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有弟子规的教学设计,急需,谢谢,要全的,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礼仪训练:教站姿、坐姿(15分钟)
二、教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
三、教“孝”(1个小时):
1、在黑板上写“孝”的篆字解释涵义(师生互动阶段)
2、讲母亲怀孕和生产的过程,启发孩子的孝心
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最开始只是一个极微小的细胞,然后细胞通过吸收母亲的营养不断分裂长大,开始的3个月,我们的母亲往往会出现呕吐、恶心、困倦、失眠,甚至头疼、发烧、咳嗽等现象,有的母亲会吃什么吐什么,大多数的母亲这个过程会很难受;接下来的3个月,母亲身体的不良反映会小一点,但母亲会因为怀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同学们平时吃饭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可是我们的妈妈在怀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好什么难吃的都会吃下去,想想妈妈的辛苦我们应不应该挑食?(不应该)我们挑食身体长不好对不对得起妈妈?(对不起);最后的几个月是母亲最难受的阶段,我们的妈妈肚子上会时刻承受近20斤的压力,走路看不见前面的路,睡觉抱着近20斤的“石头”,脚会肿,而且腰酸背痛。当“十月怀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亲过“鬼门关”的时候,母亲生产的痛苦大过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医院的产房里面产床床头的铁栏杆经常会是弯曲变形了的,就是母亲生产的时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们的母亲如此辛苦地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怎么还可以对她大吼大叫,怎么可以再让她痛苦伤心。
3、怎样孝顺父母?
孩子们会说:帮父母做事,给父母端水等。老师要告诉孩子们,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因为生气会让我们的父母长白头发、生病、老得快。
韩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孝子叫韩伯俞,从小母亲处罚他,他都欣然接受,没有哭过。后来他长大了,有一次他犯了过失,母亲处罚他,打他,结果他抱头痛哭。母亲很惊讶,她说,从小到大打你,你都没哭,怎么这一次哭了?他说,母亲啊,十多年来你打我,我觉得很痛啊,我都忍下来。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觉不到痛,可见母亲您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养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种哀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枝不想摇动,可是风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来?(不能)当我们做子女想要孝养父母的时候,可能父母都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呀!所以,各位同学,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谓“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可列举自己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切身体会)所以,各位同学,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还要赶快报恩呐!当机会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时,你的内心会有无限的遗憾跟感慨。
《弟子规》上告诉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讲解课文意思)
四、静定训练(30分钟)
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做1、2两段静定练习(把线上运动安排到最后进行)。
布置作业: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科还课评奖。
【第二课】
一、礼仪训练:检查孩子们的坐姿,复习站姿,教鞠躬礼(15分钟)
二、教读、请孩子领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
三、介绍古圣先贤——孔子(教具:挂孔子画像)(30分钟)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552年,距今约2500年。传说孔子生下来头顶长得像小山丘一样,中间凹,四面凸,所以父母给他取名为“丘”。大家看这副孔子的画像,孔子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温和、谦虚、慈祥、彬彬有礼的样子,一个很普通的忠厚长者的模样。
但是大家不要小瞧他哟,他是中华民族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圣人。他最了不起的是他是最早创办私塾的人,就是最早在家里办学,让普通老百姓能接受教育。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做官人家的孩子能够受教育,而孔子的学生里头有农民、有杀猪的、有做买卖的、有打铁的,各行各业都有。我们今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读书学习其实都应该感谢孔子。所以他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孔夫子”。孔子不光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思想,这些经典穿越2500年的历史依旧带给我们生活的智慧。大家觉得孔子是不是了不起?我们要不要尊敬他?请大家站起来,让我们对着这张孔子像三鞠躬。(休息5分钟)
四、教“孝”(30分钟)
