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学教育性

教学教育性

发布时间:2020-12-14 01:46:40

1. 为什么说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

教学的教育性既是对有意义教学本质属性的一种规定,也是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诠释及肯定。

相反,当教学不再具有教育属性时,其价值和功能也将被严重地消解和限制,有可能会沦为纯粹的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的训练活动,教学的崇高性和文化属性会遭到极大的遮蔽。可见,教育性应贯穿“教”与“育”的实现过程。

高等教育更是如此,不论是出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考虑,抑或大学教学的育人属性,强调大学的教育性都是对其内在要求的一种实践。

(1)教学教育性扩展阅读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由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明确提出并给予全面论证的。他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在这里,赫尔巴特提出并阐述、论证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认为教学与教育相辅相成,同时强调了道德教育即教育性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相互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发展和素养形成与教师教学的教育性在目的上一致,在内容上重合,可以有机统筹,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 简述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含义,为什么教学永

“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专教学原则属.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

3.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回尔巴特。赫尔巴特提出了著答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统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因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于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应以掌握一定知识为基础,“无知即无欲!”。

虽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仅把教学看成德育手段有失片面,但其教育性教学理论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3)教学教育性扩展阅读: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赫尔巴特之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赋予不同目的和任务。赫尔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

4. 简述教育性教学的内容

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育发展很快,在社会现代化方面显示极重要的的作用。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管理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总和。它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例如阶级性等。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现代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商品性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并日益普遍化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与商品经济有一定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但教育不能商品化,教育本身不是商品。

生产性
古代学校主要职能在政治方面,从事传统的手工工具生产,不需要经过学校教育。现代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高校则要求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科学性现代科学技术向社会有机体全面渗透,不仅生产劳动科学化,日常生活也日益科学化,因而学校教育内容以科学技术教育为最主要方面。当代重视STS教育,即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相互关系,并引入学校教育。

民主性
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被看作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过程中师生间民主平等关系等,都体现了民主性。当然这些并不否定现代教育仍有阶级性。
发展性现代教育更重智力发展,重视人的各方面的潜能,包括右脑潜能的开发,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5. 教育性教学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一下

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答:“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
要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但他又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
学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但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密切相关地体现在形成学生观念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也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
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学,使教育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就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
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6.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什么

“教学具有教育性”究竟是一种实然判断还是一种应然判断?我国的一些教育学著作和教科书对这个问题的均表述得比较含糊。有些教科书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实然判断,如全国中师统编教材《小学教育学教程》就指出:“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身心投射的影响引起的个体变化是全息性的……所谓单纯的传授知识、所谓‘教书不教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注: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从其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必然性,不管教育者的意图如何,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的。这是一个说明“事实如何”的描述性命题。有些教材则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应然判断,如全国师专统编教材《教育学》提出:“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要想转化为思想观点,形成调节行为的力量,也是有条件的。这要看教学内容中渗透的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教学的老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能不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能不能循循善诱,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愿望并在行动中去产生道德行为,培养学生道德实践的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性格。”(注:睢文龙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页。)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可能性,“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个指导教师“应该如何”的规范性命题。还有的教学论著作,一方面指出“从古至今,那种‘只教书不育人’的‘纯粹教学’是根本不存在的”(注:关霞编著:《教学论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144~145页。),将“教学具有教育性”作为一种具有必然性的实然判断;另一方面则强调又“既要反对‘教书不教人’,又要防止‘乱贴政治标签’式的思想教育”(注:关霞编著:《教学论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144~145页。),把“教学具有教育性”作为一种可能性的应然判断。
“教学具有教育性”究意是一种“描述事实如何”的实然判断,还是一种“规范教师应该如何”的应然判断?究竟是一种不以教育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还是一种通过教育者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的可能性?究竟是一种指称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具有教育性的全称陈述,还是一种说明在某些条件下某些特定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教育性的特称陈述?对以上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笔者拟作一些分析。

7.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
A.间接经验版与权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是D: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8. 如何理解教学教育性的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究竟是一种实然判断还是一种应然判断?我国的一些教育学专著作和教科书对属这个问题的均表述得比较含糊。有些教科书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实然判断,如全国中师统编教材《小学教育学教程》就指出:“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身心投射的影响引起的个体变化是全息性的……所谓单纯的传授知识、所谓‘教书不教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9. 简述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含义,为什么教学永

“教育抄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袭学家、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

10. 为什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抄在国家教育目的的统一指导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教学必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由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构成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若不进行道德教育,则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道德教育若无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10)教学教育性扩展阅读: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1、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哲学观点所支配;

2、各门学科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为人师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阅读全文

与教学教育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