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2. 什么是活教育
活的教育
什么是“活的教育”?简单地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记得在美国时参观过一个黑人学校,有位先生对我说,他们学校过去所用的许多颜料,都是从德国买来的,现在他们正在准备从各种花草中提取,不再买德国货,并且拿出了已经做好了的几瓶给我看,那真是太可爱了!
他们(黑人)有这种研究精神,难道我们就没有吗?我们究竟研究过了没有?我们只晓得高唱抵制外货,可是却很少有人研究用什么来代替外货。
如果要依我们的理想,现在学校的一切课程与教法,都得来一个总检讨,予以根本推翻。我们要教儿童所需要和应当知道的东西,我们不能一再贻误我们可爱的儿童。
英人瓦特见水壶里面的水沸了,把壶盖冲起来,于是便开始研究这个道理,发明了蒸汽机,成为现在一切机器的动力,造福人类无穷。我们是否曾如此教导我们的小孩子去注意去发现?鼓励过小孩去发问,去研究,去创造?
现在一般学校都是拼命扩张它的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教师只管站在讲台上讲,不管儿童懂不懂,好似皮球打气,只管拼命打,塞鸭子似的拼命塞。
儿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鸭子,而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好动的小孩。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不是打气或者塞鸭子,我们是要小孩动,时刻地自动,上国语课固然要动,上算术也要动。
谈到中国的教育,真是可怜!我们办学校快四十年,到了今天,一切的一切仍是停滞在几十年以前的状态中,少改进少创造。我们看了世界各国的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迅速,真是令人敬佩!
比利时的大教育家德可乐利,想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位老先生所从事的工作,我曾参观过的,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从事他的事业四十余年如一日。他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分组教学,四五个人一组共同研究,共同工作,先生只在旁边指导和找参考资料,他们一天到晚是多么的忙。
记得我去参观时,他们正在研究蜜蜂,大家真是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研究,讨论哪些是雌蜂,哪些是雄蜂,雌蜂和雄蜂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研究别种动物也是如此的努力,他们的教育才真是活的教育。
教科书我们并不反对用,不过我们要用活的教科书。比利时也有他们的教科书,可都是活的。他们的教科书是由儿童每次研究的东西记录下来的活的写实,教师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篇翻印出来给大家用。我们所需要的教科书也应当是活的,而不是在夏天来谈雪,在冬天来谈蚊子和苍蝇。
不知道用又新鲜又方便的实物,而出钱去买挂图(可是还有连挂图都不知道用,只是靠口述的),我们是主张到田间去,到动物园去,到大自然界,一切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与儿童有密切的关系,有重大价值的。
我们再看看苏联的儿童,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满意!莫斯科的儿童科学馆和美术馆真是儿童精神食粮的发售处,启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伟大的人格和创造力的地方。他们相信儿童是有创造能力的,所以不惜大量金钱来建筑这些科学馆、美术馆,为儿童和国家谋福利!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到这些科学馆和美术馆门口去站站,你就能看见无数儿童在这儿进进出出,煞是忙碌!
记得我去参观儿童科学馆时,当时外面还没有地道电车,而这个科学馆内已经有两个电车的模型陈列在那里,这是他们的儿童制造的。在莫斯科的十字路口,有一盏指挥交通的红绿灯,它是不用电力而用最简单的发条来改换红绿颜色的,这也是他们的儿童发明的。
比利时和苏联都鼓励儿童用脑,英、美更是如此,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活泼,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可爱!
我们也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大家一齐振作起来,研究儿童的切身问题,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地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耳朵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我们不能再把儿童的聪明、儿童的可塑性、儿童的创造能力埋没了,我们要效法狂风暴雨的精神,对教育也要用同样的手段纠正过去,开发未来。
3. 活教育名词解释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4. 名词解释:活教育的方法
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儿童,即活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养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它的理论、思想与内容体系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核心素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将历史传统和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5. 如何理解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做人教育”是幼儿园教育追求的目标
“活教育”理论蕴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当今幼儿园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目标相吻合的。幼儿个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与其将来学会做人而必须具备的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和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论的“做人教育”是当今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和理念。
(二)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生活为基础
陈鹤琴提倡“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那么课程和教材就应该源于生活,而幼儿园课程自然应当以幼儿生活作为基础设置。将教育建立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之上,让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拥护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
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获得认识与发展,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启发幼儿对生活目的、意义的思考,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其实,生活是完整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从生活入手,从幼儿身边入手,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游戏
儿童期被确定为游戏期。儿童在游戏中生长,在游戏中发展自我生命的力量。陈鹤琴曾明确指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儿童除了睡眠和饮食之外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游戏,儿童通过游戏活动发展肢体动作、学习经验和发展技能。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发展,精神愉悦放松,还能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儿童良好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游戏能够开发儿童的智力。在游戏中,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迅速的执行力。所以在陈鹤琴看来,游戏就是孩子的生命。
重温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反思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研究应立足于社会的最前沿,以我国传统教育为基础,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理论,秉承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积极探索中寻求幼教改革的发展之路。
6.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儿童,即活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养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它的理论、思想与内容体系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核心素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将历史传统和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6)活教育的教学理念扩展阅读
活教育确立了儿童教育的十七条原则。概括起来,其中有:两个“凡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两个“鼓励”——“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两个“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
最后一条:“儿童教儿童”,因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而且,“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这些原则用于今天不仅一点都不落后,而且仍有时代感、未来性。
在儿童这一原点上,活教育与核心素养是完全一致的、相契合的;活教育进一步启发我们要坚持一个信念,一切从儿童出发,将儿童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主题与宗旨。
活教育应当成为核心素养孕育的摇篮,首要的是激活儿童这一主体;核心素养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应从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找到自己的根与魂。
7. 活教育体系是什么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8.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
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1940年2月,陈鹤琴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邀请,前往江西办学,并开始进行“活教育”实验。5月15日,在泰和县新池村创办南昌实小新池分校。
10月1日,在泰和县文江村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非教会的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很快赢得了声誉,1943年,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准将其改为国立学校。
1945年,陈鹤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任内提出五指教学法,主张幼儿教育如同手指与手掌应当涵盖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五种其本项目,手指与手掌骨肉相连不能单独而存,要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及整体的。
1949年5月曾先后两次因“赤化”遭国民政府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