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17:52:53

『壹』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论、策略、方法,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而研究性学习则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本内外、学校内外、家庭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在高二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成效,多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制作成电脑作品,获县一等奖。笔者认为在尝试研究性学习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课堂研究作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所谓课堂研究,就是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既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
课文研究。 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课后练习转换成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便于开展讨论研究,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莫泊桑《项链》一文中,可以让学生研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的性格特点,以及如果玛蒂尔德的项链没有丢失又会怎么样等。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过去一直简单地把玛蒂尔德当作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来批判、否定是不太公正客观的。认为她具有诚实、善良、质朴、坚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1)她做衣服时能通情达理,善解从意;(2)尽管想入非非,但无非分之想,没有自甘堕落;(3)能按时归还项链,颇守信用;(4)没有为了占有项链而耍赖的不良想法,恪守道义等。这样,学生就能打破权威,给玛蒂尔德以全新的评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属难能可贵。158班李斌同学负责的学习小组研究分析《失街亭》中的诸葛亮形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的总结报告观点新颖独到,分析深刻透彻。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其品德高尚、智谋过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代表,但也有自负和临机不决的一面。甚至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自恃清高,听不进逆耳忠言,错杀魏延等。160班姜政伟同学负责的学习小组研究鲁迅生平,更是成绩突出,制作成20多页的幻灯片,还打印了30多页文稿,分别从“鲁迅生平简介”“鲁迅杂文评价”“鲁迅 小说评价”“空白与繁琐——鲁迅语言艺术评析二题”“结语”等方面加以陈述,很有深度,博得了同学的称赞。这些研究性学习,既源于课堂,又不拘泥于课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是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
文学评论。 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是基础研究的最佳方法。因为它给读和写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机会。例如,执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安排五课时:学生阅读课文1课时,确定课题;课外查阅资料2课时;交流评价2课时。在五个课时中写出文学评论在课堂上交流,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查阅资料,充分酝酿,写出文章。
课外内容研究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最佳体现。
笔者认为:课外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过去,老师和学生在课本上特别是试卷上纠缠太多。学生视野不阔,思路不宽,知识不活,“高分低能”。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指语文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各门学科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到各种社会现象,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学好学活语文。而每周一个课时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师可以自由挥洒才华,纵情享受教学的乐趣;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自由遨游。
让学生研究课外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引导,并适时加以鼓励。158班樊琳、李竞超、钟精明等三个学习小组分别组织了《研究UFO现象》、《研究曾国蕃》、《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专题,160班郭幸敏、郭雪姝等学习小组则分别组织了《研究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建安诗人曹植》专题,都花了不少精力,效果也很不错。几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还获得县一等奖。
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去采访地方领导、环保调查、到农村体验生活,写出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在技术层面上注意策略,那么必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贰』 如何开展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值得探究的。本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的历史和现状,重点阐述语言文字训练在现今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探讨如何能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历史及现状。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曾经是语文教学家族中重要成员的语言训练,历经沧桑几十载,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时至今日,竟跌至了破败落魄的边沿。自《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探究、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 复述、 背诵等语言训练的现象越来越少。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渐淡化。
二、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企图一蹴而就,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这段论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核心就在“自能”二字上。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习语言的规律,让学生对每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眼看、口读、心想,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定能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就是语文教学的主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三、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定义。
有些教师为应付考试而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地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这样的做法被很多人误认为就是语言训练。要有效进行语文文字训练,必先正确理解其定义。就语文教学来说,训练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训练,主要着眼于语言的积累,在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包含着对语言知识的领悟和语言规律的发现。语言文字训练不同于工匠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精确的递进式活动。
(二)抓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环节。
备课时要找准训练点,做好预设;课堂上不放过训练时机,做好生成;根据学段目标做好常规训练,这是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成功操作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熟练掌握,也考验教师的语言文字功底。
1、 找准训练点,关注针对性。
备课时选好训练点并据以设计出训练程序是做好训练的基础。有时,一个的训练点一旦选定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如在《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找出“随便说说”指的是刚才说的哪句话。学生指出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接着再问: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吗?学生回答说:因为曲子非常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教师接着问:既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寻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罢了”呢?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眼睛亮了,纷纷举手发言,说得很深刻,很全面。这样,联系上下文,找准训练点,步步深入,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
2、抓准训练时机,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问:“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为什么不用“溶化”?教师利用这个提问进行一系列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三个读音相同的词语:“溶化”、“融化”、“熔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的不同点和共同点。都有“化开”的意思,但化开条件不同,每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写法也有所不同。类似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3、重视常规训练,把握适度有效。
教学中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常规训练,常规训练主要是指传统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学习生字生词、领会重点词句、复述大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加标点符号、语速测试、读写结合,应当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和课后练习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训练方式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些常规训练有明确规定。
(三)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读、复述和比较训练。
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优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重视复述训练,经常进行复述联系,是促进学生消极语汇转化为积累语汇的有效手段。
抓好语言的比较训练,也可从文字的比较,词的比较,句式的转换等方面加以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相当的一部分要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语文中有大量的词汇。能否正确、流利、优美地使用语言,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理解大量的词汇,词语的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另外,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叁』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

