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为此,本文特就新形势下作如下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内容要讲到点子
初中语课堂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 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可以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将生活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例如在教授《社戏》一文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乐趣,其思绪跟随文中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展露出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农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们热情、友好、聪明、能干、朴实、无私的真挚情怀,更具体的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参与课堂教学.又如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石拱桥,让学生亲自从中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工匠们的巧夺天工,引导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有利于提高其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重视课文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朗读和读后感必不可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如上诗歌《乡愁》一课,我引导学生哪些词重读用什么感情读,为什么这么读,由读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多样的写
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故事、续写、扩写等等作文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我在讲《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由于初中的学生看过《水浒传》原著的很少,就是电视剧看全的也不多,对水浒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是似懂非懂,如果上来就安排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势必会出现学生对半文言的课文内容理解不清,为此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智取生辰纲》这一集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进行理解,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理解以后,我安排学生续写杨志丢了生辰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当时每个学生写出的结局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这样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及创意的写作,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有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我们要不断创新的一个课题.我们当下所作的研究只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小小的开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们一直为之去锲而不舍地追寻,我想这样一定会在教学当中找寻到更多的规律与方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做更多的贡献
❷ 实施高效课堂之我见教师应该怎么做
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内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容一个勉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单词的教学,如果只是老师教读,学生跟读,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把单词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❸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调研目的、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家庭,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 《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全省累计有30个县市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永昌县就是这30个县市区之一。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基础工作,全面分析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特开展此项课题研究。 二、调研内容、要点 调查了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状况,并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具体调研,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调研。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为主,分析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调查了解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举措的实际成效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调研方案、策略 (一)调研方法 通过数据采集、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全面调研。 1. 考察调研学校,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要求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学生、家长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2. 召开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考察以外的学校负责人参加,并有广泛代表性。 3. 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领导、村主任等。 4. 采集义务教育学校8项指标数据,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二)调研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底完成调研,并上报调研报告。 每个调研点选取调研学校:优质、一般、薄弱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 (三)组织与实施 1. 课题组成员分工。 2. 调研工作开始前,召开调研点有关人员和调研人员会议,统一调研要求,部署调研工作。 3. 调研工作结束后,课题组成员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总结调研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形成总调研报告。
❹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下面,我就这方面自己这几年的研究、探索谈一点体会。
一、强化意识,创设时空,指导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一切有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他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呢?
(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要培养提问能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让学生敢于提问。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就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开门见山地板书课题并拿出一个大盒子,问:看见了课题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问题(1)什么是分配?(2)怎样分配?(3)什么是按比例分配?(4)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要分配给谁?(5)为什么要分配?(6)盒子里的东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吗?等。由此可见,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除此之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问题。切莫因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加以嘲笑、讽刺,也莫要因为学生的问题让你一时无法回答而不加理会,不了了之。我们要慎重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才能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观察、提问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可观察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有机会思考提出问题。例如上《统计》课之前,我让学生去调查车辆往来情况,菜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生活、学习用品的单价等,并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丰富多彩,并设制了许许多多形象无比的统计图。还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查,并就“给你一百元,你从家里出发去25千米之外的市场去购物,怎样花才合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提出了二十几种方案,并阐明了合理性。此外,我还经常故意制造陷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经常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并进行考查。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就小学生来说,对于提问,常常是漫无边际。因此,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亦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题一般都是一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提出关于学习重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即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能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自学中提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从与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从新知识的性质、算法、算理、关键词上提出问题,从自己还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寻找伙伴与解决,去探索,这样既能强化问题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额质疑问难的方法。
3、从错误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一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习题:0.97÷0.32。指名一生板演,出现这种情况0.97÷0.32=3……1的情况。我让学生判断是有学生说是错的, 也有学生说是对的,我没有加以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和以正确的问题作为向导来提出问题。这时就有学生提出:(1)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2)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3)如果想计算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挖掘出“错误”存在的潜在因素,不仅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发现意识。
二、整理知识网络关系,重视“说看做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地反映。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学习时不善于思维,则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成为一堆垃圾。反之,他的知识和能力就能迅速发展。因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项用要任务。
(一)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上复习课,复习已学过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课前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一般只是按照教材简单罗列,并配加练习,而没有做知识的整体梳理。这样的学习只是按教师的思路炒一遍“冷饭”。感觉枯燥、陈旧,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样大大削弱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参与到对整块学过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就要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除尽与整除,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约数和公约数,倍数和公倍数等,我们要明确这些知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能更好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二)重视“说看做想”,培养思维能力
1、重视说理,在“说”中训练初步逻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头脑中的思维外化。有人认为,“说”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说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说理过程中,不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水平。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意安排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理由,努力培养他们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的习惯。
2、指导观察,在“看”中培养直观形象思维
小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空间观念薄弱,观察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例下题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出示这题时,许多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学生通过加加减减求出。在肯定学生解法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能否将图形的阴影部分进行剪贴,寻找出简单的解法。学生在我的指点之下,进行观察发现,可以在bd之间连一条线,把dma这块阴影转移到bcd的下面,从而得出阴影部分面积=(2+2)×2÷2=4(平方厘米)这种解法简单,通过观察,学生激情高昂。如果长期这样精心引导观察,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操作,在“做”中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数学课上,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教《分数的意义》,就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折、剪、涂、画、分等活动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这一抽象的数学名词。又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总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充分利用感性材料,进行直觉思维,从而进行抽象概括,使思维得以提升。
4、启发想象,在“想”中培养联想思维
三、引申、综合、深化、改造课本例题,强化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学有用的数学。其实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而学以致用,则是教与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应用功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以下两点措施。
(一)将例题加以引申、综合、深化
这是改造课本例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利于强化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概率》这节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有一个骰子,你随便一丢,丢到“5”的可能是多少?
