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估党校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党校教学质量的核心。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充分利用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对促进党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必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学员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具体行为,据此来设置评估指标。一般来说,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为了体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以上指标还要进行细化,赋予较为详细具体的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应该是新、精、实。政治上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理论观点正确,讲授的内容或是对基本理论的系统阐述,或是对本学科前沿动态介绍,或是对当前热点难点的深入研究,或是本人在学科专业方向上的最新研究成果等。而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估,一是看教学手段的选择。一般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根据党校教育的特点,推行研讨式教学、学员论坛、案例式教学等。二是评估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看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本次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相符合,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实际效果。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要求教师语言表达必须规范准确,主体突出,详略得当,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教学态度”主要包括教师的严谨治学、备课认真、尊重学员、课堂教学组织合理、课件制作认真、板书工整、精神饱满、仪表整洁、举止文明等。此外,对于党校教师来说至关重要的还要有端正的政治态度,就是要有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的责任感,一种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而“教学效果”对于党校来说,由于以专题教学为主,很难用卷面考试来衡量学员的学习效果,一般可以采取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学员的听课状态、课堂气氛、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情况、课间及课后学员的反映等方式来评估。评估指标确定以后,要对二级指标设定分值,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评估指标也应随之不断变化。课堂教学评估的组织与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以后,还需要合理的组织实施。在评估前要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使评估主体和客体了解教学评估的目的、意义、内容与程序。要求评估主体在评估时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被评估的教员应该正确对待评估,消除思想障碍和不正确认识,能够按照评估内容的要求组织教学。具体评估可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组织学员评估。由教务部门、学员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由教务部门负责制定评估计划,印发评估表格,学员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学员进行评估,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监督并会同另两部门进行数据统计。二是教学专家评估。三是学科同行(教研部、室)评估。为确保评估的公正和权威,教学专家组评估和学科同行评估在校教学管理委员会(组)的领导下,由教学专家评估组和教研部(室)负责。由于党校学员相对较少,一般可采取手工填表评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涂卡式以及计算机网上评估,目前,已有软件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这种方法由于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统计分析,效率高、工作量小、准确率高,已被不少高校在教学评估中所采用。这是教学评估技术手段发展的趋势,党校教学评估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统计出来后,要对学员评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公正合理。首先要去掉无效评价。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些学员不能按要求填写评估表。其次要增大可比性。由于党校学员各班次级别不同,同一班次的学员有工作岗位差别,有所学专业不同,例如,同样是处级干部,有的在机关任职,有的在基层任职,有学文科的,有学理工的。同时还有年龄、性格等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此外,不同的学科受学员的欢迎程度不同。教员在不同的班次教授同一内容,本身也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出现有的班级对教员的评价普遍都高,而有的班级评价普遍都低的评估现象,客观上造成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差,当然可比的绝对性是不存在的。如何提高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呢?办法是设定一个参数,通过找出一个“参照数”来修正评估中出现的误差。这个参数又可以叫做“修正系数”,为全校教师的评估平均得分与班级全部授课教师的评估平均得分之比。当班级平均分大于全校平均分时,系数小于1,全校平均分大于班级平均分时,系数大于1,教员的最后实际得分为学员的评估分乘以班级“修正系数”。这样当班级评估分普遍偏高时,通过修正实际得分就会降下来。而班级评估分普遍偏低时,通过修正实际得分就会提高,教员也不会吃亏,这样就大大地增大了评估的可比性。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比较麻烦,但是对于党校主体班课堂教学评估来说,由于涉及的学员以及教员数量不多,还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还可以建立数据库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更方便快捷准确。学员评估与其他评估的权数处理学员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对授课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以学员评估为主。但是,学员毕竟不是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往往会从自己个人的喜好来评价教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他们对专题涉及的学科知识也并不是都熟悉和有较深的研究,在评估中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难免有失公正。为此,由同行组成的教学评估组,对教员授课内容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进行评估,由教学专家组成的评估组,从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弥补学员评估的不足。由于同行对相同学科专业理论都有较深的研究,教学专家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无论是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学经验等方面都是专家,由他们进行评估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然而,专家和同行评估,由于人数较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且还有受非教学因素影响的可能,如人际关系、个人偏好等。因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最终结果应以学员评估为主,专家同行评估为辅,把三个层面上的评估结果加权计算,得出教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最终结果。各层面评估的具体权重如何设置,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评估结果的利用课堂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对评估结果必须加以充分利用。一是对评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形成社会舆论氛围,激励教员自觉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二是把评估结果与教员的福利挂钩,实行优教优酬。三是与教员的职称评聘挂钩。四是把评估结果作为奖励教员的基本依据。如对评估前几名的,可以颁发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授予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只有充分运用评估结果来激励和约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调动教员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桑业龙:安徽省委党校教务处)
