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学分层

教育教学分层

发布时间:2020-12-14 00:47:43

① 分层教育是不是等于分班

这个不是的,分班是分班,分班不一定分层。这个分层教育是指考试完之后根据成绩,老师做出相应的分数段的同学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的给予辅导或者教学!有助于大家的成绩提高!

② 教育:课堂教学如何分层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教学实践说明,只要灵活运用课堂展示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就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六环节的核心是课堂分层,具体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分层。教师要在课标总体要求下,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切实可行,不能过高过低。备课要与上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教案中把上一节课实施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意外的发现与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成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一定要备有“教后感”,促使自己认真反思每次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发现教学中失当的地方,及时纠正问题和改进方法。同时通过写“教后感”,促进对大纲的领会,促使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二、课堂结构分层。复习导入新课,使课堂结构严谨,层次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由易到难层层引向深入,并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反馈信息,机智地调整教学程序,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基础情况对学生分组,按分组进行预习指导、问答解疑、讲解、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课堂总结,以多向结构代替单一结构。
三、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激起学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教师以手语来随机进行课堂调控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让大胆的学生想说、会说,胆小的学生敢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读、质疑、自解、讨论、释疑、自评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处处渗透授人以渔的学法。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问题入手,适时设问,并指导答疑解难,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自己多想、深思,提出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问要点明知识观律,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分析、概括。
四、巩固练习分层。语文巩固练习要多角度多方位多样式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而且要练得实在,练得扎实,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按学生智力水平设计练习,给智力较强的学生布置难度较大需要努力思考才能做出的题目,相反,给智力较弱的学生布置难度相对较小的题目,在题量上可以相同,也可以按需增减题量。
五、板书设计分层。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坚持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学,以旧导新,从抽象到具体,由浅深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就要在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的同时,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为指导,重视和用好板书设计。
六、课后作业布置分层。布置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在于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消化、运用新知识,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及时查漏补缺,为下一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通过练习以达到巩固作用。
总之,只要教师坚定改革的决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层层带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能够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成功,夺取并享受改革的成功果实。

③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分类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如果我们按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必然有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听不懂,教学成绩差是显而易见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教学。
那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呢?
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一个班级中,各个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素质差异不齐,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后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以保护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分层只能做到教师心中有数,不能向学生公布,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对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要立足于课本,力争把课本上的内容讲清楚 ,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但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优秀学生,肯定会感到“吃不饱”。 所以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他们感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 对提问方法分层
在教学中要抓住知识点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ABC三层的学生分别回答,既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又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教师在讲评时,要富于感情色彩,达到知情交融,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尤其是对基础和思维能力较滞后的学生,则让他们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肯定、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也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4.对作业习题分层
在布置作业时,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做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地不搞一刀切。对学困生,侧重抓基本概念,过好书本关。可多布置一些基础性、识记性的题目,不布置技巧性强、难度大的习题。对中等生则仍应强调基本概念,并多做基本题,可布置少量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题目。对学优生则应在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拓宽其知识面,并可布置适量的与巩固基本概念有关的技巧性强、难度稍大的习题。
通过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落到了实处,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达到了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④ 为什么要分层教学

一、为什么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对所授知识分层分类,构成一系列有逻辑结构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学习、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我们萌生了“分层、分类”的思想,并在实验中逐步形成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的较为系统的认识。

1.特殊的“校情”--新办学校地处城郊。

我们学校是1986年新建的一所初中,校学生源门类多,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来,我校除招收郊区所有小学毕业生外,还招收同类学校择优后的“线下生”,因而学生进校时的人平总分一般比同类学校低20-30分,并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开办之初,因教学要求上的一律化,曾导致部分学生流失。而在此前,曾有过两度举办初中都因学生流失而不得不停办的教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为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并借鉴外地经验,开展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改革实验。

2.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初中教育的目的由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转变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幢的公民素质教育。由于小学毕业生百分之百升入初中,学校招收的不再是“择优生”,因而学生学业成绩必然存在较大差距;又由于初中教育目的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入学的初中生受完3年教育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所以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勇敢地与科学教育的“淘汰制”彻底决裂,转而寻求在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合格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优秀率的新教育途径。

3.差生的呼唤——“我们也能学好!”

普及初中教育,学生数量增多,差生面也相应增大。很显然,从全局上看,“防差、转差”就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如何让差生爱学、学好呢?

