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1-03-04 22:10:52

❶ 说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解决方案1: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的最佳落脚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1、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才能统观全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统地掌握教材,有没有统观全局的思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在以后全部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这样,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就不会感觉理解困难,很明显,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数部分教学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第二,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数再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进行分析,从而,才能对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进行升华、拓展,展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识引申变化的情况,掌握教材的深度。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练习题,但不要超越编者的意图,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所学的知识难度,加深钻研,细心琢磨教学目标,就不能偏离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甚至搞题海战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2、只有教师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浅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对疑难问题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如:在四年级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领会了编者的意图,才能重点突出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准备题和例题进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分清例题的主次再确定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最佳结合点如何在开篇的教学情境中体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如何运用最佳情境进行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的问题是,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几种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几年来,教学研训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认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透彻地理解编教材编者的意图,那么他们在教学时,就能从教材的全局出发,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教学效果一定会好的。二、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以下几条仅供借鉴: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系统性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节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在具体的实例中,找出百分数的话题,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汇报提出有关百分数内容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出问题,巧设悬念,探究新知,学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2、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识,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造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3、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打开思路,想问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与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然后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联系刚才的实验结果,你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三、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共同努力解决了学生学懂的问题,刚刚完成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因为“懂”,只是学生把教材的新知识弄明白了,这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性训练时要防止盲目地多练,否则多而杂,抓不往关键,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并不好,训练的内容防止脱离实际,追求偏、难、怪的现象,从每节课来看,应该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反对那种脱离教学内容,急于追求拔高的训练,教师只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数,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训练的针对性才强。2、训练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来说,一节新课,课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钟的训练,特别要注意训练题的数目不要过大,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和题目结构要清楚简单,不要在数字语言上干扰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口述或口算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但要注意训练题的形式,避免学生死套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自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的习题,以便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掌握得非常顺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这时,教师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问题,大家合作交流解决,真正使本节课内容升华。3、不同水平的学生训练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虑到这个实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在训练中也应经常安排两套作业,这样做,教师花费的时间和气力都比较大,但是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搞好每节的基本训练外,还要注意上好复习课。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更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做题就能奏效,在复习课中,除了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弥补知识缺陷的工作以外,师生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所学知识做一番总结归纳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做,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使学生记忆掌握,而且对旧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化,这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总之,在教学和研训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再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我相信,只有我们教师肯于动脑,能花力气,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一定会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

❷ 教学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通常来说,教学能力应包括专业知识、个人魅力、口才、板书、应变能力以及对传媒工具的使用能力等

❸ 作业: 课堂教学技能有哪些

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采取实施的各类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这些。灵活熟练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❹ 课堂教学技能有哪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

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

。因此,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

,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

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

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课程的本质是生活、是经验。新课程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

与科学世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使课程生活化,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学习

生活中的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使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概念、定律、公式,让知识注入

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

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知识,体验生活,体验人生,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

活价值。

第三、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

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

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

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第四、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

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

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

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五、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是教

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反馈学习结果,促进自主发展;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积极承担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规范操作,讨论研究,相互配合,积极有效地互动

,共同加工完善小组的成果,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成果;要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提供探究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分析与解决

、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六、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是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的课程评价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

帮助学生找出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要全面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❺ 对课堂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1、教材处理
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可行。

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知识讲解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

教学安排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切适中性如。

2、教学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逻辑严谨,是否运用普通话教学。

板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工整、完美、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演示、讲解,演示和讲解能否有机结合,

3、教学方法
方法选择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适应,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课堂教学机智如何。

是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体现的如何,教学原则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课上各环节讲、练、演示、板书及主次内容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精讲多练,加强能力培养。

是否有意识、恰当的运用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效果
课堂上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教学。

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

基础好、中、差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

❻ 教学基本功应包含哪些方面

1、书写基本功

书写基本功包括写字基本功和写作基本功。写字基本功讲究不写错别字,不写草书,书写规范,大小适度,字迹美观,章法合理。另外教师应当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这不仅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语文老师必须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能和技巧,这不仅是书写基本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是否掌握了所教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问题。其它学科老师也需要完成教学计划,教学总结,论文论著等写作工作,同样需要写作基本功。好的写作功底也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2、课堂语言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快慢结合,准确使用学科语言。并努力达到亲切自然,情感丰富,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3、分析学生基本功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要想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时间更需要方法,所以分析学生必须成为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成了当前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个误区。

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住址(了解地理环境),家庭成员,生活状况,社会关系。然后初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并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指导。

另外,必须探索了解班级整体情况的途径和办法,这才是完整的分析学生基本功。

4、解读教材基本功

熟练掌握现行教材的全部内容。能弄清教材的结构特点,板块意图,章节内容,重点、难点,以及例题习题的地位和作用。能深刻解读学科的主干知识,能力要求、思想方法,考试重点及其扩展空间等。能清晰画出各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并能把它们串联起来进行解读。

5、引导启发基本功

在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突出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务必研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技能和技巧。比如,问题引导、语言引导,实物引导,图片引导、多媒体引导等。通过引导启发做到让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掌握多媒体教学用具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使用技能。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教学的有利武器。

在课堂上,能使多媒体教学用具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程序不流畅,甚至出现一言堂现象都是教学设计不过关造成的。

在充分了解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确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和教学时间。其中主要凸显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设计好预设程序并充分思考生成问题及解决方案。