㈡ 学校的生命线究竟是什么
近来有一句话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耳边,而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校长们在近来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上饱含忧患、大声疾呼的——“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乍听之下,觉得真是绝对的真理,一个学校怎么能不要教学质量呢?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恐怕就是教学质量了。没有教学质量,对一个学校如何评价?企业要产品质量,学校要教学质量,天经地义。但细细想想,又感觉不大对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吗?既然提到生命线的高度,那就很值得进行一番探讨了。第一,教学质量指什么?笔者才疏学浅,不敢私自界定,于是上网“网络”了一通,找到了一个自以为比较权威的解释。现摘录如下:什么是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把教学质量定位于三个层面。首先是学生对学科教学所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是我们最关注的内容,平时的检测、考试、作业,所完成也大多是这部分的内容,这是可以用试卷测量的,也是直接有凭据可以来评价的。其次是对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高点标准说,可以说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点标准说,就是知识、能力相互之间的通用性的联结性的掌握。第三,也是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掌握与应用的基础上,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这是与教师本人的修养与教学方法直接有关的教学结果。一个好教师,不仅能教给孩子知识,并且懂得用合适的方法让他喜欢和乐于接受,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老师会让孩子在喜欢自己的学科学习的同时,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摘自《章明工作室》)这里的教学质量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教学内容的掌握,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对于学科、生活和人类自身的热爱。而这其中有过半的东西是无法用试卷来检测的,无法进行看似科学的定量分析,这似乎与我们当今普遍执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相去甚远。其实许多人都心知肚明,在我们的局长、校长心里,教学质量指什么呢?就是高考中考的升学率,就是学科竞赛的获奖人数与获奖层次,就是在大大小小的联考、质量调研的排名,就是那些做成了幻灯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质量评估会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二,生命线指什么?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比喻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性的因素。”看看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生存”“发展”“最根本性”,就不难体会生命线之何等重要。按照前面的命题推断,学校降低了教学质量,就要弱校乃至亡校;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如果不狠抓教学质量,那就要“岌岌乎殆哉”。第三,教学质量能不能成为学校的生命线?答案很显然,不能。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不仅仅是对教学质量内涵的误读,更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君不见,正是因为有那么一些人打着教学质量的旗号,干着应试教育的勾当,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把我们的教育引向了一条极为可怕的歧途。应试教育,特别是近来愈演愈烈的对高考和中考的炒作,已经成为危害教育和社会肌体的毒瘤。朱大可先生说:“高考制度已经演化成普遍的应试教育制度,并且掉头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中国文化的最大肿瘤。”“应试教育就这样塑造了国民的畸形人格,不仅把他们变成滑稽可笑的考试动物,而且对未来民主制度的建构,形成最大的威胁。应试人格一旦进入民主程序,就会把民主当作考试,以应付考试的方式来完成投票程序,也即放弃民主的主体性,以顺从威权的方式来应对票选,从而令民主理想和社会进步,化为水中泡影。毫无疑问,应试教育引发的不仅是教育危机,而且是国民和国族的政治危机。”第四,?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质量。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应该是教育质量,而不是教学质量。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保证人的生存和促进人的发展,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定时上交一定的分数和人数”(某校长语)。古人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古人就知道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塑造人,完善人。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1972年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提出,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如果我们把考量的标准定位在教学质量上,那么,很可能是学校生存了,发展了,而我们的学生却不能生存,不能发展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上生存、发展了。第五,在“五严”的形势下,校长们为什么还要大声疾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据笔者臆测,一是惯性思维作怪,二是权力寻租的思想作怪,三是指标压力所迫。在此不想详加分析,只想说一件事:《校长》杂志最近刊登了一组文章《应试教育的“共谋犯”》,行政官僚制度、出版商、老师、媒体、父母,都榜上有名,都是“共谋犯”,但究竟谁是“主犯”呢?这才是真正令人深思的问题。我想,即使现在暂不能给予明确的答案,但历史终将会给予公正的判决。我们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若干年后,回忆我们的这段教育历史,也许可能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为荒唐的一段历史,我们或许都是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听来令人唏嘘不已。第六,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出路在改革,应该说“五严”恰恰为我们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有效的改革环境,“五严”为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推行和深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在全省都不延长教学时间,不搞题海战役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成为一个学校着力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必将成为考评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地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生命的主动发展,才是现阶段学校的生命线。愿我们的教育一路走好!愿我们的改革一路走好!
