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江西省寻乌中学 谢小玲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他们生活阅历的不足,增加有关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表象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摆脱由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学生可以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媒体介质等多种途径自主查找资料,充分利用其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媒体化等特点,开展多学科的探索性、研究性课题研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与讲解,一放到底;有的课堂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乐与机器对话,疏与同伴交流、教师互动;明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统一的认知与体验上。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大大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盲目、过度使用,多媒体运用浅表化、低幼化等。这些问题都说明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应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一、个体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如何达到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语文学科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要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但在本质上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主宰。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非常不妥。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信息技术所牵制,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按照学科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三、应明白信息技术究竟能取代什么 学习者的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等多种活动,经过不断的分析、综合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从而建构起对知识深刻的、丰富的理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种活动展开的课程,不能简单由模拟演示实验所代替;同时,学习者的学习还发生在主体之间的社会性建构中。学习共同体内的经验分享、情感共鸣、问题追问、思维碰撞、认知挑战等,可以更好地使主体摆脱自我中心化,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因此,在课堂这个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应该是课堂不可残缺的重要组成,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多向互动。 四、语文学科中的信息技术究竟怎样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势必会谈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同时可能无情地侵占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而丰富的主体体验,从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闲步漫游,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踏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之路,感受美的魅力,自然会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挖掘信息技术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实现师生自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现实的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我们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注重资源的引进、利用和开发,注重校本文化资源的收集与建设,可开展校级各种评比和交流获得的各类资源,制成精品资源,作为校园网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为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仅是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将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剧烈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而通过大力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通及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条必经之路。
㈡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计算机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1.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创设情境,展开丰富的猜想和联想。
3.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
4.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5.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主题词: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我们很多老师利用现代化技术,上出许多精彩的课。
正文: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着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揉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式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当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教育领域同样面临挑战。信息技术对语文教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教学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教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进行网上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音频、文字的会议系统,教师可快捷地与学生通信、交流。所以现代媒体对于教师解决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模式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还要考虑怎样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样的模样,他们是不清楚的。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改编的片段,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再现,他们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风光当中,自然对小说描绘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们对于湘西小城的样子,对于翠翠和傩送是怎样的样貌,他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应用上去。如:《天净沙 秋思》一课中,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把脑海中听到音乐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画出来,并且请学生自由发言听到这个音乐,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个什么画面。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是课文上面仅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这样的话,对他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觉都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在多媒体的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因此,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即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肯定有一个接受程度上的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更好的情境,便于学生去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
比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药》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景再现,学生可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一下就领悟了。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初中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络线图并不熟悉,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人们想象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把人物关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理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这是一般的教学媒体效果和计算机的效果无法相比的。
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向学生学习。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就是数字化学习的目标,教师通过改革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的连通器。老师通过教学设计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又通过主动的探索与教师的知识交融。所以信息技术带给这个平台一种互动开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研究的空间。
3.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校园网络的推广,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发展的前景,而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它很大的优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进行选择和运用。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这样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所以,网络环境下开放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总之,教师和计算机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他们的实力,两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应用一种新的方法把他们结合起来,减少各自的不足,使两者的优势变得更加有效。
㈢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求知是义不容辞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型为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已经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今天就必须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行阐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层意思: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②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始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多大区别,但实质上二者很不相同。二者不是谁辅助谁的关系,而是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
