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建构"生本导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十月金秋,天空已略带—丝寒意。我有幸去南京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研讨班,在丹阳市六中高二(20)班听了一节荆志强老师的数学课。内容是立体几何,整堂课下来,荆志强老师都显得很轻松,他自己没有讲一道题,没有讲一个概念,也没有做—次总结,这—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主讲解例题,学生自主概括做题方法,学生自己出题拓展延伸。自此至终,荆老师都是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掌声“串联”一堂课。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们一行六百人的听课老师叹为观止,这样和谐、民主、平等,学生全员自主参与的课堂令我们赞不绝口。这样的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代替了教师,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表演舞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前来听课的老师有的刚开始半信半疑,荆老师的课会不会有表演的成分呢?会不会是提前已经做足了“准备”呢?课后学校还特地安排荆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我们是如何践行生本教育的”专题报告。同时又临时做出—个决定:让荆志强老师在同一个班为上午因为受大雾影响交通而没有按时听到课的老师再上一节观摩课。这样的安排似乎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如果荆老师上午的课真带有表演成分的话,那下午和我们在—起作报告的荆老师已经无法事先“彩排”了吧?大家带着忐忑的心情再次聆听了荆老师的一堂课,结果大家很“失望”: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角,一个学生上台讲解后,马上会有另一个学生快步上前进行补充或质疑,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又跑了上去,四五个学生一起站在黑板前,手拿教鞭,你指我点……所有的老师都对这样的课堂赞叹不已。那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荆志强老师的事迹:江苏丹阳六中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员,两次受到市“记功”表彰,镇江市“讲三德,做三好”标兵。2008、2009、2010连续三年被评为丹阳市教育系统“十佳新人新事”,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本教育”的创新实践,把新课程的美好理想和实现中、高考下的常规教学有机融合,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媒体上说他上课如同: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学生非常开心;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中学生人人幸运,毕福建主持的《星光大道》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他教的班级是—列动车组,给每—个学生都安装了一只“内燃机车”,一起奔跑。培养的学生不仅成绩优,而且口才好,能力强。连续多年中、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综合能力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高。参加完全国生本教育研讨班回到单位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说过生本教育,说生本教育如何好,学生学得很快乐,老师教得很轻松,但自己还是没有真正研究过生本教育,可从南京回来之后我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开始阅读有关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书籍及别人践行生本教育后的体会心得和取得的成果。我由当初的茫然无知到如今的略知一二,才发现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了让教育激扬生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生本的课堂改变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白主发展为本。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还给了学生,从而全面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信心高涨,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空前的发掘和运用,从而形成了高质、高效、生动、快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生本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标准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不再表现为口才有多好,而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生本的课堂改变了对学生评价的传统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生本教育采用评研式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生本的评研遵循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不采用“揠苗助长”式的破坏性评价,而是“静待花开”,花期一到,自然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本教育课堂逐步树立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充分信任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根基。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学生就能有学业的成功、人生的成功。这次生本考察,激发了我的改革激情。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我赞叹,更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学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下来我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和学生讲清道理,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我,与学生做真心朋友,了解学生所想所需、烦恼忧愁、身心健康等。同时我努力学习开展生本教学的具体做法,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超越。总之,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慢慢尝试生本教学,让生本走进课堂,不断完善,相信学生无所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因为课堂呼唤“生本”。
❷ 生本教育 教育方式
生本教育体系理念?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
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d 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3. 课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4. 儿童乃是天生的学习者,还在于学习对于他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会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他的思维器官会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
5. 儿童的智力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6. 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成人是以知御行,认识规律是知行律;儿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7.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时,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8.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做是实践,而实践加工的是对象的整体,这就给儿童以十分鲜明的意义,从而保证了他们充沛的学习热情和经验支持。
❸ 生本课堂的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❹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真是万能的吗
哪有万能的要学模式呀!教学模式要灵活掌握,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绝不能死搬硬套,最求形式。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❺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2]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的德育观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在生本教育实验期间,郭思乐教授撰写了《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学术论著)。他主持的研究团队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刊登多篇论文。生本教育研究和实验连续三届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二等奖,2007年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之一,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编的《新时期素质教育案例选编》。由《人民教育》记者采写的通讯《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见《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生本教育研究也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关注郭思乐教授的研究成果”;广东省人民政府宋海副省长批示:生本教育理念及相关实践体系“是广东本土原创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对创建我省文化大省、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启动生本教育实验,确立了首批15所实验学校,目前实验正在进一步推广中。(转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生本教育简介》)
❻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怎么写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生本教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白生本教育的具体内涵 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既是一种具体的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人。与传统的师本化、填鸭式教学死板、僵硬、单方面的教学方式相比,生本理念指导下的生本教育有着巨大的穿透力、冲击力与感染力。在“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沟通,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是孩子最初接受人文知识熏陶,培养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的场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种观点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应当摆脱“传授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将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将生本理念落到实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 课前演讲 展示自我 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例如在正式上课前留出五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我,向同学们简要介绍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心得,例如自己在课外学习中读到的最喜欢的一篇散文、一首古诗;或是向同学展示自己创作的作文或诗歌。通过这个小小的课前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打出分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们表现自我的天地,学生是课堂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在面对一片新课文时,最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学——大家一起学”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部选出自己的组长。在新课开始前的预习工作中,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先自己搜集资料并每人提出一个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歌之前,小组长分配任务,组员分别搜集关于作者杜甫、除课文以外的其他六首《江畔独步寻花》、诗歌内涵分析等信息,然后每人提出一个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对为什么自己学习的诗歌有的是每句五个字,而这首诗歌是每句七个字产生怀疑,而产生的一系列困惑就是“大家一起学”这个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在组内讨论各个组员提出的问题,得出一个自己认为较为合适的答案。最后由组长选出一名同学在所有同学面前进行汇报,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隐藏自己的身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学习潜力。