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发展。因此,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发展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协商共建,充满民主与平等的过程,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因此,作为新设置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体现在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1]。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也要把握整体观,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有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三)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对于学生评价而言,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同学、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这些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评价将更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呈现与教学,而是不局限于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如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向社会。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是活动的相对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向个方面:
1、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一般不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
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结合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 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调整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的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发展,也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促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特点与规律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活动主体了解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从而克服目标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验证和通过最终结果去验证活动质量周期过长的缺陷。在此意义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评价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可以总结和吸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调整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依据及理论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总的来说,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1.参与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部分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 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自主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贯彻自主思想,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既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又是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具有第一发言权。因此,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让学生学会积极的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任务之一。
5.激励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案例:小明的遭遇
小明最近越来越不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了,因为他遇到了这么几件事。
事件1:
小明特别愿意做数学作业,因为每次数学作业只要全对,数学老师就会给他一个醒目的100分。一旦达到10个1 00分,还会领到一张奖状。而自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以来,他付出了很多,但由于成果不明显,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赞扬。小明所在的研究小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制订了家乡发展方案,但这个方案最终只是得到了老师的几句轻描淡写的口头表扬,小明心里有点失落。
事件2: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时间就要到了,但是小明所在的研究小组由于研究得过于深入可能要延迟一段时间,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搞特殊,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研究任务是因为不够努力,态度不认真。
小明所在的小组希望老师能想办法让文化局的刘老师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他来评价,哪怕得到的是批评也不后悔。可由谁来评价是老师决定的,从来没有学毕自己选的先例。
事件3:
老师规定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加入一个合作组。小明经过努力,终于有一个小组接受了他,但是这个小组却没有分一点任务给他,因为他们觉得小明只会 “ 越帮越乱 ” ,后来该小组的活动成果得了优秀,但小明心里却不是滋味。
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老师发了一张评价量表,小明觉得其中一些评价项目不是很合理,其他同学也有跟他相似的感受,但小明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跟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有些害怕。
事件4:
小明所在的小组进行了讨论、计划、参观、采访、实验、制作、展示、调查和评比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但最后的成果评比却是小刚获得了优秀。大家都知道,小刚的成果是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以后拼接而成的,小明有些不大服气。
小明所在的合作小组实在是很不容易。一开始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小明想方设法解除误会,后来组员之间磨合得越来越好,配合越来越默契,讨论中,思维碰撞后经常闪现智慧的火花。尽管老师最终肯定了他们的活动成果,但小明和他的组员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评析:
小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所产生的困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些 “ 问题 ” 与 “ 困惑 ” 直接促使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进行反思。由事件 1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教师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从而使得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受挫。事件2中,教师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和生成性,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硬性规定在统一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研究,而且也没有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违反了过程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事件3中,教师没有很好地遵循评价的参与性原则,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并且也没有提供足够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事件4中,教师明显违反了评价的过程性原则,不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只关注到了活动的最终结果。
总的来说,以上案例中,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各项原则,从而影响了学生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了活动的质量。为此,教师们应该引以为戒,反思自己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否也有着类似的错误或不足,并进一步思考,如果你是上述案例中小明的老师,你将会如何解决小明所遇到的困惑,如何通过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
1.注重收集、分析学生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资料及数据
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和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提出改进计戈Ⅱ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成为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也要善于从学生自身作品的记录、自我评价中,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从中发现学生需要指导的问题,改进指导方法,改善教学。
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不能以学生一个阶段的实践为永久的评价参照;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以学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来给学生下定论。
