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课上可以先让同学们花几分钟的时间看一遍课本预习一下
然后可以开始授课内,讲述一下该实践活动的内容容,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再联系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给同学们展开讲讲,再来让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做一下联系,实践一下。
最后可以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⑵ 小学品德与社会关于责任教育的讲课教案或课堂实录
小学品德与社会《要有家庭责任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 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一份力。
2、 明确当好家庭小主人主要应做到哪些。
情感
1、 激发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 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为
1、 主动承担家务。
2、 家中遇到困难,尽力分忧解难。
3、 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关于“有家庭责任感”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了有关“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自己良好的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生活上不比吃穿”等教育。这些都是从具体做法上讲的,本课则是从理性认识上阐述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自觉的对家庭负起责任来。培养学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这对学生全面形成负责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文主要从家庭的主人不分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出一份力量等角度来阐述的。
少年儿童如何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力:1、主动承担家务。2、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分忧解难。3、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教法建议:
1、讲本课的观点时都要围绕家庭责任感来阐述。不能只重复以前的教育。
2、本课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前应对学生作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3、要注意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要有家庭责任感
〈教学目标〉
认知
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一份力。
明确当好家庭小主人主要应做到哪些。
情感
激发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为
主动承担家务。
家中遇到困难,尽力分忧解难。
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当好家庭小主人。
教学难点:强化家庭责任感的意识。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大家可曾想过,自己对家庭负有责任?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不论年龄大小,对家庭都负有责任,要有家庭责任感。
板书:十二 要有家庭责任感
2、(投影)出示思考题:有的同学说:"家里的事情是大人们管的,我只是个孩子,不用管。"这种说法对吗?(让学生议论片刻回答。)
小结:上面的这一说法,认为自己是个孩子就不用管家里的事情,这是缺乏家庭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是错误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儿童,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
二、通过课文、 明确观点
(一)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对家庭负责任?可结合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作为家庭的小主人,要与父母长辈一样对家庭负责任。而且,要为家庭生活美满出一份力。)
小结: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是家庭的主人,对家庭的事情就要关心,就要参与,就要与长辈一样对家庭负责任。
板书:家庭的小主人,要对家庭负责任。
(二)我们如何为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出力呢?学习课文3至5自然段。
1、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把这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1)你打算怎样做?(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动去做。)
小结:现在家务劳动的内容仍然很多,如洗碗、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动去做。
板书: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2)(投影)说一说:你在家里经常做哪些家务事?你是否把做家务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
(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告诉同学,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的学习,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2、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家庭分忧解难。
过渡:在正常情况下,乐于做家务是具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但每个家庭难免会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情或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小主人,又应该怎样做呢?
(1)学生分小组议论、选代表在全班上发表意见。
小结:当家庭发生为难的事时,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父母长辈的事,而应尽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分忧解难。
(2)录音播讲"老舍的故事"--课文第7自然段(教师展示课本插图并让同学知道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3)提问:听了"老舍的故事"之后,你认为我们应学习老舍的什么好品德?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板书)
板书: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4)你家里是否发生过为难的事?你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你的做法合适吗?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把真实情况告诉同桌及全班同学。)
小结:(肯定和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我们既要向老舍学习,也要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做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小学生,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3、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过渡:在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的同时,我们必须经常告诫自己,不要给父母添忧添难。
(1)(投影)查一查:你是否有过给父母添忧添难的言行?
(学生议论,自查后告诉同学。)
小结:个别同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想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但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为父母增添了为难的事情。个别同学往往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向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这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为父母分忧解难,就应该时时想到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板书: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2)录音: "刘刚的故事"--课文第9自然段。
(3)提问:刘刚很想买旱冰鞋,但为什么却对父母说:"不想要什么了"?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具体回答。)
归纳:刘刚是个能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体谅父母困难,不向父母担过分要求的好孩子。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具有家庭责任感。可见,刘刚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投影)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刘刚一样的同学?有什么具体的事例?
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找身边事例。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同学了像刘刚一样,为了不使父母为难,从不乱花钱,不摆阔气,不与别人攀比,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这些都是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有家庭责任感?我们怎样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出力?(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总结:有家庭责任感是优秀少年儿童必备的品质,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长大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一)述说:(投影)
1.作为家庭小主人,怎样做才算对家庭负责?
2.你在家时能当好家庭小主人吗?做得怎样?