在小组汇报完毕后,老师可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修正同学自学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与不足。 (三)联想式教学,开拓眼界 此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联想能力(即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带给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所以,教师可通过课文内容的联想,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拼音与识字,教师可将要学习的拼音与汉字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相联系,进行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记住所学的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可以较为顺利地进行文字阅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加课外书的阅读量。例如在学习《论语》相关篇章时,可鼓励学生阅读插图讲解本的《论语》,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对高年级的学生的要求就更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进行联想,读写结合,多写读书感悟,以充分提高表达能力。 (四)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取长补短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之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要更为顺畅。共同的学习经历使得学生之间更能理解对方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心得。所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可以看到对方的长处以及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例如,教师可让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指出对方作文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自身的鉴赏能力,又可以吸取同学作文中的经验教训,弃其所短 取其所长,为自己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样,老师也可让同学互相批改默写作业,通过批改他人的作业,学生可以加强对错别字的记忆,防止自己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生本教育是全世界教育界大势所趋的教育方式,有着传统教育模式难以企及的优势。生本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天性,让孩子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激发孩子内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再次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高效高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❼ 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教
“生本教育”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是让教师从“纤夫”变成 “牧者”。有的教师单纯的认为,“牧者”就是把羊儿赶到草地上,让它们自己吃草、吃饱,我们就可以悠闲自在,得到解放了。那么教师的解放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对学生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自由地发挥呢?通过这一段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备课、设计课堂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动更多的脑筋。那么在“生本”课堂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学生自已主动地去学,而且学得积极、欢快、高质、高效呢?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
刚开始实施“生本教育”,有些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放开,而在实际操作时,总是担心学生这没学到,那没学好,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思维框架去学习,那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学习天性,大大削弱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办法。如我在教学《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去做文中的荷兰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学承认自己失败的场景,并争取让更多的同学来演示这一时刻。学生一见带有竞争性,于是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胜心,在兴趣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去探究课文内容的愿望,并从课文向外延伸拓展,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三、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像“太好了!”“棒极了!”“谢谢!”“真让人难以相信,你们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教师要经常挂在嘴边。尤其时我们刚刚开始进行生本教育实验,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过去的那种“师本”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是放开脚步主动前行的一种动力。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激励下,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日益高涨。
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没发育成熟,在知识认知方面还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的交流、讨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心理上的倦怠,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要多利用他们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事来创设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攻破学习的难点。设计小游戏,组织学习竞赛,进行角色表演,这些教学活动的恰当运用,都会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长时间集中。
五、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小组成员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个小组要吸收兼顾到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在小组学习时,优秀学生能够带动和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落后的同学,各个小组也才能展开公平的竞争。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尤其是培养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如何带领小组成员高效的完成任务,只有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小组合作才能有实效,教师才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在对小组的汇报交流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要只注重评价个人的成绩,更要突出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
正如郭教授所说的那样,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教师应当是“牧者”,他把“羊群”带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让羊儿欢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则在不断地寻找、发现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时刻警惕恶狼的出现。
❽ 如何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生本课堂策略:保证前置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前置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高效,决定你的课堂是否开放,甚至说它决定着老师课堂的教学走向。
❾ 生本教育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让课堂更精彩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首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作为教师我们应明白一堂课为什么教(学生成长)、教什么(知识和技能)、怎么教(过程和方法)、什么用(价值)、得什么(情感)。教学中,教师注重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教案设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有效的传达,加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之间的联动,突出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来落实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清楚,才有利于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通过创设学生分析、讨论的探究性问题情景,才能胸有成竹,灵活自如,游刃有余。 其次,创设情境、唤起热情 创设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爱学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给学生建立一个温暖的、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创设问题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获取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让学生扮演角色,融入情境,拉近学生和新知识的心理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全部主动参与能力、掌握各种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旅游景观审美特征》多媒体课件插入大量风景名胜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讲解旅游景观特征,同时案例分析了石阡旅游景观特征,使地理知识得以延伸。只要我们留心找情,精心设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浑然一体,就会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其三、探究问题、抓重攻难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探究点”,设计探究层次,选择的“探究点”应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我在旅游景观审美教学时,为了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问题导航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落实目标,释疑解难。让学生带着石阡有哪些著名景观,请说明景观特征,让学生去看书读图,查找资料,努力完成目标要求。对学习目标中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互助解决,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问。 其四、渗透德育,引领做人 我在旅游景观审美教学时,转换角色,让学生做一个导游,我紧紧抓住教育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要求学生守时,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的仪表。这种有针对性的即时引导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肯定要好。这样做,很好地体现了地理教学要渗透德育的要求。并且,学生的表演,也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趣味性的效果和目的。教师最后引导学生作为一个主管县旅游领导如何发展石阡旅游业,问题设置思维含量高,探究价值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通过旅游业成功的事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放弃机会,要敢于争取,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只要爱自己不懈奋斗,就会达到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容应对挫折、坚强不屈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的教学,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我通过师生齐唱“欢迎你到泉都走”歌曲,城招天下客,投资石阡,建设石阡,将石阡变得更美丽。话外有音,耐心细致的引导,循循善诱的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得到交友的重要性,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增进了学生的交友意识和交友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突显了新课改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理念。 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改变了教学方式,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