(4)多元主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广域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校内教师、校外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有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一)如何理解评价的基本理念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诸多问题日渐显现,其中评价问题逐渐成为课程实验深入的瓶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进行评价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验的纵深推进进程,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学生、教师素质的和谐发展。那么,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理解和把握哪些评价的基本理念呢?[案例呈现一] 某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虽然困难不少,但也算保证坚持按计划开课。 一天,学校教科室主任召开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会议,打算专门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结果出乎意料,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他们觉得能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开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没时间去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其实,这所学校自每个学期开始,都制订了很多计划,想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搞好,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把计划全打乱了。担任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往往既承担其他所谓主要学科的教学,又当班主任,有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成了搭车课、机动课,教学现状也常常是虎头蛇尾的。一些教师只想着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起来,把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花很多心思去考虑怎样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如果非得谈评价,那就是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给予一些口头表扬 (引自董洪亮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有删改)[案例呈现二] 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回过头来看看,在这艰难的征途上,可真是酸、甜、苦、辣,说也说不完。虽然累了些,但是看着孩子们绽放着笑脸,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我感到很欣慰。开学没多久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突然听人喊道:不关我的事!那霸道又充满稚气的童声使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学生推推搡搡地把另一名双手叉腰,嘴撅得老高的学生带到了我眼前。这不是吴希帆吗?没等我开口,吴希帆便指着对方的鼻子边哭边大喊: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原来,吴希帆下课时使劲掐了同座的手,还把责任推到同座身上。天啊,这简直就是歪理嘛!我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但我知道,他并没有心服口服。当学生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吴希帆也总是毫无根据地指责对方,我天天想着怎样说服他,可成效不大。与吴希帆性格相似的孩子还真不少,这让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直到三年级,课改的春风令我豁然开朗了。教育包含多边的联系,单纯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得调动各方,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在体验中全面、和谐地发展。 首先,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做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及时给予鼓励,使许多原来不敢发言的学生受到激励,在师生和谐的关系中营造出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对于好表现的学生,我不仅及时给予关注,更让大家对其进行评议,找出他的优势和不足,让他在集体的氛围中自我反省。吴希帆同学就常得到学生们中肯的意见,渐渐地,他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了。此外,我还注意调动家长力量进行评价,每周让家长以便条的形式反馈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得到家长好评的学生将被给予奖励。杨嘉盛同学的母亲说:孩子很在乎我对他的评价,总希望我给他签好的评语,在家的表现也好了。以前,我无论怎么说他,他都不当一回事。还是老师这方法好。是啊,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校外人士的交往互动,这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尝到了甜头。学生正在这多方的评价中、不断地反思中茁壮成长。 其次,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教益。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发展变化,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所收获。时值植树节,我号召学生开展编写护绿短语的活动,选出优秀的设计制成小牌安放在绿地中。学生们积极参加、反复斟酌,其实他们和教师一样并不在乎这件事的结果(是否选上),而是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来自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可帮助他们形成环保的、健康的意识。吴希帆同学和一些五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了广西电视台的《小鬼当家》节目录制,冒着烈日在柳州市街头、在行人赞许的目光中为失学儿童义卖、筹款。看了那认真、感人的场面,谁能想到他就是三年前那个心中只有自己的学生呀! (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潘柳玲)发现研讨从案例一的现象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确实非常棘手。很多教师在课程评价的意识、观念和方法上理解不到位或是存在着一些误区,加上某些教师行动中的惰性思想,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研究相对滞后。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当然有很多,除了学校、课程研究管理部门的教研指导力量薄弱,指导针对性不强以外,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也有着一定的主观原 因只管上课,不太关心效果如何,一味地习惯等、靠、要是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通病。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边缘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颇低,教学研究乃至评价研究状况也就可想而知。此外,就算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想在评价方面有所尝试,但苦于缺少较为专业的技术引领,因此所做的还是表面功夫,研究终以浅尝辄止而告终。 案例二中的这位教师是既上语文课又上综合课,在课程改革的机遇中,她选择的是思考和发现。从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断尝试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研究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力图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中获得鼓励与精彩。无疑,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由此,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帮助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涵,树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理论提升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发展。因此,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发展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协商共建,充满民主与平等的过程,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正确地引导帮助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涵,树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新设置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体现在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上,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也要把握整体观,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有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三)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对于学生评价而言,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同学、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这些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评价将更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呈现与教学,而是不局限于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如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向社会。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成功体验的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是活动的相对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5.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怎么写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全区小学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关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关注发展的成果。
评价分类、权重
评价重点
评价方法
评价方式
发展性
评 价
(30%)
学校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
依据学校的建设,学校的影响力评定。
自 评
他 评
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积极性、成果性。
依据教师的培养,从校本教研、培训的效果、教学视导、个人的专业发展情况评定。
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主性、个性特长的凸显性。
依据开设的不同学科的学生学业评价评定。
以非纸笔性为主
水平性
评 价
(40%)
依据学校建立的教学质量机制,注重过程性的管理水平为主。
以学校参与区域性教学活动的实效和教学视导工作为标准。
他评
以教师专业素质测试及学生区域性学科质量抽测、专项测试为主。
教师每学年由学校或中心校组织一次专业素质测试;学生每学年第二学期结合期末考试、小学毕业考试、量监测进行评定。
纸笔和非纸笔结合
选拔性
评 价
(30%)
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师生学科竞赛。
以每学年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师生竞赛成绩。
按照一定比例评定
四、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教学督导评价——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随机性的督导评价。
3.专项监控评价——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目标评价。
(二)具体方法
1.实地观察
通过实地考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就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听课、参观、情境测试、常态下随机测试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2.访谈
