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具体含义和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注意贯彻教育性原则,也就是说,研究者进行研究要符合学生版身心发展规律权,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这是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容违背的原则,因此,在进行研究时不仅要考虑课题实际上的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整个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也要考虑对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教育影响。
B. 教育的教学原则
C. 什么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育原则
赫尔巴特(1776一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内过重大影响.赫尔容巴特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有人把他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教育性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教育和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道德培养和知识传授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此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但是,德育与智育究竟孰重孰轻,究竟怎样才能把两者结合统一起来,却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对这一概念的表述也常常是片面的,模糊的.直到19世纪初,赫尔巴特对这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阐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有了新的转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但在实现这一目的的同时,却不能放松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因此,道德培养和知识传授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两个基本内容,形成了实施学校教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即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陶冶道德情操;通过系统知识的传授启发.
望采纳
D. 赫尔巴特教学的教学性原则,符合哪一教学原则
重视德育,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版接和内在的权联系,德育问题不能同教育问题分离开来,而应该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的广泛的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并把它当做教育的基本原则。赫尔巴特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E. 谁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展开全部
在教育学上我们叫它“教育性教学原则”,这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人
F.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6)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原则扩展阅读: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G. 教师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主张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直观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量力性原则强调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而提出的。
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7)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原则扩展阅读:
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我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做教育教学工作,它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的。它容不得三心二意,你全心全意做都未必做得好,另外一个我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教师他不仅是一个职业,他更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
3.要有岗位责任:
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我认为我们教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考试得高分就行了。而且还应教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参考资料:网络-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