刘生梅(平安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青海海东810600)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书写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更新语言观、规范观,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字体既美观又简单,还具有艺术性。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之感到骄傲。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往往很少用手书写,而是通过网络交流,这样既简单又迅速,但是由于人们书面交流时不再像过去那样手写,慢慢地对汉字陌生了,常常用笔写字时就记不清那个字的具体笔画,仅有一个大体的印象,许多人懒得查字典,单凭印象写,这样就出现了许多错别字,如“精萃(粹)”;还有些人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有意使用错别字,例如洗浴中心招牌“随心所浴(欲)”,服装店有“衣衣(依依)不舍”。人们平时的说话,也有许多发音不准的字词。如“涮(shu伽n)羊肉”错读(shu佟)、“着(zhu佼)想”错读(zh佗o)、“暂(z伽n)时”错读(zh伽n),等等。二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任务迫在眉捷。而最应重视的人群是孩子。为此,学校成了规范语言文字的主阵地。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教育好学生。那么,这个担子又落到了教师身上,教师应该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榜样。
1.要读准字音
例如,有的教师常把“处理”的“处”念成第四声,应该读第三声;有的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如“n”“l”不分,把“铝”读成“女”。这样读音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2.掌握正确字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注意汉字书写的规范,出现了好多错别字。
1.要提高认识
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意义,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对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意义。
2.要严格责己
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教学方面为人师表。在朗读、讲话时注意做到发音准确,特别是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读音。如“差”,既可读“chà,也可读“chā”,只是声调不同,怎么区分?前者一般用于口语,而后者一般用于书面语。板书时要注意书写规范。例如“安装”不能错写成“按装”;“松弛”不能写成“松驰”。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始终在发展,总有学不完的知识,因此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3.要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练习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规范书写,开展“三笔一话”比赛,提高教师书写规范字、使用普通话的水平,为学生作出榜样。
总之,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阵地,教师是关键。只要每一位教师以身作则,说标准普通话,应用规范字,并认真传授给每一位学生。那么,全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整体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肆』 如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如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1. 充分认识在我国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力度、提高普及程度和应用规范水平,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不仅能够方便各地域间人们的沟通、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也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将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产生重要作用。

  2. 强国必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高度重视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青壮年农民、牧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这已经成为阻碍个人脱贫致富、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甚至影响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因素。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通语。

  3. 准确把握普及攻坚工程的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要结合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为重点,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要对象,摸清攻坚人群基本情况和需求,制定普通话普及攻坚具体实施方案,大力提高普通话的普及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助力,为打赢全面小康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

