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要注意时刻观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工作还比较陌生,在课堂上往往会“顾此失彼”。表现之一就是只想着要去完成自己在课前写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而顾不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所以有些学生没有听课、甚至在玩耍等都都没有发现。所以,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况,当有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时,一定要先注意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2.
要注意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陌生是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这样,所以出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一个环节后忘记了下一个环节该上什么、教学内容的呈现混乱、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等问题。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多花时间,认真研究、学习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的“知识点”,由这一“知识点”出发,设计教学形式。这样,及时课堂上出现的临时性的“小状况”,也能够紧紧抓住“知识点”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3.
要注意在细节上给学生正确的示范。
小学生对老师有着一种天真的“信赖”,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的,因此,“老师都这样说”就成了他们的一句挂在口头的一句话。面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当老师的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示范”。然而,在前段时间的调研听课中,却经常性地发现新教师们学生面前做出了一些错误性的“示范”:如在板书上写出错别字、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未加分析地给予肯定等。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在细节上避免这种小错误的发生。
4.
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展开。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到底其实也不是很多,就是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那几点。然而,新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却经常把握不准,为了将学生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往往花了一节课中最为宝贵的5-10分钟,在中间的教学过程中,又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结果偏离了教学重点,造成知识点不巩固。在一堂课中,从课的导入、知识点的教学、练习的设计、课间操的编排到课的小结,每一个环节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目标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课“朴实有效”。
5.
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缺陷的当堂反馈纠正。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许多青年教师总是离不开讲台,然而在讲台上却又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学生开始做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及时离开讲台,在学生中进行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在分析反馈阶段,应该用在学生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并当堂纠正,而不是仅拿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对”一下,纠正错误。
2.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备课中存在的问题。高效课堂中的备课一般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编写一个高质量内的导学案需要耗容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若要求每人每天至少编写一个实用高效的导学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问题:
(1)分工编写导学案。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不论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是否负责任,每人分一部分任务,编写完成后进行汇总,然后所有教师通用这些导学案。
由于教师的水平有差异,分工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保证质量。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编写的导学案也可能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责任心不强或时间匆忙,只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
3.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属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4.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目前的课堂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
2.导学案的编制问题。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导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
3.预习过程中的预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认真的组织安排,学生之间的对学、群学过程没有落实。教师对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解决不了的,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4.展示过程中的表面问题。现在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参与度不同,很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学习小组的建设问题。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小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也不太清楚,组间安排有的没有做到同质。
6.反馈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反馈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下。
7.学习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教师们仍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劳动付出纳入学习评价中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之间的点评还不能形成争论的话题,不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纠偏、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8.课堂教学的监控问题。没有对教师教学工作细节上的明确要求,对课堂管理还比较宏观,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比较粗糙;备课组不能及时地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够深入,缺少有效的尝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观念要彻底转变。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对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行革命,没有教师们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向“学生为本”育人观的转变,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改革。教师们在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习惯了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学生,替代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所需要的做的事情就是接受和记忆。而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们要把学习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调动、指导服务。传统教学就好比是教师把做好的馒头直接交给学生;现在要求教师们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让学生自己来做馒头。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自己会“做馒头”就行,而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不但自己是“做馒头”的内行,还必须具有组织调动、指导服务、协调沟通等方面的“领导人”的能力。“高效”的本质意义不在于单位时间内多完成了几道习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自信心是否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意志品质是否得到锻炼、行为习惯是否得到养成”,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占多大比例。高效课堂更看重的是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是否有趣、是否深入、是否专注、是否愉快等。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人”的研究和调动上,教师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志同道合式的朋友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2.导学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必须体现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铺垫性、诱发性、过度性问题;三是引导过程必须体现学法指导,导学案的语言表达要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联想、记忆、思维、交流、合作、探究、自测等;四是必须体现教学目标的分步达成、学习过程的分层要求、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在每个环节上都有时间上的要求。提供给学生的导学案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铺垫性和引导性问题以及学习过程安排,需要补充的学习资源和习题,可利用多媒体、学习卡片等方式进行呈现。
3. “四学”要注重落实。建议对学生预习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开始阶段和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并建议按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师导学。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设置悬念、激活思维、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等。学生自学。通读教材,整体感知;按照导学案钻研教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保证安静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的情况。学生互学。按照导学案的要求,相互检查自学情况,并相互帮助,尽量解决不懂的问题和探究问题。互学的小组学生相对固定,并提出帮扶目标。组内群学。组内群学的主要方式是展示。首先要求组长对组内学生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然后确定组内展示的内容,安排小组展示活动,重点解决还太明白的问题,这个过程要鼓励人人参与。同时,组长要及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部分小组的活动中来。
4. “主导”作用要在展示中发挥。一般来讲,全班的展示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挖教材,培养能力,所以,对都会了的和都不会的问题不展示。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一是反映重点内容的核心知识和典型问题,二是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三是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容易产生歧义的挑战性问题,四是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五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善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表达的条理性;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发现新问题,能非常机智地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形成思维碰撞,这是最能体现“展示意义”的事情,每当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时,教师要不惜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争论中激发兴趣,锻炼思维。在新授课上,教者要在“新观点、新发现”上做文章,而不是知识的难度,要重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资源,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同时,展示活动占用的时间不能太多,要防止只有表面的热闹,内容选择要精准,展示过程要精彩。
5. “小组”建设要切实重视。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喜欢学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需要重视这三项工作:首先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小组长培训与指导,提高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各小组自主确定奋斗目标和学习常规,明确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安排等工作职责,适当组织才艺类的小组展示竞赛活动。
5.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存在哪些问题,相应的对策是什么
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任务认识不足。其主要表现是:育人功能被淡化。目前知识本位仍然在大学课堂里具有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由此派生出当代大学课堂以教书为中心任务,而将育人抛到一边,教书与育人严重割裂。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大学生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其品德发展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未来。
(二)课堂教学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并没有完全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而对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像张楚廷所说“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的令人可怕。” [1]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客观知识和考试重点内容的传授上。也正如丘成桐教授所说:“大学课堂只围绕考试来进行教学,学生只围绕考试来进行学习,这实在是太浅了。” [2]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三)考试制度不完善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大学里的考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或者采用论文的形式。使学生有机可乘,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其他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特别对文科类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注重听讲,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极大地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6. 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达到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 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太深听不版懂,太浅没兴趣权;2.教学方法 要生动有趣,不要照书本念,多利用课本以外的教具3.课堂管理 要有秩序,纪律要抓好,表现好的要多夸奖或奖励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7.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问题
现代学习方式强调要通过问题引领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即我们通专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属要具有"问题"意识。要做到"问题"有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问题要具有目标性:以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将问题设计成基于掌握历史知识的问题、基于理解
历史的问题、利于探究的问题、引导体验感悟的问题。
二是 问题要具有情景性: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尽可能地使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读取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总结提升。
三是 问题要具有思维性:
(1)问题要有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能以简单的一问一答或是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读课本。
(2)问题要有梯度: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发展。
(3)问题要有密度:一节课问题的多少量要适中,全课无问和满堂皆问都是不科学的。此外还要注意问题的跨度、深度等。
四是 问题要具有生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来自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