㈢ 试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干部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干部轮训力度不断加强,干部培训需求趋于多元化。对于党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培训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干部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如何在既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教学质量是干部培训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课题。一、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各级党校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与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院校不同,党校在教育方式和教学机制上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必须遵循紧密联系社会,为党政服务、为党员干部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党校自身职能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从质量管理来看,学员就是党校的“产品",学员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党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党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教学质量受控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质量因素,主要包括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本文共计3页) [继续阅读本文]
㈣ 教学质量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命线
非常赞同
㈤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干部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干部轮训力度不断加强,干部培训需求趋于多元化。对于党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培训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干部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如何在既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教学质量是干部培训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课题。一、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各级党校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与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院校不同,党校在教育方式和教学机制上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必须遵循紧密联系社会,为党政服务、为党员干部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党校自身职能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从质量管理来看,学员就是党校的“产品",学员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党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党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教学质量受控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质量因素,主要包括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师资队伍
㈥ 浅谈如何提高党校课堂教学质量
党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党培养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是普及党的思想及当下大政方针的有效途径,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党员干部。党校培训班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每个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党校建设之本。因此,提升党校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党校培训班教学中面临诸多挑战
党校培训班在新时代面临着培训内容更新慢、课堂呆板无活力、理论和实际之间衔接不足、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教学经验缺乏等挑战,这些无一不在制约着党校培训班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党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这些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将党校培训工作真正落实,使培训效果显著。
二、如何提升党校培训班课堂教学质量
1.加快更新知识的速度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在党校培训课堂发展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正确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设计党校培训课程,使课程内容同步社会发展,是党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面对重重改革之下的中国,供求关系、生产力水平、对外经济联络状况等均发生着巨变,党校培训人员应加强对当下知识的更新,关注国内外发展情况,培养自身战略思维和改革意识,让培训内容与当下时事接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更要与时俱进,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升运用党政方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党建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思想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党性修养。
2.联系实际,深入基层
党性建设要联系实际,不仅要关注国际趋势、国内变化、省市级大事件的发展态势,更包含着本地区基层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这些无法陈列于教材之上,只能由党校培训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调查,在授课之余对本地区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才能在发现的问题中总结思路和对应之法,以更贴近学员日常生活工作的授课内容,丰富党员培训班课堂,带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引起学员对知识的共鸣,也对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探索发展教学方法,增进思想交流
党校教育,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员本身的发展,以思想教育带动领导干部的自觉性,帮助党员干部掌握良好的工作思想和方法,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实践来提高了解世界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教育工作者作为党校培训课堂上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改进,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学员的观念、思想、知识内容的变化倒逼教师自身理论升级,以便保护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党校培训班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各党政机关的骨干和领导干部,针对他们学历、年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在课堂教学时应采取不同手段。如: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办的培训班,因学员大多数文化水平有限,教学过程中应多从实际出发,以多角度联系现实问题,力求使讲授过程生动活泼,以浅显易懂方式讲授理论,激发参与者对知识内容的兴趣。在针对各领域领导干部开班的理论培训班中,应注意到学员作为工作一线上的领导干部所特有的丰富工作经验,对党的大正方针有粗略的了解却不系统、不详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整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重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以帮助学员对理论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以教学相长为本,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使学员素质提升的同时教师的教学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才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提升
