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义务教育语文写作教学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写作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2021-03-03 13:38:42

① 小学作文序列化教学研讨收获感悟

主题式序列化作文教学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桓台县世纪中学课题实验组 牟维和
我校自自己申报的原创课题——“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课题实验”在山东省教科所立项以来,课题实验组老师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勇于作文教学改革实践,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创设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教改基础,我校积极参与实施了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为我市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单位之一,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教师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我校牟维和老师出版了作文教学专著《中学生使用话题作文指导》(延边大学出版社)牛晓彬老师获得淄博市作文竞赛辅导一等奖。牟维和老师获得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案例一等奖,我校在桓台县作文竞赛中获得全县第一名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应试作文愈演愈烈,公式化模式化、所谓的考场作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说假话,写假事;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少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我校的语文教师带着困惑与思考走到了一起,在淄博市教研室崔雪梅老师的直接指导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实验课题应运而生。课题实验组人员热情高涨,积极准备。或阅读钻研理论著作,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或进行实验设计。2008年3月27日又召开了课题实验论证会,会上邀请了山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张伟忠老师,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作实验指导报告,与会专家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市教研室的帮助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课题实验的申报得以成功。
二、加强教学调查,确定实验班级与研究计划
课题的实验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基础上,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课题实验开始时重新对全校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实验的年级——2006级,并召开了课题组会议,依据调查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计划与方法。
三、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此,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理论专著,每人订阅了相关作文教学的杂志,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并组织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四、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加强校际与校内的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课题组成员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校内公开课:高燕老师的《感悟父爱》,牟维和老师的《让细节在作文中流淌》,都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深入的做好课题的延伸活动,课题组经过讨论认为应由课题实验的统一的作文学案,为此,课题实验组在前段各年级组使用的统一教案的基础上,编写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学案。配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能更直观的去阅读去实践。
五、阶段性成果明显,提升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素质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由于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求源头活水,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米下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在桓台县统考中,我校学生作文平均成绩获得全县第一。课题组还利用学校《世纪星》杂志发表课题实验班级作文专集,成立了我校第一个学生社团——秋柳诗社,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学生诗歌专集《秋柳诗韵》,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牟维和老师在《现代语文》杂志发表论文《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桎梏,构建主题作文序列教学模式》,在《教育前沿》发表论文《作文要走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发表论文《教会学生亲近诗歌,哺育学生高雅诗心》。高燕老师在《现代语文》杂志发表论文《感悟父爱》课堂实录;于艳萍老师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发表论文《让作文牵手阅读》等。牟维和老师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六、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升学率”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我们心头。在各学科重重挤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写作时间,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学校的认可,更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实验”如何摆正“生活化作文与作文生活化”的关系等,还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们坚信我们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为什么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其基本功的培养好比是在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地基”。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而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基石和桥梁的作用。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语文教学不再是纯粹地教“教科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破“课堂为中心”,不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农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波及到乡村。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转轨的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稍长些的教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明确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专家和学者积极倡导“本色语文”,强烈呼吁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儿”。大家已经认识到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极其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有一些老师仍满足于让学生回答“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怎样解释”。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滞留于形式,“穿旧鞋走老路”,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时俱进,合理地继承,和谐地发展,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研究课题。2、选题的意义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师发展现状的要求。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对提高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是现实的。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需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在课改中成长,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应能力。