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首先必须明确二者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我们不能为整合而整合。整合是手段,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整合,一是要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融为一体,不要生硬的使用网络技术,使其简单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达到好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换一种展示的方式,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既然是手段,应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而不是搞成千篇一律的东西,因此在开展课程整合研究与实验的时候,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风格、教师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那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呢?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首先应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现代教育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学会思维,学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黑板”和“粉笔”二者完全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的操作。很难想象不能熟练使用黑板和粉笔的语文教师能胜任传统的语文教学,同样,很难想象不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能够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应有不俗的修养。 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滥用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个体形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无益于语文教学,反而有害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怎么写,怎么读,怎么领会,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要靠教师的引导。现在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师甚至从头到尾不写一个字,不读一句书,全部让计算机代替。这样的课是不太适合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的,它过分强调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忽视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课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自然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回答,却没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注重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后要使教师一备课,就自然想到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㈣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着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揉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式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当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教育领域同样面临挑战。信息技术对语文教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教学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教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进行网上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音频、文字的会议系统,教师可快捷地与学生通信、交流。所以现代媒体对于教师解决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模式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还要考虑怎样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样的模样,他们是不清楚的。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改编的片段,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再现,他们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风光当中,自然对小说描绘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们对于湘西小城的样子,对于翠翠和傩送是怎样的样貌,他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应用上去。如:《天净沙 秋思》一课中,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把脑海中听到音乐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画出来,并且请学生自由发言听到这个音乐,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个什么画面。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是课文上面仅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这样的话,对他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觉都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在多媒体的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因此,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即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肯定有一个接受程度上的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更好的情境,便于学生去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
比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药》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景再现,学生可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一下就领悟了。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初中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络线图并不熟悉,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人们想象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把人物关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理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这是一般的教学媒体效果和计算机的效果无法相比的。
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向学生学习。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就是数字化学习的目标,教师通过改革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的连通器。老师通过教学设计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又通过主动的探索与教师的知识交融。所以信息技术带给这个平台一种互动开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研究的空间。
3.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校园网络的推广,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发展的前景,而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它很大的优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进行选择和运用。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这样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所以,网络环境下开放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总之,教师和计算机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他们的实力,两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应用一种新的方法把他们结合起来,减少各自的不足,使两者的优势变得更加有效。
㈤ 如何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正因为语文学回科教学内容具有答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加语文知识的储备,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
㈥ 如何把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
传统语文教学局限性较强,课堂教学以“教”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回,则要求我们要答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快乐地学习。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无形之中促进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㈦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中,研究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并加以应用,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显得极其重要。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即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利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应用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它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核心领域中的应用也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实践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各种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语文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宽广途径。1,、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创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语文教学再不是填鸭式满堂灌,语文课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热情,甚至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个别化教学,在一种创造性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春》一课时,首先利用声、情、图、文并茂的录音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欣赏课文录音并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以录音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中走入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情趣,更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接着我又利用投影、计算机动画并配上音乐效果等制作展示一幅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在一种有效的情境中走入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让学生在一种极具形象的感官中获得对春的体验,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以较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传统语文教学有它良好有效的一面,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迫切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介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也改变了语文教学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使以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成为常态,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成了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了知识的获得者、建构者,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教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多种计算机语言组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利用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例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利用幻灯片、动画、动态三维模型演示云层的变化过程及天气变化状况,就让学生对如何看云识天气有了直观而形象的理解,我再配以通俗的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便迎图而解了。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一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文本资料,补充文本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让学生自如运用各种声像信息,有效突破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突破。3、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教学的资源更丰富、教学的形式样,教学的内容更宽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以更大空间的提升。今天的“教材”已经成了“学材”,语文教学要求给学生的东西了,但是很多以前要在课堂讲授的东西已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课堂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质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搜索、下载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源,让学生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故宫建筑有了直观而形象的理解,这些也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让现代语文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运用多种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向课堂45分钟要效果,达到语文教学效果最大化。4、利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何克航教授曾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多种教学功能,创新教学结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方法指导模式,“一读为主、情境体验”赏读模式,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的模式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我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中的朗读,课件运用大量声像资源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然后在教师诵读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文本字词解释、思路、艺术特色分析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通过课件欣赏诵读,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并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有针对性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探究学习,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课文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舒婷的《思念》一诗,分析器其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同时完成相关训练题。