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4 06:54:05

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思维方式

首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其次,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再次,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用主体性发展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主体性思想来设计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信、自强,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
要给学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既是他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朋友。教师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千方百计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以各种形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等)给予表扬。
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平等的师生情感关系还体现在教师要敢于把讲台让给学生,把结论置后,让其思维并充分展示才华。如让学生板演、让学生矫正、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等。
3.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从优化课程体系做起。要改革过去教学内容单一的学科课程,形成以必修课、活动课、选修课和研究课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
4.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模式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发展的丰富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如启发式、探究式、自学辅导式、复习课的研究性复习模式、讲评课的双研式模式、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会使教学结构丰富多样,课堂生动活泼,而且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一致,以利于学生接受、内化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外化为能力;都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情景的设计、学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 “动”起来、“活”起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主动发展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或理解为,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心理环境,优化思维过程,优化信息反馈,优化教学效果和节奏。使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重结论为知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将教学内容内化为意识材料,促进思维活动,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7.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应做到:①有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应肯定。②不仅评价活动结果,而且更要评价活动过程。尤其是对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及表现出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评价、鼓励。这样,更能发挥评价的教育与激励作用。③变学生评价的客体为评价的主体。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情况及结果不仅仅是教师去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⑵ 如何运用初中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 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构建该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 “主体参与型”理论的基本概念
主体主要指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为学生,同时也涉及了教师和家长。而参与主要是一种实践活动。主体参与型学习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模式主要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从方法上看,该模式主要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提升主人翁意识。总而言之,该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作用
2.1 贴近学生实际
传统教学模式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英语课,因为英语课枯燥、无趣。而且英语教师也不会主动询问自己是否熟悉课文内容,自己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熟悉的知识。构建“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为教学目标。因此,该教学模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自然而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迫沉浸于单词、句型、语法以及背课文的情况。“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以绝对的优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受到了初中生的欢迎。
2.2 提高教学效率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大部分的初中生反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提高了学习兴趣,会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并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除此之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该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早已不是原先的“低头一族”,而是主动举手询问教师,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几乎班级里的所用学生都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时而沉思、时而激烈,课堂氛围很活跃。因此,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向我们证明它的有效性。作为英语教师需要把该模式应用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调动初中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未知领域,感受英语知识的魅力。
3.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调动参与兴趣
参与兴趣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讲尤为重要。当初中生兴趣较高,便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所以,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激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需要创新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物、声音等化抽象的英语知识为具体。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适当脱离课本,在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询问学生:“What fruit do you like best? How about bananas? How about apples or oranges?”同时,在询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水果或者蔬菜拿出来,或者用图片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水果的颜色、味道。并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单词、句型进行回答练习:Why do you like bananas? Because of its color. / I don’t like apples. I like strawberry. Me too…这样,学生会在直观感受水果形状和味道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对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单词、掌握语法、句子。当然,教师在教学north、south、west、east等方位名词时可以借助图示法。在黑板上标注方位名词所指的防线,让学生有一定的方向感,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在今后的学校过程中用错、误用。除了借助图示法展示方位名次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示法展示人称代词、形容词、其他名词等。教师在选用图示法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声音教学法。