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语文教师队伍和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速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语文教学基本功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这就形象的说明了基本功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就是一条生命线,自己基本功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训质量的好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清楚地知道语文基本功有什么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本功的内容中医的基本功是望、闻、问、切;戏剧演员的基本功是唱、念、做、打;而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则是听、说、读、写。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就应该具有比学生更加过硬的读写听说的基本功。听,即是听学生的朗读、复述、问答和讨论(2)。在学生朗读、复述、问答和讨论时,老师要能辨别学生正确与错误之处,抓住问题,指出问题,指导或改正问题。练好这些听的功夫,语文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和口头表达上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说,即是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所以教学语言的修养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逐步做到语调自然。音量适中,讲究抑扬顿挫,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语病。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练和生动。读,即是老师自身的阅读、朗读能力和指导学生读的能力。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读功”一方面是指应认真备课。因为备课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探索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阅读。阅读是任何语文教师都不可以缺少的。写,即是三笔字和写作。字是老师的“门面”。字是否写得规范工整和美观,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老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的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书写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写作本是语文老师的才华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如果语文教师不会写作就像美术教师不会画画,音乐教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以,会读会写,那是语文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其实除了这四项基本功之外,语文老师还应具备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语文,说课、听课、评课的等能力。2、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现代汉语词典》)。教师工作有其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履行教书育人、管教管导的职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一个好的理念只有通过拥有扎实教学基本功的教师的活的教学,才会转化为有价值、有效益的教学行为。新的教学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教师基本功”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抓手。如果能在与“教师基本功”,紧密相联的解读教材、语言表达、多种媒体运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基本功不仅体现在各种环境之中,也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要增强自身素质训练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和创新,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推进。三、我的语文教学的经历和存在的问题1、我的语文教学的经历在自身的基本功里我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方面:一是三笔字,即钢笔、毛笔、粉笔字。作为一个有着灿烂艺术的中华民族,历来都重视汉字的书写,古人关于“字如其人”“身正则字正”的说法,指的就是字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3)。而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字虽然不能与书法家比,但也知道字是老师的“门面”。所以自己的字体一般写得比较端正,笔画正确。特别是粉笔字。因为我们都要求学生的书写要端正、整洁,但自己的板书却龙飞凤舞、杂乱无章,那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回忆当初,我在师范读书时,认为练粉笔字是一件累赘,没用的东西。所以一直没有认真去练,直到在实习时,课堂上需要板书的,但是,我的字写的很不好,学生反响很强烈,指导老师也批评自己。那时我才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了,就买来字帖狠练三笔字,而且特别注意笔画的清楚,不可多一笔、不可少一笔、不能随意变动笔形,还注意了笔画的组合、结构、笔顺,而且还要匀称、美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练习,我的字终于受到师生的好评。二是读,即是朗读课文。在许多语文课上,普遍可以看到学生朗读的次数是增多了,但却不见他们真正地喜读、乐读、争读,学生只是机械读,并没有真正调动起自己情绪,把情感投入课文教学内容中去。如何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但并不是要老师单纯得告诉学生哪个字要读重音,哪里要升调,哪里要降调,简单的要学生读出什么语气就可以解决的了如果是这样。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就要看老师的读。在教《两小儿辩日》中,当教到两个小孩知道孔子都不能判断错对时。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问学生:“两个小孩为什么会笑孔子呢?”学生答:“因为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谁对谁错。”问学生:“孔子是当时知识甚为渊博的人,两个小孩子见孔子不能判断错对,就觉得怎么样了?”学生答:“好笑。”我又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呢?”学生答:“天真活泼。”这时我并不要求学生读出好笑的语气,或者简单告诉他们哪个要升调,而是要他们听我用两种不同的读法读,然后告诉我那一种好,为什么?然后,我用了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表情去读这句话。读后,学生纷纷发言表示喜欢第二种读法。他们说,老师第二次读是面部带有笑意,语气有点高,好像有点像小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的感觉,第一次读时表情与语气都很平淡,没有天真活泼的感觉。接下来,我要他们读这句话,要他们向老师那样读,再加一点想象,果真,孩子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是通过观察认识外部世界,获得感性认识。其实老师的朗读包括了很多自身的知识,有拼音(拼音是否标准关系到自己的普通话)、词语、句子、文章的理解等。所以,每教一课我一般都是自己先读,检查哪一方面不懂。只有这样。自己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好的表现。三是听,听也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在课堂上,当学生朗读时,我要能辨别其口齿是否清楚,字音是否准确,句读是否分明,语调是否恰当。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总是分不清卷舌和平舌音,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特意指出他的不足,每次他都不以为然,单独要他读时就改,全班一起读时就恢复原样。有一次,读一段课文时,全班读书时,我当场就把他将“山”读成“三”指出来。那时全班学生都很惊诧,不明白我怎么能听出来。在学生概括课文段意和主要内容时,我要立刻判断其表达是否正确,概括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当学生提问、答问时,我要能听出提问是否简明,答问是否扼要,有没有重复拖沓或者答非所问的现象。当学生讨论争辩时,在高年级每个单元都会有口语交际,那我就要能综合意见,抓住矛盾焦点,辩明是非,加以否定。这些都是自己的拼音、对课文理解都过关了。其实除了听学生的,还要学会听老师的,即是听课。因为在听课过程,我们不但能吸收他人的好经验和做法,同时对缺点和不足作出判断,以便自己在教学中借鉴,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2、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自身的基本功里我也做得不足的地方,一是阅读,二是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的阅读不仅是令学生头疼不已,同样也令我苦不堪言。在教学阅读时也不知从何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要求通过语句去体会李大钊的品质。当我出示语句要求学生概括人物形象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拿着图解字典,将那些内容读了出来就以为是对了。而我有时明明知道他们不对,却无法去指点。可能这就是自己的阅读基本功没有过关。有一句话说的没错“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这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因为自身的阅读量过少,就会导致作文水平低。