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关语文教育类的书籍有哪些特别是关于课堂教学的。
像一些语文全解啊、完全解读、剖析等等~
你可以咨询一下语文老师哦!
老师都比较有经验的 , 肯定会帮助你的。
㈡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书籍
教师人文读本~!!有很多重要基础的话题被谈到~
还有一些名教师的文章 例如钱理内群写了序:容《我的教师梦》
小学吖~
我想主要要引起学生对语文(包括文字和声音)的热爱吧~
ps.曹文轩(北大教授 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些作品、理论也许对您有些帮助~
还有叶圣陶 张志公 吕叔湘的一些理论...
还有《儿童文学》杂志你可以给你的学生看看吖
请问你是教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吖?
我的回答可能有些乱~
你挑挑吧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加油!
第一本和曹文轩的是给你看的...
其他的你也可以参考...
㈢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的书有哪些谢谢了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的书有: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6.《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9.《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0.《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2.《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3.《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 杜殿坤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4.《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5.《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 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16.《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17.《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8.《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19.《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 著/ 徐诚 、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0. 《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1.《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二、理论视野
2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23.《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5.《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28.《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29.《教育心理学》
30.《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三、教改实践
3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3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3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3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35.《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37.《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38.《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39.《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书荣获共青团中央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图书)奖。
40.《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4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台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2.《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 普瑞斯基尔 著 罗静 褚保堂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43.《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5.《中外教育小说选》(已经编写好)
46.《中外教育散文选》
四、教育人物
47.《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出版,此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48.《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
49.《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50.《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
51.《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52.《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53.《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
54.《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增补:
1.《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的教育科学图书
4.《国际教育新理念》 2001年10月。由顾明远和孟繁华主编的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5.《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6.《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7.《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辉、徐仲林撰写 1997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8.《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树荣老师主编)2002年9月
9.《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1991年繁体字版)
10.《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鲁洁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㈣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看那些专业书
主题为“用心去体会”的习作课上,在引导学生认清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感受生活,以真情实感表现生活后,她谈到“用心才善于感受”。我解释,这里的用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用心”,而是指调动丰富的内心情感。有懂感情的心,才能看见充满情感的世界和生活。
随即我举了个牡丹落花的例子。一般的花都是“瓣瓣凋零”,很是悲切,而牡丹的落花却是含笑地整朵整朵地坠落。这是一种高贵的品格,仿佛在证明她的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这种高贵的品格是任何人都需要有的精神,处于逆境、遇到困难时更是要向牡丹一样;二是我到九寨沟旅游时所见到的“抱石树”,我先让学生根据树的名称想象树的样子,学生十分积极地响应,说出了各种答案,然后她揭晓迷底,原来,九寨沟的一些树生长在石头中间,为了求得生存,根包裹住了身下的石头后扎入土地,即使是小树都有着发达的根系。我当时被深深震撼了,体会到自然的力量的博大无穷和人类的渺小。
学生都被我生动投入、声情并茂的描述吸引了,并被这些奇特的植物深为触动,而此时再引导,学生自己就体悟出了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即使渺小,也要奋力争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等感受。
接着,我让学生想想一些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事物,学生此时已不需教师作过多引导,而是踊跃地发言举例,谈到了很多平时被自己的心所忽略的东西。这堂课最终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上交的作文也与以往的水平相较有了很大提高,最重要是他们大部分人的文章中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不再是空口白话,千篇一律了,即使是写得很朴实无华的文章,都因为这“真情”一词有了动人的光芒。我也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只要用心体会,熟悉的地方也有别样的风景。
我想,一名教师,只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踏实前行,就能做“一名行者,一名乐者,一名学者,一名智者,一名读者。”最后,我也要送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只要用心去做,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这块平凡天地里也会有别样的风景
