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收获与感悟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讲机里听到的。” 3.让幼儿尽情地玩。 每次音乐活动,我都会给幼儿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幼儿玩玩音乐游戏、听听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戏是幼
㈡ 急求一份小学舞蹈课教案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版,不要事无权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㈢ 手风琴左手伴奏有什么技巧
一、根据调式调性 依次分类教学
1.首先训练调性为1=C(五线谱为无降号调)的歌曲伴奏。其中再分为C大调和a小调(关系大、小调)两种类型进行教学。⑴C大调歌曲的伴奏训练。如:《美丽的梦神》《小松树》等,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熟悉掌握C大调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应用。⑵a小调歌曲的伴奏训练。如:《蒙古小夜曲》《洗手绢》等。通过这些歌曲伴奏训练让学生基本掌握a小调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实际应用。
2.第二步进行调号为1=G(一个升号调)的歌曲伴奏训练,其中也分为两类进行。⑴G大调歌曲伴奏训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做解放军》等;⑵e小调歌曲伴奏训练。如:《四季歌》等。
3.第三步进行调号为1=F(一个降号调)的歌曲伴奏训练。如:《卖报歌》《太阳》等。同样,先进行F大调,后进行d小调。
依次向后进行两个升号调及两个降号调、三个升号调及三个降号调、四个升号调及四个降号调等等。每种调号的关系大、小调都分别进行分类教学。这样,能使学生在调性、调式上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同类型和弦的实际运用和掌握大有益处。
二、理解音乐形象 熟悉伴奏音型
根据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其伴奏音型特别是左手伴奏有所不同,从中可以找到一些规律。
1.情绪活泼的歌曲,如:《邀请舞曲》《小松树》《上学歌》等,左手伴奏常用下面两种音型:
2.雄壮的进行曲、坚定有力的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做解放军》《共产儿童团歌》等。常用的节奏音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行进的步伐律动上,规律性交替的强弱拍、节奏鲜明。手风琴歌曲伴奏为了强调力度,常采用单音与和弦齐奏“柱式”节奏。为了增强音乐的动力也常辅以附点音符或三连音及其他号角性音型。例如:
3.左右手都奏和弦不奏旋律,其目的是突出节奏衬托气氛,它只适用于歌曲中某一片段不宜从头到尾采取这种方法。例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
下面属于明快的和声跳跃的节奏型,多用于活泼的歌曲及舞蹈性歌曲。
这种节奏型吸收了我国民间打击乐的节奏特点,可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因此常被用来描写载歌载舞的场面或渲染欢乐的气氛。如:《阿拉木汗》等。
伴奏型多种多样,往往一首歌曲中由于情绪的变化综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伴奏型,这就要根据一首歌曲中的不同情绪灵活运用。一般来说,一首简单的歌曲,只采用一种伴奏音型,但有时由于歌曲内容的变化,其伴奏音型也可随之而变,往往是不同伴奏音型在一首歌曲中综合使用,但要注意不可变换太频繁,以免失去伴奏的统一性。总之,每一种伴奏音型,都必须在手风琴上反复练习,移调练习,并结合歌曲进行配奏练习。
三、掌握和弦连接 丰富伴奏色彩
通过对一首歌曲的歌词、曲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它的风格、情绪、体裁之后,接下来就要确定这首歌曲的调性、调式,然后再根据调式选择和弦。我们可以把调式比喻成一个民族,而和声便是适合该民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民族色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调式也有不同的和弦选择。只有二者的协调统一才能编配出与歌曲水乳相融、浑然一体的伴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安排在三至四年级开设,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应该先于手风琴课程的开设。学生对调式、和声有了较系统的学习,无论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无疑对手风琴歌曲伴奏的学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合理地运用和弦是伴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各种和声手法的处理,可以更完美地表现伴奏歌曲的思想内容和塑造音乐形象。因此,学习手风琴歌曲伴奏必须具备和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和弦在调式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和声进行中的倾向性。比如调式中的主和弦(Ⅰ)、属和弦(Ⅴ)和下属和弦(Ⅳ),是调式中最重要的和弦。有了这三个正三和弦,就可以为几乎所有使用自然调式的歌曲配上最基本的和声。常用的正三和弦连接:Ⅰ—Ⅴ—Ⅰ;Ⅰ—Ⅳ—Ⅰ;Ⅰ—Ⅳ—Ⅴ—Ⅰ。其余各级和弦称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使用它们,可使和声色彩更加丰富,但不宜多用,以免削弱调性。由于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初学者应从简单、容易掌握的和声法入手,通过在键盘上反复练习,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四、简谱线谱结合 教法形式多样
目前,手风琴教材的记谱法采用的大多是五线谱,而在歌曲伴奏教学中简谱有着许多便捷之处,如调式调性明晰、易于转调等。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最好先使用简谱教学,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歌曲伴奏基础后才逐步加入五线谱进行教学,最好是简谱与五线谱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当前的手风琴歌曲伴奏教学。
