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构思物理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案例研究
一、原则:
(一)逻辑性原则。
问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让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
(二)量力性原则: 教师必须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椐“最近发展区”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够回答。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水平不同。要让同学有话说,说得基本正确。
(三)明确性原则
教师提问时语言应简练,题意要明确。
(四)层次性原则:要根据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对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的要有铺垫性补问;对回答清楚的同学要有发展性加问。
(五)趣味性原则:要让你的问题产生吸引力。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方法: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
“分析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⑵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先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引出书中所阐述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使课堂充满趣味性)然后分析这个概念使学生们理解,然后 加上一些练习题。最后流出大概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这节所讲的内容,自己作出总结。
⑶ 如何实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我的一堂实验课
《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是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要讲的内容。这一课时的重点就是讲解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在讲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时,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组提供了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首先,每小组先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说:“电路中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另一个小组的代表说:“把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同学们热情高涨并且都积极举手抢着说出自己的方案。接下来,学生动手实验连接电路,我边巡视边指导。当看到各小组完成实验探究后,我提出了问题:“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一名学生答出了自己的探究结果:“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紧接着我又追问:“你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是靠改变电阻丝连入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在学生们的自主探究下和我的启发下,学生们非常容易的总结出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出探究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接着我又讲到:“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大,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那么可以把电阻线密绕成螺旋状”(实验器材展示:滑动变阻器,观察它的结构)把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直观的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了解它的结构。
在讲到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时,我也采用了让学生探究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边巡视边指导,在指导、巡视的同时,将某些对于改变电流无效的方法进行全班探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还能把学生的错误连接方法当做一种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是非常有效的。经过探究后,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片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电动机的转速)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的实验器材不完全一样。有的组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电风扇的转速;有的组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警车……。同学们积极地实践着、交流着,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实验成功后我让其中几组展示成果。在实践活动中,很多新颖的小玩具使学生活动起来,他们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⑷ 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对物理教师来说,可谓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细致,必须加以改善。
进入初二之后,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好理解,做题是往往是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只是知道学生的普遍想法,对于具体的个别的问题,往往了解的不够。本人初到初中时,感受很深,看到学生学习物理时的迷茫及信心的缺失,我就想任何人对某一项事情要做好,首先是要有信心。而信心的建立和巩固与本学科的教师是很有直接关系的。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人文的关怀,收集学生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思想动态,把学习物理的成功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然,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因此,从内心深处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并处于自始至终的动态之中,是我们物理老师不可缺少的品质,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排除他们的苦闷,让学生接受老师,进而接受物理、爱好物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难度,强化意志的培养;享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愿望,从而避免学生产生怕学物理、厌学物理的心理。我现在已是人到中年,自己的孩子高考时非常希望教师能耐心细心地教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已经考上大学,也非常感激教育他的老师。将心比心,我现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常说爱生如子,我想,只要真诚,与学生分享苦恼,也分享快乐,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真心关怀,加上方法得当,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二、对教师的角色认识的不够全面,必须准确定位。
我认为教师是这一学科重要的引路者,如果引的不好,那么学生就难以对这门功课产生良好的印象和学习的兴趣。由于我们不是他的启蒙老师,学生把你跟过去的老师进行比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有承上启的作用。以前自己和不少教师认为,对于学生,必须体现出自己学术渊博,见识广阔,这样学生才能够佩服你。我认为除了这些,初期更是这样。我的建议是,在初二第一学期,要尽量做好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尽量把抽象的东西加以具体形象化,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克服畏难发愁的情绪。特别是对知识的传授讲解,要做充分的准备,循循善诱,尽量细致耐心,有不厌其烦的精神。往往在初中时新教师与老教师差别小一点,可能就是因为新教师准备的细致,耐心地讲解和辅导。
另一个问题是初中新教师往往对于全班整体成绩的提高做的较好,但是在培养尖子生方面有欠缺,表现在高分的学生数不是太多,全班成绩平均分较高。我的建议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自己要充实知识,加强业务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其二是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上课,吸收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不断充电,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与学生共同发展。其三是班级的尖子生往往因为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知识难度顾及中游学生,使他们极易满足,所以对于尖子生要注重教育,让他们克服自满情绪,鼓励在全校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当然,这需要任课教师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三、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不够深入,必须准确取舍。
