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创建“宽松、民主、和谐” 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教师不能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到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来。三、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只有教师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同时,教师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Ⅱ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1.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保持兴奋的持久性,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增强了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学生有能力实现有效的互动。这样师生双方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就会同心协力,彼此主动协调,采取策略,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发生师生双向的良性互动。
2.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师生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3. 角色定位
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确越有利于互动。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以育人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这时的教师就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使学生成为合作者、竞争者和学习者。师生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4. 了解与适应
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首先,教师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识能力要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为了使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进行,学生也必须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等,即学生也要适应教师的教。
5. 期待与关注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是一种力量,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会使教育对象发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转变。教师对学生寄予厚望,就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种期待应该是恰当、适合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旦学生达到了教师期待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成就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使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更高的期待,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谐互通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教学中尊重学生,还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源泉,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
2. 情感交融,心灵共鸣
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聪明! ”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其次教师也可用正确的体态性语言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光、举动、表情等。教师要充满热情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激励的动作等体态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3. 启发探究、教学民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或诱导,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其拥有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力;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学习与探索,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发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4. 激励参与,体验成功
首先要通过实施激励性
Ⅲ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保持兴奋的持久性,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增强了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学生有能力实现有效的互动。这样师生双方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就会同心协力,彼此主动协调,采取策略,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发生师生双向的良性互动。 2.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师生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3. 角色定位 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确越有利于互动。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以育人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这时的教师就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使学生成为合作者、竞争者和学习者。师生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4. 了解与适应 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首先,教师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识能力要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为了使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进行,学生也必须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等,即学生也要适应教师的教。 5. 期待与关注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是一种力量,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会使教育对象发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转变。教师对学生寄予厚望,就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种期待应该是恰当、适合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旦学生达到了教师期待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成就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使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更高的期待,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谐互通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教学中尊重学生,还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源泉,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 2. 情感交融,心灵共鸣 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聪明! ”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其次教师也可用正确的体态性语言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光、举动、表情等。教师要充满热情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激励的动作等体态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3. 启发探究、教学民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或诱导,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其拥有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力;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学习与探索,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发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4. 激励参与,体验成功 首先要通过实施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教师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其次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学评价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好研网]
Ⅳ 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
Ⅳ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加强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浅谈如何加强物理课抄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摘要;如何加强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已成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所在。关键词;加强;师生之间;互动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实践新课程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课题。笔者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加强物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呢?一、注意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互动。一个教师对知识、对学习的看法,必然会影响他对教学的看法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后通过教学实践与行为来获取。另外,知识扎根于
Ⅵ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引发的双方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的改变。按互动的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种。二、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1、互动观念的偏差在如今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多是以教师的权威占上方,学生的观点屈居下风。双方是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且在这种关系中,信息的流向多是单向流动,缺少师生间信息的平等、双向流动。而现实生活中,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有互动性的,教师不应该将信息来源的渠道垄断,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将自认为正确、科学的信息灌输给学生,博取学生的认同。师生可以在课堂上以平等地交换观点,引发有效互动,改变双方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认知。2、互动的深度有限有许多教师的课堂存在师生互动多是基于课本原有知识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如:朝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在寻读课文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便可作答。这样的互动不易引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分析和归纳问题,更谈不上课堂上的思想共鸣。这种师生间、生生间粗线条、单薄的互动,极易使得课堂陷入一潭死水的状况,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长期开展。3、互动的内容有失偏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互动,它的内容应该是多样的,既包含认知领域的互动,也应包括行为互动、情意互动,丰富的互动内容,使得历史课堂在学生眼中不单成为冰冷知识的一种习得的过程,还是一种有感情的体验过程。在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需实现三维目标,它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以致用的功能是学科的一大特色,通过认知历史事实的过程中,去感受历史、感悟历史,体会个体存在的价值,以达到史学濡养身心,教育感化的作用。三、实现有效师生互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定位师与生在互动中的角色首先对于教师角色,需要做到教师不是发布命令的上司,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同路人。教师不但在教学中要答疑解惑,更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路人,垫脚石。其次对于学生角色,需要做到教师真正的以学生的未来成长为终极目标的培养理念。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人,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主体。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不能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能力与情感,而应被学生被动的学习被主动的接受,学生信息的来源变单向为多向,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共享思维成果,共同促进、互助成长。2、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留足准备的时间课堂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深层次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需要查找资料、依据学情充分预设教案,学生也需要充裕的时间去预习、查找史料、分析整理整合信息、成为初步认识。没有课前的这些准备,互动将是空中楼阁,是无根之水、是无本之木。3、创设兴奋点,有效设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结果。”知识在课堂主体——学生面前应该是有有活力的、动态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事实的变化与它的史学功用。为实现这点,教师首先需要处处留心,摸清学生们的喜好和习性,充分预知学情;其次在授课中适时设置疑点、悬念,创设兴奋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与积极性;第三当学生进入课堂角色后,教师需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认知、主动学习、互助答疑解惑,逐个攻破难题,以此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4、设计有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允许更多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使得互动不单局限在师与生之间,还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开展。为此,在设计中就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与认知差异。七年级新生他们的自制力偏弱、团结协作的意识还在形成当中,对于他们的互动环节设置,可以尽可能的选取两人间的互助学习活动,比如:互相思考一个问题后,综合两人观点进行语言、图表的叙述、互相质疑、两人角色扮演等。这些学习活动可以逐渐提高新生们的思考、互助、模仿、表达、认同的能力。八、九年级的学生思想开始转为成熟,分析能力、自律能力大为提高,教师可以设计多人小组互助学习活动,扩大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范围,教师从旁注意组与组之间、组内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的协调与学习方式的引导,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深层次问题。浅层互动充斥课堂是今天授课过程中的通病,教师需要有目的性地去挖掘本课知识,吃透教材,多动脑筋。创设质疑,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使其经过思索能有所启发。这种有所得的课堂教学才是学生乐意参与的课堂。第三,教师可以多设计具有情境性的、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
Ⅶ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理解 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回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答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流与相互影响,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Ⅷ 物理中什么是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回。而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答指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有效的结果,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第二、师生间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