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案
为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XX〕26号)、《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1〕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11〕2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使评价过程成为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教育过程。
(二)科学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合理、公正、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程序,采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过程可信、评价结果可用。
(三)全面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做到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基础性发展目标。
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附件1)执行。具体的评价标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
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呈现
(一)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与。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开展评价,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评价过程民主、真实、和谐;家长要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
学生成长记录是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要引导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做好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各方面表现,其中应重点包含学习情况的记录,如选修课的修习及所获学分的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学校社团活动等基本信息。要特别鼓励学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特色的重要实证性材料,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成长记录应主要由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在收集成长记录材料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评价结果呈现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采用“合格”(记为h)、“尚需努力”(记为s)形式呈现。学生行为表现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具备一定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评为“合格”。有严重违反《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可评为“尚需努力”。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采用“优秀”(记为a)、“良好”(记为b)、“合格”(记为c)、“不合格”(记为d)四个等级呈现。凡符合相应标准、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可评为“优秀”等级;凡符合相应标准、表现较为突出的,可评为“良好”等级;凡基本符合相应标准,可评为“合格”等级;凡不符合相应标准,应评为“不合格”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评为“优秀”的,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评为“尚需努力”或“不合格”的需注明原因,应有相关证明材料。
四、评价工作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组织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和家长以“寄语”形式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阶段性评价不对基础性发展目标进行等级评定。
学生毕业时,学校要在阶段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评价、学校审定的步骤进行。
(一)学生自评。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二)同学互评。在班主任指导下,小组同学之间根据学生自评和展示的实证材料,结合平时的观察了解,进行交流和评价。
(三)班级评价。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班主任任组长。评价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工作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标准和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评价,撰写综合性评语,并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出评价等级的意见。
(四)学校审定。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校长任主任。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并监督评价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对班级评价等级意见进行审定,形成学生终结性评价结论意见,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的学生,学校应进行不少于15日的公示。
如果学生及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学校接到申请后,要进行调查、复核,妥善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履行诚信职责。要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机制,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所辖区域校长签订诚信承诺责任书。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形成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的需要,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高校选拔录取新生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学校要按时将学生《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报告单》(见附件2)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报告单》(见附件3)上报县(市、区)、市(州)、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各市(州)教育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等级情况进行汇总,填写《四川省各市(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等级统计表》(见附件4),并按时上报省教育厅。
(四)建立评价质量监控制度。学校要对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随时抽查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学年评价工作结束后,学校要形成评价工作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对所属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注重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评价工作。
(五)加大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㈡ 如何评价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估细则
现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1直比较难,我想问的是这个细则应有怎样的核心要素?具我了解:这个细则的核心要素是整体提高学生在综合素质,公平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㈢ 高中综合素质评估报告怎么写
可以参考一下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大家对我们**中学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下面我依据《**市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综合评估指标》,将我校20**年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设想与做法向大家作简要汇报。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1.办学方向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成才”。这一目标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内涵丰富,可以说既有前瞻性,又有实际可操作性。其中“每一位”,强调面向全体,“体验成功”,这四个字得益于我校已结题的省级课题《中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与教育研究》,充分强调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及自我成效感,强调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获得发展”,既指知识的积累,更强调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而“自主成才”,则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成长的主体。应该说,我们的这个“三让”目标所体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先进的,是认真贯彻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也充分地说明我们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有着正确的认识的。
正因为强调了“每一位”,我们的学生流失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年全年没有流生,我们的高考的提升率才能在全市名列前茅,我们的专科入线率才能达到 99.9%。
面对需要探索、创造、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我们积极、主动应对,我们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培训上,因为教师是课改和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们通过全面的细致的培训,来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20**年,我们就五次请来了南京、无锡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们的一种自觉的教育行为落实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际中去。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校的课程开发,都是教师集体智慧的产物,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的校本化人文教育,已通过省教科所规划办的立项论证,成了我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闪亮点。
我们严格开全开好每一门课程,强化了各项教育,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及结合研究学习开设的环境教育活动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行政管理