正如上述所提,以前自己觉得把课本读的滚瓜烂熟,教学效果肯定没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时,除了按照学校教研组指导的掌握教学目标,特别是研究好新课标外,我建议不要忽视以下几点。首先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那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有较好的预备作用,那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有迁移作用。如何利用旧知识唤起新知识,等等。其二是研究物理史中那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价值,那些科学家的事迹是最有激励作用。中学物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物理学史的内容,但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实际上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开阔视野、培养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绝好教材。现在我们往往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缺少对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引导和激励,物理分数很重要,关系到学生的中考,关系学生的前途命运。但是,引导学生追求物理,勇当物理科学家,与提高分数并不矛盾,充分发挥和发展有物理天赋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学习物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提高了分数,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其三发掘物理中的美的东西,让学生感受物理并不像有的学生想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简单、和谐、统一、对称是物理美的主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展示物理之美,可以培养学生接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神舟7号的发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物体运动的规律,神舟7号的运动轨迹是美丽的椭圆。有谁不会被牛顿力学的简单、和谐、统一之美所折服、所震撼呢?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并在此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满足,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探索精神将是坚忍不拔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神舟7号,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正如牛顿所说的,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也感受到同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努力和智慧结晶。也许多年以后,航天事业中就有我们现在学生取得的辉煌。
四、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不够主动,必须尽快落实
对于初中学生因材施教我的建议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难度适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前听观摩课时,发现有些课表面热闹,但收效甚微,并不可取。我在上初中时物理老师的提问至今记忆犹新。那节课老师问:一个铁球和一个鸡毛在高空,同时下落,谁先落地,同学们基本上一致回答,铁球先落地。老师又问:一个大的铁球和小的铁球,在高空同时掉下,哪个先落地,大部分同学说大的先落地,在没有其他同学反对的情况下,老师说,假如大球先落地,小球后落地,就是说大球重,下降的速度快,小的轻,下降速度慢,那么,如果用铁线将大球与小球连捆在一起,那么这时大球和小球与原来没连在一起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开始学生没在意,基本上觉得大球受小球的影响比原来慢了,小球受大球的带动变快了,这时候老师说,如果把这两个捆在一起,不是更重了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承认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的时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兼顾全体学生又注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应认真分析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把握教学的难度、进度,进行分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内容要适量适度,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合理。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哪些教材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考虑作业的难度层次,考虑练习的针对性,注意练习次数、时限的控制等。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找出最适合每一个个体的目标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3.善待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我们应该充满爱心的对待每一位后进学生。首先应深入调查,仔细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差异,不能一刀切。
⑸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2.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做些新奇、趣味性强的实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3.创设兴趣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抽象的事物难以产生兴趣,反而对直观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道具、彩色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先在讲台上竖立一面大镜子,请一些学生上前来照镜子,做些动作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就会带着激情进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善于观察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和系统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培养。 1.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一定的知识经验是提高观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身边几乎全是物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时人要向前冲,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放一会就冒汗。在教相关内容时,我都会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悟懂。因此学生就乐于观察,这将有助于增强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视、听、触等各种感官感知方式进行协同活动。如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将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让学生用耳朵听它拨动发出的声音,又用眼睛注意钢尺拨动快慢。通过眼、耳、手、脑的配合感知几次实验现象的区别,最后才能淸楚的认识到音调和频率关系。 3.归纳观察法。通过分别观察个别现象得出结论后,再归纳出一般规律。如欧姆定律就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的。 4.比较观察法。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并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让学生比较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与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才出现各种情况。从而分淸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顺序法。我们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顺序,如果没有顺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顺序。例在对水沸腾进行观察时,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判知水温的变化,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观察到有气泡从瓶底上升,以及气泡由下到上体积的变化情况,在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在变化。清楚沸腾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沸腾的概念、沸点的意义获得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才。