所以教作文也是我的弱项,每次看到学生干巴巴的、没有文采的、篇幅过短、事例不具体、中心不突出的文章,我的心就十分懊恼,真的不知该如何去教才好。我不是没有教过他们如何去作,但是就是不明白为何提不高他们的作文能力。例如:在教写事的文章,我会先说明写事需注意的要点,然后会说一两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说给学生听,以便吸引他们的兴趣,再将事例变成范文,出示给他们看。但学生交来的作文,还是不变。可能这就是自己的传授能力差吧!四、针对自身不足,提高语文教学基本功的建议1、阅读方面一是选一些好书看。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但不是每种书都是“营养品”,好书才是。读好书,才能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那什么才是好书?叔本华说:“只有从哪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他强调地即是读经典原著。经典著作是智能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只有阅读经典著作,才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去思考,去感悟圣贤大师们的智慧,所以套用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说: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捷径,我的回答是:有的,就是直接去读经典著作。二是选书的范围要广。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古今中外优秀的书籍应是手中爱不释手之物,它们可以给我们智慧,给我们思想,让我们成熟,让我们达观,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伟大和自私的渺小,让我对得失,挫折,名利有了正确的认识,它还能让我通晓千古,知天下事,使我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成为智者。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老师不仅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还要不断的读自己,读他人,在思考中成长。只有这样去多阅读,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才能摆脱平庸,才能指导好学生的学习。三是继续提高自身朗读情感能力。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必须继续注意抓重点词、句朗读词、句的朗读时可以联系词义入情。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学会拆字形品意蕴。借助造字特点,帮助自己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鸣,促动情感上的升华。继续体验朗读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在朗读时要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在朗读时还要学会用表情、动作朗读。因为只好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作文在写作方面在读书时觉自身的写作还可以。但面对学生时才发现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在写作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写教学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此,于永正老师也深有感触,他说:“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二是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教学的智囊。朱永新教授在《教师成功的“六字诀”》中说:“今天听了一段讲话,有什么想法,记下来;今天听了一个报告,有什么心得,记下来;今天看了一本书,有什么心得,也记下来。你记十年,肯定成功。”我们不要对内容过严的要求。只要对重在练笔,积小成多,汇河成海。写的多了,能写的题材广泛了,写作技巧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三是多写下水作文。于永正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学习。他提倡在学生习作前,教师自己动笔写“下水文”。他说:“我一下水便知道哪里深哪里浅了。”“要让孩子写好作文,教师自己一定要写。你自己不写下水文,你教不好作文。”所以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若不写作,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所以荀子有句话是说的很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四是平时还要写日记,同时还要留心周围的重大事件或环境的变化,积累素材,慢慢就会言之有物。五是要多写有感情的文章,因为文章不是多优美词句就是好文章,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只要自己的文章有了真情实感,才能令学生感动,才能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评语是作文批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教师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评论水平。因为小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强烈的希望得到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中最细微的活动,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而在这方面自己却做得不好,有时候明知学生的文章有问题,无法用言语或文字去说明。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的评价能了,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还要多看看作文,多看看作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而自己在写评语时也要注意掌握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而每一次的评语都应有新意,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利于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热情。而且在写评语时要学会用第二人称写,这是心理学一种叫“自己人”效应。因为平等的语言会拉近师生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写作心理压力。还要学会谈心式人文化评语。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还要学会用心写评语,只要我能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的作文评语中的说教者的形象,用商量、询问的口吻和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相信无论是我还是学生在作文上都会有所突破。其实在提高自身的不足之时,同时以加强自身的强处。例如:平时是会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交谈,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又可以加强拼音能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二是多看说普通话的电视台的节目,特别是中英电视台,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发音更加标准。三是说话时会更加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只有自己在说话时做到准确、简洁,才不会令到学生感到罗嗦、厌倦。四是继续加强对三笔字的写与练,继续要求自己的字体要端正,严格按笔顺去写字。五是继续多听听学校里优秀教师或老教师的课,并积极与他们讨论、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看一些优秀课堂的案例,以便提高自己的课堂技巧,以及说课、听课、评课的能力。五、结束语在语文老师基本功的初步研究过程中,我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依据教育理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针对自身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的看法。新课标理念赋予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需要与时俱进,以一种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和发扬听、说、读、写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练就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语文,说课、听课、评课的等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师任职前已大致形成,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角色的改变,对教学基本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笔者在听写方面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而在读写方面做得不足,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关于教师基本功的各种论文有很多篇,关于新课改下教师基本功的文章也有280多篇。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中的方法,结合自身问题,找到适合笔者的方法。通过多读书,广读书来提高自身的阅读技能,多学多读多学,自己写作文,写读书笔记,写作文评语等以提高写作水平。由于研究时间紧迫,自己理论水平有限,在基本功的问题思考和提高途径上挖掘的深度可能还不够。还有一些细节考虑不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后,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课标中如何体现

