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
教育与教育学区别是其包括的范围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过程,教学注重结果。
教育与教育学的联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学。
拓展资料:
真正的“教育”,不是从传授考试技巧,转为传授人文知识而已。
教育的本质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关于治学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在知识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学之”的机会至关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传授知识。
但在信息和知识泛滥的今天,治学的侧重点应该在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② 教育和教学有什么区别
在赫尔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从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的观点,但大多数人都是将教育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分开来研究的。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所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声称:“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将“教学”概念置于从属于“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来,教育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应该服从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
2.教育性教学的作用
赫尔巴特通过自己的思想、亲身的经验以及实验,使他深信教育性教学具有惊人的效果,通过教学获得“全面发展”的个人,将来会很容易胜任任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去做的一切事情。他能时刻想到明确的道德理想,能满怀欣喜地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并能依靠“自身性格的力量”不断进步,实现理想。
赫尔巴特在瑞士当家庭教师时就决心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从实践上来证明“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过美学和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来实现的。赫尔巴特向学生们传授了完美的语言技能以及历史、古典文学方面精湛的知识,还给学生提供深入地数学训练,甚至还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新兴的自然科学。不过,这些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事实上他所探求的是通过刻意安排的教学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来教育学生。文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他人情感的切身关注。而数学教学不仅是因为数学有实用价值和技术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应把数学当作训练思想集中的一种手段,即数学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性格。通过实验赫尔巴特认为数学似乎永远是在增强性格方面行之有效的唯一途径。所以他在《美学表现》一书中表明:脱离了教学,教育一般不会取得成功。那么教学怎样才能更有助于美德的培养?其关键是教学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必须适宜,避免伤害学生的个性,这些传授才能有助于美德的培养。赫尔巴特又是以其“兴趣”的心理学理论来解决教学方法的。兴趣对于教育性教学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教育性教学的中间目标,只有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够给予意志以必要的内在自由,学生才可以用正确的观点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其次兴趣还是教育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使人不断地、轻松地开阔思维,接触世界并能真诚地与自己的同胞共命运。兴趣是教育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这样,赫尔巴特就将教育性教学相应地建立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反映了知识与道德、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通过教学进行德育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就是至今也是正确的,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德育与智育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教学并不是实施德育的惟一途径。在这一方面,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论儿童的管理
赫尔巴特把教育分成三部分:管理、教学、训育(即德育)。他将管理放在最前面,体现其管理先行的思想。他指出:管理要放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最前面,是一项独立的任务,它不等于教育过程本身,而是顺利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他看来,只有通过管理建立外部条件,维持外在的秩序、执行纪律,才能使教育性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去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在教学前先进行管理?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管理是制止儿童盲目冲动和烈性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是强制性的,它并不要求在儿童的心灵上产生什么目的,只是用强制性措施去约束儿童,如果对这种“烈性”、“冲动”不从小加以约束,不仅学业难成,而且有可能在将来发展成“反社会方向”。
③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是教给学生知识,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④ 教育与教学有什么关系
在赫尔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从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的观点,但大多数人都是将教育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分开来研究的。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所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声称:“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将“教学”概念置于从属于“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来,教育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应该服从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
2.教育性教学的作用
赫尔巴特通过自己的思想、亲身的经验以及实验,使他深信教育性教学具有惊人的效果,通过教学获得“全面发展”的个人,将来会很容易胜任任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去做的一切事情。他能时刻想到明确的道德理想,能满怀欣喜地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并能依靠“自身性格的力量”不断进步,实现理想。
赫尔巴特在瑞士当家庭教师时就决心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从实践上来证明“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过美学和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来实现的。赫尔巴特向学生们传授了完美的语言技能以及历史、古典文学方面精湛的知识,还给学生提供深入地数学训练,甚至还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新兴的自然科学。不过,这些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事实上他所探求的是通过刻意安排的教学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来教育学生。文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他人情感的切身关注。而数学教学不仅是因为数学有实用价值和技术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应把数学当作训练思想集中的一种手段,即数学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性格。通过实验赫尔巴特认为数学似乎永远是在增强性格方面行之有效的唯一途径。所以他在《美学表现》一书中表明:脱离了教学,教育一般不会取得成功。那么教学怎样才能更有助于美德的培养?其关键是教学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必须适宜,避免伤害学生的个性,这些传授才能有助于美德的培养。赫尔巴特又是以其“兴趣”的心理学理论来解决教学方法的。兴趣对于教育性教学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教育性教学的中间目标,只有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够给予意志以必要的内在自由,学生才可以用正确的观点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其次兴趣还是教育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使人不断地、轻松地开阔思维,接触世界并能真诚地与自己的同胞共命运。兴趣是教育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这样,赫尔巴特就将教育性教学相应地建立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反映了知识与道德、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通过教学进行德育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就是至今也是正确的,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德育与智育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教学并不是实施德育的惟一途径。在这一方面,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论儿童的管理
赫尔巴特把教育分成三部分:管理、教学、训育(即德育)。他将管理放在最前面,体现其管理先行的思想。他指出:管理要放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最前面,是一项独立的任务,它不等于教育过程本身,而是顺利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他看来,只有通过管理建立外部条件,维持外在的秩序、执行纪律,才能使教育性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去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在教学前先进行管理?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管理是制止儿童盲目冲动和烈性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是强制性的,它并不要求在儿童的心灵上产生什么目的,只是用强制性措施去约束儿童,如果对这种“烈性”、“冲动”不从小加以约束,不仅学业难成,而且有可能在将来发展成“反社会方向”。
⑤ 辨析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什么是教学?一般而言,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知识和经验,养成一定能力,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并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育人活动。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总是包括施教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缺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技能训练与提升、行为方式的养成、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等。教学具有明确的发展指向和发展价值。
其次,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最后,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物、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录音、录像等远距离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件与多样件的统一。
对教学及其相关概念加以辨析,有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含义。
(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此之外,学校教育还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2)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但教学并不是智育的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也并非教学全部任务,教学同时承担着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我们决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3)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亦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包括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学业评定等基本环节,上课只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
⑥ 教育与教学是什么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第一、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研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广发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 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加深已学知识的深度,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增长新知识。
第二、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堂教学是比较局限的,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形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此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和中国封建时代私塾的教学就属于这种组织课外、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的 不同需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这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第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整个活动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脚,运用知识并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 过程。他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种锻炼,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供啊学生的 道德认识。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时间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另外,学生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能接触实际的 人和事,能得到较深刻的 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往往能收到比单纯的 说理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两种教学的区别。
⑦ 教育和教学的区别
教育:教化培复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制与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品德和素质能力。教育的行为会出现在我们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里,实现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的成长。
教学:教人学知识学方法,使人具备一定的生活生存能力。这个就比教育要片面一些。
⑧ 请问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
1、侧重点不同
教育,在于育,育人,所以人的各阶段都存内在,
教学,在于学,学会容知识技能,往往用于各种学校。
2、教育是个大命题,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务是育人,而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渗透育人的这一方面,教学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和方式。用教学来实现教育
(8)教学与教育扩展阅读: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⑨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
1,专业不同:教育学部分学科,教育专业是分学科的。
2,课程不同:教育学主要内有中小学语文、中国容教育史、数学教学法等课程;教育主要有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
3,就业不同:教育学就业方向以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育的就业方向以小学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为主。
教育学简介: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