我们对本校86级、87级81名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纯属智力水平较差的3人,约占3.75%;属于非智力因素的72人,占89%;其他原因6人,占7.4%。

属非智力因素的72名差生中,因未完成小学学业无法适应初中学习的6人,约占8.3%;因拔高教学要求,盲目赶进度而掉队的24人,占33%;因教学不得法,课堂教学效果不落实而逐步成为差生的27人,约占37.5%;因教育方法不当,形成师生对立情绪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的10人,约占14%;其他原因5人,占6.9%,与此同时,这两届学生中,原来基础较差经转化后达到合格的59人,约占72%;升入高中或中专的35人,约占48%。数据和事实使我们认识到:为实施九 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这里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我校实行“分层数学、分类指导”的必要性,从而坚定了改革的信念。

⑤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分层施教课题研究

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逐渐认识到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人应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呼唤已越来越强烈。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我校从“正视差异,承认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
1997年起在房地产价格评估专业等进行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区别对待差异、分层递进,达到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之路。

一、 分层教学实施背景分析
(一) 理论背景
1. 分层教学的提出背景

分层教学是一个古老的教学话题,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从此,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也提出了教育普及的理想,教育,开始从贵族走向平民。它显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一位老师可以同时教几十个学生,按年龄随机编班,照统一时间授课,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则以相同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

有其利,必有其弊。班级授课难免顾此失彼,顾了共性就顾不了个性。而人是差异最大的生灵,世界上不会有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人。

19世纪末期,有人开始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可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遭到非议:不民主、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和“高能儿童”的娇宠。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欧美各国意识到科学技术落后的危险,产生了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于是,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重新认识评价。

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因材施教理论

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个性差异使之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3.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新思想——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指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快发展的速度。

(二)生源背景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学历的追求日益加剧,高中热、大学热的不断升温,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多年的招生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如我校2004年新生中考数学成绩分布为:100分以上16.3%,40—99分42.6%,39分以下41.1%。统计数据显示出学生数学基础的层次跨度较大,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实施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

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烦学情绪,课堂难于管理。另外,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本来就是数理化学习失败者的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流失。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分层教学实施指导原则

以往几年的探索表明,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如占多数人的中间层在教学目标有所降低的情况下,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功,因而会产生满足感和懈怠情绪,他们即使有能力也不愿再往上一层学习;而部分处于较为低层的学生由于在降低教学目标后仍未能完成学业从而容易失去学习自信心。为了尽可能地顾及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我校分层教学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制定了“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的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努力方向。

(二)合理性原则

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要面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如何看待的问题。对此,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只着眼于少数优秀生或“齐步走”的状况,教师只有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脱离那些不切实际、无用的教学,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

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水平已发展到了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高点时,则应提升到新的更高层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相反,若负向发展到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低点以下时,则应去到最适合自己再度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学校需要提供学生合理的流动机会,也就是分层必须是动态的。制定的分层依据具体体现为:多元化、不惟成绩;考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决心;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

(三)主体性原则

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病。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选择的机会、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环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效果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包括成功激励、评价激励等。成功激励是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评价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

三、分层教学实施情况
(一)学生分层
1. 调查准备

我校在2004级选择相近的三个文科专业(物业管理、国际商务、房地产管理)8个班试行“走班制”的数学分层教学。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收集可靠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数学组向试点班的459名学生进行全面的情况调查。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下:
认同 一般
不认同
1.数学是重要的学科 39.1% 25.6% 35.3%
2.愿意学数学 25.3% 34.5%
40.2%
3.接受分层教学 75.3% 10.4% 14.3%

从统计数字看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传统的基础课提出了质疑,他们在初中(甚至小学)已经是数学学习的失败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放弃了对数学的追求;另一方面:虽然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数学的学习,但支持数学分层教学的比率较高。

2. 摸底分层

组织进行数学入学摸底考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内容不超出初中教学大纲,考虑到学生中考完后没复习初中知识的实际情况,命题时尽量避免记忆类的试题。成绩分布:

分数 100~80 79~60 59~40 39~20 19~0
百分比 8.3% 14.6% 35.2% 23.9%
18.0%

原来设想按1:2:1的比例分3个层次a、b、c,由于摸底成绩有点出乎意料。经过充分研讨,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决定分成4个层次——a、b1、b2、c,8个班共两个捆绑。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属于a层;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中等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属于b1层;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但仍然愿意学的学生属于b2层;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3. 师资选配

