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若带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课后笔者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中考和竞赛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或竞赛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或竞赛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中考题或竞赛题,做完后善于总结,并把各种题型分解在每一节内容中,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参加中考或竞赛,要想获得好成绩,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辅导就能见效的。首先教师要多做题,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每堂课都会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或竞赛题或中考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其实,对中考或竞赛试题,只要少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种考试过程中靠碰熟悉题提高成绩的做法说到底就是碰运气,是不可取的。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上。
六、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八、善于与学生交流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实现心灵的零距离,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一切。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有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才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敬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分析、讲授能力强,但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感情隔阂,教与学不能协调配合,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B.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议
相信很多教师都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吧。教学质量1熟悉教材。也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课堂上才能有系统有条理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2了解学生。班上学生有哪几个层次,对各层次有哪些需求,防止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充分估计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选择相应的对策。3设计教学方法。考虑怎么教好学生,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教法加工,如何安排一节课的全部活动。 4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5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C.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高国珍 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 065000 摘要: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关键词:提高 教育 教学 质量 一、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高质、高效的教师是进行高质、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陶行知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跟上自己所教科目的发展趋势。只有通晓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选择、计划并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掌握专业知识,教师讲课才能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对“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清楚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回到正道上,才可能较自然地拓展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多学习积累一些开放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多去熟悉各年段的一些学科知识,多翻阅一些所教学科方面的专业著作,多参加一些进修培训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精通所教学科涉及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点,应万变于不变之中。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尊师爱生是师生对话的感情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教师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基本上相对封闭、保守的,教师看学生的目光是俯视而不是平视,心理上产生的距离感使教师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这使得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才能被限制,个性被压制。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要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其次是课余经常与学生谈话、聊天,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微小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最后要经常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潜能和优势的机会,以“开口说”到“大声说”再到“大声说完整”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有话就说、不怕说,有疑就问、敢于问”,使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激励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要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是前提,要做到精心备课、不备不教。备课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体质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设计好因地制宜、形式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内容要包括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具、设计教学过程和安排课后练习等几个主要环节。教学中,可将一堂课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三部分,这样的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显然,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这个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结尾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重点内容教师要进行强化,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学内容得到提升。 四、合理安排好课后作业 因课堂时间、容量有限,况且现在很多教师所面对的大多是大班制教学,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时间和关注程度都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后去完成。为使学生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课后作业,教师和学生要做到布置必做、做好必批、批完必讲、讲完必清。每次作业的布置都应该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旦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了就一定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这个作业是很重视的,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 五、坚持中间两头一起抓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照顾处于中间位置的大多数学生外,培优扶差这项工作也必不可少。老师要时刻关注两头学生的成长状况。对于班级中的优生,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成立一个兴趣小组,通过培训使学生提高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兴趣,增强他们的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在其他学生中的地位,这样他们会更加愿意花时间去学、花时间去钻研,能力提高得也就更快了。而对于班级中一些差生的辅导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关系到一个班的平均成绩的好坏。在这些差生中,有的并不是没有能力学好,而是学习习惯太差,效率很低,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比较弱,每堂课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作业的错误率也比较高,这样的话,在老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请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辅导订正。 [3]曾滟 巧用提问语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新西部,2010年,01期。 [4]黄晓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D.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有哪些基本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 .