自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公布,语文新课程开始实验以来,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对课程改革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程改革的成绩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肯定。通过在教学第一线的调研和对多种媒体的搜索,获取了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对课程标准各种意见的材料数十万字,根据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需要,选取一些批评意见和对课程标准修改的建议,经过梳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一、关于课程性质和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提法,一些语文教育研究人员提出质疑与批判,纷纷提出自己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见解,比如言语说、文化说、悬置说、消解说,等等,莫衷一是,没有取得一个可以替代课程标准中提法的共识。而近阶段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讨,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中“人文性”究竟如何把握?“工具性”和 “人文性”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如何统一才不至于厚此薄彼,左右摇摆?有人提出:“ 关于语文课程本质特性问题的认识,如何跳出‘一两个词+性’的刻板定式。放弃自以为是、抽象的无谓争论,才有可能在实质性目标问题上同心协力‘逼近本质’”。

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的开始阶段,有人对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展开尖锐的批评,现在多数人已经接受这一概念,在这方面的讨论,关注较多的则是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与语文素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区别,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等。

二、关于课程内容
《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设计“内容标准”,对此语文教育领域里有较多的批评。

有人尝试对语文课程构建“内容标准”,目前重点围绕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一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路径。前者认为课程内容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构成;后者指出建构语文课程内容要从掌握言语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言语行为策略和实践活动、研究与借鉴言语成品的经验和内涵、言语作品经典选粹与文化常识等四个方面入手。有人论述了教师合理选择语文知识的必要性,语文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取决于教师对知识是否合理取舍、选择。“要追求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和发现出来的,带有鲜明的个体化色彩;”有一种观点谈到,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以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为主。由此,引发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中注重“双基”,甚至“三基”的讨论,也因此引发很多整合课程资源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这方面也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探讨和争论还在进行。

三、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

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对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又掀起了一轮讨论热潮。大家希望在课程改革中,能从新理念进而深入到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