故事:古印度有个圣人,就是德行很高又有智慧的一个人,他有一次带领弟子外出参学,看见路旁有一堆白骨,他见了很伤心,恭恭敬敬地给白骨磕头。学生们见了很不理解,说老师都是圣人了,为何要对莫不相识的一堆白骨行如此大礼。这位圣人说:“你们不知道啊,那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的骨头。”《弟子规》里有讲:事诸兄,如事兄,事诸父,如事父。圣人正是以这种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的慈悲胸怀来祭拜这堆白骨。接着老师让弟子把白骨中白净一些、而且分量比较重的骨头分成一推,把灰白色、分量较轻的分成一堆,并告诉大家,前者是我们父亲的骨头,后者是母亲的骨头。为什么呢?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我们的母亲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当外界不能提供足够的钙质的时候,母亲骨头里的钙会自然分解输送到我们的体内,所以大部分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会腿抽筋,就是自身钙质大量流失的征兆。也因此当我们的父母年纪大的时候,往往母亲更容易骨折,都是因为曾经生育我们的原因。
我们小的时候大都吃过妈妈的奶,大家知道吗?妈妈的奶是妈妈的血变的。中央电视台曾经有报道说,有一位母亲把喂养孩子的奶存放30年以后发现白色的奶变成了殷红的血。我们的母亲是在用心血喂养我们呀,我们又怎么忍心常常去伤她们的心呢?我们孩子有没有经常伤妈妈的心?(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让每个孩子来谈上周惹妈妈生气的次数,评出“最孝顺奖”发给红心一颗)
五、静定训练(30分钟)
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复习做1、2两段静定练习(把线上运动安排到最后进行)。
布置作业: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课还课评奖。
【第三课】
一、礼仪训练:检查孩子们的坐姿,复习站姿、鞠躬礼,根据时间考虑是否教走路的姿势(15分钟)
二、教读、请孩子领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
三、教“孝”(1个小时)
1、师生互动:前面两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了妈妈生育我们的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父母都给了我们哪些无私的爱?(煮饭、洗衣服、生病看护、买衣物、讲故事、做游戏、带我们旅行、供我们上学、教育我们、买房子给我们住……)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大不大?(大)我们又是怎样报答她们的呢?(煮饭、洗衣服、端水、行礼、下雨天送伞、做家务、洗碗、捶背……)和父母的付出比较起来,我们报答得够不够呢?(不够)另外,我们有没有做事让父母生气过?(有)有没有顶撞过父母?(有),有没有和爸爸妈妈赌气哭闹让他们担心过?(有),有没有因为挑食身体不健康让父母操心过?(有)(检查作业并评奖)
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付出太多的心血,而我们回报给父母更多的是让他们生气、担心、难过和操心,我们的这种行为叫做不孝。大家知不知道,不孝顺的孩子没有福,记得老师小时侯听老人讲“不孝父母会遭天打雷劈”,真的会哟!我们要不要没有福?要不要遭雷劈?(不要)那我们同学要赶快反省自己,我平时有没有不孝顺,我要赶紧改正。(休息5分钟)
2、讲故事:闵损芦衣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他总是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让母亲和弟弟满意。如果换做是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会怎样?可能早就没有勇气生活下去了,是不是?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缰绳从手中滑掉了,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如果换做是我们同学听到爸爸说要把后母赶走会怎样?(根据时间可以请同学来猜想答案)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对吧?
闵子骞怎么做的?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他的这番至诚的话不仅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让后母深受感动,后来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亲生的小孩一样爱护,一家人因为子骞的至诚的孝心而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同学想一想如果当时子骞只顾自己痛快,让父亲一怒之下把后母赶走了,这个家庭会怎样?他的两个弟弟会怎样?他会幸福吗?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闵子骞的孝心孝行也被千古传颂。闵子骞后来成为孔子非常有名的弟子,一生的成就很大。有句话讲“孝顺子弟必名显”,一个孝顺的孩子必然会后福无穷。我们要不要做孝顺的孩子?(要)
四、静定训练(30分钟)
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做两段静定练习(老师掌握内容)。
布置作业: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背《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父母给孩子讲解含义;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课还课评奖。
【第四课】
一、礼仪训练:检查孩子们的坐姿,复习站姿、鞠躬礼、走路姿势,学习敲门的礼仪(15分钟)
二、请孩子领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或者大家一起背诵均可(15分钟)(休息5分钟)
教学心得:一是,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要身体力行《弟子规》,要时时心存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心,做孩子德行的榜样;
二是,遵从“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古训,要特别长养孩子的孝心,教学过程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启发孩子的孝心;
