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职业教育教学法

职业教育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12-13 02:04:32

㈠ 在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职业教育的目的包括 哪几个方面

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接班人,就要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发展潜力、能促进这些职业能力发展的社会人。在这个持续过程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方面已变得力不从心,这样,行动导向教学法就应运而生。它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育界教学改革的主流和发展趋势。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去寻求所需要的知识,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增强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智慧。只有在整个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才能率先示范“学会学习”,学会尝试。行动导向教学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现实推广

教育的历程告诉人们,教育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教育的内容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同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也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因此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也必然具有时代特点。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新技术要求,就要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敢于迈出第一步,锻炼自己去尝试,在尝试中去摸索改进,使之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教育教学本应该是快乐的,这样的快乐不仅仅属于学生,更应该属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不仅是一项工作、一种谋生手段,还是一门艺术,是人世间一门宏伟的"塑造人的艺术"。随着现代社会各个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相同点越来越多,掌握共同能力点成为职业教育和企业人力开发的重心,人力开发的重点转向了对人的全面能力的培养。在这些基本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关键能力"。过去是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但如今已成为历史。社会的进步、先进的生产方式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灵活而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的员工。在现实的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方法。

二、职业院校职业院校需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

受社会认识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虽然近年来顶岗实习从组织上为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绝大多数实习企业缺乏必要的培训师资和相应的技术条件,高职学校又难以跟进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实习成为简单的就业,没有人指导学生反思工作经验,逐步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由于这几年经济形势良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高达90%—95%以上,但是,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只能造成就业低水平。如以对口而稳定的就业率来衡量职业教育质量水平,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就暴露了很多有待改进之处。虽然国家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人,包括职业学校的学生补贴,同时加强限制未成年人就业,但职业院校招生仍然存在困难,可见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不少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与没有经过任何系统化培训的人员同等就业,职业教育的优势显示不出来。为实现对口而稳定的就业,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和吸引企业〔最好是本地的企业)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职业学校需要"典型行动为导向"来组织教与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很多学生必须必备的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可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得以锻炼。所以说,职业院校需要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三、实践中提升教师"学与教"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具体的教学方式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行动导向各种方法模式的教学实施中,根据教学内容通常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施教学活动。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它涉及的学习内容远远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各科专业教师之间的有力合作,大家共同努力来实现由教学的学科化向教学的综合化转变,这种工作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教师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同时项目教学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典型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工作过程。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师缺乏对实践工作的了解,不能跟踪生产工艺的变革,这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行动导向教学法把教师推到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面前,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跟踪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提高。项目教学为教师综合运用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近年来,职教师资的知识陈旧、狭窄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掩盖了这种陈旧、狭窄。项目教学使教师面对的是综合的教学任务,实质上是对教师知识的丰富性、价值性的一次检验,教师在这样的检验中将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乃至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各种教学技术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并行之有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同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手脑共用,同学之间团队合作,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法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成为伙伴。

四、实践中增强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

在20世纪陶行知就看出行动学习的重要,那么今天我们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与创新,可见是职业教育教学势在必行之事了。我们的职业教师要想按照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目标来培养学生,就必须准确地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方案,那么我们就必须来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下三个基本教学原则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应当思考的:

(1)教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期望和认知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个人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过程。

(2)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职业、社会甚至家庭的实践行动息息相关,不但教给学生复杂的社会实践中的行为模式,而且教给他们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标准和行为结果的价值进行反思。

(3)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确立自己职业活动的系统。由此便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对工作系统化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教学原则。

人才的培养及其能力的提升,在国家建设、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培训机构和学校要培养造就合格职业人才,就必须引进全新的人力开发和职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仅是能劳动的员工,而且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并且能适应企业转制要求下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员工。只有达到这一点,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企业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广大职业人才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根基。

㈡ 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21世
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业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全教会精神,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认真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等职业教
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
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
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
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

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国家将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
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组织有关行业,制定重点专业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管理,在相关行业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国家、地方要通过专业评估,确定一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示范学校,带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
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文件等基础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通过拓宽和调整现有专业业务范围、开设新专业或专门化,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