在组织教学方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由于师资和条件限制,不能像本科音乐院校那样逐人上小课。教师可先集体讲解伴奏要领、注意事项,指出容易出现的问题等。然后,教师示范演奏,再让学生分散练习。在学生分散练习的同时,教师可因人进行指导,并及时检查督促。最后集中进行总结,指出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编配伴奏。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二人一组,一人拉主旋律,另一人伴奏;也可以由学生、教师合唱,学生拉伴奏。在合作中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合作者的音乐进行,不能各顾各,要与合作者以同感去歌唱主旋律,不断去感受双方节拍、节奏的统一性、协调性、律动感、均衡感,逐步地习惯于节奏的严谨。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掌握好各种基本伴奏技巧,形成良好的伴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养成慢练习惯,并在慢练过程中,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养成一种坚韧的毅力和细致的习惯。如果在伴奏训练中急于求成,贪多求快,其结果必将是欲速则不达。
在手风琴歌曲伴奏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帮助学生理解前奏、间奏和结束乐句的特点及功能,较好地把握伴奏歌曲段落特征及与总体风格的有机联系。比如前奏,主要歌曲中用来预示歌曲主题内容、稳定调性,为唱歌者提示情绪、音高、速度等。间奏,则是前面歌曲部分情绪的补充和发展,也是后面歌曲部分情绪的准备,对全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结尾乐句,如果处理得好,能与前奏遥相呼应,使全曲艺术形象更丰满,留下余韵,使听众有回味的余地。
为歌曲编配手风琴伴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技能,对高师学生来说,除了具备一定的演奏基础和技巧之外,还需要具有一些和声、复调、曲式等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开阔艺术视野,进而逐步提高手风琴歌曲伴奏能力。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当然,手风琴歌曲伴奏教学灵活多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㈣ 怎样做好舞蹈公开课的流程和教案
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一年学习,应掌握较广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舞蹈课教案
。
2.通过严格VI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
3.能够准确地讲解示范并具有答疑纠错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组织实施教材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学习内容
地面训练
一、上肢训练:
1.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
2.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腰部:弯腰、疗腰、涮腰。
二、下肢训练:
1.脚踝部、勾脚、绷、拒脚、向内旋、向外族
2.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
3.够部:横叉、竖又、压又
三、训练要求:
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扶把训练:(一年)
一、蹲:
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小涮腰、横拧组合
4.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
5.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二、擦地:
1.一、五位、前旁后擦地
2.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
3.前后摆动并环动
4.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
5.与五位并立转组合
6.丰富、加强节奏变化
三、小踢腿:
l.一、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
2.带点地小踢腿
3.前后摆动、单腿变身
4.节奏处理、加强准度
四、单腿蹲:
1.前、旁、后、带勾脚
2.单腿带端掖腿
3.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
4.与单腿变身组合
五、腰:
1.前后胸腰、前后、大腰
2.疗腰、大技步、卧点
3.双跪后腰、单腿后腰
4.大涮腰探海辗转
5.风火轮
六、控制
1.前、旁、后吸伸腿、半、全环动
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
3.搬前、旁、后腿
七、大踢腿:
1.前穷、后大踢腿
2.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
3.旁腿接拔腿
4.踢腿接摆腿、接探海
5.旁腿接立身射燕
6.踢紫金冠
7.片蹁、盖腿
中间训练
一、腰:
1.单跪下腰、单腿后腰
2.慢、快涮腰
3.卧云
4.风火轮
二、大踢腿:
1.原地、踢前、旁、尼腿、进行式
2.紫金冠
3.中速行踢前、旁腿
4.强调身法连接流畅
三、控制:
1.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
2.大射燕、探海
3.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
四、五跳:
1.一位、二位、变位跳、五位换脚跳
2.小射燕跳
3.变身跳250度腿探海跳
五、中跳:
1.一、二、五位跳
2.变位跳、交叉跳
六、大跳:
1.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2.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3.错步撩跃、错步凌空
4.变身跳
技术技巧:一、转、
1.平转2-3个
2.斜线平转:8个
二、翻身类:
1.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
又点翻身3-5个
㈤ 幼儿园小班体育学做解放军的教学评价怎么写