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方法,但是写字教学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学生书写的现状还远远不能乐观。通过对四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选文进行字频统计分析后发现,语文教材对如何使学生实现掌握3500常用字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关于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思想,但是关于阅读教学,也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自我实现、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追求生命价值等等。

此外,还有关于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教学的释义观、阅读状况的评价机制、课外阅读等问题也引起大家热议。

3、关于写作教学

关于作文教学,引起的讨论和意见也比较多。有人问: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还有人从不同角度指出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比如忽视学生存在,无视人的价值、忽视语言积累、教师以自己的动机替代目的、写作教学内容缺失,比如文学写作训练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缺失、写作指导缺位,尤其缺乏“怎么写”的指导、作文命题导向有误、小学作文评语存在无的放矢、偏否定化、格式化、雷同化,复杂化、简单化、不规范等问题,还有初中作文存在主题歌颂化、构思公式化、语言成人化等问题。

此外,讨论中引来较多关注的,还有关于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理念、写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关于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写作教学的序列、作文命题的思路、作文教学的独立教材等问题。学生写作中出现一种过于追求华丽语言的风气,也引起人们关于当前作文教学中某些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实际上还是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的讨论中,大家对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状况研究,总结了口语交际教学的课程取向、目标设定、内容框架探索,对《语文课标》研制者、语文教科书编写者、语文教师,就如何切实解决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综合性学习”列为课程目标,这是引起语文教育界热烈讨论、争论的又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反对声大,拥护者也多。

首先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上的定位、特点以及它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定位:首先姓语,必须综合;特点: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学习效果的综合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也有研究者通过对“生命教育”价值观念与综合性学习相整合,提出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价值取向支持体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重点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出两个片面性: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类别单一,“趣味语文”、“家乡语文”比重过大,学生体味的生活味道严重不全。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方向保守,选题偏空偏冷。还有,强调形式,忽视语言内核,“语文味”的弱化与异化;学习手段、方式的“单一化”倾向;教学资源利用的教条化倾向;学习过程中娱乐化倾向;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语文教学的附属,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上成了阅读课,当作课文来讲,过分语文化,异化成了科学课,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幕后操纵者。有人认为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对教师的培训不够,所以在教师身上还存在着问题:对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与意义理解不够透彻,教师行为方式欠缺——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指导随意化,忽视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

四、关于教师状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

课程改革以来,有些人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产生了迷茫,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点摇摆不定。另外还有,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贫乏、语文教师课堂上激情过度、教师科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但是也可以发现,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资源意识局限化、资源开发格式化、教材文本边缘化、课堂教学非语文化。

评价的问题是制约新课程向前迈进的瓶颈。有人指出,如何运用等级评价和定性定量办法,通过安全及时的问责制度,让师生、家长准确了解教育教学水平,让管理和决策部门利用与新课程配套的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监控,发挥好评价的诊断预测与激励发展功能,是近年来国家层面和地方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关注的重大问题。

五、对课程改革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老问题,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在这方面提出的主要意见如下。

1、语文学科内涵问题

由于对语文课程内容缺乏明确的限定,出现了语文学科内涵的不定、外延的膨胀,课程理论杂糅性、课程内容模糊性的问题,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科性质没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缺乏辩证思维,矫枉过正,顾此失彼;加强了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突出了文学性、欣赏性、削弱了基础性。 “工具”的 失落,“人文” 的升腾,语文教学有“去知识”“去技能”的倾向。

2、课程改革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

为了确保这一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能顺利进行, 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有必要理性地思索和纠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呈现出的“非理性倾向”: 1)必须加强对语文课程的本体论研究,重建本体论基础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本体论问题上的有意闪避会使语文课程改革如盲人骑瞎马;2)课程的本质在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 语文课程论立场的模糊和知识创新的缺失使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凌空蹈虚;3)语文课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观是构建语文课程的逻辑起点; 我们在语言观上的陈旧沿袭使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瓶装旧酒;4)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种社会行为、组织行为, 社会的整体联动和组织化行为的强力介入, 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孤军深入式的运作模式, 导致语文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3、形式和内容问题

