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印度舞蹈男教学

印度舞蹈男教学

发布时间:2021-03-06 08:06:43

『壹』 有没有男的跳印度舞的

很少见男的跳印度舞 不过可以去尝试一下 挑战一下自己是个挺不错的主意

『贰』 我想在集体婚礼上和我老公跳个印度舞!求男士动作!

有个很出名的印度歌叫《女友结婚了但新郎不是我》你可以下载这个MV来学哦~里面有印度舞蹈

『叁』 一段印度舞蹈表达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生的故事的印度舞蹈

可以看几部印度爱情片,里面的歌舞可是不少呢

『肆』 怎么跳好印度舞蹈

多听音乐,从音乐中感悟。而且多看视频,从中找出自己的缺点。注意腰部的用力以及和身体的协调。

『伍』 印度舞蹈的资料

http://www.ddzw.net/video/teaching/2006-05-11/1147317451d78359.html
这里有舞蹈教学

什么是印度舞

一)印度舞蹈概述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相当发展。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但是,有关舞蹈艺术的专著应该以婆罗多的《舞论》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它是公元2世纪的产物,但其内容应更早于成书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论》是一部诗体著作,它全面论述了戏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具备,而主要是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起一个戏剧工作手册的作用。它论到了剧场、演出、舞蹈、内容情调分析、形体表演程式、诗律、语言、戏剧的分类和结构、体裁、风格、化妆、表演、角色,最后更广泛地论及音乐。这个全面总结一经出现,便对后来的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它基本上是注重实际演出工作的书,但是它在理论方面仍接触到一些重要问题,对音乐、舞剧等方面优美艺术的各个部分进行了很好的阐述。到后来,香格尔戴沃在自己的《格冷特·勒德纳格》一书中,对舞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到舞蹈种类等内容。书中讲到了“当得沃舞”(一种湿婆舞),湿婆神是这种舞的始祖,湿婆把这种舞蹈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和婆罗多牟尼。当得沃舞是表示有关世界末日的舞蹈,当世界开始毁灭时,在布德杰里和沃亚克拉巴德仙人的请求下,湿婆表演了“阿安德·当得沃”舞,当时四副面孔的梵天为他击掌伴奏,毗湿奴为他敲鼓,又有登巴鲁和纳罗陀为他伴唱。

到了迦梨陀姿时期(公元5世纪),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发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剧作使古代印度戏剧创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不仅以诗驰名于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剧作家,他流传至今的剧本《沙恭达罗》、《摩罗毗迦与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剧词中散文与诗歌并茂,穿插自如,而且剧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罗毗迦与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论还进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舞蹈和表演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对后来舞蹈的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同音乐一样,舞蹈艺术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印度自古以来时兴舞女在寺庙跳舞,迦梨陀婆曾经描写到当时一些寺庙中的舞女情况。在拜纳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给儿子过生日跳舞的舞妓们。但是据史料记载,当时舞技演员的社会地位不高。甚至在娑罗多时候,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艺人已受到社会歧视,当时婆罗多仙人曾与了一长篇故事,描述演员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员在社会上卑贱的地位。不过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是很受重视的,各阶级的男子和妇女都学习这两种艺术。

从地区角度看,印度舞蹈可分为北印度舞蹈和南印度舞蹈两类。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罗多舞和格塔克里舞。

除上述古典舞蹈外,印度各地还有许多民间舞蹈。这些民间舞蹈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群众欢迎,是印度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印度舞蹈类别

从舞蹈内容和性质区分,印度舞蹈可分古典和民间两类。古典舞蹈有四个,即曼尼普利舞、婆罗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

1.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产生于曼尼普尔地区,因而得名。曼尼普尔一向有“舞蹈之乡”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必备的一种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优美的民间舞蹈发展而来。据民间传说,在古代,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创造了一种舞蹈,并且选择了一片适于跳这种舞的山谷地带,但是地势低洼,淹在水中。于是湿婆神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了洼地,开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尔。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尔跳的第一个舞蹈叫拉伊哈罗巴舞。拉伊哈罗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种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时,往往全村人参加。

