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13 13:25:31

❶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过程与特征教学设计就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解读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将教学成效建立在教师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等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加以个体创造性地整合,也就是说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程序,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关于教学设计的内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1.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教学问题要明确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教学问题的解决要运用反映学习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2.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对象。(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目标状态,是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以及教学对象的特征所决定的。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起始状态,是由学生的状态所决定的。)(二)教学设计编写流程(重点中的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1.确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2.分析学生特征(学情分析),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3.制定教学目标4.确立适用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5.实施课堂学习评价6.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设计的特征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2.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技术。3.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科学的教学技术手段。二、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一)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分为事实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原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五类。(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需要的因素;二是学生的特征因素;三是具体学科的特点因素。1.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领域——包括有关信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①知识 ②理解 ③应用 ④分析 ⑤综合 ⑥评价(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思想、鉴赏能力和价值观等。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五个等级:①接受 ②反应 ③价值判断 ④组织化 ⑤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3)动作技能领域——指通过练习使一连串动作实现熟练化和“自动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肌肉与神经所要求的动作协调程度分为四个等级:①模仿 ②操作 ③精确 ④联接2.教学目标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即学习者。它指明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对象。(2)行为——做什么,即要求学生做到的目标行为内容。(3)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目标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4)标准——做到什么程度。3.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1)目标应描述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2)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水平(3)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4)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度(三)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表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作细致的划分,并确定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水平,列成表格,称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分析表。(见P93示例)(四)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不可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一)教学模式概述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2.教学模式的分类(1)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教学模式:①行为修正模式。②社会互动模式。③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④信息加工模式。⑤建构主义模式。(2)基于教学论分类的教学模式:①问答模式②授课模式③自学模式④合作模式⑤研究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模式分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流程图)。①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小班教学等。②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流程图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等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优点:首先,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其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再次,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总之,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见P106示例)需要编写流程图(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试验法 5.实习作业法 6.练习法 7.参观法)。三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主导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1.主导讲授法主导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主导讲授法①主导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学习②讲授仍然是教师发挥主导的主要形式新课标指导下,授课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讲即讲,在讲授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2)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主导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使用主导讲授法,教育成本低,教师讲课能较快较多地传授相关知识,而且对教育设备和设施的要求也较低。 ②主导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单纯运用主导讲授法,往往阻碍师生的课堂对话与交流。主导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单独用主导讲授法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多样化需求。(3)主导讲授法的有效运用①主导讲授法的基本要求I讲授内容的要求(内容要有选择;内容要正确。)II讲授形式的要求(要有逻辑性;要有启发性;注意语言艺术。)②主导讲授法的优化I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新”;其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 II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教学反馈信息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所做出的反应,教师只有把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讲授的针对性。)(4)传统课堂主导讲授法改革的若干策略思考具体的措施如下:①提倡“意义接受学习”。 教师使用主导讲授法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二要将每一次讲解的东西纳入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使之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②在使用主导讲授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里提倡对话、交流,引进“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做法来改造“主导讲授法”,从而形成师生能够互动、彼此能交流的融洽的局面。③精心设计和恰当地运用课件与板书。(板书布局要合理;板书上的内容要言简意赅;板书展现内容要有启发性;板书中的字体、图表要清晰。)④改革课堂讲授还需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起。 2.互动讨论法所谓互动讨论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为弄懂和解决某个问题而相互提问、回答、诘难、反驳、说明、补充,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1) 互动讨论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互动讨论法的优势第一,互动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来看,互动讨论法是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第三,互动讨论法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第四,互动讨论法有利于发掘事物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②互动讨论法的局限第一,互动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不恰当使用往往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互动讨论法是一种比讲授法更具难度的教学法,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互动讨论法不可随意滥用。(2)互动讨论法的合理运用 ①讨论前的准备第一,论题的确定。 第二,论题的公布。第三,教师的知识准备。 ②讨论中的启发诱导主要是注重于解决学生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注重于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分析论题的逻辑结构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逼近,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时,适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思路趋向正确合理。③讨论后的归纳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发言概况的总结;一是讨论题本身的分析总结。 3.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自主探究法:内涵、特点及其价值①自主探究法的内涵与自主探究法相表里的是“发现学习”,它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发现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从各种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以解决新问题,实际是“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②自主探究法的特点及其价值特点: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价值: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唤起教师的创造性。(2)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法的原因、原则及方法①自主探究法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原因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定势,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②自主探究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自主探究法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自主探究法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照个别差异。 .给自主探究法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中既要强调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自主探究法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③自主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四步法”——激趣导入;析疑点拨;触类旁通;激励评价。(3)自主探究法实施策略①教师应充分发挥“向导”作用。②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第一,要明确教学思想:变教为导,变学为思。第二,要探究教学过程:让学生活动起来。第三,要准确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一)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1.施兰姆公式 媒体选择的几率=媒体产出的功效/需付出的代价2.媒体最优选择决策模型P1413.视听教学理论(三)确定媒体使用的目的 1.突出教学重点 2.解决教学难点 3.提供教学资料 4.创设教学情境 5.提供教学示范 6.启发学生思考五、教学评价的设计(一)教学评价的内涵分析 意义: 第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第二,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第三,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四,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第五,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决策作用(二)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2.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优劣的评价法。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三)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四)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步骤内容:教学设计中,完整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料作价值性判断。步骤:1.收集资料(1)结构化观察(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程度;②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③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④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形成性练习的独立性和正确性。) (2)问卷调查(①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态度; 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 ③对媒体本身质量的评价意见;④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形成性练习(目的性强;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的覆盖面大;题目数量少而精。)(4)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建立指标项体系(2)确定权重系数(3) 等级的划分与标准(4)评价指标体系总表(P162)3.教学评价结果的描述(1)绝对性评定(2)相对性评定(3)比较性评定(4)发展性评定六、教学设计案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模式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模板P165)教学设计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一要注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并重;三要注重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四要关注各级目标之间的整合;五要注重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❷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龙家圈乡小学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乡、校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工作。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来研究:

