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学里如何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选定本系某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核心课程为导向,开发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❷ 教育培训机构如何做好团队建设
实际上想要精兵强将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要完成两个任务:从士兵到将军—员工的培养之路;从游离到融入—卓越团队打造之法。
从士兵到将军—员工的培养之路
1、士兵。士兵阶段就是员工所处的基层员工和新员工阶段。在此阶段,员工要接受岗前集中训练、岗前分散训练、岗中跟踪训练和训练成果跟踪,以熟悉岗位职责和任务,为更高要求的工作做好准备。
2、士官。士官即是骨干员工。在此阶段的员工需要掌握业务技能:时间管理、营销技巧、沟通技巧和客户服务技能。另外,还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掌握简洁正确汇报。
3、将军。将军即是核心员工和高管。“将军”要做到例外管理和培养下属,拥有决策判断的能力和权力,并且需要足够的忠诚度。
从游离到融入—卓越团队打造之法
想要留住精兵强将,张总提出了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和待遇留人三种方法。
事业留人即企业目标与和人目标一致,并且为员工提供更加良好的职业平台,使其发挥才能,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
情感留人即建立在双方尊重的基础上,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让员工感受到工作中的温暖。
待遇留人则是要制定与人才能力匹配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标准。
会用人才是最好的留人之道,要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和能者授权。
❸ 如何加强专业部教学团队的课程沟通 手段
质量工程提出要遴选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资源,促进研讨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传、帮、带,引领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提高。高校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准确把握教学团队的内涵特点,采取相应策略
❹ 如何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
我国高校的教研室,直接承担教学、科研和教师培养工作,是我国高校的教学基层组织。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教研室示范建设工作,使高等教育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一、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本条件
校级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起步之年,各大院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推动,详细制定了拟入选示范性教研室的基本条件,如提出“教研室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能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并能完成相应职称的科研工作量;教研室管理规范,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教研活动开展正常且有记录;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成效;教研室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有成效,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先进经验;”等入选条件。在申报和遴选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进行了限额初步审查,最后才确定示范性建设教研室。
二、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注意事项
1.重视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宣传工作
充分做好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明确示范性教研室的任务和职责,改变教研室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人人为示范,人人建设示范”的局面。同时,要及时报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为示范建设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示范性教研室是建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并让宣传工作跟进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整个过程。
2.注重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实施工作
在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申报过程中,教研室要充分展现本教研室的优势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建设方案。但是,最科学和完满的规划,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者是不能有效实施,都将是一纸空文,示范性建设就出不了成果,教研室依然成不了示范性教研室,甚至还有被淘汰和取代的危险。因此,在立项建设示范性教研室开始后,教研室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方案只是示范性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点。教研室应该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专职人员来负责各项建设工作的实施,确保教研室的各项示范性建设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成果的示范辐射能力
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示范建设成果应对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的发展起到示范推动作用。示范性教研室建设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研室,发挥它们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性作用,让它们带动其他教研室建设的发展,使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都能以它们为榜样,向它们看齐。因此,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在形成示范成果之后,应该将这些成果全面推广开来,让更多的教研室、更多人了解到示范性教研室的成果,对成果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教研室建设关注示范,试点示范成果,以求共同发展。
三、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战略的具体措施
1.教研室制度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础
教研室制度是教研室内部的契约和准则,制定制度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体制是工作的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好的管理体制才能出好的效益和成果。制定教研室制度和规范的原则,必须有利于教研室成员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对事物、过程、要求、结果、质量等的描述要具体,且操作简便,应为大家所共同接受,并具备执行和检查的可能性。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教研室管理,明确教研室主任职责,针对本教研室教学工作和人员结构实际,制定出教、学、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如制订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听课、教学研究、教研室资料管理、教研室奖惩等制度。通过管理制度来强化示范性教研室的工作职责,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 2.专业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核心
专业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研室建设增强教学实力、形成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性工作。示范性教研室建设主要是专业内涵建设,所以教研室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进行,使专业建设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示范性教研室的专业建设不仅要解决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校办学实力问题,同时还必须为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示范性教研室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教研室要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重视教师的外出进修和学习,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聘任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对新人员进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内在要求
互助合作是示范性教研室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每当教师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们的帮助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所以,营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是教研室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教研室内的教师要以教研活动、专业建设、教研科研课题等为纽带,互相团结,既合作共事,又彼此学术交流、观念碰撞、思想沟通,促进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在教研室内,要鼓励教师真诚、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在互助合作的交往中展现自我,在集体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中实现自我超越,增长智慧。
5.教科研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动力
大力宣传示范性教研室建设中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研室全体成员重视科研,形成科研工作大环境。教研室内部要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广泛宣传科研积极分子,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形成一种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教研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样化活动。如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使所有教师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为教研室做贡献,从而提升示范性教研室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6.档案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研室档案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大纲、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总结、教学活动资料、教师科研档案、获奖资料等等。开展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后,
教研室更应建立教研室档案专柜,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教学档案管理逐渐有序化、标准化、并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档案管理,以便资料的提取、检索与使用。
7.硬件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外在表现
硬件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外延建设,示范性教研室建设除进行内涵建设以外,还应在学校和院系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教研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
每年给教研室划拨一定的教研活动经费。这样做有利于教研室组织集体活动和教学资料的管理;有利于教研室教师的交流和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四、结论
加强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及院系领导高度重视,
既要重视教研室的外延建设, 也要重视教研室的内涵建设,只有以内涵建设带动教研室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凸显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在教研室示范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全面发展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
❺ 如何建立一支优秀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其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高职教育在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并且要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加入到教学队伍中去。因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
一、“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是指由理论与实践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教学目标或工作发放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专业群体。从教师个体上讲,主要是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从教学团队上讲,它更强调这个专业群体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集体工作,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促使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在“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上,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责任。
(二)加强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培养。专业团队负责人是“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和核心。教学团队负责人必须要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必须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所以,充分发挥负责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专业建设领导职责,另一方面,还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担当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高职教师不仅要能讲,更要能干,即“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关系到能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按周期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在校内外基地挂职锻炼,参加全过程(或部分)生产实践,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跟踪生产一线新的实用技术,并形成周期性的轮回锻炼机制。
2.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在考试和大赛中,锻炼师资,提升教师水平。
3.对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在校内实习车间和实验室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正确执行操作规程,能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
4.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自行研制实习、实验设备,既可节省经费,又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四)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教师在技术服务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是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聘用兼职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承担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这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保证兼职教师的聘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找准与企业对接的切入点,从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用兼职教师。为加强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还必须改革学校的师资和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兼职教师建设规划和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师资数据库,建立有效的兼职教师运行机制和制定相关保障的政策。高职学院在教学安排上也要突破学院本位观念,实施灵活的授课时间制度,主动采取措施,方便兼职教师到校工作,为落实“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条件。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办出特色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