㈤ 有关教育的经典书籍都有哪些
1、《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
《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5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
夏山学校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5、《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
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㈥ 学里面的语文学科教学参考书有哪些
语文教材与课外丰富的文本资源互通声息,互相呼应,是花与叶,枝与根一般的亲密。把丰富的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能使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道,在情感上更动人心弦,对教材的理解上更深入透彻。 一、描写空白处的填充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本是节选的,如《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最后一头战象》选自沈石溪的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怀念母亲》选自同题散文《怀念母亲》等。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适当引入与本文相关的一些课外文本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情。 如《怀念母亲》一文,如果单单从课文中去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季老“我痛哭了几天,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这样的情感,更无法真切触摸到作者当时极度的悲痛。如何有效突破这个难点,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后,我适时地出现了两段文字资料: (一) 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 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护酣篙叫蕻既戈习恭卢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二)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的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和最深切的悔恨了,当母亲突然离 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应当说这两段文字描写使一个含辛茹苦、慈祥温暖的母亲形象更为丰满与动人,很恰当地弥补了课文中描写的不足。而季老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对母亲的深情也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课文学习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二、情感基调的铺垫 “语文课堂首先是情感的课堂。”这样的定位是因了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除却少数说明文、议论文外,新课程的小学语文编排体系中多选用文笔优美、情感丰富的文本作为教材。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仅是一次字词句篇章的知识积累,更是一次生动而丰盈的感情体验。而课外文本资源的引入,能很好地为这种情感的产生做好铺垫。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教师先用大屏幕逐一出示了四句诗词: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华而实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明·冯梦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南宋·岳飞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北宋·王安石 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领着学生逐句追问:人生最难觅的是什么?朋友易得,而知音难求;愁肠百结,瑶琴弦断,却无人能懂,该是多么叫人怅惘。这知音让人从千年前追寻到千年后,他到底又去了哪里?今天我们就要循着知音的踪迹,去感受其中的知音情怀。 的确,正因为自古知音难觅,才有伯牙、子期知己相投,灵犀相通的极度欣喜愉悦;才有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悲怆绝决。教师从丰富的古诗词资料中引入四句寓意深刻、情感深沉的句子,通过动声动情的朗诵,让学生初步感知知音的难求,知己的可贵以及失去知音的孤独与凄凉,为课文的有效学习埋好情感的伏笔。 三、情感高潮处的升华 一字一句总关情。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性是语文学习最富魅力之所在。我们行走在语文这条花香四溢的通渠中,能扑面迎来“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的惆怅,能触摸到“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的深情,能采撷到 《月光曲》中月笼平洋般的清幽,能感受草虫村落里无忧无虑的快乐。语文的丰富不仅仅在于文笔的变化多端,更在于每一段文字里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感受以及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而在语文课堂上,在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感情趋向热烈的时候,一段优美的文字,更能把整堂课点燃,点亮,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文中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年年冬天来到翠湖边上喂食海鸥,与海鸥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老人逝世后,一大群海鸥围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成两行静静为老人守灵……人与动物间纯洁深厚的情感足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在课文学习行将结束时,老师动情地说:“老人虽然离去了,但在海鸥的心里一定牢牢记住了这位老人,我们心里也牢牢记住了一位老人和这一群懂得感恩的海鸥,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永远在一起 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 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 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 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 我们对老人说: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我们对海鸥说:别太悲伤,亲人在含笑望着你们; 我们对围观的人说:让我们的心永远铭刻这动人的一幕: 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我们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这首小诗,不少孩子的眼里闪出了泪花。 这泪花,是孩子内心情感达到高潮处的真实渲泻,是因人与动物之间纯美情感的最真切感动。一首引入的小诗浓缩了课文的精华,也点燃了孩子心头情感的导线,使课堂结束在情感最高潮处,心灵最震撼处。 四、文本内涵的延伸 在博大浩渺的语文天地里,常常有着同工异曲的奇妙。就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好友秦观不同的字谜可以暗指同一个汉字一般,在丰富的课外语文宝库中同样也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可以与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课文相互应和,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们把这些或文字优美,或观点鲜明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延伸文本,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在学生聆听闰土讲的希奇事,了解“我”从心底里产生的对闰土的钦佩与羡慕后,问学生:“如果让你和闰土交换童年,你愿意吗?”在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后,教师出示了周国平的《童年的价值》一文,让学生两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在文本中,鲁迅与少年闰土的对话,表面上是羡慕闰土心中装满无限希奇的事,实质上,是在向那个时代讨还这他少年应有的故事与梦想。而周国平用哲学家的睿智,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这种想法,说出了孩子心中最想说的话。这一课外阅读资料的引入,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涵,更拉近了与孩子心灵的距离,让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也更上层楼。 五、阅读视野的拓展 “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深刻地提示了教材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的渊源关系,我们既要指导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如何学习语文,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运用,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而教师在课堂内巧妙地呈现相关文本,恰可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再如《少年闰土》一文,鲁迅与闰土后来真的没再见过面吗?并不是,三十多年后,鲁迅重回故乡,又看到了闰土。当学生读到这一段文字里,脑里必定会有许多的疑惑出现:闰土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 子?这三十年来的生活,他怎么过来的?他叫鲁迅老爷,为什么?”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 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让学生读而有疑,进而引起进一步阅读了解的愿望,这便是教师引入这段文本,诱导学生急于去阅读小说《故乡》的全部用意了。