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小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 一、 活动目标: 1、 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和增强肌肉的力量。 2、 培养幼儿热爱解放军,并向解放军学习勇敢无畏,战胜困难的精神。 3、 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 活动准备: 1、 椅子两把、系有铃铛的绳子一根、哨子一个 2、 音乐磁带2盘。 三、 重点难点: 1、 能左右脚交替向前踢,脚尖绷直,尽量把腿抬高,练习所学动作。 2、&nbs 下一页 p; 做动作时尽量把腿抬高,不能收腹、坐臀,腰一定要挺直,支撑腿要伸直。 四、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学习解放军的游戏。老师做指挥员,你们当解放军战士。解放军战士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明白了吗?教师喊口令,幼儿进行队列练习。(齐步走、慢跑、开炮、骑马、开飞机)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发出象声词,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动作讲解,集体练习 (1) 师:解放军叔叔走路的姿势可神气拉,谁愿意来学一学?(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2) 师:今天我们专门练习腿上的动作。教师示范动作(手可以左右打开,左右脚交替向前踢,脚尖绷直,尽量把腿抬高,不能收腹、坐臀,腰一定要挺直,支撑腿要伸直。) (3)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4) 师:解放军叔叔排队走路的时候要求可高拉,不能踢的太低,要求每一个人都踢的一样高,为了让我们这群小解放军更好的训练,指挥官特意拉了一根绳子,这次我们练习的时候,要求我们的脚能踢到绳子上的小铃铛。 3、游戏:军事训练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分成4排,由场地一端“骑马”至场地拉有绳的一端,左右脚交替踢铃铛6下,开飞机返回,下一位幼儿继续)。 (2) 幼儿进行游戏。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㈥ 幼儿园小班舞蹈
还是看不了舞蹈
㈦ 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困惑和收获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讲机里听到的。”
3.让幼儿尽情地玩。
每次音乐活动,我都会给幼儿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幼儿玩玩音乐游戏、听听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让幼儿活跃了思维,而且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幼儿认识了“1 2 3 4 5 6 7”之后,设计了“摘果子”游戏;我弹出某个音,让幼儿听后上黑板将用吹塑纸做的音符果子摘下来,并唱给大家听。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各种音乐游戏的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幼儿掌握了基本节奏,就可设计“听儿歌,拍节奏”,“听节奏,填歌词”等游戏。此类游戏,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思维,大胆创造,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在歌曲教学后,喜欢留几分钟时间和幼儿一起开个“小小音乐会”,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主持人,其余幼儿当小歌手,我做伴奏员,由小主持人点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选的歌曲。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充当主角,我为配角,幼儿的兴趣浓,积极性得到了发挥。音乐会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过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后,我特意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情境表演。孩子们模仿兔子蹦跳、小鸟展翅飞、小鸡走、小鸭摇摆的样子一起玩耍,让他们回到童话中去。在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妈妈那焦急的样子,边找边“呱 呱 呱”地叫,最后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家,那高兴地样子,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对幼儿表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
四、渗透日常生活,诱发自主创新。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如《小鼓响咚咚》,当幼儿听到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在幼儿进餐时,我会选择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当幼儿午睡时,放一段舒展、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当幼儿起床时,可放一段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提高兴奋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五、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实施创新。
教师自身的业务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时,同时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听觉上、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产生且保持了对音乐的热情,对情感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还不会唱这首歌,但许多幼儿已随歌声有节奏的拍掌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课堂上显示出一派热烈活跃的气氛,幼儿脸上全都表现出了学唱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师自身还应具有创造的激情。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创造思维训练。随着“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自身的永不熄灭的创造激情去挖掘,去设计,构思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独特创造思维,通过音乐丰富幼儿的形象思维,唤醒创造思维中的热情,维护创造思维的异想,张扬创造思维下的个性。通过让幼儿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新理念培养幼儿的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该“处处”培养,“天天”培养,“人人”培养; 就让音乐这熊熊燃烧的大火点燃幼儿心中的创造力,让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为幼儿插上创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