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美术室外课堂教学活动

美术室外课堂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03-06 13:43:04

Ⅰ 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管理

【如何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兴趣是美术课的前提要求,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面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环节。
一、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适当增添校本教材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给学生以希望。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再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力的。老师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发挥潜能。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节学生兴趣、气氛的内容、手段溶入课程教育中。如多媒体教育、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课上我没有讲授理论的知识,而是在画室举办一个小型画展, 作品都是历届学生的优秀习作, 包括教师作品,内容题材什么都有.学生非常新鲜和好奇。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有效利用电脑技术,有效地加强了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
综上所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贵任感。在现代美术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钻研教材,备好课,教好课。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调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和谐的教学气氛的形成,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审美的良好教学气氛和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Ⅱ 如何有效地进行美术课堂教学

兴趣是美术课的前提要求,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面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环节。
一、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适当增添校本教材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给学生以希望。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再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力的。老师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发挥潜能。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节学生兴趣、气氛的内容、手段溶入课程教育中。如多媒体教育、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课上我没有讲授理论的知识,而是在画室举办一个小型画展, 作品都是历届学生的优秀习作, 包括教师作品,内容题材什么都有.学生非常新鲜和好奇。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

Ⅲ 如何真正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美术教学活动

从教材体系中把握训练点,恰当定位“知识与技能”训练目标。很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点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反复出现,所不同的是训练的要求及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度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加深和提高的。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到相关隐含在具体教材中的内在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序的信息,并结合具体年级具体教材能恰当地进行教学要求的定位与把握。

Ⅳ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教学无痕,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的实效性非常重要,它表现在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注重美术课堂中的“音乐情境、诗歌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音乐情境 诗歌情境 生活情境 游戏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的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导者。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用有效、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音乐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记得哪位哲人说过:“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而音乐与美术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中的音符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产生旋律、节奏。美术也一样,不同的色彩、线条,通过变化、交叉、叠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是空间的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诗意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欣赏王文彬的油画《拾穗》时,让学生倾听《劳动最光荣》,一边欣赏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一边观察人物的动态结构;如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着古筝《高山流水》的弹奏,一边欣赏着董源、范宽的笔墨丹青;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的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课时,我同样尝试用音乐的熏陶,比如:第九册《色彩的世界》,我先让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然后再转入美术的色彩情感,让学生觉得形与象相通;而在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创造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米罗、达利的作品,一边欣赏爵士音乐或黑人强劲的鼓号声;如痴如醉的乐典无形地牵引着我们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不仅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诗歌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把绘画称为无声的诗,把诗称为有声的画”。中国山水画家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见诗歌与绘画这二种艺术真称得上水乳交融了。把诗歌引入美术课堂,依据学生的丰富想象;把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去领略诗情画意,增强审美感受。如在上第五册《四季歌》时,欣赏徐英槐的作品《月落乌啼霜满天》时,根据图意引入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整首诗写出诗人张继强烈的思乡情,这种“静与响、虚与实、远与近”有机的结合将国家的安危和个人的乡愁紧紧串联起来,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境界。此画就是根据诗意而来,徐英槐所表现的就是一种非常大胆、出色的艺术创造。又如,第五册《飞流直下三千尺》,欣赏李可染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一作品时,先提问:这副画里描写的主要是什么景物?看了这副画你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欣赏作品之余,配上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把学生融入到极其诱人,美妙的诗情画意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图文欣赏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观等,在对审美客体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审美客体进行再创造,构成脑中的审美意象唤起美感。欣赏的目标不仅只是解读一幅作品,而是通过对一幅作品的赏析,提升欣赏者的审美能力。通过联想、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联想绘画,领悟诗中用色的妙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就会跃然纸上。诗画结合,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意境和审美享受。 三、利用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自然里”。好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学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的生活,充实而有成就感的生活,随时可获得各种关爱和帮助的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艺术贵在完全可以“学以致用”,将生活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设计艺术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我时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学习美术,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还得走出室外,到社会中去。一是体验生活,深入观察,掘取素材,捕捉创作灵感。二是与人交流,互相切磋,感悟美术的真谛,不断提高。如第七册《台灯设计》一课,当同学们做完各种造型台灯时,我们模拟了一个买卖台灯的现场,一部分同学叫卖,一部分同学当顾客买台灯。在买卖的过程中,用语言交流,使自评互评在游戏中有趣地进行,远远超过了只是老师批改作业的范围,学生创作热情大,把自己溶入现实生活,让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评价在交流中展开,使学生感受到实用美术的真谛。另外要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吸取审美的营养。如第四册《春天来了》一课,天气晴朗,地点设在室外,让学生融入大自然中,亲自去闻一闻花香,摸摸花草树木,这样他们会很兴奋。因为这里有着作者的寓意。课堂上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让学习生动,让学生心动,心动而产生美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实践观,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获得培养与校正。要让学生创造美,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需要我们去发现;美,需要我们去鉴赏;美,需要我们去传导;美,需要我们去创造。大师贝多芬说过:“自然是培养心胸的学校。” 对儿童来讲,只有当美术学习是一个自然而快乐的过程时,他们才能永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把美术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的需要。教师需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提供多样的表现机会,他们才能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去探索世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利用游戏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努力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如第三册中的《好大的向日葵》一课,可以将本课设计成四个环节,即学生要创的四关,每一关都有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他们助威。第一关:你会画向日葵吗?第二关:比一比谁画的向日葵最美?第三关:比一比谁画的最向日葵最大?(都说自己的向日葵大,没办法比)问题出来了,怎么解决呢?第四关:你画的向日葵究竟有多大?怎么才能看出来?你能想办法让你的最向日葵大吗?(学生讨论)学生热情高涨。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创作的快乐。 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在体验中感受美、创造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将与各位同行一起探索、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Ⅳ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是适合的