五、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
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实行国家和省(部)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制度。国家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点专业课程、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地方、行业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专业的课程和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要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需要的经费筹措机制。地方、部门和学校要增加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

六、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必须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要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教育内容具体化。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要加强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课教学
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加强德育课教材改革和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德育课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

七、加强和改革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当前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八、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
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地方、行业和学校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要认真执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创造条件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要表彰和奖励具有创业精神和立业实绩的优秀学生,鼓励学生立业创业。

九、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
量和教学效果。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十、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
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要加强对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管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重视教学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符合市场经
济需要的工作推动机制,制定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行业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教学内容和专业师资培训方面发挥作用。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保证教研经费。要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
育评价、师资培训和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机构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中心。教学研究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重视教学基础建设,
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机制。

㈢ 运用知识分类的理论谈谈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一抄种立足于社会需求的教育类别。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环节,但是更是针对于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立足于现实,更好的适应社会。
从知识上面分类说:
职业教育包括专业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大方面。
显然重点在于专业技能教育方面,因为现实社会更加紧缺懂技术懂业务的高技能人才,这就是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这是社会现实锁定。
学习要有实践,要有思考,要有总结。
虽然我知道我的答案不一定适合提问者的想法,可是对于这个现实,从大的趋势上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教学中更要从未来发展中着手,谈及未来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希望可以帮到你 祝你成功

㈣ 职业教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开展必要的学法指导才能得以实现。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而进行的师生交互活动的总体考虑。为使教学方法更科学合理,应全面、综合地考虑到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和条件等诸多因素,并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可以是并列的,即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一系列的,即一种方式结束后再开始另一种。正是在教学方法的组合方面,教师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么,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型或图像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动作、实验或操作,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法、谈话法或讨论法等一起配合使用。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或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参观,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专业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培养其各种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实践活动之一。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或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引起被实验者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4.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利用一定的实习场所,参加一定的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学法指导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最终都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必然成为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简单地说,学法指导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学法指导的具体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一)学法指导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
2.整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
3.实践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仅从理论上阐述、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4.渗透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方法。
(二)学法指导的基本环节
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实际是师生之间学习方法信息交换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示范,展示学习方法。
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条理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习方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习方法。
2.回顾小结,归纳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
3.自学实践,运用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4.检查效果,巩固学习方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运用学习方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自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职业教育实施有效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学法指导外,还有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课外作业,及时进行课后辅导等,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积极实施有效教学。

㈤ 职业教育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可视化教学、关键词卡片法、观点站位法。

1、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教学步骤组成。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

2、引导提示法

引导提示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能力本位教学法。其教学过程分为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价六个行为步骤。引导提示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教学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

5、观点站位法

教师把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观点、方法等设计为有三个不同答案的选择题(例如是,否,不确定),让学生做出选择。

然后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组。然后教师到有问题的二个组去,听取他们选择此观点的理由。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训练学生用口语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㈥ 职业教育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质量涉及“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学员管理”等诸多方面。教学方法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谐、统一。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仅20多年的历史。大多职业学校(院校)基本上从原有的中专、大专改名而成,仍沿用以往学历教育体制,虽然一直在尝试教育改革,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远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难获得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的满意。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同,存在以下突出的弊病:
1.未“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2.未“以能力为重点”,“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强调灌输忽视交流,虽然灌输了一些知识,但学生能力增长幅度小、增长速度慢。显然不能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是生产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生产力”的步伐。
3.未“以内因为驱动”,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强调制约忽视创新,既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基本规律,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显然,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㈦ 目前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有哪些新理念