师资选配依据适合性的原则,依据教师教学的特点进行选配a、b1、b2、c班的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原来行政班教学都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难免会形成教学的思维定势,若分层教学后还按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组织教学,则不符分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势必会影响分层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能及时研究出新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使各层的教学质量有保证。

(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目标分层由教师把握,与学生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a班 b1班 b2班 c班
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揭示本质,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数学教材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能够掌握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向上一层次发展;
以就业、生活知识为教育目标,基本掌握数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计算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
从他们的数学能力出发,不强调一定要从中专的知识开始学习,以补习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为主,以求对生活、就业的数学有常识性的了解。

(三)教学分层
1. 课堂分层

a、b1、b2班的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是:
a班 b1班 b2班
(1)
同一内容同一速度减少基础题的讲解,适当增加能力题的梯度,揭示知识内部联系与规律; 同一内容同一速度以基础题为主,小梯度增加难度,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精选内容同一速度讲解基础题,了解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2) 课堂以分析为主,讲清思路,板书为辅,加大容量,针对性强;
课堂分析与板书并重,鼓励学生参与,教会学生审题、解题; 课堂分析细致,板书详细,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模仿解题。
(3)
多用“发散”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多用“启发”和“问题” 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 多用“情感”和“赏识”
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条理性。
(4) 课堂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和敢于竞争、拼搏的精神,强调危机意识;
课堂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成就意识;
课堂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专注意识,多鼓励、齐进步,培养坚持学习毅力。
(5)
多培养学生“演绎”能力,注重知识和方法总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 多采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方法总结,使之了解数学思想、培养一定数学思维;
多应用“模仿”方式,抓好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初步锻炼,保持学生学习兴致。
(6)
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广阔性,逐步训练抽象思维;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觉性和形象性;
重点培养学生模仿思维和可持续性,逐步提高想象力。
c班的教学则以初中知识为主,课堂采取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坐下——提笔——
模仿——思考”,点滴积累,不求多,只求懂,不能放弃学习。
2. 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同时教师辅导、批改作业体现不同的方式。
a班 b1班
b2班 c班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的a组题、部分思维训练的b组题 巩固基础的a组题、部分强化理解的b组题
巩固基础的a组题、增加基础练习及部分b组题 学习初中知识,巩固基础
课后作业 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增加每周一题的研究性习题 适度增加强化训练
以巩固知识为基础练习 以初中基础知识为主
3. 辅导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c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b班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a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a班 b1班 b2班 c班
课堂辅导 教师针对学习相对弱的学生辅导,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辅导 教师讲评思路、解题格式,尽量逐一辅导
教师增加练习时间,讲评思路、解题格式,逐一辅导 教师逐一辅导,掌握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课后批改
教师全批全改或抽改,学生互批,针对错误较多的问题讲评 教师全批全改,讲评全部作业 教师全批全改或面批面改,详细讲评全部作业
教师全批全改,详细讲评。

(四)评价分层

评价坚持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分层教学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评价分层需要体现促进课程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作用。既然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归类,那么学生的评价体系也不应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具体做法是教师为每个学生作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兴趣、进步情况,经常性地与学生共同分析个人的进步轨迹,关注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分为三种:

(一)过程评价

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如出勤情况、学生的专注力、听课质量),从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小测、每周一题等中,看学生达标递进情况,及时给予一种经常性的过程评价。

(三)个案评价

由于分层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及相对一致的认识水平,教师容易掌握学生内部的细微变化,教师通过观察,交谈及与班主任沟通等方法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从而矫正传统教学中忽略个案评价弊端。借鉴日本教育评价专家辰野千寿提出的学生学习适应性评价,对每位学生非认知因素进行个案评价内容有:

1. 学习态度:包括学习欲望、学习计划;
2. 学习方法:包括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记忆方法和思考方法;
3.
学习环境:家庭物质和心理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
4. 身心健康:自主态度、毅力、焦虑状态、心理敏感度、身体健康。

学期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及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体现平等、理解、互动原则。各种评价占学生学期总评比例为:
过程评价 考核评价 个案评价