8、组织教学基本功

组织课堂教学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行为。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到教学过程调控直到最后的课堂结束都隐含着组织教学的因素。因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正在发生的事件,所以组织好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的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调控能力。

又要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多探索和总结,需要基本功。

9、教学评价基本功

评价即价值判断。对教学而言,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本领,受到教育,健康成长就是教学的价值所在。在教学评价中,评价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应当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评价一套掌握课堂教学的办法是掌握评价基本功的要点。

10、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功

教师即研究者。这里所说的“研究”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教师要想透彻理解复杂的教育现象,或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这也是现代教师的必备。

(6)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老师基本功的培养:

教学技能一般分为两方面:基本功和授课技能。

对基本功的培养,主要包括三方面:控场能力、赏识教育和幽默笑话。

1、控场能力

老师上课的台风和他的自信,是家长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所有的老师来之后,都要练习一下语音、语调、教姿、教态、动作、表情等。这个可以通过看一些演讲的视频(例如TED演讲)、研究这些演讲者是怎么去讲,阐述个人的观点来练习。

2、赏识教育

很多老师夸孩子一直都是一句话,你很好,你很棒,你很厉害。这种夸奖就没有夸在点。

要告诉他,他哪里做的好,今天哪些地方有了很大的一个进步。这样我们的学生才知道,老师确实是看到我的进步了,而不是敷衍。

3、幽默笑话

很多人都喜欢听郭德纲、岳云鹏的相声,看罗永浩的发布会。幽默风趣、动作表情丰富占很大部分原因。

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就要让老师多储备一些幽默笑话,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很多幽默笑话或者动作去吸引孩子的一些注意力。

4、写“逐字稿”

“逐字稿”一定要去写,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写,特别是第一次课,从最开始的自我介绍,怎么去介绍自己,包括中间什么时候进行一个更好地开场白,中间的段子,再到课程,最后到作业的一个布置,都要让自己非常细地写出来或者打出来。

通过写内容,可以让老师慢下来,静静地去思考,有了稿子之后也可以反复地修改优化,完善课程。

5、练课录音或录像

有的学校老师比较多,学科带头人或者组长没有更多的时间每天陪着新老师去练课。这时候可以把新老师练的课录成录像,让学科带头人有时间去看。

新教师自己也可以通过回看,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尤其是新老师会有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这样也就避免了和新老师谈自己的讲课问题的时候,因沟通不足,老师有不满情绪。

6、新老师听老教师的课

新老师在听课的时候,要注意带着问题去听,考虑一下如果个人去讲,会怎么讲,等听课的过程中再做对比。听课一定要带着笔记去听课,这样效果才是真正落地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夯实教学基本功 老话还需重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启龙:“准教师”要练好“写字”基本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江苏考“准老师”基本功 有人8分钟写不完48个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教学这个“良心活”可量可考

❼ 教师的授课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的授课能力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例如,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制定计划、动员发动、培养和使用骨干、组织指挥、总结评比等;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一定的创造性,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五)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不断升华,达到理论的高度;要能够自觉地运用、验证教育理论,从大量的现象中研究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才能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❽ 教学技能包括哪些内容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

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③、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

①、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②、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

③、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8)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1、教学技能的综合性

教学技能是教与学技能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从结构上看,教的技能是教师表达、判断、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学的技能则是阅读=分析、理记忆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技能的形成依赖于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的学。教师善教能引导学生善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善学则“师逸而功倍”,为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法,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二是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善教源于善学,不善学就不可能贮存丰富的知识信息,因而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善教也无从谈起。因此,善学促进善教,善学又必然要求善学。

2、教学技能的内隐性

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整合、并且多以一定的外显形式,通过肢体和肌肉运动来实现。然而,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学技能的运用时通过智慧技能和自我调控来实现的,如教学设计技能、教材处理技能、教学组织技能和教学烦死技能等。

它们往往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改造上,对它们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变化来推测和判断,因此,教学技能具有内隐性。教学技能是在内隐的心理活动调控下,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来体现,并借助一些列教学活动的变化来实施的。

3、教学技能的智能型与精神性

教学技能不同于一般的手工技能,通过简单地重复、模仿就可掌握。教学技能包含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和反输出的发杂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他人的言传身教细加揣摩,依据教学实践灵活使用、改进、乃至创新。

另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这一目的决定了教学技能的运用必然是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教师的爱憎、好恶能强烈地感染学生,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好坏也同样会对教师产生明显的影响。

教学技能的作用还在于以情动情、以智激情和传情启智。实践证明,没有高涨的激情就不会迸发出智慧的闪光。优秀的教师,正是充分运用了情绪的互动作用,才将无数学生引向成功的彼岸。

4、教学技能的多样性与简约性

教学技能既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群体经验的结晶。它虽植根于个体经验,但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而是在千百万教师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帅选和实践检验而形成的高度概括化、系统化的理论系统。

正如夸美纽斯(J.A.Comenius)指出的那样,教学技能不是从肤浅的经验中拾来的“互不联系”的“技巧”,而是一种有前提性假设、有演绎、有归纳的理论体系。

这种在丰富多彩经验基础上形成,又以简约化的形态呈现的教学技能体系,既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形成中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

联系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是技能与知识的重要区别。教学技能不等同于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它不是通过讲授的方式习得的,而是通过多种条件、不同方式的练习逐步形成和熟练掌握的。

练习时技能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知识在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知识对技能形成的作用,不仅会导致技能训练的盲目性和机械模仿,也难以从知识与技能的联系中揭示教学技能的实质。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