曼尼普利舞是几种舞蹈的总称,属于曼尼普利舞的有与颂神有关的班格·贾兰恩舞(快步舞)、格拉达尔·贾兰恩舞(击掌舞)、表现克里希纳(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尔舞(伙伴舞)、泼水节时跳的塔巴尔·金格比舞(月光舞)等。平常人们所说的而且也是闻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满艳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据说,大约在1700年前,曼尼普尔地区出了一位国王,名叫杰辛格。一次,他在梦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便教他的女儿学会了这种舞蹈。从此,使这个舞蹈得以流传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衮古·拉斯舞(林舞)、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这些舞蹈,都是表现克里希纳和高比族(一种牧族)姑娘们之间的爱情和嬉戏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纳。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们穿一种叫巴尼格的圆圈裙,没有褶纹,裙子上罩一件薄纱,腰部系一根腰带,上身穿一件紧身短衣,头戴薄纱巾和帽子。克里希纳穿黄色衣服。他们的服装色彩,同舞蹈气氛十分协调,使舞蹈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2.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印度学者认为,这个舞蹈渊源于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婆罗多舞在南方的发展,与南方各庙宇里的神奴有密切关系,传说仙人婆罗多是这个舞蹈的祖师。

关于婆罗多舞的来历,说法不一,但不管哪种说法,都与阿周那有关。有一个故事说,在阿周那寄居他乡时,他把这个舞蹈教给了摩德斯耶(维拉特)国的公主乌特拉。后来,这个舞蹈又从维拉特(今天的斋普尔)传到全印度;另一个故事说,阿周那在羯陵伽国京城马勒格·巴登摩时,把这个舞蹈教给国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儿吉特朗格达(她后来同阿周那结了婚)。所以在南印度,一般认为,吉特朗格达后来当了神奴,阿周那回国时,她没有和他一起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舞蹈是由泰米尔纳德邦著名的民间舞蹈古拉温吉舞发展而来。古拉温吉是一个流动的山族,他们在全邦范围内活动,靠看手相和跳舞卖艺营生,他们跳的舞就叫古拉温吉舞。古拉温吉舞比婆罗多舞简单,但是很受欢迎。

哑演是婆罗多舞的特点,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诸如战争、爱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种面具表达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点。婆罗多舞一般由格尔纳塔克音乐伴奏。阿尔利布琴一响,演员并拢双脚,两手向头上方伸去,然后随着幕后传来指挥演员动作的乐器声,演员用颈部、嘴、眼睛、双手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动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现各种思想。

3.格塔克里舞

格塔克里舞是喀拉拉邦最有名的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格塔克里舞实际上是一种故事性很强又独具特色的颂神舞。大诗人瓦拉多尔称格塔克里舞为“艺术的皇后”。把故事、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和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格塔克里舞的一大特点。

格塔克里舞通常在庙会期间于夜晚演出,剧中所有角色均由男子扮演。表演的形式是哑演,但有敲打乐器伴奏。舞中的故事情节,用朗诵诗的形式表达。诗句都是梵语化的马拉雅拉姆语,一个人在幕后朗诵。演员身躯的姿态和手势,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双脚跳动的快慢,两手和十指的各种动作以及眼睛、鼻子和嘴唇等的不同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诗句的内容。演员们只表演不说话。优秀的格塔克里舞演员,十分精通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和表演技巧,他们只用眼神就可以表现各种思想感情,用眼睛转动的快慢,表现圆圈,阿拉伯数字“8”等。他们表演天鹅、蛇和猴子等动物的动作,形象也非常逼真。他们甚至可以用半边脸表演憎恶和愤怒,用另一半脸表演高兴和欢乐。

面部化妆在格塔克里舞里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化妆,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经过化妆的面部,有助于表现舞蹈的各种思想内容。他们用米粉熬成的稠浆糊,涂在面部,根据角色的不同,再涂上绿色、红色和黄色等五种颜色,正面人物脸上再涂浅绿色和白色;反面人物脸上涂几层粉白色,鼻子四周涂红色,眼睛四周涂黑色,佩戴红胡须;女角在黄色和淡红色的底色上,涂一层白色。

格搭克里舞,一般都取材于《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但是现在也有人用它作为政治宣传的手段。

格塔克里舞蹈艺术,一般人不太容易欣赏,但是在喀拉拉邦,人人都能领会它的艺术美,而巳城市乡村都会演格塔克里舞。

4.克塔克舞

克塔克舞产生于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是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著名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克塔克本是一个种姓,专门从事舞蹈,以卖艺为生,他们所跳的舞叫克塔克舞。克塔克舞原是一种宫廷艳情舞,在封建帝王时代,专供王公贵族茶余饭后消遣。现在成为大家皆跳的舞蹈。