访问者根据设计好的访谈问题或提纲,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专题研讨,集体座谈、个别谈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内容。
3.问卷调查
通过书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的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4.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是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学校以及教师中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种文件、论文、研究成果、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记录、教学数据统计报表、质量分析报告、专著、经验材料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教学质量的辅助材料,以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
5.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每学年对几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科进行测试。这种测试以纸笔测验为主,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测试、实际操作等。
6.个案研究
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式,在群体测验与调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样本,结合校本教研,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一) 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学科组二级评价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解和细化为评价目标,学校、学科组二级监控评价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分层监控、分项监控。对各相关因素作出及时的监测、准确的诊断、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矫正。
1.校级评价组织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评价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具体工作。
2.学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根据中心校的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各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操作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始发时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学校(中心校)教学质量二级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小学教学质量以及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
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控。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制度。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
5.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年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奖励。
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实施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的完善。根据实施的情况、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每学年工作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积累有关资料,对照本方案认真实施。每学年采取撰写自评总结,自评打分,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定。
七、奖励办法
1.按照学校原有基础和办学条件分组评价,实行质量等级奖励制。
2.在中心校制订《考核细则》基础上完善。
6. 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及其学生
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1.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建立学校拟订的课程规划和目标体系基础上,并制订教学计划
为此,教师需要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学校的课程规划、学生情况和社区资源来制订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计划。
2.教师理解所教单元的教学内涵和开发背景,并预设和细化活动目标
为此,教师需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通过设计活动的脉络促使学生发展,在能力维度上通过预设活动的类型促使学生发展,在方法性知识维度上预设学生的学习方法或研究方法促使学生获得发展。
3.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个性化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生活背景或知识背景,为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使学习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对学生充满意义的学习体验。
7. 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精品案例及评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进行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创造思维等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那么,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课题设计、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价三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要精心设计和备课
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还没有像科学课那样可操作的教材之前,要上好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老师积极地开发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精心地进行课前设计、备课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设计要精心。1、设计活动课题内容要有教育意义。因为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长知识、受教育。2、设计活动课题材要新颖。新颖的活动内容,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生理特点,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加,又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3、设计活动课过程要有实践性。在设计活动课过程上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增强探究、创新意识。4、设计活动课总结要有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事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以后课题设计奠基础。总之,从课题的设计、素材的收集到教具准备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二、课中要细心组织和实施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还必须用细心来组织实施才能取得成效。如果没有细心,光纸上谈兵,那只能是走过场。要细心认真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说来:首先,安全要确保。基于活动课内容和特点的因素,活动课与语、数课最大的不同是课堂不确定,有时在教室里进行,有时也可能到教室以外的地方上课。况且我们城区学校大多处于人口稠密的闹市区,街道窄、来往车辆及行人多,加之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这些无疑给老师带来安全上的担心。因此,指导老师必须认真组织、细心安排,确保实践活动课安全有序地进行,不出任何差错。其次,组织要严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细心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是按全班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划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根据活动课设计主题,让每个小组自选其中一个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大胆创造。这中间,指导老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写成“课堂实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用摄像设备随场录像,便于课后总结评价之用。第三,导向要得当。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指导老师要将自主探究的方向、问题恰当地进行正确导向,更好地发挥学生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三、课后要认真总结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结束时认真进行课后评价、总结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对开展活动课“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程度、“过程与方法”的体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情趣、探究和创新意识等进行综合地评价、总结和反思,从而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更好的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继续顺利地开展。
2、要着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评价时可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着重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学会发现自我,学会欣赏别人的过程。
3、要讲究方式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方法得当,就能让评价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活动的导向。在实践中,尚佳的方式方法主要就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由指导老师重点点评。指导老师在重点点评时应该根据小学生都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点,用放大镜在他们身上寻找优点和长处,用赞美的话语进行鼓励性肯定,让他们看到成功,看到希望,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对于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必过多地责难,要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弱点,树立信心,提高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指导老师还需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课奠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