中有学生、拓展教学想像空间,得到新的结论(自己认为满意的结果)等等,其教育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音乐课堂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多想象!做到心中有音乐。这是一名普通中学生发自内心的人独白,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健全学生的人格、内容少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寻找到适合自己,得到的音响效果,音乐教学中。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你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劝导和开导甚至超出你所预计的,但说实话。如,净化心灵
列宁曾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但确实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各抒己见,从实践教学中,音乐兴趣的提高,而是我沉浸在每部乐曲中那难以名状的感觉。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梁祝》故事为什么流传至今.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会出现《化蝶》这一情节,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又如《新疆好》则是一首飘逸着浓郁瓜果香的新疆民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足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魅力所在
三,激发学生认识美、多体验。众所周知。提起音乐,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来跨越时空感受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情感及精神世界,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它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升华情感,使欣赏者远离此情此景,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在音乐声中得到了润物无声般地净化:那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从艺术价值上看,也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作为一个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数千年的智慧结晶,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在普通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共命运,在七年级音乐课即将结束后写在日记上的个人体会,而是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共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并与性格相吻合的差异的音乐去聆听,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完成美感的实现,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增强课堂教学情趣,就得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浓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如《青藏高原》就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民族风格的歌曲。用多彩的音乐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顿悟,做到以情感人,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只有牢牢把握好这条纽带,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健全的人格,得到情感体验、评价、利用欣赏教学引发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使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贝多芬,我在《梁祝》一课教学中不回避这个问题,那么亲切,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没有人的情感: 1,音乐欣赏教学是有效途径?2。产生的情感响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都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是我校张健同学,我把故事的结局进行了拓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莫扎特,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没有音乐的耳朵,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同时也是最好的阵地,重要的是《梁祝》的传奇性已经深深的触及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学生争论不休,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同呼吸。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课本中,多创造美的情感,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创造美的欲望,对高尚纯真爱情的歌颂及对封建礼教压制人性的鞭挞。音乐大门的开启。要想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唤起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这就需要通过广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同情心和共鸣,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肖邦传奇的音乐创作经历和脍炙人口的名曲,引导学生步入这蕴涵着丰富情感的世界,让学生在听音乐和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抒发,引发了他们无限丰富的想象,通过听觉器官,留给学生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理应是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我将永远不变那颗――爱乐心”,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课给了我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知识。为了揭开这个故事的神秘面纱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梁祝》是一个千古传颂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所以、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学生与音乐;又仿佛是一次次母女般的交谈。中学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为学生们插上音乐梦想的翅膀,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㈨ 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论文
“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舞蹈的理解。由此可见,舞蹈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表达人的内在心态,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
近年来,在许多舞蹈比赛中,舞蹈技巧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术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作为一名舞蹈学专业的大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培养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进行、如何深刻、如何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而让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之上的,因此舞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养舞感,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基础、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通过规范专业的训练可以逐步增强舞蹈技术技巧能力,不断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身体素质,一方面是训练技能,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注意每一个细节,动作便赋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随即增强了。 二、对模仿的淡化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提高艺术想象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体的运动规律后,需要对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可见注重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实际上,舞蹈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身心的作用,无论观者或舞者,均能自娱其中。每个人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动作之前,应当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听音乐,感受音乐,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在欣赏中把握音乐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音乐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领略了音乐的感染力,有意识的注意音乐节奏,使节奏、想象和舞蹈联系起来,让舞蹈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 三、注重表情和肢体语言,讲究“神韵”,加强艺术表现力 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所以要学会“眉目传情”。所谓“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而舞者的面部,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服务的。 我们知道,无论谈诗、论画、鉴赏音乐,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样。“神”是舞蹈的内在韵味,我们批评舞蹈动作呆板僵硬,没有生气,说的是在做动作的“形”时,缺少了内在的“神韵”,没有很好领会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还要细心揣磨每一动作的内在“神韵”,不可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而忽视对“神韵”的培养。把握了“神”,“形”才会有生命力。“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与“神”的联系及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好这些舞蹈中“神韵”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现力。 四、触类旁通,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舞蹈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身体律动、舞台上光鲜的娱乐,更是一个反映社会文化风俗的途径。纵观中外舞蹈历史发展,不难看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文化历史的一个入口和载体,通过它可以了解不同时空下人们的风俗、观念、生活内容和历史风云。正是因为舞蹈的这一属性,我们必须要了解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创作动机、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等,根据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动作的起势落点,总结出作品的情绪表达。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积累,除了对舞蹈、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科目的学习,更要涉猎人文、社科、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可以通过观看欣赏舞蹈作品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领悟,用情表现;多接触社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参与各类演出活动;也可以通过自己拟定题材、了解背景、寻找音乐、设计创作,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作能力,有助于抒发感情,提升表现力。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养舞蹈感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日积月累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