克塔克舞男女均可表演。内容主要是表现克里希纳与拉塔的爱情故事。克塔克舞演员的脚上系有许多小铜铃,演员随着鼓声的变化而发出不同响声,时而铿锵有力,繁音流泻;时而细碎悦耳,娓娓动听。随着鼓点和音乐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表现各种感情,所以有人称它是表演各种体态的舞蹈。目前这种间蹈大多出现在银幕上和舞厅里。

印度除古典舞蹈外,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舞蹈。印度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古典文献《夜柔吠陀》和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都有记载。有些是属于宗教性的,有些是属于季节性的等等,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众欢迎,所以有些民间舞蹈能够世代相传。现择要分述如下: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人在丰收季节跳的一种庆丰收舞。舞者不拘老幼,任何人都可参加。只要有块空地,一群人聚在一起,敲起鼓,便可跳起来。开始是沿圆圈跳,新来者可随时加入,而不会打断舞蹈的连续性。鼓手站在场地中央,舞者围着鼓手转圈。鼓者击一会儿鼓,便把鼓槌向上举起,跳舞的人看到举起的鼓槌,便加速步伐,越跳越快,全身也随着快速抖动,并且一只脚着地,举起双手,不断跳跃转圈。跳到高潮时,他们双手击掌,不时发出“巴莱!巴莱!”或“嗬!嗬”的喊叫声。喊声异常威武雄壮,舞蹈欢乐活泼,跳的人常常乐而忘形,看的人也往往手舞足蹈。高潮过后,就变为慢步舞,随着悦耳的音乐,用一只脚缓缓地跳。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用手蒙住左耳,唱支歌,大家又立刻像起初那样狂舞起来。如此快慢相间,反复几次,跳的时间可长达几个小时。熟练的彭戈拉舞演员甚至能做出十分复杂的杂技动作,例如躯干接近地面,脊柱后仰或者一个跳舞者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则屈膝跪着跳舞。由于彭戈拉舞没有严格的规则,它给人们一种新鲜、自然和充满活力的印象。这种舞的动作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旁遮普邦人的男子汉气概。

彭戈拉舞有几种,其中主要有鲁迪舞、秋莫尔舞、纠格尼舞等等,彼此略有区别。这种舞技巧高超,队形多变,无矫揉造作之感。用音乐和手鼓伴奏,旋律优美,和谐有致,而且自然感人。

舞者的服饰是头上缠时髦的头巾,下身围条漂亮的围裤,上身穿一件丝织宽衣,衣上染着蓝或深红颜色,绚丽夺目。脚上系有脚铃,舞者足部的动作熟练,伴随着音乐、手鼓和脚铃有节奏的响声,生动地表现出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那愉快的曲调和灵巧、优美的舞姿,以及那丰富的表情,体现了印度人民战胜自然,获得丰收的决心与乐观精神。

格塔舞,是旁遮普邦最古老的舞蹈。“格塔”的意思是击掌。从前跳格塔舞是为了取悦天神。今天在人们结婚等喜庆活动时也跳这种舞蹈。

格塔舞非常简单,然而舞姿动人。这种舞通常是在月夜跳,舞者先围成一圈,然后随着急促的鼓点,逐步把圆圈扩大。这时,有三四个人走到圆圈中央开始起舞。他们边跳边唱,起着领唱作用。他们唱的歌叫塔拜或巴德,每次唱到最后一句时,其他人一边拍手,一边重复唱一次,如此反复,直到结束。

格塔舞一般是妇女跳的舞蹈,男子也可以跳,但是要和妇女分开,另外围成一圈。只有庆祝结婚时,男女才可以共舞。

秋莫尔舞(即狂舞),是男子跳的一种舞蹈。虽然不像彭戈拉舞那么著名,但在旁遮普的广大农村也很盛行。因为它是与农业节日有关的舞蹈。这种舞蹈任何时候都可以跳。它和格塔舞类似,跳时先围成圆圈,在鼓声伴奏下,有时男子每人各持一短棒,相互有节奏地敲击,转圈跳舞。跳秋莫尔舞的人,头上要系一种带缨络的华丽头巾,穿白色圆领长衫,披各色布单,布单两头系在左腰,色泽鲜艳的宽边下衣一直笼到脚面,脚穿软鞋。秋莫尔舞十分优美动人,一跳就是三四个小时。

另外,喀喀舞、鲁递舞等,都是盛行的女子舞蹈。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的一种著名民间舞剧、形式很特殊,舞中有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与歌舞剧相似。角色全由男子扮演,观众也全是男的。