通过这样一些教学结构的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渐渐有了质的飞升。因此,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与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够优化语文课堂,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优化教学结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参考文献:【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培训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3】朱京、李建耀,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J】,中国电话教育,2001,(9)。现在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学习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开始转向全民教育,随着知识的多元化,也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要用电脑技术来改进我们的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另外,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中。近年来,我区开始全面实施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也实行了自主选择,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课本。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导思想,而且教师参考书还配套了教学素材光盘。作为一所硬件设施较好的“农村示范”中学,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来促进教学已成为我们思考、探究的一个新课题。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方面,一方面,学校投巨资建设校园网、多媒体室,甚至于每个班都购置了多媒体系统;另一方面,老师还是停留在课堂上基本用一支粉笔教天下的阶段。较先进的教师也不过是制作几张投影胶片,放几篇课文朗读磁带,至于制作课件在多媒体室上课则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奢侈品。但是,作为一名勤于思考的教师,不难发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再不作更新语文教学就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更无从说起。无疑,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不由我们不去思考、探索、实践。我想,我们的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妨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这方面来。所以作为现在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利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语文教育的教育改革。2、语文教师应该注意整合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3、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4、4、语文教师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的认识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从主动的角度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探索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语文的有机整合,通过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学科,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学习,变革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促进教师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加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㈧ 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 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先利用图片与课件把今昔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此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放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这时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怎样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在学生了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后,通过放映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三、巧设疑难,自主创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可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布鲁诺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电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所学知识里的奥妙。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影视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将许多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尤其多媒体的加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非浅,久久难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和田的维吾尔》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课文条理清楚内容简单易懂,主要是生动而又形象地从维吾尔人乐观、豪气,热爱土地,爱美爱花,以及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等几方面描绘了和田维吾尔族奇特的民风, 所以本课的学习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整理、筛选各类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设疑难,以寻求学生的帮助为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通过图书、音像、电脑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相关的新疆少数民族资料,资料可以是文章、图片、照片、手工艺品、服饰、食品、录象、音乐、乐器、日常用语等。有余力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强强合作,在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再制作有关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课件,并把活动的成果进行全班共享,宣传我们新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生动形象的画面,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了学生和文章的距离,而且通过展示自己自制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成果,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孩子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特有民风民俗的喜爱之情。
可见,电教媒体本身不仅是外显的内容,而且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既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它可以集声、形、色、动于一体,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把静止的事物动起来,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可以同时接受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四、利用优势,提高效率
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结构时会出现思维的堵塞,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疑云缭绕,这时就希望能够找到合理的引导,以求得茅舍顿开。此时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设疑引导,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的思路,就能够起到架设思维的桥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则,运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悲伤的音乐,一边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境况,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得以诱发,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而且,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在课堂上讲啊、记啊、练啊,这样学生会感到很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恶劣情绪。我们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语文认知教学溶于多媒体教学之中,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学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恰当处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改变。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果能把这些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为学生所用,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条件下的学习方式。 但实际情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的条件并不能达到,所以对于一些相关的语文课外知识,一般都是由老师来搜集这些资源并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堂从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忽视老师主导作用,剥夺学生的个性思维。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学习。我们更不能一味依赖机器来操作课堂,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作展示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工具,用机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忽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馈。甚至师生的交流也依靠机器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体现。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入“盲区”, 造成学生兴趣迁移,分散注意力,甚至会对多媒体产生审美疲劳,产生厌烦,降低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优点就会变成了缺点。因此,教师在课件的运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当处理好学生、老师、信息技术运用三者关系,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点,与教同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等,就必须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契合点,使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始终为语文教学服务,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与文本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等同步;与语文教学目的同步;与文本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过多的信息资源,造成“喧宾夺主”, 华而不实,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的教学,一朵朵未开、待开、盛开的荷花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就是信息技术与文本的契合点。我在教学时通过课件描绘出一幅幅高洁美丽的荷花画面,并配极优美的乐曲的同时又展现重点段的内容,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大声朗读文本,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情绪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听一位老师教学此文时,她用多媒体呈现的是作者许多资料以及课文荷花的文本内容,造成课件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没有品读,就感悟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点,重建新型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教与学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好处颇多,在各科教学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是语文课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够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语文文本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处理好信息技术运用和老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这三者的关系,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优化教学,才能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