美术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通过课堂体验,让孩子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性,激发他们内心世界,给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综合能力。那么下面由小编带来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 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3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

Ⅵ 怎样让美术课堂教学从有效到高效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方式的设计高效、有效,通过不断变化的方式、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从而达到塑造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操的最终目的,一直是我探索的课题。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三、引导学生高效的主体性实践
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图画,要求学生描绘形态各异的鱼放在其中。随即,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鱼,有小鱼有的局部是一条光怪陆离的鱼妈妈身后带着一群漂亮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鱼围成圈像绽开的花朵;两只大螃蟹挥动铁钳正在比武。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迷人的“鱼游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海之诗”音乐吸引了全班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体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造的灵感。
四、 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教师要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对于学生绘画不好的特别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对于绘画不好的学生作出富于鼓励的语言,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的特点。如“画得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画得更好”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画得不好的学生能够有自信,而不因为学生画得不好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绘画学习和迁移。在尽可能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引发学生自由绘画,这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绘画学习的起点。
我认为,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高效课堂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效课堂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高效的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方法是完成高效课堂的纽带。

Ⅶ 浅谈怎样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这是魅力教学的共性。美专术是一门艺术学属科,需要专业的精神,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美术的魅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

Ⅷ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美术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主要舞台。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它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人才为目的,大力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呢?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探讨及多年的教育实践给我提供了如下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
在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恰巧能满足他们贪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游戏”教学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譬如在教《化装舞会》这一课时,我先在幕后给几个同学戴上做好的面具,并在服饰、发型、道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搭配,然后请他们“登台表演”,将一台“化装舞会”的盛宴呈现在他们面前,表演结束,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我再问他们:是否想自己动手,举行一场化装舞会?大家齐声回答:想。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尔后,我再指导他们自己动手,人人参与,举行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化装舞会”。所以,我认为,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扩散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且寓教于乐,最大程度地愉悦师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比较分析,在发现中提高
对比观察——比较异同——导出发现是美术教学中观察及欣赏和表现时常用的手段,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分析,能提高学生的
认识和理解能力,欣赏和概括能力,思维与表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对事物的深刻印象。譬如在石膏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将物体本身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等,及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高矮、前后位置等,反复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努力去表现其最本质的特征。再如,在教《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我也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大”与“小”的比较与分析:和摩天大楼比肩的“衣夹”;搭着梯子才能爬上去吃的冰激淋;能驮着几个孩子爬行的虫子;可以在里面游泳的水杯??通过比较,让孩子们分析事物的“大”与“小”,了解其本质,提高其参与意识。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与审美能力。
三、讨论交流,在思考中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按学生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强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变换模式,要将讨论式教学融入课堂。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让孩子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会用到讨
论式教学方法。譬如我在教《会响的玩具》一课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会响的玩具?它们为什么会响?请你思考一下如何制作会响的玩具?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析思考,教师稍作总结点评,一堂课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剩下时间交由他们探究制作便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与表达,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四、多元评价,在评价中体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评价时不要以某一个高度为标准,尊重每个学生的感知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尊重其生命成长的历程,发现其闪光点,真正实现多元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意多元评价的使用。譬如在一堂课的最后,往往会有一个作品评价的环节,我通常采用的是“师评、自评、他
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在沟通与协商中增进了解,在多元评价中反思与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艺无止境,以上观点和看法也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思考而已。现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课堂呼唤具有创新性的有效教学活动,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并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美术教学艺术的真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Ⅸ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美术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主要舞台。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它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人才为目的,大力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呢?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探讨及多年的教育实践给我提供了如下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
在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恰巧能满足他们贪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游戏”教学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譬如在教《化装舞会》这一课时,我先在幕后给几个同学戴上做好的面具,并在服饰、发型、道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搭配,然后请他们“登台表演”,将一台“化装舞会”的盛宴呈现在他们面前,表演结束,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我再问他们:是否想自己动手,举行一场化装舞会?大家齐声回答:想。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尔后,我再指导他们自己动手,人人参与,举行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化装舞会”。所以,我认为,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扩散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且寓教于乐,最大程度地愉悦师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比较分析,在发现中提高
对比观察——比较异同——导出发现是美术教学中观察及欣赏和表现时常用的手段,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分析,能提高学生的
认识和理解能力,欣赏和概括能力,思维与表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对事物的深刻印象。譬如在石膏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将物体本身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等,及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高矮、前后位置等,反复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努力去表现其最本质的特征。再如,在教《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我也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大”与“小”的比较与分析:和摩天大楼比肩的“衣夹”;搭着梯子才能爬上去吃的冰激淋;能驮着几个孩子爬行的虫子;可以在里面游泳的水杯??通过比较,让孩子们分析事物的“大”与“小”,了解其本质,提高其参与意识。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与审美能力。
三、讨论交流,在思考中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按学生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强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变换模式,要将讨论式教学融入课堂。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让孩子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会用到讨
论式教学方法。譬如我在教《会响的玩具》一课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会响的玩具?它们为什么会响?请你思考一下如何制作会响的玩具?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析思考,教师稍作总结点评,一堂课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剩下时间交由他们探究制作便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与表达,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四、多元评价,在评价中体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评价时不要以某一个高度为标准,尊重每个学生的感知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尊重其生命成长的历程,发现其闪光点,真正实现多元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意多元评价的使用。譬如在一堂课的最后,往往会有一个作品评价的环节,我通常采用的是“师评、自评、他
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在沟通与协商中增进了解,在多元评价中反思与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艺无止境,以上观点和看法也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思考而已。现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课堂呼唤具有创新性的有效教学活动,这就迫

阅读全文

与美术室外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