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学习,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导人新课时,特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例:在讲《升华和凝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过会冷却后又产生碘凝华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再以主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入本课的探究教学。一起得出物理现象。教学有法,也无定法。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把自己的认识或书本上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善于诱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质疑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权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的开端,是学习活动的思维动力。 3.创设想象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引发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什样?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积累,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巩固。 四、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交流为前提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实验即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离开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物理就会变得深不可测,抽象呆板。从而体会不到学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实验。因各班人数较多,在演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与可信度,增强直观性。在演示过程中,仪器材料的摆放尽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能举在手中演示的尽量不摆放在讲台上。防止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观察兴趣放弃学习机会。同时也应提示学生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不要只为热闹,一副旁观者模样。对于学生实验中常出现的失误也可通过故意演示失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在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水开后拿温度计出来读数会导致温度下降。 2.分组探究实验。以四五位同学为一小组。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首先是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科学事实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压住图钉的两端亲身体验、思考。学生会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又自然会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接下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在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设计。让他们从中得到一种科学探索的体验,感受探索的艰难。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找出设计中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此过程教师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可做适当的指导,针对慢一些的学生多一些指导和监督。对做得较好的小组要适当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根据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分析论证、交流,评估。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一切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展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知识、情感、道德、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⑹ 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包括哪些
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所谓实践性,就是教学行为的表现是与教学实内践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教学实践容无所谓教学行为。而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学能力都可以是预设的,在教学实践开始之前就可以存在的。教学工作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教学的实践知识与智慧,而不是如自然工作者那样具备普适性的规则与技术就可做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实践知识的性质,尤其是其经验性的性质,都是与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扭结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说,研究教学行为实质就是研究教学实践
⑺ 如何活跃高中物理课堂气氛课题案例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反应慢,课上不好,特别是课堂气氛沉闷单调、索然寡味。可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无论是在自班上课,还是借班上课,无论是在基础较好的班上课,还是在基础较薄弱的班上课,都能把课上得情趣横生、高潮迭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凭着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激发学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也叫手段)。根据名家的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试概括为以下八种:
一、沟通感情法:课堂上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语言、神态、手势等方面。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滞涩,神态紧张,情绪低落,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安、沉闷和懒散,使课堂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此外,他们还会利用课前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行简短的攻心战,以加深感情融洽。
二、先声夺人法:熟悉于漪老师的同志都知道,于漪老师讲课的艺术之一就是注重开讲这一环节。她认为: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提琴家定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歌唱或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调。于老师的开讲,总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课文或设置悬念、或激发感情,或展现意境这样,一堂课从一开始就象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三、挑起矛盾法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钱梦龙语)这里所说的矛盾,通俗地说就是学习中的疑惑和不解。对这些疑惑和不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开能力一层一层地逐步挑起,也可由学生自己挑起,教师再有选择地交给学生。这好比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学生思考、争辩、究底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钱梦龙老师为了讲清《愚公移山》中年且九十的且字,设置了这一问:这个愚公多大年纪了?这一挑,学生中有说:九十岁的,也有说:不到九十岁的,议论纷纷,讨论热烈,茅塞自开。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能。为了不使学生在解决矛盾时无从入手,切忌挑起的矛盾过大。同时,要讲究挑的艺术,角度小,方式巧,由趣而起,由小渐大。
⑻ 几种常见物理课型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 (一) 实验教学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 3. 随堂实验 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 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事例时,必须包含力的作用点不垂直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联线这一情况。 2. 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 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4. 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 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上我们对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物理教师必须熟悉这三种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