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歌曲歌谣陶冶学生情操,用歌曲营造氛围,增强英语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现行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编成初中歌曲的内容,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文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掌握单词、短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例如,歌曲《Big big world》歌词虽然简洁,但是其中语法知识以及形容词、单词的运用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而运用歌曲也可以营造具体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课文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歌曲,视频与歌曲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小学生会主动投入到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巩固现有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前提,只有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才能让学生有勇气、有信心参与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增添学生信心,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把学生划分不同的等级,但是该等级的划分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的。教师应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错分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相互沟通。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假设,A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那么在布置任务时,教师需要以挖掘该层学生潜力为主。B层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那么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则需要以巩固该层学生基础知识为主。
3.2 重视课堂互动
应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其中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等内容。通过增强课堂互动性来打造开放性的英语学习课堂。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课堂互动,单纯把提高升学率作为教学的目标。在授课方式选择上选择“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久下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会把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首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可以激发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在参与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该先转变教学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力。而教师则需要适当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初中生会从传统被动听讲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在相对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明白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教学角色,营造和谐氛围是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通过通力合作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学生合作和师生合作不同,学生合作的主体是同龄人,在合作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思想分歧。同时,随着竞争日益加剧,初中生彼此的合作机会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忙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忽略了周围人的感受。而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假设:围绕“Shopping”让两个学生展开对话:
A:Hi, girl. What can I do for you?
B:I’m looking for a white skirt.
A:How about this one?
B:That’s wonderful, I like it. How much is it?
A:One hundred dollars.
B:OK, I will buy it.
教师通过开展对话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当中,是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们可以在共同参与过程中分享心得、交流经验、真诚沟通、发展合作精神。并在其中巩固知识、收获友谊。
除了师生沟通、学生之间沟通以外,还需要重视家长的参与度。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渴望得到家长的夸奖和承认,并希望能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趣味。所以,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课后沟通等方式调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让家长在课后监督孩子的学习活动,并与学生共同分享参与活动的心得。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让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与孩子共同进步。
3.3 布置教学任务
为了强化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任务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在布置教学任务之前,教师需要仔细分析不学生生的学习情况,用科学的、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让初中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当下综艺节目为学生布置更多有意思的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借鉴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撕名牌的形式创设“英语撕名牌”的任务,让各组小组成员分别代表形容词属性的单词、名词属性的单词、代词属性的单词、副词属性的单词,只有代表相对性词性的组员才可以撕名牌。
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该项任务中记忆自己所撕的单词,并用该单词造句。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表现以及最后的成果做出点评。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变化任务的强度、难度和实施方式,增加教学任务的灵活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一般会布置一些难度较小,趣味性不够的学习任务,多以试卷和小测等形式呈现。但是,大部分的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会逐渐厌恶这种学习方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无法提高参与该学习任务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改变传统局面,教师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当下初中生的需要,丰富教学任务的内容,提升教学任务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同时,教师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地苛责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其参与教学任务的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带来教育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初中英语教学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参与度,营造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增加师生的互动性,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积极交流的态度。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只有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⑶ 新课改模式下课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模式下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 邝海连
关健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参与式
自我校实行新课改模式试点教学以来,我和其他同事一起模仿中实践,实践中也曾困惑迷失,但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新课改模式的潮流之中。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小组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组长,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1.新编<<思想品德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
2.教育学和心理学3.思想政治课新课标