表演波瓦依舞剧是袍吉格族、纳耶格族和迪拉格尔族的祖传职业,他们组成歌舞剧团,串乡走村,四处巡回演出。尤其在九夜节时,一定要表演皮瓦依舞,以迎接波瓦依神母(即难近母),这就是舞剧名字的由来。

这种舞剧没有舞台,在露天广场或庙宇的庭院内演出。不过演出时,需要在庭院或广场里放一个难近母神像,并在像前点盏油灯。演出常常从头天晚上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每一个波瓦依舞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斯旺格,每个斯旺格有一两个角色,表演某一个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或社会人物。舞剧中往往夹杂一些讽刺性的笑话,用以达到某种揶揄目的,很有意思,深受人们的欢迎。

格尔巴舞属于敬神舞,是古吉拉特·邦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它有两种形式,即“格尔巴”和“格尔比”。格尔巴舞是女子跳的,格尔比舞是男子跳的。

妇女跳格尔巴舞时,把点着灯的陶罐或某种农作物的青苗放在舞场中央,然后围成圆圈,头顶带孔点灯的陶罐,在伴唱声中,尽情舞蹈,以表示对大地母亲祈祷。此舞别具一格,由于头顶带孔点灯的陶罐,随着身体的摆动发出闪烁的灯光,如同钻石一样美丽,灯光照出的影子也特别好看。过九夜节时,妇女们尤其喜欢跳格尔巴舞。美丽的姑娘们头顶点灯的陶罐,成群结队地跳着舞前往各家,邀请大家前来参加跳舞。连续九天的节日期间,处处是舞蹈,家家有歌声。除了敬神性的节日,如在克里希纳降生节、罗摩诞生节外,其他一些节日也可跳这种舞蹈。春节、姑娘节、寡妇节等节日,也跳格尔巴舞。

格尔比舞是在九夜节时,男子们为纪念难近母神而跳的一种舞蹈。其他时间一般不跳这种舞。舞场的布置和跳法,同女子跳的格尔巴舞一样,只是男子跳舞时,头上不顶陶罐。跳格尔比舞的人,上身裸露或穿带花边的古式长衫,下身穿一条拉贾斯坦式的裤子。

拉斯舞,是古吉拉特邦另一种著名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这是一种男女混合舞,有三种形式,即登得·拉斯格(棍子舞)、达尔·拉斯格(击掌舞)、拉黑德·拉斯格(表演舞)。登德·拉斯格舞(棍子舞)在北印度尤为流行。在秋月节时,处处都可以看到跳这种舞的场面,其他节日时也有跳这种舞蹈。从前,拉斯舞只是表演黑天神的生平事迹,只唱与黑天神有关的歌曲,今天歌词内容有了变化,也可唱其他歌曲。跳拉斯舞时,服饰打扮没有一定之规,一般女的穿宽上衣和裙子,男的穿长衫或瘦腿裤,有时要有一个演员打扮成黑天神的模样。

除上述舞蹈外,印度各邦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而且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
参考资料:http://www.heiyou.com/tribe/1498/1520232.sht

『陆』 一般跳印度舞男的穿什么

印度舞的男人 穿的很随意啊^
没有特殊服装啊……
你要穿服装就得配版合节日啊……
你是权在印度本民族什么节日 跳的什么曲子?才知道穿什么啊~
休闲西装…… 灯笼裤 背心 紧身半袖 都有啊……
跳舞穿长袍 没听过 也没见过……
又不是巴基斯坦 阿拉伯

『柒』 急需一个印度舞的视频因为是男女学生共跳所以要确保一个月内可练完但又要古典与现代结合那种发链接谢谢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zMzc1NzYw.html

『捌』 印度舞蹈《神奇》教学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2WxN0iIRFc/?resourceId=0_06_02_99或
印度舞《神奇》—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内清在线观容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wMDYzNTA4.html

『玖』 求印度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课用,谢谢!)

