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论文古诗闻教学的中的审美教育

论文古诗闻教学的中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12 02:49:43

①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特殊的审美功能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要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 通过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中二、三、四句的“闲”、“厌”、“山”押韵,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诗中寥寥数字就描绘了“众鸟飞尽” “孤云独闲”“与山相对”的几个画面,让诗人当时孤独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
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诗的表现力。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以“高百尺”、近可手“摘星辰”来形容楼之高。又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写出了夜之静。又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极目远眺,把美丽的洞庭湖比喻成了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把俊秀的君山比喻成“青螺”。
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而且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些优美的古诗词时,我们要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理解,帮助学生发掘诗句中的语言美,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适时培养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渔歌子》一词,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在学这首词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想象,极大地丰富了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的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还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三、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除了栩栩如生的形象,还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也即“诗情画意”的美。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让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是要指导学生观赏插图。观赏插图应做到细致而全面,既要有局部的细致观察,又要有整体的观赏,做到点面结合。如《所见》这首诗中的插图,既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牧童,也要让学生感知这幅图中的整体环境,从而初步感知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所处环境:某个夏天的早晨,风和日丽,一个牧童骑着黄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他身穿红衣、头戴斗笠,神采奕奕,此刻正盯着柳枝上的一只蝉儿,柳条正随风轻轻飘动……这样,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一种美的意境。另外还要要渲染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如《山行》一诗,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条弯弯曲由的小径直通深山,在云雾缭绕的深林间,隐约有几户人家,那满眼的秋意,让人无限遐想。学生随着典雅的古筝曲低吟高诵,进入杜牧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学生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美的感染。
四、探求古诗词的内蕴美。
古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写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如陆游《游山西村》这首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面上写庐山,然而实际上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要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根据这些古诗的特点,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的内蕴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内蕴美。另外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说说对诗中道理的理解并会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诗名句。如:“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爸爸走过来,给我做了指点,我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在教学《题西林壁》时,要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探究古诗的内蕴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让古诗词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让他们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受到深刻而全面的美育教育,让古典文学的精华,融入他们的血液里,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②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个人认为在学生初次接触一首古诗时如能闭上双眼,由老师朗读,辅之以音乐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当人闭上双眼时,留下的就是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联结。
他们所听到的诗句将会化为各种具体的意象浮现在脑海里。
举我最喜欢的道潜的一首《秋江》: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沙洲宿雁楚江秋。
如果能闭上眼聆听,再搭配柔和的背景音乐,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③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美的语言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老师结合教材进行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激起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创设美育氛围
1.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的语言凝练,在学习时不仅要感悟其中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更应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如我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
2.播放音乐,烘托情感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丰富的美感,并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入特有的意境中,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渲染感受这种感情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我在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先播放了一首舒缓优雅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随着乐曲细细品味文本,在美妙的音乐渲染出的情境中想象文字表现的美好画面,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纷纷露出了陶醉的神情。接着,在课文讲解中,我让音乐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的烘托、感染下,学生很快便被带入了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桃花源田园景色的环境美,和谐友好的人情美,对于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的把握也轻松自然了许多。

④ 试论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的英文怎么说

on the strategy of aesthetic ecation in ancient poety teaching

⑤ 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专家有哪些

审美是人类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特有本质,为了培养这种本质向良性发展,就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实施审美教育活动,确保它与其他教育活动相互统一,实现对人类人格及个性的健康健全化建设。本文以美育因素最为丰富的小学语文学科为主,一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与必要性,并着重分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化方法。

⑥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的美诗佳词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那么,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的语言凝练,在学习时不仅要感悟其中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更应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 如我在教学《琵琶行(节选)》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教师示范后,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停顿。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的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本诗换韵频繁,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第一层,感受诗的韵脚。通过这一步,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步感知,体会画面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农村恬静优美的田园图。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体会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江雪》作者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汉江垂钓图。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把“江”“雪”与“渔翁”有机联系在一起,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的美感。《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勾画了一幅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图。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宏观勾勒、动静结合描绘出的北国草原壮丽富饶风光的独特美感。 三、深入理解,挖掘思想美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就该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样,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应让学生学习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就该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剪梅》(李清照)等,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学习《过华清宫》、《石壕吏》、《涉江》等,就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 四、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 发挥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再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教育审美教育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在对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领悟中受到美的熏陶。

⑦ 有关审美教育的古诗

一、只有不回避痛苦和迷茫的人,才有资格去谈乐观与坚定。命运不会厚待谁,悲喜也专不会单为属你准备。

二、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三、人生缥缈,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改变自己,时间是最好的彩排,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也能转变自己的全世界,给自己机会,也是给别人一份温暖。

四、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都熬成了黑眼圈。

五、孩子的心灵犹如水晶纯洁而美丽的,孩子的心灵犹如玻璃脆弱而易碎的。我们要欣赏她们水晶般的心灵,要保护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六、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七、心系孩子,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情洒家庭,沟通重要。舒(书)香尽染,文明礼貌。畅想未来,不唱高调。

八、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九、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⑧ 古诗词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多数语文抄教师在教学生古典诗词的时候,只注重工具性,即以知识和技能为主,通常将诗文完整、通顺地给学生翻译一遍了事,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到考试时能够顺利默写名言名句,能够中规中矩地翻译出某些课文中的段落和句子。但是这和倡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违背,也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失去了美感。因此,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教师的人格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首要条件作为教书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教学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身教胜于言传。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明是非、重操守、知廉耻等传统人格中的积极因子灌输给学生,优美和谐的教师语言,恰当的表情和动作,教师良好的态度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都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起学生的审美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二、创设适宜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体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创设情境,挖掘文本中的社会美、自然美、道德美和人性美等美育因素,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或者优秀的朗读磁带,让学生在美育的氛围中

阅读全文

与论文古诗闻教学的中的审美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