⑷ 什么叫主体课堂

主体课堂
名词解释:
主体性课堂:主体性课堂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回,通过教师有答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的课堂。

⑸ 什么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胡 唐 明 一、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区别于其他模式,其显著特征是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大主体交互在一起,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和学。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的动态平衡关系。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有机构成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重视了人格培养。通过主体的全员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生成及问题的解决,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 第一,课堂环境是模式实施的基础。布置环境必须保证其民主性要求与和谐特征要求,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气氛的融洽。其最大的特色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每小组中要尽量做到至少配一名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助,以期学习效率最大化。 第二,教学内容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都是在充分了解具体班级学情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生成问题作及时应对。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不求统一,视学校教学条件而定,通常呈现在黑板上、教案上、学案上或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第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对于教师来说,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和参与解决者;思维的启发者。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师”,是学习途径中的“引路人”,是课堂上的“导演”兼“配角”,偶尔也串客“主角”。 “讲”的内容及主体的确定“学”的内容及主体的确定“练”的内容及主体的确定“评”的内容及主体的确定学科《课程标准》江苏省《教学要求》各版本教 材学科《考试说明》学科大型考试试卷“测”的内容及主体的确定 第四,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既借助教师主体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又可以直接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是主体参与的基础。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者之间就必须保证民主与平等;既然两大主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两者就得合作、互动,师生之间就必须双向影响、交互作用,共同感受,共同发现,共同体验;既然两大主体是通过合作形式来交互,师生关系就得和谐融洽,以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共同发展。二、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之精华,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第一,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性,也重视了其“教”的功能;第二,批判并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了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第三,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第四,重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第五,让教师更了解学情,促使教师的问题应对水平和应对能力的提高;第六,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使得教学管理更符合实际;第七,促进了教学其他环节的有效性,如解决了如集体备课形式化、备课笔记教条化、课堂教学低效化、早读晚读盲目化等一系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环节问题。 三、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归类指导 前提:不为某一模式所固定,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种模式,以学生课堂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与变化。以下提供几种模式供参考: 记忆教学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概念获得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者模式发散思维训练模式 1.形成概念2.诠释资料3.应用原理 1.呈现资料,确认概念属性2.学生对获得的概念进行检验3.学生对以上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1.教师提供问题情境,讲解探究步骤2.收集资料(确认阶段)3.收集资料(实验阶段)4.提出解释5.分析探究过程所使用的方法论 一、创造新事物(把熟悉的事物看成陌生的) 1.描述当前状况,教师布置学生讨论熟悉的观点2.直接类比法3.拟人类比法4.矛盾压缩法5.重返直接类比法6.重新检查任务,请学生进行比较,回到最初的问题或任务上 二、认识新事物(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1.教师提供新信息2.教师或学生直接类比并对此作出描述3.拟人类比。帮助学生熟悉未知事物4.对类比进行比较5.解释不同点。学生解释类比对象的不同之处6.再研究。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对最初的问题重新进行研究。7.产生类比。学生提出自己的直接类比并探索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1.提出先行组织者2.提出学习任务或材料3.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 1.识记材料2.建立联系3.扩展感觉表象4.练习回忆 角式扮演模式小组预备活动;挑选扮演者;布置场景;组织观众;第一次表演;重新表演;讨论和评价;总结。 群体调查研究模式法理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疑难情境;探索学生对情境的各种反应;系统陈述研究的任务,并将这些任务组织起来。独立探究和群体研究;分析进步与过程;循环活动提出事件;认清问题;选择立场;探究所选择的立场;明确进一步稳固的立场;验证关于事例、定义和后果的假设。依赖—脱离;反依赖—脱离;解决—疏通;迷恋—依赖;迷恋—脱离;交感—效应;情境提出和明确;提出假说;明确假说;探索;搜集证据;概括。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确定帮助情境;学生主动积极地陈述和探究面临的问题;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开始作出问题有关的计划和决定;学生报告他们采取的行动,进一步发展。形成会议气氛;揭示有待讨论的问题;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确定可供选择的行动步骤;深化会议主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认识。 掌握学习模式 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 程序教学模式 直线式程序;衍支式程序;莫菲尔德程序。 直接指导模式 导向,建立该学习任务的框架;讲解;练习(组织练习、指导练习、独立练习)。 模拟训练模式 导向;对参与者的培训;参加模拟训练;学生对模拟训练的总结和问询。 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沟通、联结的桥梁,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的有效措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执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妙于巧法、教有常法,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以泰州实验中学等学校为实验基地,尝试实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并得到验证,有力地证明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所表现的教法就是巧法和常法。

⑹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夯实有效教学,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中要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以孩子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培养发展中的孩子,成长中的孩子。促进学生内涵的发展,培养幸福学生。在参加校本学习中,听了赵校长的精彩讲座,通过和各位老师的交流和研讨,纵观各地教学模式,明确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 加强预习(自学)
课前预习有三大好处: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第三,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在前一天或课前几分钟。