三是,不特别强调孩子背诵的进度,重点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要求是:1、要求孩子读书的姿势端正;2、不乱动;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4、“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个理念可以和家长沟通,家长一般都会支持,因为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孝心,家长也很头疼)
三、讲解“弟子规”的含义(30分钟)
《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家中的孩子、学校的学生。在古时候,小孩子到了6、7岁都要学习《弟子规》,开始学习了都称为“弟子”。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规矩、道理,就是做人应该明白的道理,应该遵守的规矩,以及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同学夏天都爱吃冰棍,冰棍是不是有各种形状,为什么会有各种形状?是做冰棍的盒子不同。没有盒子冰棍做不做成?不行。这个盒子其实就代表一种规矩。另外,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种规矩,如果我们不守规矩非要“红灯行,绿灯停”会有什么后果?(被车撞)谁受害?(我们自己)而我们做人就要有人的规矩,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弟子规》,才有资格做人,这是我们老祖宗经过很多苦难和人生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希望我们后代子孙不要再去受苦,大家说我们的老祖宗好不好?(好)我们要不要听他们的话?(要)就象老师刚才讲“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一样,如果我们听从教诲去学习《弟子规》、认真做到《弟子规》,我们的人生就会顺顺利利、畅通无阻;如果我们非不听劝告,不听教诲,不讲规矩,我们的一生会受很多苦,说不定哪天会有被车撞翻的危险。我们同学是愿意一辈子顺顺利利的,还是愿意去受很多苦?(当然是顺顺利利的)那我们要不要认真学习《弟子规》?(要)
检查作业,评奖(休息5分钟)
四、教“孝”(30分钟)
请大家一起背诵“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讲述了两个古代孝子的故事。对于古代的孝子来说,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太容易了,他们的孝心和孝行才是真正的感人。
“冬则温,夏则凊”讲的是东汉孝子黄香的故事: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说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 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现今科技发达,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是否想到早早的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的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
(有时间的话就讲)“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早上和晚上都要到父母跟前问安。讲的是周文王侍奉父亲周太王的故事。周文王平时侍奉父亲就做到了“晨昏定省”,在父亲生病期间,每日三餐周文王都亲自侍侯,父亲吃的饭菜他要亲自尝好冷热味道之后再端给父亲,看到父亲吃不下东西,他也食不能咽。周文王年老生病,他的儿子周武王更是衣不解带地侍奉在旁。君王都如此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老百姓看到了会怎样?肯定是起而效仿。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绵延800年不衰。
如果我们做儿女的为什么要坚持早上和晚上给父母问安?早上问安的时候,父母看见我们精神饱满就知道我们晚上睡得好;晚上问安的时候,父母看见我们能料理完自己的事情按时就寝会觉得怎样?(高兴和放心)父母会少很多什么?(担心)。
我们小朋友慢慢长大,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让父母少担心,同时要关心父母,要时时让父母开心。有婆婆爷爷的,要经常给他们打电话问候,或经常去探望,探望不能只是添麻烦,要心存感恩、报恩之心,要给婆婆爷爷分忧。
五、静定训练(30分钟)
和孩子们一起做两段静定练习(老师掌握内容)。
布置作业:1、继续每天和父母一起读、背《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了解含义,生活中力行《弟子规》;
2、每天做一件孝顺父母(婆婆爷爷)的事,下一节课在课堂上分享。
后四课不知道如何发
『贰』 弟子规过能改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学习过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二、背诵《弟子规》
今天,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轮背<<弟子规>>,好吗?
1、齐背“总叙”。
2、轮背。
三、走进《弟子规》
第一关,我最欣赏的一句弟子规。(并说一说欣赏的原因)
第二关:弟子规对对碰:学生说一句弟子规,任意找一同学说一说意思。 第三关,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有关弟子规中的故事,把你想讲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后面的老师听。
第四关,我唱我演《弟子规》
四、生活与《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句子选了出来。对照这些句子,同学想一想,你平时都做到了吗? (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晨必盥( guan),兼漱口。 便溺回,辄(zhe )净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借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
凡出言,信为先。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1、请你针对上面的句子,想想自己在某个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号里画笑脸。
2、说一说你做到了哪些,还有什么不足,以后打算怎样改进?