(一)备课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但是,要上好课,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即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备好课又必须做好一下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
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学生
不但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合理选择教法
这就是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二)上课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的。它包括知识教学目标,也包括思想教育目的,还应当有启智与审美目的。一节课的目的,不仅应在教案中明确提出,而且应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师生的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全力以赴地实现目的而不偏离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科学性就是教师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和进行操作,及时而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种种差错。思想性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以饱满的热情讲解,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他们深受教育。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使师生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尤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活动,只有调动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积极性,才能上好一节课。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执行备课时制订的教学计划。但是课堂情况千变万化,即使原订计划在完善,也难免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未估计到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想方设法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
5.组织好教学活动
整个课的进行,要有高度的计划性,严密地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开始,要立即稳定情绪,引导他们作好停课的心理准备,随即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然后,按预定的教学进程,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等,都要组织的非常妥当、严密有序。
6.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结束前一分钟左右,要布置好预定的家庭作业,讲明作业的要求,完成的时限,并对较难的作业作必要的启示。
(三)课后的教导工作
课后的教导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当**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按时交作业;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查明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家长联系,共同商定督促与教育的办法等。
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E.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纠正学生上课习惯。
抓好课堂40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上学期情况来看,我觉得我班学生上课的习惯较差,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容易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提出实施“有效课堂”理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把功夫下在课前。上一堂有质量的课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仔细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的六统一。
把力量放在课内。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把补困放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有必要的评语,注重激励,提高效率。
其次,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采取下列措施:
建立档案。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建立后进生的详细档案,重点找原因,定帮扶措施。
抓两头促中间。在提优扶困的同时,促进中等学生的素质提高。
对后进生分层转化:
(1)通过建立制度,使学困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对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进行监控。
(3)加强检查,要对学困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督促整改。
要耐心细致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
坚持日常转化。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学困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
自我提升。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结对子活动,先进生主动找“后进生”,对他们进行帮助,提高自己的成绩。
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要求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孩子的在家学习过程,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孩子的氛围。
再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
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能力的贫乏,还有对题意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的培养。
最后,拉近差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
班级都有一些基础特差,成绩很低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才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发动学生的力量,成立一些学习互助组,希望由优生带着差生共同进步。 具体做法是:在班上选拔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辅导员,提倡学优生争当小老师,在帮助差生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通过他们开展中差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将学优生的优秀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将全班分成十个左右的小组,每一个小组由一个辅导员任组长,他既是学生,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自己既要带头学习,但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为提高各辅导员的积极性,还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比,根据小组上课表现和作业评选出优秀辅导员,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信,只要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教育质量一定能稳步提高。
F.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做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永远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争取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在师德上是一座丰碑,努力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农村地处偏远,加之长期较为随意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做什么事没有目的性,而且没有多少规矩可言。这样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纪律、卫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抓习惯培养,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我们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制的能力。
拓展内容:
教学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培养规格,促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指导、控制的活动。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一般程序是:确定教学质量的标准,主要依据教学目标,使之分解、具体化;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检查和评价,通过与教育质量标准的对照比较,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找出解决或改进教学的路线和方法;进行教学质量控制,依据分析结果,实施改进措施。
G.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
在规范办学中提升教育质量。
规范强调依法治教,消除各种版教育权乱象,维护教育秩序和保护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质量则是在规范基础上,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教育从重视数量发展转入重视质量提升的新时代。
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对民办教育进行分类管理,这是规范我国整体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也必须消除灰色空间,否则,非营利性学校经过并购、加盟连锁等方式,成为营利性民办教育集团的资产,分类管理的意义也就被消解。
(7)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扩展阅读: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由来已久,当所有学生被纳入同一个分数评价体系中进行排序评价,基础教育就会形成升学教育模式,学生之间就会为升学而展开竞技。
规范办学、改革评价体系提升办学质量,将是我国未来若干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条主线。
很多工作已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好基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享有“好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H. 要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纠正学生上课习惯。
抓好课堂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上学期情况来看,我觉得我班学生上课的习惯较差,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容易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提出实施“有效课堂”理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把功夫下在课前。上一堂有质量的课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仔细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的六统一。
把力量放在课内。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把补困放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有必要的评语,注重激励,提高效率。
其次,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采取下列措施:
建立档案。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建立后进生的详细档案,重点找原因,定帮扶措施。
抓两头促中间。在提优扶困的同时,促进中等学生的素质提高。
对后进生分层转化:
(1)通过建立制度,使学困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对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进行监控。
(3)加强检查,要对学困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督促整改。
要耐心细致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
坚持日常转化。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学困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
自我提升。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结对子活动,先进生主动找“后进生”,对他们进行帮助,提高自己的成绩。
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要求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孩子的在家学习过程,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孩子的氛围。
再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
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能力的贫乏,还有对题意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的培养。
最后,拉近差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
班级都有一些基础特差,成绩很低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才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发动学生的力量,成立一些学习互助组,希望由优生带着差生共同进步。 具体做法是:在班上选拔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辅导员,提倡学优生争当小老师,在帮助差生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通过他们开展中差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将学优生的优秀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将全班分成十个左右的小组,每一个小组由一个辅导员任组长,他既是学生,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自己既要带头学习,但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为提高各辅导员的积极性,还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比,根据小组上课表现和作业评选出优秀辅导员,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信,只要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教育质量一定能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