这是课本上的题目,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回答。恰巧,这与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摸弹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用加以深化,就可以了。于是我在听到学生的答案1/6后,追问:如果给你两个骰子,一起掷出,都掷到“5”的可能是多少?
这是,学生直觉还是1/6,通过追问,共同讨论,得出这种结果是错误的,学生恍然大悟,这大大调动了他们研究的兴趣,课后还研究弹珠问题,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此题通过引申、深化,综合,就大大加深了其应用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给例题注入现实生活内容
这是改造课本例题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我们课本上有些例题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脱离了我们生活现实。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给课本的例题注入现实生活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到市场调查自己喜欢的物品的价格,再在班上交流并思考:“为什么商场要标明物品的单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已见,最后体验到:知道单价和数量能求出总价,由于买的数量是顾客自己确定的,所以只要知道单价这一算理。也就理解买东西首先要知道单价这一原理,从而理解了归一应用题必须先算出单一量这个原理。我们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例题放入到“购物”“游戏”“春游”等具体情境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就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可以将例题进行改编,使数学更能接近生活,作用与生活,让学生能够学有用的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实,我们可以从问题意识方面,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应用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还有很多方法,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探求。
❺ 小学数学如何构建魅力课堂之我见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新课改倡导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而教师只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研究教材透彻
我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并且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胸中有“大纲”,要钻研教材,把“大纲”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到教学中。在落实重点训练目标的同时,按课文的内容,适当选择一些词、句等一般训练项目,把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量要适当。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且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处理教学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省时高效。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太少,信息量太小,密度过疏,学生吃不饱,教学效率低。但教学内容也不宜安排太满。
二、采用方法合理
1.学生的学习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读书、圈词、画句子、思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人没有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就有利于很快地解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教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各种欢快、愉悦的形式中读书、讨论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养成习惯。
三、培养能力全面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记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定、记的能力为主线,同时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学生证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综合起来就是听、说、读、写、记的综合能力。
四、评价方法有效
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
在新课程下,光是新课程新理念,还不能满足现行的课堂要求,我们还要有教学智慧,而教学的智慧需要我们从每一堂课的细节着手,把追求课堂的完美,追求课堂的魅力当成每天的工作和习惯。
❻ 如何反思教学行为之我见
上个星期五,我在中午看班时,从一份刊物上,读到了苏州大学著名的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愿意开一个保险公司,给每一位教师办一份保险,如果教师坚持写课后反思,几年后还没有成名,我将负全额赔偿”。读完这段话,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认为朱先生不光在于激励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还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的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教学反思我认为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有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每次教学一结束,及时动笔反思,精炼地记录其中体会最深处,日后再去回味,或许将受益无穷,既然教学反思作用重大,作为教师,应从那些方面来进行反思呢?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但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学反思的重点:
一.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在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在于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为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能促使自己观点不断更新与发展。
二.对教学中的亮点进反思
教学中的亮点应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以及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之后,如果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应及时归纳和总结,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假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断,给人的感受是惊叹的,启迪是深远的。如引人入胜的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运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这些智慧的闪光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有遗憾。
三.对教学不足的反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发现疏露和不足,如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情景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忽视了一些知识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处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类知识前后的本质联系,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及时的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改进教学设想,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人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的反思
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聚经会神或偶尔点头示意或面带笑容积极回答,或锁紧眉沉思,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也表明教师教法适宜,方法有效,如果课堂表面平静,学生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目光四盼,或眉头紧锁,目光愕然,说明教师授课不精彩,教学方法呆板,未引起学生共鸣,教师授完课后,应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❼ 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 什么叫有效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效,有效
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1、备好课2、重视课前有效预习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5、合理利用多媒体6、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近期,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❽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其教学目的是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和价值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过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的软件、硬件、思想不断涌现,今天才出现的新知识,可能明天也就过失了,教师绝不是某知识的权威。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在过去,表扬教师的高尚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给人一碗水,必须自己长流水。”教师要保证知识永不干枯,必须时时注入新的血液,与人交流。所以我们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本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要学好,也要玩好”的原则。有的教师既没让学生学好,也没玩好,从而减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学习完鼠标的五种操作后,我就教学生玩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以及射击,桌球等游戏,学生肯定喜欢玩啊,学习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生在玩游戏中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用打文章来练习,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进行聊天,有利于学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速度。此外,每学期还应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板报比赛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提高了。
三、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因特网应用之下载”一课时,要求学生下载一首“春天的故事.mp3”,学生通过Internet网、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下载的方法多式多样,有用迅雷的,也有用网络蚂蚁的等等,从而掌握知识。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干课堂无关的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学生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不平衡,协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BBS,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利用小先生制等协作手段,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聪颖而出,积极思考。我校的机房是将八台电脑围成一个圈,八个学生一个组,这在形式上有利于协作学习。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在每组推荐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教高的学生成为该组的小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问小老师,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组八名成员相互讨论,如还没有结果,我就组织全班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敢做、敢思考,使他们迅速的掌握知识。