教学理念和观念是教学活动的先导,没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教育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既是各教学理念不断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需要。
一、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活动的核心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接受教育不仅是人们就业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成为人们不断发展必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生存的手段,而是成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自我发展和提高的自觉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掌握知识,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他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系统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和“指导”
。实践中,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的提供学习资源,在课堂上精讲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热点、解疑一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讲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路,根据学生实际合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并依此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地位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者。学生必须“学会求知”,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估。
二、教学活动要把握以学生就业为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明确做人与学习技能的关系,做人与使用技能的关系,技能不能也不会独立于做人之外。其次,要建立健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固定基地建设,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进入相关单位顶岗实习,准就业,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提倡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从教学计划上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提高培训的技术层次,把学习技能变成培训技能。再次,开展以就业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是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真正落实“四种人”,即专家、学者、技师、能工巧匠,不以文凭论英雄,而以技能见高低,切实建立起一支符合职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方法
实施一体化现代教学模式,牵扯内容较多,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就业服务等有关部门的全面协作,全体教师的团结努力,才有可能实行。要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对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该种方法的教学有了总体方向上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制订出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并将方案交由教师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合理方案组织实施。
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特定信息的传输,而是意义的构建,方法的传授。因此,教学过程是
“阐释——理解——建构”的一体化过程,教师和学生在阐释、理解教学内容过程中对其意义进行建构。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学生的背景、兴趣、需要和理解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内容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同样的学习内容,也因学生个体的差异积累不同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意义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同时需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作重大改革,主要是整合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增加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新知识和技能,以便适应就业岗位技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这样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所走的道路,选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主张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创新和发展教学内容;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成为一体化整合理念指导下职教教学方法的主流,基本表现形式为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岗位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实现教学和社会生产的相互促进。如学校在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物流实验室、机械CAD/CAM室、教学实训实习基地等先进设备和资源,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和内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在实训中,利用企业工作流程或者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课题,使学生有了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四、以理解为主体的教学范式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向学科新领域探索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重视教学的结构和顺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学理念则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强调反思性教学。其根本思想是学生通过将信息与自己特有的经验、现实环境及其间的互动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教学是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大众文化去理解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的自我形成过程。现代阐释教学法还将游戏描述为理解的基本方式。
反思性教学原本应运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体验为主体”的理念很快引入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常常运用虚拟、目标、情景、案例等各种教学手段,由此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设置试验场境,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诸如运用物流教学沙盘,虚拟世界汇集真实世界的各种境况,虚实交替,其效果比训练场更好。后现代教学理念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与“体验”,而虚拟教学范式的神奇效果正是源于学生的体验。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存在一个理想的想象世界,在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只作解释不作判断和结论。要求教师只对事物和现象作解释,不作任何价值判断,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教师不作结论,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打破传统教条主义的规范,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情景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在这种教学范式中,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唯有学生在理解中发现真理。
五、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这里的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包括师生个体,也包括师生群体。教学交往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把教学仅仅视为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狭窄的视野,进而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
如何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一定要把握平等这个基本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说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用的平等。
其实师生双方都会不同程度的从另一方汲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因为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
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㈧ 提供一些关于职业教育最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要专的一环就是实习实属训,除了学校本身的设备教学外,职业教育的老师和学生还要去企业进行实践,现在一些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给学生们一个学习的平台,同时自身也能吸纳人才。现在我国教育部正努力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教学体制改革,同时也在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工制的探索,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
(个人建议你关注教育部官网,尤其是职成司的动态)

㈨ 职业教育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质量涉及“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学员管理”等诸多方面。教学方法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谐、统一。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仅20多年的历史。大多职业学校(院校)基本上从原有的中专、大专改名而成,仍沿用以往学历教育体制,虽然一直在尝试教育改革,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远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难获得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的满意。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同,存在以下突出的弊病:
1.未“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2.未“以能力为重点”,“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强调灌输忽视交流,虽然灌输了一些知识,但学生能力增长幅度小、增长速度慢。显然不能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是生产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生产力”的步伐。
3.未“以内因为驱动”,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强调制约忽视创新,既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基本规律,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显然,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职业教育的对象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培养的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从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业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学生参与程度等因素入手,从培养的目标出发,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标准。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考虑教育对象,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但思维灵活,参与性强。通过教育培养,使其一般都能具备比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比较专业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有意识的经常的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需要采取一些恰当、适合职业教育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职业教育学习的课堂更为生动、活跃,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学好的效果。