30% 50% 20%

(五)其他工作

为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作了不同目的的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具体如下:
1.
分层前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意愿,为分层分班作准备;
2.
适应期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在层次适应度,以便作小范围的调整;
3.
中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分层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的适应程度,要求与建议等。其中了解到学生认为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的信息,各层次教师马上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参与层内竞争及层间竞赛;

4. 调整期调查目的是了解分流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的影响,以便作学生的心理辅导;
5.
后期调查的目的则是对分层教学的整体认识,以作今后全面铺开分层教学的依据。
四、分层教学的收获

采用了“分层教学”后,老师觉得教得较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一)学生学习有较大进步
1.
愿意学习

目前,学校在课程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部分学生厌学,特别是对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我们分析,这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基础差、对课程内容难以接受从而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是放弃。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始尝试参与学习。

2. 参与竞争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层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调查数据显示,75.7%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后教师的讲授内容更有针对性,4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比以往好得多。

(二)教师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五、分层教学的体会
(一)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以利于开展教学

“走班制”的分层教学不同于固定专业分层及隐性分层,教师、学生都有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可能从心理适应能力、理解水平上,教师比学生更容易应变。因此,教师要尽量保持与学生同一高度去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例如:如何分班?依据是什么?如何争取上流?降到下次层次怎么办?现在的学生表面很逞强,但心理很脆弱。遇到这些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到学生的行为举止、面目表情的变化,尽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平时上课,多做动员、心理辅导。

如:如何对待分流中的问题?

把a、b1、b2、c四层次临界点上的学生进行了分流考试,然后决定该部分同学是继续留在本层次学习,还是上升或下降。对于向上流动的学生,有些同学不愿意进入较高层次学习,反映出他们对本层次学习已有较大程度的认同,同时也反映出这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他们的想法是与其在a层次垫底,还不如在b层次领先,使自己能体验到更多的成功与欢欣。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在充分征求其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同意其留在原层次学习,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事实上,这部分同学不流动,并未影响分层教学的总体原则。而对于向下流动的学生而言,在本层次学习已明显脱节,选择新层次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必要和必然的结果。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对向下分流学生心态状况的了解。通过观察和谈话,这部分学生总体情绪比较低落,有自暴自弃现象。他们的自信心重建更需要的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关心。事实上,半个学期后,这部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如由a层次申请进入b1层次学习的李同学,他发现自己在b1层次学习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信心大增,原来在a层次数学从未及格过,而到了b1层次,每次课堂练习都主动回答。相反,原在b2层次学习,脑子还算不错但学习不够用功的一位学生,到了b2层次后,便自暴自弃,非但自己不学,还要影响其他同学。从中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切忌把他们定为被a、b1、b2层次淘汰的对象,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找回自己的自信。

(二)分层依据多元化,以稳定教学秩序

单一的根据学生摸底成绩去分层,单纯地根据学生成绩分成a、b1、b2、c四个层次进行教学,还远远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真正发展;同一层次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差异较大等。势必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影响他们的学习。情况有a班的部分学生想对自己放低要求,想去b1班,而故意地上课睡觉等以求“后退”;b班的部分学生争取上a班,以验证自己的实力,部分则想退;c班学生悠然自得,不求上进……这些问题的发生很大原因是摸底一锤定音所造成的。针对一种情况的普遍性,可增加了班主任推荐、个人自愿的调整方式,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稳定教学秩序。

(三)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

各层次任课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个性特征,来确定恰当的课程目标和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因为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感悟是不同的。我们就如何确立c班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与学生进行过多次的调研、调整,是补习小学、初中知识?增加练习课?还是上中专的课程等问题多次引起争论,还在探讨试行中。

六、分层教学发展方向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教师素质提升

学生普遍希望数学课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教师除了要多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也要强调再学习的过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进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更要明确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二)完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体现教学的民主和激励原则,符合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评价的目的重在考核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考核学生有多少不会做。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如何获得合理、公平的学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三)规范相应的管理制度

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方式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制度需要随之规范与完善。例如,走班教学与传统行政班在教学管理上的差异,任课教师与行政班班主任管理的配合,教务科、学生科与行政科等各部门的协调管理等问题需要通过学校制度或规定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四)全面推动分层教学

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的经验为学校05级全面铺开分层教学打好了实践基础。学生的个体差异总存在于各学科之间,基础学科可以借鉴推动分层教学,专业学科的教学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志向试行隐性分层。