学生根据板书要点回答,对照自己,自查自纠。
(二)学《新三字经》有关内容:
具有家庭责任感,也是《新三字经》要求我们应该做到的。
(投影)……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
(三)评议:
1.[投影出示第59页"评一评"引导学生评议。
(1)刘东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小主人,应当具有家庭责任感,主动承担家务,面不应该把家里的活儿推给爸爸妈妈。刘东不仅不主动承担家务,隔壁的老奶奶提醒后,仍不去做自己应做的事。这就更不应该了。
(2)李琴的决定是正确的。她能考虑到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是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好孩子。
(四)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请你讲给同学听。也请你对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懂得要做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的道理。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将来必定是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小当好家庭的小主人,将来才会当好社会的主人。今天为家庭尽力,明天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愿同学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具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注意发现家中有哪些自己可以主动做的事,自己尽力做好后,讲给父母听。
2、向妈妈表示,自己主动承担一份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请他们监督,自己做得怎样。
3、利用一次小队活动,调查一下有家庭责任感的同学,将她或他的事例写成稿投给红领巾。
广播站。
4、收集一些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讲给大家听。
⑶ 求视频:什么网站可以免费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
⑷ 未来出版社 小学五年级 品德与社会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课堂实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构建,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生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使课堂变为学生参与的过程,以及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完整生命的投入过程,以及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与活力。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就应当采取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一、开放式的教学策略
开放式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将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需求作为调整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和完成教案,而是用教材教和创造性教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二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时空的开放。过去我们将教学局限于教室,使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应当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从教室扩展到学校、家庭、社区、田间、工厂及其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并让学生把在社会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带进课堂进行讨论;三是教学内容和结果上的开放,即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在学习结果上,既可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保留多种意见。如,我在教学《钱该怎样花》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零花钱是怎么花的,再向父母了解家庭的钱是怎样花的。有了这样的基本信息,大家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一文时,学生脑海里的生活资源就更充实,发言的素材也就更丰富了,谈得也就会非常实在,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实际,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言行。再通过拓展延伸,还让学生懂得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再好,钱也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定要合理消费。
二、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实施活动化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景,比如,可模拟创设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社会活动场景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去进行体验、获得认知及情感的发展;二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亲临其境的场景中获得认知,求得体验。在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有几点要引起教师注意:第一,要看内容是否有利于开展活动化教学,对不适宜开展活动化教学的内容不强求采用这一形式;第二,活动化教学要注意考虑实际的环境与教学条件。有的活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应当根据具体的物质条件和实际环境进行选择。第三,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景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我在教学《今天你安全吗》时,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安全事故,在小组内交流,并在老师创设的场景中,分析讨论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想一想预防的办法等等。通过探讨,学生知道了如果自己处在这样的场景中,要怎样做才安全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对话式的教学策略
对话式教学策略是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品德与社会”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话题和范例,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凭借这些话题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师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这一教学策略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真理的占用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和老师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和对话的过程。如,我在教学《民主管理我们的班集体》这一课时,通过平等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对人对事要公平、公正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课堂上,我抓住班干部选举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自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选好班干部。教学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选出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干部。当我问:如果现在我们选举班干部,你会选谁?并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讨论热烈:有主张选学习成绩好的,有的选人缘好不得罪人的,有的选跟自己关系好的有的选爱集体有号召力的,有的选爱劳动的,等等,并各自说出了自己选择的理由。具备单一优势的学生总是不能让全体同学信服,最后,大家选出了发展相对全面,且优势明显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同时,对这些同学存在的小毛病也及时指出来了,希望他们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更好地为班级同学服务。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逐步使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使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⑸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录泰山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首页 相册 标签试题(0)教案(3)心得(1)文章(6)教学管理(6)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春节风俗谈》教案
[ 2007-12-19 15:58:00 | By: 汶水闲人 ]
常识组区域性研究集体备课(课时)
学校
罗山小学
年级
四
主备人
刘辉
时间
2007年12月15日
课题
主题十三:春节风俗谈
课型
新授课
修订完善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民主自豪感。
2、 使学生正确认识文明过春节的好处,提过学生安全、文明、节约等意识,提高节日生活质量。
3、 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风俗特点,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甄别精华与糟粕的意识,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家乡过春节是的习俗。
学生:收集各地春节风俗习惯资料,收集中国传统节日。
教 学 流 程
复习
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感情,引导学生说一说:作为炎黄子孙,你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多少?谁来说说你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知
识
讲
授
一初步了解民风民俗
1、展示课前收集的传统节日。
2、读课本“民谣”部分,看看你又增加了哪些知识?