三、推荐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总结长期高端IT职业培训教育实践经验,并借鉴其它教育同行的文献,推荐如下可有效运用于“技术技能、综合素质、职场实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既可供教育机构参考,也可作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的参考。
1、3W1H教学法:教师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详细讲解清楚:Why,为什么要讲解该知识点;What,该知识点是什么;Where,该知识点用在何处;How,该知识点如何用。当学生明白了这4点后,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知识点运用于实践中的兴趣,并通过实践中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运用,形成良性学习——实践——学习循环。
2、示范指导教学法:利用现场直观的模拟示范讲解或通过CAI课件,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现场环境感受,首先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理解知识概念、操作的原理和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程序、操作要领和方法。
3、模拟角色仿真表演法:教师围绕某一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立直观、真实的现场状况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的操作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教学目的。该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实践过程,利用仿真设施进行教学与操作训练,且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由模仿到逐步创新的路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担任好导演或场外指导的角色,而不总是当裁判员。
4、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中所需要的讲述内容安排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在教师的严密组织指导下,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的模拟演练,在愉悦宽松的场景训练中达到教学目标。在实景仿真的状态下,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实际操作的工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
5、游戏活动法:在专业教学课堂中如果能恰当的结合教学目的,设定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游戏方案,如能运用得当,就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主动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专业课教学课堂变的更加丰富、生动、有趣、活泼。可是,教师在编制设计游戏的内容时,一定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具体要求,更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目标、听说对话训练目标、团结协调目标等教学目标方面着手设计游戏方案。
6、竞赛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目的,针对教学目的具体内容要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分别组合,进行情景训练,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评比,对优秀者予以表扬和鼓励。
7、正误评判法:这是对专业技能操作课程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从技能规范标准的要求入手,让学生做自己的评判员,可以是分组进行的,也可以用集体评判或个人评判的方式,结合统一的评判竞赛标准组织实施。通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参与,掌握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对照技能规范标准,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与“会学”的双重目标。
8、探究法:课堂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发现和讨论,允许学生有阐述自己见解的空间。这样,既激活教师的思想,又激活学生的思想,逐渐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学会主动获取、主动发展,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9、行为导向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导向法,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教师向学生讲明项目的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由分组、自由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团结协作完成,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内容教育,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教师将知识内容惯穿于项目之中,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协调、激励、促进、辅导、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掌握程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是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学生必须设法完成项目活动安排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可以做到让学生清晰每个环节的知识点,使他们开口说的清、动手做的对,又给了学生有充足的表现、探索、实践活动的机会。
10、现场教学法: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实习,学、练、做的有机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间的生产应用距离,使教学更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引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透彻分析、发散性的审理和讨论,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论,并引伸到其它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从而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12、主题情景演练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主题要求设定一个明确的情景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这一主题情景任务各自独立或分组进行方案设计,制定工作计划或解决方案,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不但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也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方法。

㈩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都有哪些种类要办这样的机构需要什么资质

种类:学校教育和培训、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学徒培训。

办校条件:

一、申办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0 号)、《民 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 号)、《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 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0 号)以及省劳动保障 厅提出的贯彻意见(苏劳社培[2004]64 号)。

二、申办条件

学校性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申报受理部门:举办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受理范围: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 本地区范围内面向社会申请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一)举办者资格条件

1、以社会组织名义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社会组织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并拥有与其培训项目相适应的合法财产,其合法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不得低 于总资产的三分之二。

2、以个人名义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举办者、拟任法定代表人应当具有政 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学校人员配置条件

1、学校董事会:学校应依法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教 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学校董事会不少于5 人,且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员具有 5 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2、法定代表人:民办学校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或校长担任。

3、学校管理人员:

(1)校长:学校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 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2 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

(2)教学管理人员:学校办学规模在500 人以下的应配备2-5 名教学管理人员, 办学规模500 人以上,应与办学规模相匹配,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中级以上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2 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 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3)职业指导人员:应配备具有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资格的相关人员。

(4)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10)职业教育教学法扩展阅读:

职业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并完成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综合培训基地及培训集团、社会力量办学、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与培训任务相适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有与进行培训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有相应的经费。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联合举办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合同。

职业培训机构应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承担各类职业培训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其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初次求职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职人员、转岗转业人员、出国劳务人员、境外就业人员、个体劳动者;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的人员和农业劳动者;需要提供专门职业培训的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和现役军人及军队转业人员;其他需要学习、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阅读全文

与职业教育教学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