㈦ 我需要阅读一些语文教学类的著作,请问可以选择哪些书籍呢
专业著作有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情感教版育与语文权教学》鲁勇著(江苏教育出版 2004),《中学语文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旈毓著(东北师范大学 1999)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撰写于1943年)。
北方文艺出版社的《咬文嚼字》(和朱光潜随笔同名,是一本为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字词使用规范、纠正日常语言错误而编写的一部普及型图书。)
专业期刊:《中国语文》、《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咬文嚼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
以上仅是部分推荐,很有效果的。
希望能帮助你。
㈧ 教育类书籍推荐 教师
教师的教学是育人,是教会学生学,这就只能靠智慧;而仅仅靠“苦干”对他的学生未必有什么启发。因此,今天小美向各位尊敬的老师推荐15本书,希望老师们能传道、授业、解惑,为祖国的明天培育真正的栋梁之才。
1、《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不是纯理论的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它有生动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可以让老师在休息之余轻松阅读;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实战性的指导书,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书中指导去做,一个月的时间,足可以让你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的甘甜;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教师都爱阅读,认真读完这本书,你就是一年读不了365本书,你也会是爱读书的教师。
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对读书不感兴趣的人”,它可以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推荐给“没时间读书的人”,它告诉你我们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推荐给“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它帮你规划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明确你读每一类书将有什么收获。
2、《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种庄稼,需要了解庄稼的习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本书的作者奥贝尔既是一位心理学家,又是一位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师和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各种困惑的基础上,向大家推荐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依赖、无意识和冲动。因为出生之后身心依然处于继续发育的过程中,所以要依赖成人和环境;在婴幼儿时期的各种感受和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无意识”,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而冲动是孩子的“内在发动机”,激励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种需求。
依据上述三个心理学理论,奥贝尔从孩子上学初期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周边环境是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3、《文章选读》
人的闲暇时间毕竟有限,故读书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状态是用较少的时间读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润读好文,获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学叶朗教授的《文章选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一本好的选本,反映选编者的眼光、胸襟和境界。《文章选读》选文76篇,选文和点评不拘一格。杨振宁先生读了这本《文章选读》后给叶朗先生写信说:“我觉得你们的选编原则极好。”杨先生这“极好”的评价,即是对叶朗先生选编读本的最大褒奖。
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认为教师的阅读不能仅仅读教育著作,应该多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叶朗的《文章选读》,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认真品读的一本比较理想的好文章选本。
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晚年与一个班的31名学生五年来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为“快乐学校”和“儿童时代”两部分,共计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来爱着他的孩子们,书中诗一样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诗一样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驰神往;诗一样的心灵,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愉悦与宁静。
作者对教育本质问题的一系列探索与追问,形成了鲜明的观点:“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现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生活。”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这呼声,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样振聋发聩。
用爱来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爱来启迪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爱,这便是教育的智慧。
5、《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
这本书可谓是解决当下课堂问题的“及时雨”。作者围绕说课和评课两个方面,针对一个好的课堂如何研磨与运行,以及如何激发课堂中的师生智慧,分析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标准,探讨课堂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援引大量的观课和评课的具体案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好的课堂、一个智慧的课堂应该有的样子,一个有责任的教师、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应有的姿态和在课堂上应有的识见和作为。
作为校长的程红兵之所以能把课堂认识得这么透彻,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却更愿意把自己看成一个语文教师,而且心里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对课堂永远保持着一种敬畏、一种热忱。
6、《大学新语》
这本书读起来不像轻松读物,其中很多内容是以作者多年研究中积累的数据和分析为支撑,一些论述也并非适合所有学校。但是他对于在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大学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深深忧虑,体现出人文学者的忧患意识,将读者慢慢带入一种沉静思考的状态,和作者产生精神上的交流。
在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忧虑和批评,更看到了作为一位人文学者的希望和信心:“教育收效很慢,急不得,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也。另外,因相信‘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即便身陷泥淖,眼前一片雾霾,也都对未来保有某种信心。”
7、《儿童阅读的世界》
《儿童阅读的世界》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阐释儿童阅读的著作,全面回答了与阅读相关的三个核心问题:
(1).什么是阅读?
(2).儿童是如何学会阅读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学习阅读的过程?儿童学习阅读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阅读怎样教才更为有效?孩子的阅读能力又应该如何评价?