3、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中国人对哪一个节日最为重视?为什么?
二感受多彩的春节
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2、 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了解年、守岁、拜年、贺岁及家乡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如:贴福字、贴对联等)。
3、 贴对联:教师出示写好的对联,让学生贴,引导学生贴对上下联。
4、 教师小结。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过文明春节。
1、 教师导入:在我们欢欢喜喜过春节时也有许多不良行为,同学们看一看“59页图”,思考: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2、 小组交流。
3、 全班汇报
4、 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5、 师小结升华感情,
四,辨析。
1、 出示内容:前段时间,国家将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范围,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 小组交流。
3、 集体讨论。
五课堂小结:今日尽小责,明天担重任。
训练
设计
1、制作一张贺年卡,送给你最感谢的人。
2、制定明年的春节计划。
板书
设计
13、春节风俗谈
年 守岁 拜年 贺岁
文明春节
⑹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能为学校做什么课堂实录
我们家里都是非常干净的。可我们的班级却乱的像个垃圾堆。但我想我们的教室应该像版我们家权一样的地方。我想我能从我做起,不乱丢垃圾,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主动排齐桌椅,擦擦黑板,让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我想这样我们的学习兴趣会更高。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拖拉,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一定会主动帮助别人,我想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一定会来帮助我。我们班的同学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平时不互相嘲笑,不起哄,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影响别人。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如:广播操比赛,运动会,文艺活动。为我们班级争光,争气。
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班一定会成为一个团结合作的“大家庭”,在学习,体育,劳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
⑺ 小学品德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我家的绿色生活》教学设计镇江小学 居海燕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绿色生活,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如何选择绿色生活。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之情。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到超市、菜市场寻找绿色食品。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自己要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还要将环保意识带回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共同选择绿色生活,争当绿色家庭。(板书:我家的绿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师:东东同学自从学习了“我的绿色日记”单元以来,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了,她从此成了一个保护环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地方更值得她关注,这就是自己的家。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看看东东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如下:这是一套装修豪华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亲在用洗涤剂洗碗;父亲边抽烟边看电视(烟雾弥漫),电视音量比较大;女儿在强光下写作业;窗外不时传来刺耳的鸣笛声。虽然是白天,但室内灯火通明。门口有一装垃圾的大塑料袋。3.学生看完录像后讨论:她们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着环境问题?4.教师:你们家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三、走向绿色生活1.教师:这种生活方式既会影响身体健康,又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请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温馨、简朴的家中谈话。家中摆放有绿色植物。妈妈在用热水洗碗,没有用洗涤剂)3.讨论: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处。4.教师小结:西西家可以说过的是“绿色生活”。他们家的每一位成员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污染,他们一家为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就是“绿色家庭”。5.交流:要走进“绿色生活”,让自己的家庭变成“绿色家庭”,我们在生活中还应该做的事和应该注意的事。四、绿色食品1.教师:课前大家到超市去寻找绿色食品,有什么收获吗?2.学生汇报在超市寻找绿色食品的情况。3.出示绿色食品的标志,引导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绿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绿色家园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来的绿色生活的情景。2.教师:同学们心目中未来的绿色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十分迷人。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笔将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画出来、写出来,完成我们的第五篇绿色日记呢?3.学生设计未来的绿色家园。(1)分小组合作,有的同学画,有的同学写。(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介绍。(3)师生共同评议。(4)交流:我们心中未来的绿色家园。六、总结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共同呵护绿色家园。愿家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课外拓展1.与父母交流,订立家庭绿色生活公约,并坚持写家庭绿色生活日记。2.在居住小区开展环保活动,设立宣传栏,倡导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小区,让自己成为社区绿色使者。
⑻ 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一
、
什么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就是对你将要上的那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
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即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之前,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
活动规律,
强调研究教对学的指导,
重视教学活动整体功能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方
