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个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应包括几个基本环节
四个基本环节。
1、计划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一环,应力争做到:
(1)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不应是个人行为。个别管理者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计划往往脱离实际。在制定计划时应按着“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程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
(2)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教学目标管理体制一般应该是:学校工作目标管理→教务处工作目标管理→学科组工作目标管理→备课组工作目标管理→教师个人工作目标管理。
2、实施
实施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阶段应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
(1)组织工作。
①建立有效的教学组织机构。即实行以年级组为基层行政组织,年级组和学科组交叉进行教学管理的体制,年级组对教育、教学实行全面管理,而学科组则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评价教师的教研工作。
②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关教学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标准及具体规定和要求等。这对规范教学人员的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可起到保证作用。
③明确规定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进程。
(2)培训工作。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综合活动课实验培训,课程设置改革实验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等。
(3)指导工作。即上一级教学管理者根据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对下一级管理者进行指导、点拨、帮助。
(4)协调工作。即教学管理者在教学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本着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原则,经常协调好教学管理系统内与外、组织与组织、组织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3、检查与评价
教学检查与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中介环节。检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质量分析,各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发挥管理职能作用的情况等等。
4、总结与处理
“总结”是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做出结论。总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表扬先进教师,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处理”就是把总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运用于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动中。
教学管理过程中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总结与处理四个基本环节是紧密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一环接一环,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统一的教学管理过程。这一过程年复一年、连续不断,周而复始。但新的教学管理周期不是对前一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意义上的一种发展--螺旋式上升。
Ⅱ 如何落实课堂五个环节
观察点:1、教学环节与目标的关联性。(教学各环节落实是否紧扣目标?)2、教学环节目标落实行为。(教学各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3、教学环节目标落实效果。(学生学得怎样?)
Ⅲ 课堂教学有哪几个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有5个基本环节,分别为观、思、读、讲、练。
1、观:
对教师而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挂图、实物、模型、实验等手段,展示丰富、直观、生动的观察材料,并针对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问题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产生问题、引起学习动机。
对学生而言,观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正是他独特的洞察力,才发现了许多生物学领域的奥秘,创立了新学说。
学生应在教师设问的引导下,运用包括视觉方法、听觉方法等多种感官,对各种观察材料进行感知,获得对生物概念的初步认识,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2、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在内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如比较法和归类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统法和具体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多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科学地思维,从而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并自觉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另外,“思”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模式的核心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思维作为前提,这也是学习过程中S-O-R理论中最关键的O过程的核心内容。
3、读: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的确,教材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对生物教材的阅读,不是识字和鉴赏,而是对其文字所蕴涵的生物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抛弃教材,而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学会阅读;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或者激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真正学会学习。
4、讲: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熟悉学科内的逻辑结构和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及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教学中贯彻系统有序原则,做到少讲、精讲,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质疑。通过讨论和发言,促使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的开发。
5、练: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特点,精心选择、设计形成性或研究课题,通过示范、讨论、作业、报告等形式,解决生物问题,进而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同时要特别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共同采取矫正性补救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应通过讨论、练习、作业等形式,努力运用生物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校正所学知识中的错误概念和结论,或运用所学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解决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并将获得的抽象性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实现其各方面的发展。
(3)课堂教学五环节是什么扩展阅读:
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
1、认知性问题。回答时,学生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
2、推理性问题。回答时,学生须对所接受或所回忆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整合。
3、创造性问题。回答时,学生须将要素、概念、已有知识等新组合或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此类问题没有单一性质的标准答案。
4、评价性问题。回答时,学生须先设定标准或价值观念,据此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或选择。
5、常规管理性问题。 在新课堂中,教学所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对课堂中的提问无论是功能要求,还是提问类型都需要更新与拓展,提问要为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能提出新的问题服务,不断增加创造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使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Ⅳ 为什么说上课是教学五环节的核心
上课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成为教学五环节的核心是因为:回
(1)上课是实现教答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对教师来说,是他的思想、教学能力的反映,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个性的反映,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上课的准备,课外作业,课外辅导,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都是在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Ⅳ 如何把“五环节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
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体会学习与研究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建构知识的过程.探究“自主合作”学习新方法,指导学生按照“自主、合作、探究、质疑、补偿”五环节进行学习,是减少无效、低效课堂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有了一些变化,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理想,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究、摸索.“自主、合作、探究、质疑、补偿”五环节教学法的提出与研究,无疑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具体怎样操作,怎样有条不紊的将这五环节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之后,我认为,要将五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首先要搞明白五环节教学研究的要求;其次,是分析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再次,是针对前两个问题,开阔思路,放远眼光,大胆尝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一、“自主合作”教学的要求
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学校的教学设施与条件,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首先,要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优化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及学习工具,在情感、思维、行动上全方位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地学习.