『伍』 如何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即学生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的特点就是问题性和实践性,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中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疑释难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我们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旨在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取知识的精髓而不是皮毛,由此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本人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深刻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感受最深的两点是:
问题一:缺少探究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尊重学生,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或过于简单,缺乏思维含量,或问题跨度过大,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普遍兴趣不高,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时还是喜欢采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满堂灌”、“一言堂”已经不常见了,学生讨论已成为最普遍的课堂活动,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越来越多,但这是否意味着探究式活动越来越多呢?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探究什么,怎样探究。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显得不愿探究,还是教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
问题二:问题意识不强
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概念中就可看出学生的主动性尤其重要,它非常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怎样主动地提出问题。一个人的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不善于思考,就不能发现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问题意识这点在探究学习中最强调的、最关键的,恰是学生身上最缺失的、存在问题最严重的,探究式学习往往因为这一点而无法顺利进行。有时教师过多过细的预设只能使探究活动徒有其表,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在骨子里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运行。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呢?
一、做好知识积累,拓展教学视野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教材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的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新过程。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有创造性的见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因此,深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一环,因为,教师观念的偏差,必然带来教学行为角色的错位。
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转变观念。探究式学习强调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有独特的观点。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的时期,思维活跃。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满足他们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跨学科学习,为开展探究式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教学发展的趋势,语文教师不能只精通单一的语文知识,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与各科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教师,由于科技发展迅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促进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加强对多学科的研究和开发。但教师需明确,语文课永远姓“语”,其它学科知识只是作为语文探究学习的辅助资料,不能忽略语文的本质。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勤于学习,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
二、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就目前语文课堂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以师生间的平等、学生间的友好,给学生“安全感”、“自由感”,使他们敢问、愿问、爱问。教师要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注意帮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从而使学生敢问,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多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全体参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全方位地问,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思路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敏捷。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或开放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比如尊重和赞赏学生与老师一次不同观点的“顶撞”,语文课上一次大胆的发言,一个新颖的造句,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一次进步的作业,一次学习新方法的尝试,一个精妙词语的使用,作文中一次精巧的构思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水平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同时更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使自己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其次,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激发情感的方法和手段,如饱含情感的朗读、巧妙的语言点化、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等等。再者,根据文章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通过悬念、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学习的情感,形成一种愿学、想学的心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说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进行分析等,以及发现了问题后,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应是适时适当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独立探究,勇于尝试,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查找资料,尝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获取成果。
四、发挥主导作用,调控探究进程
探究式学习是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参与者的自主探究,强调探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但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调控很重要,尤其要把握好几个“度”:重视深度,把握难度,掌握时间度,提高效益度,关注参与度。既不要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也不能形同放羊,不闻不问。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适时诱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全面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沟通脑海中固有的知识,形成新旧知识重组,达到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披文入理”的感悟和认识。教师可从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起始阶段,搞好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使目标问题化,并提供与阅读有关的辅助材料,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式阅读指明方向。如教《变色龙》一课时,首先确定目标:①理解社会环境描写;②掌握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问题化后的目标是:①找出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②奥楚蔑洛夫在“审”过程中作了几次判定,几次变色,每次判定的依据是什么?③比较每次判定的内容,从中了解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④想象续写课文,要求结局在情理之中,但在意料之外。提供的阅读材料有:契诃夫的生平、本课的写作背景、小说的一般常识、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对比的写作手法等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始搜集材料,鼓励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学习。
(2)实施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小心加以呵护,以极大的耐心和诚心来保护其质疑的积极性,因为质疑,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新的认知需求,形成问题意识;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培养研究兴趣和良好的探究习惯等。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适时诱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
(3)总结阶段,主要是进行评价,评价要重视激励评价。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由于探究式学习重视成果,更重视过程体验,所以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

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去关注,用激励的话语去赞美,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挖掘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陆』 如何加强小学语言文字教学