印度民族舞蹈
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贬。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时期,经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关于舞蹈的记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2000多年前婆罗多牟尼用梵文写就的《舞论》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舞蹈的论著。
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拾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绸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库奇普蒂舞(Kuchipudi)、奥蒂西舞(Odissi)。
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古典舞蹈,起源于吠陀时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起初这种舞蹈是在庙宇里跳的。当时有一些被称为“戴舞达西”(神的女仆)的少女,从小被送入寺庙,以后一辈子唯一的使命就是为神献舞。后来这种舞蹈渐渐流传到了庙宇之外。
“婆罗多舞追求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的融合,是纯粹之舞、精神之舞、灵魂之舞,在舞蹈中通常表现为男女主人公进行对话,女主人公代表人类精神而男主人公代表宇宙精神。这种关系通常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女主人公渴望与所爱的人团聚表现出来。”
这种舞蹈形式以卡纳塔克体系的音乐为基础,讲求音调、节拍、表情和谐统一。通常由一名演员(女)独舞,台侧有五人协助演出。这个六人乐团经常由演奏铙钹的宗教师傅率领。舞者作为乐团的中心负责综合表演,打击乐由演奏姆里丹鼓的鼓手负责,歌曲的旋律伴奏还有笛子、小提琴或印度七弦琴。(小提琴的加入是近200年的事)
五人乐团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婆罗多舞者
“这种舞蹈一般有六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在整个舞蹈开始先向神祈祷的舞段。演员一出场,手指伸开,弯曲成荷花瓣的形状、全手像一朵盛开的荷花,这叫“阿勒巴得姆”姿势,象征把圣洁的荷花献给神。演员走到台前,先向观众合十致意,然后动颈、举日、伸手、拈脚……使人觉得好像神把生气
注入舞蹈雕像,使它复活了。以后的五段依次为贾提斯瓦抗姆(步伐与音调)、沙达姆(述说)、瓦尔纳姆(叙事)、巴得姆(表现)和提拉姆(结尾)。
婆罗多舞是有伴唱的,同一句唱词,演员要根据情节作不同处理。例如唱道:“哦!克里希纳,快来吧,别让我虚度一生”。这时女演员既可以恼恨地撇一下头表示:“好,你不来、等着瞧吧!”也可以表演手捧牛奶或糖果的碗去哄孩童时代的克里希纳,还可以像虔诚的信徒那样乞求克里希纳的怜悯,又可以作为克里希纳的情人拉达那洋渴望他的到来。观众如果通晓古代文学,就会很容易理解舞蹈的含义。”(《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
卡塔克舞(Kathak)
卡塔克舞起源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此舞名源于印度古代的民间说书艺人(名为“卡塔克”)。起初卡塔克们只是口述,后来为了增加渲染力,于是将动作和音乐结合,就诞生了卡塔克舞。比较独特是,该派舞者尊崇的舞王不是湿婆,而是克里希纳和拉达。这种舞蹈刚开始应该只是在民间传播,但到卧莫尔王朝时期,逐渐进入宫廷,并融合了波斯舞蹈的一些特点。
此舞又名“脚铃舞”。顾名思义,就是在双脚绑上许多的小铜铃。有多少?通常是50到200个。
卡塔克舞恐怕是最难练习的印度传统舞蹈之一,许多跳卡塔克舞的艺术家,从7岁起就要接受专业训练。不要小看这些铜铃,一个优秀的舞蹈者首先必备的素质就是能很熟练的掌握这些铃。一个一流的卡塔克舞者,可以通过精确的脚步控制,使得200个铜铃中只有那么特定的一两个发出响声!
卡塔克舞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节奏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班牙舞蹈。其实当年印度的吉普赛人就曾将卡塔克舞带往欧洲,所以西班牙舞蹈中可能也包含有北印度舞蹈的成分吧。卡塔克舞热情奔放,舞者始终面带笑容。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舞者都要跟随鼓点的节拍,时快时慢。快,如暴雨骤至;慢,则似杨柳拂风。“从技巧来说,卡塔克舞是平面的,永远随着一条垂直的线,没有停顿和转向。…………笔直的步伐、滑翔的动作、快速的旋转、变换的速度和韵律构成了卡塔克舞的美和灵巧。
同其他舞蹈一样,舞者首先向神灵或观众中最重要的主办人祈祷。之后便慢慢展示其眉毛、眼睛、颈项和肩膀的优美动作,接着展示有节奏的动作。在三人、六人、九人、十二人的组舞中单腿旋转动作往往意味着终曲。纯舞蹈的部分后面往往是短促的、在重复的乐曲伴奏下的解释性段落。主舞者偶尔插入的蹦豆儿似的道白,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这些滑稽剧通常是根据城乡居民耳熟能详的抒情诗演出的。舞者在纯舞蹈段落中有即兴表演的自由,他同鼓手之间展开健康的竞争是很正常的。在滑稽剧中,舞者根据诗句做即兴表演的能力往往可以测试出他的水平。”
卡塔卡利舞(Kathakali)
卡塔卡利舞起源于喀拉拉邦,起初只有男子可以表演,后来慢慢开始允许女性表演者参与。
该舞蹈有明显的特点。每位演员在表演前,脸部都要浓妆重彩(有点象京剧)。化妆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妆化的非常非常细腻。为什么说“非常非常”呢?因为一次化妆通常需要4个小时!卡塔卡利舞的妆厚可达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妆(吉尼斯记录)。
