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理论知识点: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二)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三)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
2. 什么是教学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二)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我国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10多种。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免有些不确定性,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有些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注意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
五 各种教学模式综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当然首先还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学模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 例题分析教学模式适合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内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容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4. 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教育学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一位教师不同于一位工人。工人在一般情况下只完成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工序是固定的,工人因此在经过了一定的训练或实践以后就能达到“自动化”或“熟练化”的程度;而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独特的、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必须有一种高度的自觉才能在每一时刻理解和把握学生的精神世界并采取适当的方法促使其健康成长。没有这种教育自觉,教师及其教育工作就会陷入陈规陋习之中,从而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那些发生生活悲剧的孩子,百分之百的都是由于教育者缺乏教育学知识。其结果,在好的情况下,是把少年留在学校受到淘汰;在坏的情况下,就是把孩子送到劳动教养营关几年。 实际的学校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儿童的感情,导致学生疏远教师和集体,使儿童的性格变得孤僻和执拗,而有些教师却反而为儿童的执拗而感到惊异。对学生态度和方法上的不公正,往往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社会,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懂得教育学,要懂得科学,讲究方法,否则是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的。(电击)在教师对教育工作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他们不善于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过程的情况下,在他们本人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缺少明确认识的情况下,隐藏着教育的错误、失败,甚至是灾难的因素。做教师的应当把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人道主义原则视为教育修养的最重要的品质。(《要相信孩子》P3)
2、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长久以来,在技术理性主义思想的主导下,教育教学被看成是一种近乎纯“技术”的事情,教师基本上承担着技术人员的角色,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是手段——目的的中介人。他所能够关心的而且必须关心的只是,对于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与运用。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职业成为专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口号,在欧美教育界广为流传。当前,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传递型的教师转变为研究性的教师。 “教育新闻调查”显示,把教师看成职业、事业、专业的人,比例分别为 49.4%、46%、4.6%。将近一半教师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作为职业看待,就很容易成为“匠人”;作为事业看待,就会热爱教师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可能成为传统的优秀教师;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它作为专业。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的挑战。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积极的、健康的教育态度是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消极的和不健康的教育态度则是导致教育内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态度中,教育信念因其坚定性和强烈性而成为一种最可贵的精神力量。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所有伟大教育家的共同人格特征,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伟大的凝聚力量。然而,教育态度、教育信念都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是教育者狭隘感觉经验的产物。 它们与教育知识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有着直接的关联。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是形成一个人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的一个入口和基础。
4、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形成初步的教育工作能力,提高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自我反思是指能够不断地在思想领域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追问;能够自我发展是指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已经达到的教育境界。无论是自我反思还是自我超越,在经验领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经验易于形成习惯,而习惯的力量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保守的,而不是前进的;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只有教育理论才能帮助超越经验的限制,摆脱习惯的束缚。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参考资料:网络文库
6. 什么是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什么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特点有: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
(1)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2)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3)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
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
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7. 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
(一)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二)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三)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二)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8. 教育学辨析题 急 明天考试啦 拜托啦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着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谈话法的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生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总是的能力。
另外,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叫做启发式。讲授法用了启发式,叫做启发式讲授法;谈话法用了启发式,启发式谈话法。此外,还可以有:启发式的实验法、启发式的练习法、启发式的发表法等。讲授法不用启发式,叫灌输和注入;谈话法不用启发式,等于自言自语。
2、http://www.xwjy.org/tresearch/resource/servlet/portalbar/ShowResAttribute?communityId=00017&resId=20070129101536234
3、谈话法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谈话法虽历史悠久,但不足在于:其面对面的“人-人”模式,难以克服时空局限、人数的有限性,且在时间的使用上也不经济。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推行现代新的谈话法,这种谈话法是指在信息技术中介的支撑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生生之间通过新型多样的谈话方式互相交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巩固旧知、获得新知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现代谈话法的内涵和特点、新型多样的谈话模式及其在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论述。
4、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但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与捕食。
(一)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自然群落的研究中,有不少实例说明竞争在群落结构形成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竞争导致生态位的分化。经典的是Lack在Galapagos群岛上对达尔文莺(Darwsn's fincfes)研究。鸟嘴的长度是适应食物大小的适应性特征,鸟类食性分化反映在鸟嘴形态上。群岛上不仅有许多起源于同一种、随食性分化而发生辐射演化的莺,并有更直接的生态位分化的证据:有的岛上只有一种地面取食的鸟,其嘴长约10毫米,而在有二种或数种地面取食鸟时,其最小型的嘴平均长8毫米,大一些的嘴平均长12毫米,但没有10毫米的。MacArthur曾研究北美针叶林中5种林莺(Dendroica)的食虫小鸟,发现它们在树的不同部位取食,这是一种资源分隔现象,同样被解释为因竞争而产生的共存。Pyke(1982)研究了Colorado的熊蜂(Bombus)吻长(是对被采蜜花大小的适应性特征),发现每一被调查地点、熊蜂群落的优势种包括一个长吻种,一个短吻种和一个中长吻种。他还进行了去除试验,当移去某一种,其余种很快就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在原来不“喜好”的但由于去除种放空的花上采蜜。
5、现代教育是与古代教育相对立而言的一个教育范畴,就其实质而言,现代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它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公共性的一种含义是指现代教育成为面向整个社会的公共事业,它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另外教育的公共性也指教育的公平性,即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培养精英,培育精英。
第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它指的是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元化的关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生产功能将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第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的指导。
第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这一特征的基本含义指的是: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
第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指的是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工具,培养世界人。
第六、现代教育终身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指的是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当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机会,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界限。
第七、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现代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源于现代生产与生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本性是不断创新的,因而教育也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
9. 例题分析教学模式适合哪些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专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属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