组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活动,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御能力.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机智.如果学习活动内容单薄、活动形式程式化、活动时间仓促,可能影响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及延展性,使学习流于浅薄.如果学习活动要求过高,问题设置不恰当,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密度的紧张状态,容易疲惫,产生厌倦心理.这些都将导致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再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要树立教学效率意识,要认识教学效果并不和教学时间、特别是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呈正比.教学管理者与教师既要重视教学的当前效果,也要重视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长期影响.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要勇于拷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要勇于查找、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直至消灭无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
二、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反思
课堂的参与主体有两部分:一是学生,二是老师.要解决“无效”或“低效”课堂,就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教师的原因
回顾以往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存在着这样几种类型的教师:一是拘谨型教师.这种类型的教师,大多小心翼翼,行为拘谨,思想不开阔,那种“笤帚扫不到,灰尘跑不掉”的思想,一直制约着他们的手脚,总怕讲少了学生不明白、不理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就不能放开手将课堂还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依赖性越来越强,思维越来越僵化,只要教师讲不到的地方,他们就不会也不能主动去探索、研究.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学生更累.二是“保姆型”教师.有些教师仍然紧紧抱着“我是教师,课堂就是我的阵地”的想法,一站到讲台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口就讲,尽管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讲课者依然我行我素,这样,原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死气沉沉的一言堂,原本属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演讲台.这样的课堂,学生由参与者变成了单纯的听众,教师成了无所不包的“保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越来越厌倦,对教师来说,也是身心疲惫,抱怨多多,而效果的好坏,也自然不言而喻.三是“教参型”教师.有些教师,凡事唯“教参”是问,一本教参,成了教师手中的法宝,凡问题都要到教参里去寻找“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而课堂是生成性很强的教和学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将教师的理解或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就会导致个性共性化,长期下去,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可操作的工厂,机器一开动,立刻生产出型号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同一种产品,而这是违背“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规律的.学校不是工厂,课堂不是车间,教师更不是开动机器的工人,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了工程师、操作手,“以人为本”从何谈起?“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因材施教”又如何存身?
(二)学生的原因
有效课堂行为的生成,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回顾以往的教学经历,我发现可以将学生这样进行归类:一是“皮笊篱”式学生.这样的学生,凡是老师讲过的问题,总能够一丝不苟的记忆下来,可以说是汤水不漏.但这部分学生思维不灵活,甚至僵硬.他们期待心理和依赖心理太重,凡事总希望老师出面帮助解决.老师成了他们手中须臾不能离开的拐棍,一旦离开,自身就会摇摇欲坠.他们对于一般难度的问题,可能还会开动脑筋思考一番,但他们绝对不会深钻细研,一旦遭遇困难,立刻放弃.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他们干脆连想都不会去想,直接放弃思考,等待教师来“喂”.二是“陀螺”式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几乎从来不会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仿佛自己是一个看客,尽管别人热火朝天的讨论,争先恐后的回答,他们依然躲在自己的角落里,目光呆滞,思维凝滞,表情木讷,行动迟缓,做什么事情都慢半拍,合不上集体节奏,像陀螺一样,不拔不转,甚至费力去“拨”,他们也绝不努力去“转”.三是“平均用力型”学生.这部分学生,应该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因为他们的课堂表现非常出色,从上课第一分钟,直到最后一分钟,他们始终腰板挺直,面无表情,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努力倾听老师的讲解.然而,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跟下面要说的“锥思型”学生正好相反,他们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努力去听去记,不分难易一律平均用力,对于容易的和比较难的问题,他们可能会理解的很好,但等到很难的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一筹莫展,这就好比是用钝铁条去扎一块木板,效果当然不如用锥尖.四是“锥思型”学生,这部分学生,课堂上表现平平,不会非常认真的倾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问题,但是,他们懂得什么时候该全神贯注去倾听,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他们一贯的表现.这部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并不怎么让老师省心,然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却非常突出,尤其是遇到高难度的问题,他们总能另辟蹊径,想出解决的办法.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他们在听课的时候,知道怎么分配精力.假设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三个问题,一个很容易,一个比较难,另一个很难.那么,这部分学生在听很容易解决的那个问题时,就会表现的漫不经心,在听比较难的那个问题时,他们仍然不会全力以赴,但是,等到老师开始讲解很难的那个问题时,他们就会瞪大眼睛,全神贯注、集中所有的精力去倾听.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如我们对每一个问题,不分难易都全神贯注,就很容易疲劳,听课效果也不会很好.用一分精力去听容易的问题,用三分精力去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剩下的六分精力集中钻研高难问题,这好比是用锥尖去扎一张木板,当然易如反掌就能扎透.