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反思是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不断审查自己,进而培养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广大教师谈到:“如果学生不理解某种知识,如果他的思维犹如笼中之鸟无援地颤抖着,那就请你们留意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对教师而言,反思极为重要,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更进一步。教师应多学习,多思考,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博客、教学随笔等形式来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用BBS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观点积极思考,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也非常多,这里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希望各位同仁相互交流,把信息技术教学搞得更好。
❾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内容上,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笔者一直认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教师要以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后,在教学时就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学效果就更加显著。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也不再是唯命是从的士兵。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师生都将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语言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从而和谐共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发扬民主,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感到教师既可敬又可亲,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得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否则,就算你上课上得再精彩,说得天花乱坠,效果也不会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采纳学生的建议,因为接受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要求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推动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我们只是猜测他们需要什么。就像主持人一样,要满足观众的需求,就要了解观众的口味,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突破。服务对象参与服务项目建设,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保障,这是商业领域成功的秘诀,也是今后学校成功办学的策略。学生对教学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演绎,或指导学生自己为自己上课(通过角色的交换,学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师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这样有利于加快教改步伐,推动教改的进步和发展。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知识,更应该先准确地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方向,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教师在平常备课时,一定要非常熟悉课本,明确重难点,并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要时时想到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轻松快捷地熟记知识点、如何解题又快又准。例如: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产业革命,本身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使工业发展的动力更强大、持久和稳定,所以,学习本课主题可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对这些特点的了解是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意义的先决条件。因此,可以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这样才能做到好学生能吃饱,后进生能吃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才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而且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尽量鼓励学生参与目标的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例如,在学习巴黎和会的性质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就是通过学生对巴黎和会签定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探讨的活动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定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
为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历史的学习特点对学生实施探究性教学。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报纸、报刊杂志、书籍以及利用网上资源收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针对学生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起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还培养了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三、避免盲目赶进度
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较多,古今中外,错综复杂。许多教师为了在中考前赢得更多的备考时间,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拼命赶进度,也不管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要点。以后复习时,学生不明白又重新上一遍课。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一来并没有真正赢得时间,反而很被动。还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平时上课就把知识落实到位,稳扎稳打。二来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科与其他学科一样,知识之间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特别是事件的背景),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的理解。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学不懂就不想学;不想学就更不懂,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不应该盲目地赶进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而是指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定要完成多少任务。例如我们在学习《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时,由于初中生缺乏对经济危机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之对济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加速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尝试制作了一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简表,使学生在巩固本课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课“经济危机”,又诱使学生思考下一课有关二战的内容,逐步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及课程编排的意图,形成阶段性的知识系统。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有选择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并且耗时较多。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将一些难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险的、知识量大的课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且容易混淆。笔者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先用地图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着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动画箭头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然后将各知识点归纳成对比表,展示给学生,接着显示相关练习题进行测试。学生学习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但有的教师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运用。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直观教具、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优化教学。
五、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练习。现在学生手里都有多本练习册,有些习题多次重复,还有些题超纲过难,重复的习题学生厌倦,过难的习题给学生增加负担,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筛精选习题,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并且讲评时,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没必要逐一讲解。大部分学生明白的可以不讲,个别不明白的同学可以课后单独辅导。学生平时测试或考试时,教师也应该一起考。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讲解时才更有针对性。
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得当,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❿ 高校任课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之我见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校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但是在众多教学模式中,青年教师初进课内堂,如何有效地构容建课堂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最先遇到的难题。本文借鉴翻转课堂的设计理念,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将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的循环过程,使课堂中与课堂外的教学活动有机组合,以帮助青年教师构建适宜现代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方法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构建起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知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教学授课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