以上分层教学发展方向将作为新的课题继续深入探讨,以形成更为有效、科学、完整的经验和策略,加以推广和应用。

事实上,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⑥ 教育教学: 高中分层教育,到底怎么分层怎么教

广州爱果网告诉您:分层就是将程序不同的学生划类(群、组),对不同层次的群组在课后布置不同程度(难度)的作业,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进行反馈。详细一些在这里一时讲不清。

⑦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分层递进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职业教育中现有一些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十分悬殊,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因而原有的方法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本文对中职类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及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以期达到改进教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 /9/view-9256922.htm
[关键词] 现状 分层分层递进教学方案效果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 分层递进教学提出的背景与概念

近几年,随着我市普教热的持续升温,普教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优秀学生基本上集中到全市各重点高中,而
流向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因而我校无论是技工班还是单招班的学生,基础出现了较大的滑坡。由于学生来源于全市不同的中学,因而在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内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差异悬殊情况相当严重。针对这种现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就很容易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无论是采用“低起点、小步子”还是“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都只能面向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使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一个由个体差距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笔者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之进步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知识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通过确定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评估体系,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更为有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以获取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位学生的心理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案

1.学生的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如何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科学合理地确定层次是相当关键的。一旦操作中稍有失误,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效应。为此笔者在具体分层前通过耐心细致的谈心,做好各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然后根据学生对原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的潜能,结合问卷调查形式,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教师给予适当调整,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当然,这样的层次划分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呈动态变化的,每学期教师可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进展情况变动层次,升降结合,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分层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教法、课堂的效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分层。
(1)目标分层。笔者对教学目标实施弹性分层,即:A、基础性目标;B、提高性目标;C、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只要求掌握常用的单词和词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知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简单的日常会话。这一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提高性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有的单词和习语,掌握基本语法,能熟练地进行日常会话,并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发展性目标除了达到上述二级目标以外,还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自学略高于教材水平的课外读物,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2)施教分层。教学过程分层次的难度是较大的,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有充发的准备,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做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提问、操练、设计的练习都呈阶梯式,供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用。教学过程的分层次能使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自身努力分别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从而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3)作业分层。分层次授课最后的作业设置也应呈阶梯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3.测试分层
教学过程的好坏只有通过测试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教师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尖子生,但可通过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为此,笔者在测试时根据教学目标层次将测试题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题(80分)、B提高题(20分)、C综合发展题(20分)。基础题旨在降低难度让学困生获得成功喜悦,从而产生上进心;提高题能使中等生获得成就感;综合发展题作为附加题能使优等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三、分层递进教学所产生的效果

1.课堂氛围更为积极、浓厚。由于分层递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极为高涨,从而激发了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欲望。
2. 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由于分层递进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但有所缩小且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3.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发挥。由于分层递进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学困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改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4.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是符合学生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的实际的。针对个体差异有的放矢,通过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身的最优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当然,实施过程中各层次的设计和开发仍有待于深入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

⑧ “教育公平”与“分层教学”怎么成为了反义

歪嘴和尚念的歪经...
“分层教学”与“教育公平”无关。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专现有的智力水平属、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应用不同的习题进行检测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通常能够被人们认可:分层教学体现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思想;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冰心老人说:让孩子象野草一样自由生长。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是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去关爱我们的孩子,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那些认为按班级进行分层教育违背教育公平原则的思想源自于对孩子个性差异漠视和单纯强调教育中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这种思想其实更有害。

⑨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问一下这六个层次是递进的

这六个层次是递进的。

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 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该教育方法指出,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

知识:能从长时记忆中找到和识别接受到的信息。

【举例】能够叙述能量守恒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

一、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举例】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

二、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

【举例】对文章大意的概括等。

三、推断发展的趋势。

【举例】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曲面上的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举例】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举例】分析记叙文构成要素分析。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举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

【举例】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9)教育教学分层扩展阅读

另外两个领域的层次:

一、情感领域(active domain)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

1、接受

2、反映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7个层次:

1、知觉

2、定势

3、指导下的反映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映

6、适应

7、创新

⑩ 广州市的第五十二中学初三下学期会不会弄分层教育,什么是分层教育

应该不会,至于分层教育即分层教学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动脑筋,有创新精神)。“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两个层次,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班的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只是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升学班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就业班则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分层依据: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和家长意见决定分层。 分层范围: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分层管理: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分层教学的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阅读全文

与教育教学分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