⑴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学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它的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⑵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⑶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教师能获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关盘、课件、软件包以及网上其他人开发的有关材料,都可以辅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

⑷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即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即关键点。

⑸对教材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给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经验性、活动性、练习性、扩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从教材的知识性、情趣性、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制定教学策略

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

1、安排教学程序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三、撰写教案

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❸ 影响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1、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3、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4、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5、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是这样设计“7的组成”,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
  在教学中做到了: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课后又思考: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又如自己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长和宽的和:即:C=2(a+b)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自己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         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时的设计。
师:出示苹果的教具问学生你们都有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你的妈妈,你会怎样分呢?
生: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之几?
生:小明与爸爸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剩下几分之几还没有吃?
……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然后按照学生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这样设计的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自己在教学中坚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❺ 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同以往的教案,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始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之前,每个教师都要思考:通过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那些知识和能力?怎样设计教学能适应这个班级的学生,学生能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理论上应重点关注知识目标的分类,在技术上关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怎样确定和表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怎样避免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设计好教学目标要把握住这样几点: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略其他领域的目标。2、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3、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4、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分为导入、新授和结束三个阶段。导入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学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一般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式、故设悬念式、启发诱导式、故事导入式、谜语导入式、实验导入式等。新授阶段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环节的课堂结构是否优化预设有关,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运用以下方法:1、设计新颖教学,引起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结束阶段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学终了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气势如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对巩固所学知识和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用实践检验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师常采用:1、归纳法、2、迁移法、3、点拨法、4、前后呼应法、5、设疑激趣法、6、情感升华法。
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说学问很深,需要教师们潜心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视围绕让学生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享受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
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我认为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及行为发展三个方面。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理性把握这个规律,认真贯彻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各类教学对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设各种氛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真心实意热爱学生。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统一。5、发挥情感因素的维持作用,磨练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意志。学生行为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的问题,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地位。
四、 学习策略的设计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虽然仅仅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但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我要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学习动机被激发、被增强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动态实施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一个关注点,有一般要注意这样几点:1、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关切。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和优化学习方法。3、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4、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获取满足感。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学法指导有机溶入教学过程之中。

❻ 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可以简化哪三大部分

文化课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容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三)课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安排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❼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环节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等教学
要素
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
特征
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
需求
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
教学
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
基础
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
教育家
杜威
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
刘茂森
等人
引入我国
教育技术
领域
,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
理论
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
体系
,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现在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
教学实践
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
教学模式
发展的轨迹和
成果
,提倡学生
创造性

科学精神
的培养,实践是我国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
应试教育
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必然造成教学设计在我国形成了所谓“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既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我们可以看教学设计的一般
模型
,其中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过程都只是宏观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
研究方法
和操作工具,
教师
只能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成为个别
教员

专利
,远远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教学应用性,实现
规模效益
。认为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
出发点
,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
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
学习活动
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
解决问题
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确定问题
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可以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
所处

情境
,也就是描述清楚
问题空间

形成探究思路
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
经验
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有些时候
,可以考虑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问题,这样,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够将学生自己的
知识经验
调动起来,分析问题,
收集信息
材料,形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实施探究
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
核心
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
实验

资料收集
、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所开展的活动
类型
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
性质
来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
结果展示/交流
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
形式
的探究结果,可以是
实验报告
、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❽ 课题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设计怎么写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版学习目标,进一步权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❾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文化课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回态度与答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三)课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安排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