三、开阔思路,大胆尝试,以学案带动五环节教学
明白了五环节教学的要求,析清了教师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进行改革的问题了——这也是进行五环节教学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怎么改?这个问题摆任何一个人面前的时候,恐怕都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我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一筹莫展,好像被关进了一间有无数扇门的黑屋子,但每一扇门都是关闭着的,你有机会可以打开任何一扇门,但你打开的这扇门,是否能带你走出黑屋子,却是个未知数.苦思冥想了好久,仍然没有头绪.但迷茫也好,困惑也罢,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不改不行,只有开阔思路,大胆尝试,你才有走出黑屋子的可能性,否则,固步自封,只能永远待在黑屋子中不见天日.
有了改革的决心,我开始尝试从新授课入手,编写学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根据这一理念,经过反复数次修改和研究,我初步确立了“定向自学——合作探究——质疑问难——达标补偿”的教学思路,以学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实施有效教学.下面我结合一堂新授课的内容,展示一下这种教学思路的具体流程:
第一步:利用学生“阅读期待”心里,导入新课
语文课的导语,尤其是新授课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像谜语一样深邃、有内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说白了,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因此,我们在上新授课时,导入语不妨借鉴一下从前说书人常用的方式:1、花开两支,先表其一式;2、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式.也可以借鉴娱乐节目主持人常用的方式:创设某种幽默诙谐的情境,吸引观众别走开(要想知道谁人获奖,广告之后节目更精彩).亦或像电视剧一样,演到动人心魄处戛然而止,使学生一直对文本有所牵挂……总之,心理期待就是千方百计“诱惑”学生往教师挖好的阅读文本“陷阱”里走,使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将学生的心思牢牢吸引在文本上,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事实证明很有成效.一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往往影响到整节课的成效.导入应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导语就要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浪花,因此导课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从接触文本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蕴含的情愫、作者写作时的激情,自己心中衍生的深情,融注于品读之中,洋溢于言辞之间,使之如水般流入学生心田,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教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分享其情感.例如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胡适是中国当代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讲学的时候,引用别人的东西有个习惯,引用杜甫的诗歌他会说‘杜说’,引用李白的东西他会说‘李说’,他有时候也引用自己文章中的内容,那么他会怎么说呢?”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出“胡说”二字,然后,教师可以借机引入课题“那么,胡适在《我的母亲》中,究竟‘胡说’了些什么呢?……”这样的导语,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心理期待,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推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此时要趁热打铁,马上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另外,学习目标的展示要分好层,定好向,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目标的展示,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同时要保证优等生学活、中等生学好,学困生学会.
目标推出后,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时,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如何反馈等.