要“先学后教”。教师要简明扼要的提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学习时间,完成自测题。
自学有三个特点: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主体式:目标任务三维主体式,任务落实到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 注重互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交流感悟,加强质疑释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问题,积极思维,讨论问题,寻求结论,解决问题,力求突破。教师启发点拨,辨疑解难,启发发现,启迪思维,引导迁移,鼓励创新,,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易混,易错,易漏点进行有效的讲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 一)、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做到三种角色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在互动学习中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教师在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 二)、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开展高互动学习,保证“互动学习”在实践中取得较高的效率,在互动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论是“互动”、“合作”、“交流”,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互动前,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没有独立思考的互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互动的效率、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互动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而应是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互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独立思考是互动的基础,引导有深度地独立思考和探究是进行互动的基础,更是建立自主、合作、互动等探究方式的核心。
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认真倾听的习惯
交流是互动学习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互动中得出的知识、方法、结论,都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一个人会不会“听”是有很大区别的,那种时刻想说而不愿听别人讲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倾听”的快乐,更体会不到“倾听”所带来的收获。此外,这种少数人在“互动”中独霸课堂的现象,不仅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破坏“互动”的氛围,而且最终也将影响合作学习整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是互动学习中必要的习惯养成,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必要步骤。因此在互动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已的观点,养成会说的习惯;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 三)、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时机的选择
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时机,真正让互
动学习体现其价值,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那么教师如何准确把握互动的时机呢?1、在需要探究时进行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进行互动。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新难点需要处理时。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进行互动,这时的互动学习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进行互动。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互动学习的有效时机。
( 四)、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多元性
在互动学习中,评价内容和形式应体现出多元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创新与发现,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因此评价时应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个性。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互动的价值,组织开展好师生互动,真正使互动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 、 注重训练(作业 检测 实验)
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向每节课要质量,课堂上尽力完成学习任务。向每天要质量,对课堂上完成的练习要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学生个别辅导,每星期的周末必须对部分学生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必须掌握最基本内容,比如:“课堂练习必须题、基本背诵内容、基本公式规律、课内知识点的积累等”。重视学困生,让学生建立互帮小组。训练要扎实有效、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四、 注重总结与反思
课后进行总结与反思,交流本节课的 学习体会,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总结,如成功、存在的问题。撰写错题集等。
五 、 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经过不断地实验研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但不模式化。 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与思俱进。总会找到恰当的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变重教轻学,转变为教学并重,变系统传授为启发指导,让学生爱学、乐学、成长、快乐。

⑺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习看成是有待写字着色的白纸,或者是等着往里塞知识的口袋。内在课堂教容学中,不少教师上课时总是习惯于一成不变的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开展教学,常常是“一言堂”,把课堂当作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掌握不住,对一个问题或是一篇课文反反复复进行讲解、分析,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提示又提示,总是担心学生会不按照某个特点或教师的思路去思考,从而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强加给学生,以致出现教师主导一边倒的课堂教学。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事实上,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教学应是一种对话、一种互动、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应是构建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过程。

⑻ 如何运用初中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意义

主体性课堂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特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情景下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成为终身学习者。

第一,正确诱导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比如,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和参与解决者,思维的启发者。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尽一切可能诱导”,“教师”就是“导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地方、关键时候、针对关键问题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促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诱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

第二,尊重差异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

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机会,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充分发展。其基本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学生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动手操作能力强,所以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关心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能学好。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双基”知识,还要顾及学生的能力、情感、心理素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根据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基本教学目标,又要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制订出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挖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和谐的发展空间。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组,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基础的问题,中等学生回答提高性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解决综合能力较强的问题。这样分层设置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更能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使优生得以提高,中等生得以进步,差生得以转化。

分层教学切忌给学生过多硬性化的限制。比如,在处理初中英语每个单元的Main task部分的写作任务时,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列出相关的词语并允许他们边读范文边仿写;对学习中等的同学,可要求他们根据列出的词语,自己去想象、去造句;而对学习好的同学,除了上面的要求外,还要求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关联词、修饰语等等。又如,在听力教学时,允许成绩较差的同学打开书本,边看边听,肯定远远好过于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第三,关注生成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主体性课堂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都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具体班级学情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但教学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生成问题作出及时的应对和调整。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不求统一,视学校教学条件而定。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和教科书质疑,鼓励学生把自己不明白或存有异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师生研讨,对勇于陈述自己与老师或教科书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以前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这种教法不但枯燥无味,而且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主体的全员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生成及问题的解决,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它改变了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偏重学生记忆,疏忽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它倡导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⑼ 哪个教育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罗杰斯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1902-1987)是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罗杰斯从构建师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出发,认为“真实”、“接受”、“移情性理解”是构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要素,教师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做一个真实的人。罗杰斯将此要求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
第二,无条件地接受学生。良好的心理气氛需要教师对学生各个方面无条件地接受,并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
第三,对学生的移情理解。移情性理解是一种对教师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阅读全文

与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