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方面反映了着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反复讨论,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
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
那么如何在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的情况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呢?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
在这里,我想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还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语言文字积累十分欠缺。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
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如此状况会使我们的学生只会学语文,而不会用语文。
二、简要阐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积累的意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积累,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数,列出了背诵推荐的篇目,对低、中、高年级的阅读,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如低年级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积累总量不少于5万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诞生,舆论的导向已将积累放在凸显的位置来看待。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认为只有读得多,记得多,应用
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三、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我们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这样“硬按牛头喝水”的教学肯定会事倍功半。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够的。我们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语言文字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好之”“乐之”,当然就“爱之”,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跟书交朋友,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借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再在每天早读前的五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营养早餐”的形式,来交流看故事的情
况。最后,语言文字兴趣积累要逐渐升华为审美积累。审美积累才是一种恒久的有强大内驱力的语言文字积累。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有效策略。
十余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通过激情诵读,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老曾誉之为“美读”。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一副桂林山水的秀丽画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陶醉大自然之情。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接着引领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
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
身临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是所有的内容以现代诗的形式出现,要引导学生弄清整首诗的主题、内涵就要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祖国的幅员辽阔,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祖国的精神?对一些词语如:“巧夺天工、巍峨、浓妆淡抹”,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是祖国有代表性的风物。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的精神 ,当读到这些词语、句子时,每个表现出的是自豪、是骄傲。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然后让学生举例畅谈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班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要让他们说说家乡各种风俗、美景、特产等,让本地的学生说说家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最后以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等词来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3、通过熟练背诵,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2、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
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4、通过阅读迁移,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如:学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学习课文中写鸟声、鸟影和榕树的句段,抓住那只机灵可爱的,但课文中并没有细细描写的小画眉写一段话,注意写出小鸟儿自由自在地在乐园中飞翔、嬉戏的情形。这是练习对课文句段的迁移来积累语言。再如,教学《秦兵马俑》一文后,要求学生灵活剪辑文中语言,加上自己平时的积累,做做小导游,用富有激情、流畅的语言介绍西安兵马俑这一“世
界第八大奇迹”、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帮助学生迁移积累篇章语言。
5、通过课外阅读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博闻强识,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进而形成系统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语言仓库。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满自己的生活, 都非多读不可。”因
此,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几段将相和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课外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着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史记》等。又如学了《蝙蝠和雷达》,推荐学生读一读儿童科普读物……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6、通过生活积累,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彩的语言文字积累资源,就要靠老师去慧眼识得。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其各种生活体验充实到他们的脑海中,视线里,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如:小朋友们都爱看动画片,老师不防允许他们在晚上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让他们在动画片里找人物的名字。另外学生还可以把动画片里的故事记在脑子里,和小伙伴们分享,真是其乐融融,语言文字积累的兴趣马上激发起来了。电视广播媒介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而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们都爱吃东西,玩玩具,很多商家都通过做广告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推销,很多好的广告词,其实都是诗词般精练简洁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优美语句。
平时让小朋友们多关注这些语句的话,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7、通过勤思勤记,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语言文字写几句或一段话。
通过以上这样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在积累了大量语言文字后及时练说练写再加以创造性想象,将来就能挥洒自如地应对考试、写作和辩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储存与整合统一,趣味性与生活性兼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柒』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言文抄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应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二是能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小学阶段,能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规范化,就是一个艰巨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说的话写的文字,别的地方的人能够听得懂看得懂,能够完全去掉口语化的倾向,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听说读写都是运用的实践,运用就必须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中得到全面地落实。(一)在写字教学中必须要落实:1.低年级课上教师一定要有对写字教学的指导。2.中年级摘抄句子、段落。3. 高年级指导练笔的书写。(二)在阅读教学方面,要采用各种形式的的来让学生理解文本。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练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三)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方面,首先要保护学生的性的兴趣,要求学生说实话、真话、心里话。总之我们要努力把握课程目标,着眼语言运用,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捌』 如何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课堂教学