案。它有别于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必须是课前的。
二
、
为什么要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
“
主
动发展
”
,这里的
“
发展
”
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其次是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怎样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一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第二部
分是学情分析,
第三部分是教学目标制定,
最后部分是教学过程及说明。
四个环
节解决两大问题:一,发展什么,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二,怎样发展,通过教学过程及说明来解决。
下面结合展茅小学王志贤老师就六
(
上
)
年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的
教学设计作具体说明。
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三个要素:一,教材提供的内容,要求全而简;二,教材的要
求,
即编写者的意图;
三,
教材前后联系,
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
即教材的体系。
比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的
“
教材分析
”
这样表述: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
惯》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崇尚科学》第
1
课。
教科书先以
3
幅图片引出
3
种不良生活习惯,
让学生对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
有一个整体、
感性的初步认识,
再以一个好学生因迷恋网络而最终一步一步沦为
阶下囚的事例,敲响了“警世钟”
,教育学生引以为戒。而后,以“审判”的形
式,列举了烟的种种危害,较为形象直观。对于“世界无烟日”和“禁止吸烟的
标志”
,学生应该不会太陌生,所以课文中没有直接出示,而是让学生自行去查
询。少量饮酒可以增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抵御寒冷,是有益的,但酗酒则是百害
而无一益。因此,在“警示栏”中罗列了酗酒的部分危害,留下一些空白,为学
生探究学习提供平台。
教科书的最后设置了小调查,
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更深刻
地认识到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从而坚定远离恶习的信心。
本教材主要让学
生认识抽烟、
酗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
与本教材相关的:
五上第四单元
《安全伴我行》
:第
1
课
“
我是小小安全员
”
(确保居家安全的生活习惯)
第
2
课
“
小心
„
电老虎
‟”
(确保用电安全的生活习惯)
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叙述的是学生学习本教材的起始情况。
学情分析应尽可能从
“
三维
”
角度分析,
尽量做到详尽。
由于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抽烟、
酗酒、
沉溺网络世界、
毒品和邪教宣传等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抵御能力。
一些成年人的消
极生活方式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
少数
未成年人精神空虚,
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因此,
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习
惯,帮助学生认识不良习惯带来的危害,从而树立积极的生命观,热爱生命、热
爱生活,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就显得尤为必要。
3
、教学目标的制定
⑼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
《家乡特产知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搜集资料,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1、调查家乡的特产的知名度。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家乡的特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特产特点
1、出示图片,图上的产品你认识吗?吃过吗?
2、这些产品有什么特点?
3、这些产品都是一个地方所特有的,因为颇具特色,所以闻名全国,这些产品就是我们日常说的————特产。(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他不为其他地方所有,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
二、了解各地特产
1、你知道我国各地有哪些特产吗?学习课文后汇报交流。根据学生说的随机课件出示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你还知道全国各地的哪些特产?
3智力小问答:看谁的知识面最广!(把特产与地名用线连起来。)
海南水稻
福建武夷山花蟹
台湾大鹏湾铁观音茶
江苏泰州市橡胶
三、探究特产成因
1、思考:为什么各地会有不同的特产?和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吗?(四人小组讨论)调查表
特产名称
吐鲁番葡萄
调查途径
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网络全书
产地
新疆吐鲁番
原因分析
丝绸之路将葡萄种子引入了中国。新疆气候干燥,阳光充足,适合葡萄的生长。
我的收获
特产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2、集体交流,交流调查表。
3、小结:特产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历史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交流各地特产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搜集到的各地特产的图片、包装、宣传画、实物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各地特产的特点。
2、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介绍家乡特产
1、课前,我们分小组了解了家乡的特产,下面分小组交流,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向同学作一个详细的介绍。
2、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上台介绍一种特产的产地、特点、加工、历史等。(如龙井茶、杭州丝绸、王星记扇子……)教师可以穿插着介绍相关的文字资料或播放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3、小结。
二、宣传家乡特产
1、家乡的特产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但是现在家乡的特产知名度如何呢?
2、课前我们的同学走上街头进行了“家乡特产知名度”的调查,我们来看看结果如何?
3、出示调查表。
特产名称
了解人数
知名度(%)
龙井茶
丝绸
西湖藕粉
张小泉剪刀
王星记扇子
……
共调查了()人
1、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怎样使家乡的特产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家乡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让我们来为家乡的特产设计一种较为合适的宣传方式。(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种特产。老师提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a)创造性写作:怎样做广告,写创意广告词,宣传优质产品,树立品牌意识。
b)美术:为特产设计外包装。
……
3、各小组分头讨论、准备。
三、推广家乡特产
1、分小组交流。
2、教师点评并小结。
四、课后延伸:课后了解更多的家乡特产。
附板书:3、家乡特产知多少
海南橡胶
福建武夷山铁观音茶
台湾大鹏湾花蟹
江苏泰州市水稻
以上就是《家乡特产知多少》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