党校教学工作中的实效性是指教学效果,不让培训成为无效培训。党校培训的教学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党的建设,将知识渗透到参与者关注的实际工作中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进行细化和延伸,使党校建设真正服务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党校的教育工作应该注重实际效果,注重投入产出比,一定要确保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能为学员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不做形式主义徒劳无功的无效教学。这就对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针对教授对象选择相对应的教材,更要追求课堂效果和关注课后成效,以其反推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充实,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党校课堂,提升培训班教学质量。
党校教学工作中的针对性是指结合实际生活,针对当前局势和面对的情况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地域性、人文性、适宜性和时效性。要充分注意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要求,及时宣传大政方针指导下改革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着重解决群众所关心的各种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结束语:党校教师对自身的不断充实、对教课对象的深入了解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党校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除了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了解和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塑造完美的个人形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展现教学艺术,以与学员多多沟通为桥梁,共享党校课堂上自我提升的过程。
㈦ 新形势下党校是不是越来越受重视
当然不是
当前,我国干部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干部轮训力度不断加强,干部培训需求内趋于多元化。对于容党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培训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干部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如何在既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教学质量是干部培训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课题。一、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各级党校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与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院校不同,党校在教育方式和教学机制上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必须遵循紧密联系社会,为党政服务、为党员干部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党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党校自身职能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从质量管理来看,学员就是党校的“产品",学员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党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党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教学质量受控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质量因素,主要包括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师资队伍......
㈧ 为了使学校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达到学校的生命线,陆校长怎么做的
科研促管理陆校长深刻认识到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工作中提出了以科研推版进教学权和管理,以教学质量来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方针。.制定了科学的年度发展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的制度。每学期初,学校与各处室、各年级以及全体教职工签订工作责任状,使得人人有目标、有动力、有措施;期末对各处室、各年级、各教研组比照责任状条例进行量化考核。
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采取行政干部下年级制度,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既抓教师的教学常规,又抓学生的学习常规,向常规要质量。采取以检查促落实,以考试促落实,以听课促落实,以奖惩促落实,以评比促落实,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落实。
㈨ 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更加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往往很多学校没有注意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提高教学是为了解决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整性。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自身是可持续,对学生是,塑造成功的人生,对国家是增强综合国力。
(1)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教学质量提高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上。教学质量高低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的目的和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的目规定了受教育的者的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培养目标规定了培养者的具体质量是人才合格的质量规格。只有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2)教学质量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
国家党大会提出,我国即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能不能再短短时间里面培养大批人才,这就依靠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上。 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困扰,一方面还解决了人才培养的计划,更主要的一点,是国家昌盛与否的的主要力量。
(3)教学质量是唯一评估教师水平的标准。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体现在学生上,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人正直等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价值也有了体现。
(4)学生未来的发展依靠教学。
学生按照科学的教学,学生的未来发展将有着不一样的模式,学生更容易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教学质量可以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决定学校的存亡,会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所以教学质量对学生,学校,甚至国家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把握未来。
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
㈩ 什么叫教学质量
《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内价”,“最终体现容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教育质量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从宏观层面看,教育质量即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也可称之为“体系质量”。所谓体系质量实质上是指其与系统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之间协调问题。也就是说,它以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否协调一致为标准。什么时候系统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什么时候就表现出较高的体系质量。微观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其“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一般的质量要求,亦教育的根本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