何谓“语文”?语言和文字。详细说来,语,即口头语言;文,指书面语言。
何谓“素养”?平日里的修养。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把经典的东西烂熟于心,熟练掌握必备的技巧方法,随时懂得提取出来,在口头上、书面上自如地表达运用。
朱自清说过“与其让学生读十、二十部诗集,不如让学生背一百首诗歌。背下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没有背下来的都是人家的。背下来的东西才能像吃到你肚子里的粮食,化为营养;没有背下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营养。”学语文,就是要积累。鲁迅说,学好语文没有什么技巧,四个字:多读多写。学语文,必须要实践。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仅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呢?是学生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因此,贾志敏老师说:语文课,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课文为例子,教学生说话,教学生写话。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们现在的许多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三多三少”的现象:(1)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2)学生理解的多,表达的少;(3)课外延伸的多,课内训练的少。课堂上老师的强势引导感悟,导致了学生感悟的是“教师的感悟”,老师的的强势指导朗读,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偏离了教材编排的意图。从辩证的观点上来说,教师的强势,往往造成学生的弱势。我们在课堂上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教师说前半句时,能不约而同地接后半句,似乎都懂,一旦要求学生自己阐述时,能清楚表达、完整述说的孩子却是凤毛麟角了。在感悟文本的时候,老师们往往追溯写作背景、介绍作者、比较原文、拓展同类作品、动作演示、运用多媒体再现场景、……方法众多,异彩纷呈,也收获多元化的感动。
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个体“说不清、写不顺、字不规范”的现象常在?毫无疑问,是忽略了在课堂上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造成这种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偏颇,其主要原因在于:
1、过多的感悟形式占用了很多时间,老师们普遍感觉课堂上没有时间挤进语言训练。
2、语用意识弱,并未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3、对教材的解读有偏差,没有找准语言训练的点。
4、教师的语感不足,阅读敏感度不够强。
归根结底,在于大家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天平倾向了人文价值,其实它与工具性是教学这个矛盾运动过程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要和谐共舞,水乳交融。
二、解决策略
(一)语文意识的回归——繁华落尽见真淳
1、生本课堂,返璞归真
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而上,我们的教学对象只是年幼的孩子,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深奥的哲理,不是深刻的感受,而是从文本中汲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知识,并学会运用,终生可用。所以,我们的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儿童乐于学习,轻松学会,掌握技巧。
2、抓住根本,认清方向
(注释①)张志公先生说:“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1962年《说“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生说话,教学生写话,这是习得言语。这样的本事是“练”出来的,绝不是光靠老师“讲”出来的。要掌握它,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那么一些课堂上重感悟轻训练现象的产生,就是没有抓住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一个有语文意识的老师,他不会只盯着文本的内容,他会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因此,语文的独当之任是语言文字,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段、篇”,要练“听、说、读、写”。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枝一叶总关情
1、整体把握,系统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做了细致的要求,是我们教学的纲领;教材的是教与学的凭借;单元导读则为我们的教学提点出了训练点。我们在备课时,要先对以上三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语言训练主线。
2、慧眼识点,把握重点
(注释②)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足以构成训练的素材。语文教师应当有一双独具的慧眼,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语文因素,并具有凭借语文因素进行训练的意识。
⑴熟知学段目标。新课标给每个学段都作了详细的要求,只要我们每个学段的老师都能扎实自扫门前雪,那么就能较好地形成一个系统的训练。比如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类似高年级的分析课文,这不仅是拔苗助长,更是学段目标的解读误区。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课文读通读懂就可以了,生字新词会写会用就可以了。
⑵关注课后习题。课后的思考题往往蕴含了本课语言训练的一个重点,但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它当作了一个“盲区”,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四季》的时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读儿童诗,仿编儿童诗上。这是一年级拼音教学刚结束之后识字教学的第二课,课后题一的“读读背背”,只是要求孩子们感受这种诗化的文字,感知四季的特点就可以了。题二的“我会写”则明确地提示我们,这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写字,尤其是认知笔画“横折弯钩”的写法和“竖弯钩”的三种不同写法和,并学会观察方法,能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题三的“说说画画”,整合了美术学科,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四季的分明。
⑶读懂文本内容。每篇课文中语言文字训练点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文功底”来准确捕捉。比如《秋天的雨》一文,很多教师在解读第二自然段时都是这样教学的:
<< span="">课文>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阅读全文

与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