凸现“形式”,淡化“实效”。片面追求形式,过多引进文字的、音像的资料,过多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花哨”,教学情境“闹腾”,教学过程形式主义化,基础与实践浮泛化,尤其是教师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失当,包括知识选择无效性、非理性、失真性和知识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教学效果虚无化。

4、学习方式问题

关于学习方式,课改实践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大家共同研究问题;另一个是探究性学习的泛化和绝对化。泛化包括探究内容的泛化和探究实质的泛化,绝对化指的是探究内容的科学化和超文本化以及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程式化。探究的泛化消解着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精神,探究的绝对化抽取了探究性学习的特质。

另外关于学习方式,还有盲目排斥接受性学习的倾向,对接受性学习,尤其是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没能很好地领悟,没能在实践中与“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相辅相成。

5、“去文学”现象

在新课程注重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培养的幌子下,在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幌子下,一种新的“去文学”现象悄然而又堂而皇之地开始充斥中小学语文课堂。另外,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诗教缺失和严重弱化学生语文灵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语文的语感、美感和灵感的弱化)

6、课改出现的“回归”呼声

“针对语文课改中出现的‘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语文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教师作用弱化’的倾向,语文界对‘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的呼声逐渐高涨,回归成了语文报刊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回归”呼声的出现不是意味着停步和倒退,而是对课改中出现的离语文越来越远,离朴实、真实、扎实越来越远,离优秀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的所谓的“美丽课”、“优质课”、“创新课”的辩证的思索和理性的摒弃。“语文要回家,语文要获得属于自己的本体,语文课要回归语文课的本位。”

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冷静地思索“回归”的涵义以及如何“回归”的问题。“回归”的呼声倡导本体论思想,“注重利用汉语文的特点进行教学” “回归”的呼声倡导简单和现实。

7、课改实践中对课标缺憾的概括

1)基本理念的非本土化。新课标大量吸收了外来理念, 它与本土理念的磨合融洽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操作指令的泛弹性化。新课标凸显了这样的特点—— 理论性大于操作性, 探索性大于实践性。而且新课标常常用张力非常强的语言表述操作指令和达成标准, 或用心理行为动词替代行为动词,致使部分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

3)总体目标的高度理想化。主要表现在部分目标定得过于高远,显得广大而空泛。 比如要求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殊不知,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文本属性,诸如识记基本常识和文言文的译释就难以“开放搞活”, 难以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此外, 师生不同的性格、体验、学识、胆识、技巧等因素也制约着课标实施的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整体发展情况,也有专家曾对对一段时期内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做出了一些基本的预测:1)一段时期内,语文教育研究将以揭示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主,并且将会深化到对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质疑和反省。2)这段时间内,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难马上得到纠正,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有些方面甚至还会有恶化的可能。3)在多元化和理性化的指导思想下,语文课程改革方案进入实质性的修改与调整阶段。4)在这个过程中,语文高考改革将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5)语文教材将有大的改善。6)课堂教学将向朴实方面转变

④ 如何对第一学段的写话与二三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评价

我们知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 课标 )对作文的表述有三内种。第一学段容叫 写话 ,第二、三学段叫 习作 ,到了第四学段才叫 写作 。严格地说,写话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只能算是写作前的准备。

⑤ 浅议如何走出小学语文"写作难"教学困境

写作难大部分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能力上不足,平时我们可以多锻炼锻炼小孩的观察能力,观察的多了我们就可以多维度去写作文,比如一件物品,我们可以从物品本身各种细节去描述,然后再通过物品去联想感情。

⑥ 如何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义务教育回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国答家标准”,是广大教师使用新教材、新教法以及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虽然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地都开展了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但对于广大的基层老师来说,系统深入地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全新教育理念,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我刊组织有关专家、教科研人员以及优秀教师,根据老师们的实际需求,从“关键词点击”“理念解读”两个方面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关键词点击”是对与课程改革精神息息相关的一些重要语词的解释;“理念解读”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理念解读”之后附录有关教学“案例”,为老师们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供感性材料。有的条目因为过于概括笼统,无法提供“案例”,则“案例”从略。