我校的领导班子精干、务实,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威信。全体成员努力做到了七个一,即“管好一条线,分管一个年级,带好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课,蹲点一个班级,带培一名新教师,关爱一名差生”,而且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都很高。
我们按要求严格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务实地开好一年一度的教代会,所有评优、评先、晋级提升都严格执行提前公示,按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和教学质量奖励。
学籍管理严格,今年学校的休学率为0.3%。学校各类档案齐全,管理到位,学校案档室早在96年便通过**市二级档案室验收,今年上半年,又通过了复查验收。
学校实行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有兼职的安全员,建有安全卫生工作的预案,各条线职责明确,分工具体,软件、硬件措施都能到位,学校行政定期召开安全卫生工作会议,主动排查各类隐患,进行认真整改。学校从未发生过各类意外事故。
3.教师管理
在教师管理中,在抓好常规管理及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除了制订了学校“十五”教师培养规划外,我们还有一个校本化的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比如青年教师,我校近三年内引进的新教师有30多名,我们把他们组织起来,刚毕业的为甲班,教龄一二年的,为乙班,分别选了一名班长,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培训。甲班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课堂教学的控制;乙班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两班培训有分有合,但坚持两周一次,严格考核与督查,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较大。
同时我们组织每周一次的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业务进修,现在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有14人参加了或正在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2003年新增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学科带头人5名,**市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各1人。
4.德育工作
学校有健全的德育工作机构,运转流畅,各项活动都正常开展,效果较好。有挂牌的校外德育基地5个,并能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活动。每学期家长学校活动不少于2次。学校能够认真实施校本化的“1+1+1”关爱工程,做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
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与学生的沟通。重点做好两点,一是“清源”,即从源头上清除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改进教育方法,通过校内激励性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通过校园管理听证会等学生自管活动,倡导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尽量使学生少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疏导”,预防不可能完全消除心理问题,学习的竞争、人际交往中的不和谐必然会产生焦虑与不安,从而成为心病。那么我们采用集中和分散的办法来解决。如每年高考前我们都要对高三进行五到六次的心理辅导,像今年12月份,面对我校高三(4)、(5)、(6)三个班级的特殊情况,我们从无锡请了一位颇有成就的校友来校与他们交流。这些对学生都产生了十分好的效果。
可以说我校德育工作每年都有突破与创新,在市学校德育常规考核中名列前茅,12月份刚刚召开的常规管理交流会也到我校进行了现场参观。
5.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本年度除了抓好教学常规“五认真”外,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在高考中,超额完成了市局的指标。
一是,硬件设施。本年度我们按省颁标准改造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9个班添置了多媒体设备,为新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新装配了一个电脑室,图书馆也即将竣工。可以说基本设施都已经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管理,理化生的实验保证按要求开出,多媒体课的比例已达40%以上,高二学生信息技术会考的合格率达98%。教师全部完成第二模块的考核。
二是狠抓训练。在教学工作中,本学期我们以训练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优化训练来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带动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我们从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时间及训练分层、批改、反馈等
我校自1995年就明确提出了“走精于素质教育之路”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成才”为目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立足创新,锐意改革,学校在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中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双向互动的创新实践,不仅着眼于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自主”为特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良好氛围中自主成才。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办学之本,以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造就大批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人,从教育创新走向创新教育。
1998年经验收我校被命名为**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1999年被授予“全国体卫工作会议优秀现场组织奖”,2000年荣获“**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01年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透视我校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方面具有鲜明官中特色的创新性工作:
一、以教师为本,创新动态的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铸师魂,练师能,实现学校发展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和生命,教师不仅要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更要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塑造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需具有完美人格。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及发展。
1.三项工程,环环相扣,让青年教师“速成”。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青年教师,特别是教龄不足五年的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让青年教师尽早度过“预备期”,我校采取了系列化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①青蓝工程。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素质及努力外,必须靠老教师的帮带。我们把组建教师共同体、推进青蓝工程作为培养措施,让新分配或新调入的教师和学校的教学骨干结成教学共同体,骨干教师为导师,导师不仅要负责传、帮、带,而且要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成绩负责。我们规定:老教师的每节课都要作为示范课来上,新教师必须先听课后上课,同时骨干教师要经常查检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作出即时的指导。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新教师入门的预备期。让新教师借助导师这架“人梯”速成。
②新秀成才工程。这是年轻教师培养的第二步。新教师在入门、达标,度过预备期后,为了让他们在自身教育生涯的初始阶段有一个好的起点,满足他们发自内心的成功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业激情,促进青年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每隔一两年组织一次教学新秀的评比,有演讲、写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的竞赛,更有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的考试,更有课堂教学的考核,通过协时半学期的跟踪评比、树典型、立榜样,用成功来激励青年教师速成。
③青年教师的综合考评。每五年一次,对教龄在五年以内或到我校工作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考评,这是一次更全面、更彻底的考核、评估。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考核小组的“会诊”,对每位青年教师五年来的发展、成长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是为下阶段的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准备。
这五年,相对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对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我们牵之把握了新教师这五年,使我校新教师的“成材率”明显加大。
2.名师工程,荐贤举新,促骨干教师早日“成名”。
没有名师,成不了名校,但是名师的成长,又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早日跨入骨干教师、名师的行列,我们在教师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凸出“名师工程”的实施。
①加强校本培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学习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现在在青年骨干教师已有10多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四五位教师正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为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同时组织骨干教师依据自身的特长,确定一个学科类的专题,围绕这一专题,每学年做到“五个一”研读一本教育专著,上好一堂研究课,作好一个学术讲座,写好一篇科研论文,带培一名青年教师,他们在学、思、讲、上、带中深化课堂教改经验,不断积累研究成果,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②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冲刺。我校推出了“校级学科带头人制度”,由教师自我申报,考核小组对照条例评选,两年一届,逐年考核,职责与利益挂钩。这既是荣誉,也有实际利益,但更多的是责任,两年考核均合格,则给予重奖。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推动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③分层指导,总结提升。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培养方法上也注重因人而异。对教有经验,育有成果的教师,我们注重在理论上帮助提高,指定教科室对其教学状况进行调研总结,上升为理性材料,推广其教学模式,对名师学科带头人则采用“名师会诊”的方法,对他们成长努力方向提供意见,引导教师走出自身发展的高原期,逐步成长为长于上课,精干研究,乐于指导的骨干教师或有理论观点、有教改成果、有独特风格的“名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