卡塔卡利舞的面部化妆衣着上也很有意思。上身五颜六色,但下身,一律是白布。这里面到有一个典故。
“传说一位学者为演员的服装苦思了好几天,不得其解。后来他来到了海滩上,忽然看见海里冒出许多穿戴各种服饰的人,使他豁然开朗。但他看到的只是上半身,下身穿什么呢?最后决定取白色的浪面作下身,所以演员都围白布。”
通常穿不同服装的人代表不同性格的人,例如绿色代表勇敢、神圣的性格,而白色的胡子代表着虔诚。
卡塔卡利舞“强调眼睛的流转,表情非常丰富。”(在15厘米厚的妆下,作出“丰富”的表情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另一个特点是,该舞的叙事性很强,有舞剧的特点。通常表演的比较多的是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选段。
“卡塔卡利舞演出前,通常先擂响大鼓,附近林子的人听到后,便点着火把,走过稻田,穿过椰林,循声而来。这种舞蹈不需要舞台,在空地上用香蕉杖叶围出一块不大的地方就行。观众在地上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通宵。当朝霞映红了椰子树梢时,人们才尽兴而归。”(《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
曼尼普利舞(Manipuri)
“曼尼普利舞产生于曼尼普尔地区,因而得名。曼尼普尔一向有“舞蹈之乡”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必备的一种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来。据民间传说,在古代,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创造了一种舞蹈,并且选择了一片适于跳这种舞的山谷地带,但是地势低洼,淹在水中。于是湿婆神用他的三叉朝劈山排水,填平了洼地,开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尔。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尔跳的第一个舞蹈叫拉伊哈罗巴舞。拉伊哈罗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种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时,往往全村人参加。曼尼普利舞是几种舞蹈的总称,属于曼尼普利舞的有与颂神有关的班格•贾兰恩舞(快步舞)、格拉达尔•贾兰恩舞(击掌舞)、表现克里希纳(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尔舞(伙伴舞)、泼水节时跳的塔巴尔•金格比舞(月光舞)等。平常人们所说的而且也是闻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满艳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据说,大约在1700年前,曼尼普尔地区出了一位国王,名叫杰辛格。一次,他在梦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便教他的女儿学会了这种舞蹈。从此,使这个舞蹈得以流传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衮古•拉斯舞(林舞)、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这些舞蹈,都是表现克里希纳和高比族(一种牧族)姑娘们之间的爱情和嬉戏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纳。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们穿一种叫巴尼格的圆圈裙,没有褶纹,裙子上罩一件薄纱,腰部系一根腰带,上身穿一件紧身短衣,头戴薄纱巾和帽子。克里希纳穿黄色衣服。他们的服装色彩,同舞蹈气氛十分协调,使舞蹈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优美动人。”(以上全段摘自《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该舞蹈主要特色是动作温和而持续。舞蹈常以爱情和生活趣事为主题,演员手臂动作柔软纤细,躯干动作自然松弛,女舞者如同盛开的花中花蕊一般美丽动人。
曼尼普尔的宗教仪式舞蹈另成一派:其中最重要的是男女教士在乡村的神灵前表演的麦巴和麦比舞。这些舞蹈往往在休克中结束。
以上舞蹈(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有时直接被称为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所以关于印度古典舞蹈流派,也有4派之说。可见这4类舞蹈是印度民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亦是印度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库奇普蒂舞(Kuchipudi)
库奇普蒂舞起源于安得拉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最初,它作为一种敬神仪式,由男女演员在寺庙里演出。后流传开来。
库奇普迪舞的舞蹈动作高度程式化,节奏欢快。和大多数印度舞蹈一样,情节多取材于神话故事。例如湿婆为了让死人复活,力分恒河水的故事。
起初,库奇普蒂舞是男女都可以参与表演的,但后来人们渐渐认为:舞蹈中某些角色不适合由女演员出演,库奇普迪舞曾一度被男演员一统天下。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舞蹈受到压制,无人问津,直到印度独立后,才重新焕发活力。
如今,学习库奇普迪舞在印度已经形成了新的时尚,姑娘们更是喜爱,因为能歌善舞总会让她们更容易找到如意郎君。

阅读全文

与印度舞蹈男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