⑦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或者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或者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或者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我在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山区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原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八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中学生作文《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在四册、五册、六册分别出现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师多年教学的习惯形成其定势思维及做法,如今日益显出其的不适应性。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 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经常进行片断训练。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区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三、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生活素材,例如开校会、文艺晚会、野外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社会见识,积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为解决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要挖空心思切合学生生活来命题或开设话题,以利于学生有话写。其二,不会写是存在学生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例如初三级学生在复习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不是恼于没有素材,而是苦于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数事如何组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这类文章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闻)物思人——联想回忆——睹(闻)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训练这一类记叙文时,大多数学生都懂得灵活运用教师教给了写作思路和方法来作相应的变通来布局。这个教给是作出示范,并不等于会局限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其创造精神。相反,教师更鼓励学生在学会写的基础上大胆变通、创造革新。就像一个人,首先教会其走路,他才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三,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也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的把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习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这样才有可能写得好。同时要在学生中确立一种思想,作文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就是欧阳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学生应从作文的修改中达到写得好的目的。四、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弘扬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个性,灵性从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拓宽学生写作的宽度,写作的自由性。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有充实的生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则更新观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实施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发,则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作文教学出路可寻。 总而言之,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确实陷于困境之中,是语文教师中老大难问题,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走出困境之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写作之花一定让我们撷取。

⑧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或《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或《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作文教学有如下变化
1、删掉旧版“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要求。
2、新增: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 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写作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笔的过程。
3、由过去的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0 万字,调整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
4、新增: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 写话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 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 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现在的作文教学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将作文课改换为表达课。改为“表达”有多方面好处:用“表达”在写作教学中更能直接给教师和学生以一个明白的质的定性、定向。它将指令教师和学生从片面地以范文推动作文的写作教学思路上退出,真正走上写自己、写生活的作文教学思路。这样一来,可进一步将语文教学明确划分为两大块:学习与表达。学习,指的是通过阅读课文所实现的各种有关学习。它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转化为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表达,是指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知的生活内容传达出来,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行训练,形成一种互动的训练。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可写文章却下笔无言。此原因除上述的传统观念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的训练。设立表达课,可弥补这一不足。
作文教学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文教学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作文关乎的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而且是素养的提高和心灵的丰富。作文教学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更不用说创新作文,实在是硬骨头一块!但是不能因为它硬就避之不及,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还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这也是当前所有中学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随之而来的创新作文辅导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头号难题,这里就我自学习以来实际作文教学中所得的点滴积累与各位商榷,望不吝赐教。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3、开放学生思维方式,写出创新作文;4、摒弃模式化,提倡个性化;5、关注学生审美情趣;6、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因此,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其写出创新作文。并注意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摒弃模式化倾向,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情真意切、个性鲜明的作文。