Ⅵ 论述如何做好教学工作的5个环节
教学工作的五大环节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它是提高课堂教学必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才会获取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课前备课,要从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方面加强研究。备课前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除了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阅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外,还必须多看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学习他人的宝贵经验,因为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有些教学内容,在设计时总是觉得难点很难突破,可以寻找一些参考资料,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二、 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应围绕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激发学中预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有是课堂教学是否达到实效的关键。教学过程应做到:通过激发兴趣,激发学生产生参与学习动机,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创造空间,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1)不排斥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2)重视有意义探究学习,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3)倡导有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重视课后反馈订正的有效性
作业的订正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检验和反思,抓好作业订正是一道不可缺少教学环节,是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一种过程,更是一种责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就应做到:(!)课前收集、课堂留意、课后整理,来采集所需的反馈订正的信息(2)及时、主动、耐心讲解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3)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找错、知错、改错,做到按要求独立完成,提倡学生做学后小记——错与改。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订正目的,增强作业订正的有效性。作业方法也是多种的,“口答式”、“提问式”、“简易式”、“过程式”、“巩固式”……在校正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生作业订正,养成良好习惯。
四、突出对学生分层的指导性
学生的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完美实现的。因而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对课外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个别或是集体的辅导与矫正,通过课外的培优、补差、提中的教学策略,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外辅导同样要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服务,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为不同的学生选定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辅导的内涵也不仅仅是辅导作业,还有学习方法的辅导,参与竞赛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调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适时地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是教育的法宝,它们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但激励性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巧妙,即用教学语言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参与,用言唤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用笔为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Ⅶ 什么是"三自主,五环节高效课堂
“三自主”是指“课前自主预习——课内自主探究——课后自主训练”三个步骤;
“五环节”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五个环节。
1、“三自主”:是指“课前自主预习——课内自主探究——课后自主训练”三个步骤。
(1)课前自主预习:重点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
(2)课内自主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疑难点拨?教学反思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课堂上要体现知识反馈、错误矫正、课堂检测、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自主训练:要体现作业的分层布置,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把学生分为A、B两类,或A、B、C三类,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既要保证大面积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保证部分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拓展提升。
“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2、“五环节”
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五个环节。
1)预习检测:教师要采用查看导学案、课堂提问、指名板演等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检测。教师要保证90%以上学生能顺利完成预习目标,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给予纠正,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5)当堂训练: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Ⅷ 教学从学生学习五环节入手与从教学五环节入手的异同点
1.教学五环节
(1)备课
备课是指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期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
2、授课
授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3、批改
批改作业是指对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进行检查,它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4、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教师在掌握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5、测评
测评是指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取得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2、学生学习“五环”常规管理。
(1)预习
预习是指上课前的自学,它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
(2)听课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
(3)复习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4)作业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5)考试
考试是学生平时学习的总结,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主要指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Ⅸ 通常所说教学"五认真"的五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教学五认真"规范,要求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和认真考核,自觉认真地抓好整个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一、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认真备课,着重应做好四项工作,订出三种计划。四项工作是:1、钻研教纲(1)熟悉本学科教学大纲,掌握本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高中任课教师要认真钻研学科考试说明,熟悉本学科中考、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2)明确本学科学期、年段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基本内容。2、钻研教材(1)掌握所教年级全部内容、知识结构、重点章节及难点、关键。(2)了解并熟悉相邻年段的教材内容、知识结构。(3)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精心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3、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本学科的双基落实情况。(2)了解学生的智能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3)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吸取学生对改进教学的意见。4、考虑教法(1)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按照"少、精、活"的原则,安排好每堂课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2)精心安排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谋求课堂最佳效果。(3)在明确"五点、两法"的基础上,吸取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的精华,使备课更精到、细致。三种计划是:1、学期教学计划(1)原则上要求开学前完成,最迟在开学后两周内完成。(2)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目的要求、疑点难点、教学进度表(包括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应备教具教参及实验所用仪器等)、实施计划的措施等。2、课时授课计划(即教案)(1)必须在上课前设计好教案。(2)教案内容包括本课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分析,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问、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具实验器材电教设备的准备等。(3)教案详细要求:本册教材教学未达两年的教师,要求80%以上写详案,较高要求是90%以上写详案。本册教材第三年任教,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是60%以上写详案,较高要求是80%以上写详案。3、教研课题计划(1)每个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确定一个研究课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2)教研课题计划的内容:课题名称、具体目标、实施步骤、方法措施等。 (3)经过一学期或一阶段的研究,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并根据实际对课题修改补充,使计划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要有阶段性、连续性。学校教育处应把每位教师的研究课题计划、总结、研究成果列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二、认真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45分钟,认认真真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