3、这里我还想创造一个机会,请你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利用弟子规来说一说。
(1)当家长或朋友说话算话,你可对家长说:凡出言,信为先。
(2)当家长饮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劝说家长?(饮酒醉,最为丑)
(3)当家长无心犯了个错,你可以说:“无心非,名为错”
五、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忠心献给祖国,
孝心献给父母,
爱心献给社会,
诚心献给伙伴,
上进心留给自己。
4、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 可驯致。
『叁』 如何用《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怎样用《弟子规》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呢?
首先要做到父母命、行勿懒。家庭是孩子人生学习的第一课堂,有什么理由不听从父母的话呢?每当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们多会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说什么也不听,让老师好好管教。其实,父母要是以《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教育子女,使子女知晓德有伤,贻亲羞的伤心,就不会有孩子在外打架斗殴、害人害己的过失。明白出必告、返必面的规矩,就不会有孩子偷去网吧,夜不归宿的隐患。懂得父母教,需敬听的态度,就不会有顶撞父母和长辈的叛逆。深知父母责,须顺承的心态,就不会有不求悔过,一意孤行的一失足,千古恨的遗憾。
其次要做到文明礼让、和睦共处。在日常中,我们常见学生集体活动时遇见教师一人一句“老师好”,弄得老师全部回答都来不及的情况。也常见在校外学生遇见老师远远的就回避的情况。其实学生礼貌的说一声“老师好”,即体现学生文明礼貌的修养,也是尊重教师的表现。只要我们指导一下学生区分好场合和问候的方式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弟子规》教导我们说“路遇长、疾趋揖”,“过有待,百步余”就是见面的时候礼节性的问候和惜别的做法。“兄道友、弟道恭”,“长者先、幼者后”就是交给学生与他人相和谐共处的方法。
再次是适可做,信为先。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也包括自理能力和语言行为。现在的小学生都是零零后,几代长辈的小宝贝,自理能力差到极点。《弟子规》从根本上指导学生要养成“冠必正、妞必结”,“置冠服,有定位”的习惯。树立“朝起早,晨必盥”的理念。形成“步从容,立端正”的气质。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行为《弟子规》也教育我们要“凡出言,信为先”,就是教导我们要诚信为本。“市井气,切戒之”就是告诫我们要杜绝灰色童谣,倡导学习正气。
最后是博爱、知礼、学习有法。“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秉承了孔子的泛爱众的儒学精华,大气磅礴的宣扬平等、人道和博爱。我们怎么能不为之动容,不为之践行呢?“德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正是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读书法,有三到,心口眼,信皆要”指明学生学习的方法。
用《弟子规》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育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德,受益终身,才,服务社会。德才兼备方能立足于社会。
『肆』 急求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 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 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 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 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 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伍』 弟子规闻过怒——益友却教案
“闻过怒„„益友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达到熟读成诵,体验古文的韵律美。 2.通过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3.引导交友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教学内容: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1.意思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好朋友反而越来越少了。) 2.练习朗读。
二.故事启蒙 《选择益友》
有一次小伟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经过一间卖鱼店,妈妈请他拿起绑鱼的茅草闻一闻,小伟觉得又腥又臭。接着他们又经过一间香料店,妈妈请他去摸一摸包香料的纸,小伟觉得非常的芳香。
妈妈告诉小伟:
结交好朋友就像摸到香料纸一样,染有香气并可学习到他的优点,但是如果结交坏朋友就会感染到坏习惯,就像手上沾满鱼腥味。希望他能懂得分清益友和损友。
小朋友听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吗?告诉我们结交朋友要小心,多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三.联系生活
1.请学生发表什么是损友?什么是益友?
2.小朋友在学校是否有要好的朋友,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事呢? 请学生回答。
提问引导学生发言:
(1)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学的人?
(2)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学,并一起去做一些不好的事? (3)你们都会一起讨论功课?
(4)你们一起讨论功课,还会互相抄答案?
『陆』 谁有弟子规的教学设计,要全的,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容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柒』 弟子规 教学设计
我的孩子是读经班的,他们的老师是这样要求的,在家早晚各读一次,然后家里孩子是不看电视的,就放弟子规的盘.在学校好象是8点大家一起读弟子规,别的我就不知道了,我是保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