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按照这一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应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知识面等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首先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本所有文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兴趣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唐诗宋词,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多的背诵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古诗古词。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这个时候多读点书,多记点东西,虽然他们还不怎么理解所读所背文章诗词的内涵哲理,但是随着日后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他们自然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也就会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能够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名句诗词,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 如果说阅读是博采众长,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写作就是知识释放,去粗取精的过程。教师在帮助学生搞好阅读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所读教材不同等特点,分门别类引导他们阅读,引导他们采用不同的学法,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如:合作学习法,交流经验法,写读后感,写日记等。 合作学习法就是让那些兴趣爱好相同,年龄性格相似的学生3-5个结为一组,读同样的文章,启发他们看谁读得好,记得住,理解的深,让他们在互相比赛中提高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的,然后要求学生考虑自己写作文时应写好哪几个部分,或者应从哪几个方面或几个环节来写,也就是分几层意思来写。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知道分哪几层意思写的思路确定以后,就会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对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会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写。也会知道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累赘。 交流经验法就是让那些会学习,读书读得好,背诵得多,理解得好的学生在一起经常交流,老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相互比较,自找差距中得到提高。教师应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用得好的写作方法。如: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用比喻来状物等。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里作者用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了桂林的山奇就奇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了桂林山的秀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写出了桂林山的险峻。学生就会明白只作一般叙述,而不用比喻来描写,就很难把事物的形状及其变幻写具体。 写读后感就是让学生每读一篇好文章后,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里,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的。要求他们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都要写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以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要达到读写的完美结合,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度挖掘文章的精髓,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文从心来。 写好日记,首先要求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经常性的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它可以一日一记,也可以数日一记;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一样物品、一个活动,也可以只写一个侧面、一个场景、一个细节;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只写一个片段,没有开头和结尾,非常灵活。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写作兴趣;其次要求学生写剪贴日记。把自己喜爱的邮票、画片、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按图意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加以说明。这种形式学生既感兴趣、又乐意去做。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信息日记。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最有价值的、最新的信息记下来;写好摘录日记,把看到或读到的名人语录、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物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增加学生的积累。总之,要想写好日记,平时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这样,不但能够学会写日记,也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梦里寻她千网络的过程,对好的文章,好的语句,可以反复阅读,直至完全理解背诵。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书读得多,背得多,在写作时候就会信手拈来,学生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阅读与写作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书读得多的学生写作就好,写得好又越发促使他们更加广泛地去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辅导学生们学习,辅导他们写作。学习有学法,没有定法,贵在得法。不要盲目要求学生套用某种学习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得当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学法,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形成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生活阅历,自己好的经验总结包括学习方法、写作技巧等毫无保留地献给学生。今日的莘莘学子,就是明天的社会栋梁,做为一个人民教师最高兴的莫过于看见自己的学生能够有所作为。

⑩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因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时,才能自然地说话写话,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 向生活, 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本人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写、想写、乐写、会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让学生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巧训练、多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既要教作文,又教做人,让孩子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写、想写、乐写、会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正确引导,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
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要学习写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了解作文,通过实例说明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我们日常工作中要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农村有时贷款要写申请报告,工厂生产的产品要写广告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给亲友写信等等.写作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同时我们还要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写作,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如果没有文字的说明能够推广和应用吗?使学生认识到写文章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教育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应该明确时代赋予的重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离不开写作知识),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树立起学习写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2、分层要求,树立信心,培养作文兴趣
先降低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导时,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考虑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在语言表达上,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写了一个句子就问一问自己:这个句子通吗?在写得通的基础上,再逐步要求写得好.成功是成功之母.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程度较差的学生.要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把他们的习作作为黑板报的稿件刊登,或推荐到红领巾广播站播诵等形式,让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3、通阻开源,逐步克服畏难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平时注意了解学生,从日常接触中、从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他们要说的内容就多了,有的说捉泥鳅、有的说采野果、有的说跳家家、有的说捉迷藏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
二、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三、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积薄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引导学生:
2、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第一,多看多听.多看,就是经常认真地看,看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事物的特点、性质,人们的思想感情.多听,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不同反映,从听的中间开阔知识领域,了解古今中外许多事情.第二,多问多想.多问,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师、同学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头脑中多回忆,多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巩固看到和听到的成果,锻炼思维,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三,多记多写.就是说手比较勤,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可以写生活日记,可以写观察日记.如果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巧训练、多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1、童话引路,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富于幻想,喜爱童话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开始,可先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最后写下来,或者让学生看图写童话,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提高作文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2、采用素描作文教学解决作文时有可写的内容.对日常生活和各个局部,如文具盒、书包、老师、同学、教室一角进行分项素描,从说到写进行片段训练.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3、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如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为红领巾广播站写稿,元旦送贺年片,给同学、亲友写信,开会做记录等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正确引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作文教学的成效必将更加显著.
五、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培养人,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写,还要教学生为谁写,为什么写,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思想观写,如果我们脱离思想教育和儿童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这要求作文教学时,把握呈现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为谁写,为什么写的过程中,端出写作动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确定写什么 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在指导学生怎么写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交流.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赖言语活动来展示.

阅读全文

与义务教育语文写作教学心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