如果说当下的阅读教育现状就是一种“无方向、无定法、无评价体系”的“雾霾天”,这套《儿童阅读的世界》则正是我们期待的治理之本,希望它能穿破层层“雾霾”,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更科学、更高效,真正能够帮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突破瓶颈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8、《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
本书作者在长期观察一个叫艾米莉的孩子的基础上发现了孩子问题所在,他猜测这孩子是这样想的“老师想让我做一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让我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做。不过我还是做点儿什么吧,这样他们就会放过我。”
作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唯一的改变”是“使学校和教室依照每一个学生的方式”发展他的潜力,追求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小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参与的项目”。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关注度和知晓度相对于他的教学水平来讲,更为重要。
9、《教育方法学》
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是基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是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学问,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最能体现佐藤学教育方法学的教学行为就是“听”与“做”。
佐藤学所主张的“听”,不是单方面的被动听取,而是通过“听”促进思维的开放,产生新的想法,继而分享出刺激学生们形成更多更新颖的想法,生生学习共同体便通过“听”的行为而形成。
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是一本细致诊断学校各种“病症”并探索解决方略的著作,我们既可以移用它的研究结果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借鉴此书的研究方法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10、《世界小史》
几乎所有阅读此书的人,都无法忘记它的开头与结尾,贡布里希的“妙手”,在这两处得到了全部体现,他只用了一片燃烧着的纸,就让孩子们经历了这个世界的从有到无,“像回家一样”。“回家”,太有趣味,也太有意味,它是探寻漫长的过去,还是重回现实的存在?贡布里希让我们体验,我们不是在追问“某一个”故事,而是在追问一个“特定”的故事,是“我们”的故事,这个“我们”,也就带出了贡布里希对历史中所有人命运的信念与悲悯,“我们有理由去寄希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怀着爱,怀着温柔,贡布里希用《世界小史》驱散了大历史斗转星移的冰冷,带给人的正是世界的纯真和历史的柔软,在日复一日的“历史”里。
11、《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此书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圣保罗如何培养淡定而非显摆的精英。哪怕校园里名流云集,学生也会靠着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血统、家世、财富甚至聪明这些属性被隐藏掉,学生珍惜的是卡罗尔·德怀克所称的成长思维,管你有钱没钱,爱拼才会赢。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会经济地位对教育成就的影响,而教育又决定未来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是一个草莽英雄和知识英雄辈出的年代,过去森严的等级制度,被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冲击。圣保罗中学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淡定和开放,这是新精英教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12、《我们三代人》
汤用彤、汤一介父子两代人均为现当代学界巨擘,桃李遍天下,这样的现象在学界并不多见。传奇的形成自有偶然的原因,但其背后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笔者阅读今年年初出版的汤一介先生遗著《我们三代人》,领会到很多具体学术研究之外的细节。此书内容上由有关的“随笔”组成,看似不系统,实则有中心,三代人之间的代际影响贯穿其间。
13、《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
最近三个月在反复阅读黄玉峰先生的《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一书,被黄玉峰对教育的挚爱和特立独行、敢于直言的勇气所感动。
在书的扉页,笔者写下“豁达七十载,站直不趴下”十个字,算是对黄玉峰老师的真实写照。他说自己最得意的就是两件事,第一,这辈子能做个教师;第二,这辈子还没被评过先进。黄老师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此,那么热爱教育、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又那么敢于批评现状、坚持自己,始终“站得那么直”,这也是他令人敬佩之处。
黄老师在《“人”是怎么不见的》一文中反思中国教育,揪出了捆绑教育的五根绳索: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就这样,独立的人格不见了,独立的思想不见了,自由的精神不见了,‘人’不见了。”之后黄老师没有停留于批判,他知道“光是批评是没有用的”。
14、《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所示,书册在手,如同握着一个藏有秘密的小书匣:翻开硬皮封壳,躲在匣子里的裸书落入你的掌心。青绿色帆布贴面的书脊,诱惑着你的指尖去摩挲。扉页从头到脚挂着一长串蝉翼般的翅果,吸引你去撩动。待你掀起标题页那连枝成片的硕大果绿色叶片时,你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书虫,钻进书中,啃食起那些动人的字句来。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树之书。书页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缀满了五彩斑斓的枝叶花果,那是摄影师和装帧设计的匠心独运,而真正神秘的魔法师就是你我身边的大自然。
15、《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读完《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我心中想的不仅是书中的具体思想观点,还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学术精神与境界。
在这本书中,顾明远先生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剖析了一些重大教育现实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观点鲜明地进行了回应。先生不回避问题,用学贯中西、深入思考的真知灼见,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怎么看”,更提出了自己的“怎么办”。例如书中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㈨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推荐有哪些
《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教育学文摘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