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改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1-20 07:05:37

①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哪些作用

人是在不断认识自我中成长的,作为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个人学识成长的必然。

(一)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改需要我们成长成什么样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新课改需要我们成为后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用心”的教师,在“用心”中成长,在“用心”中变教书匠为专家学者。“用心”即“反思”。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一部分实践性知识。研究揭示,在这个体系中,专业性知识并非越多越好,而心理知识也只有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发挥。就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引自《教育学》)本人曾在本校的教学公开周上听过一位同事的一节语文课(领导要求必须听足一定的课时,所以没事就听……哈)。整堂课教师旁引博证,“十六届二中全会”要闻到古代诗词,从历史传闻到电视新闻,从天文到地理,从爱因思坦到比尔盖茨……其专业知识真可谓广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非常熟练。但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我感觉却很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呢?当他把问题一个个提出来而学生没的什么反应时,他没有及时发觉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是自说自话地把问题解决了。

新教材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未知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知识,这需要反思。

(三)历史课改实践的要求

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是新课改中历史老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历史教师面临着太多的挑战和困惑,诸如新的要求和旧的习惯的矛盾;让学生动起来和课时计划能不能按时完成的矛盾;在六十人的大班级中怎么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到实施有效教学方法的载体;在新的要求下如何选择新的知识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等等。凡此种种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这也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在比较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合适的途经,这正应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②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新课标的理念的指导,只有不断实践,不断与同行交流,把各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出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进行整合,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个人的创造力。

③ 如何在新课改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明确反思方式

1. 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 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根据交流观摩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反馈,即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的自己教学效果情况,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效果。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教学行为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微格教学,即以少数学生、教师或专家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反复观看交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 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

(四)掌握反思方法

1. 自我提问法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答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 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5. 案例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用案例分析法对一次集体备课行为的失败原因与启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读的典型案例。

6. 观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观摩一位实习教师《我的读书生活》一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教学完成后,教师请学生谈谈阅读的体会,学生们纷纷发言:“我喜欢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有无穷的乐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阅读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虽然很苦很累,但为了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又必须下苦工夫读书。”“我觉得读书苦中有乐。”正在兴头上,班上一位后进生“霍”地站起来大声说:“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引得全班哄堂大笑,部分同学还点头表示赞同,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实习教师慌了神,不知怎样应对,只好微笑着以一句“这就是你的体会?”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这个小插曲。因为它可以检验出教师是否具有教学机智,又关系到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还关系到教师是否对学生成长坚持了正面引导。这就是一个很有反思研讨价值的失败案例。

7. 总结记录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五)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四、“教学反思”只是课后才做的事情吗?

其实不然,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教学反思”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一)从文体结构上,我们建议把“教学反思”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从写作内容上看,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④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反思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对于现在的高一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了,所以达到这一要求还是比较容易的。我考虑的是,作为一节新课改研讨课,如何在我的这节课上体现出一些新课改的理念,以供同行们研讨,哪怕是失败了,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然,由旧有的观念向新的理念转变这一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尽管我的教龄尚短,但作为旧有教学观念下的学生的时间可谓长矣,所以旧观念的影响还是很深的。)所以原先的教学设计依然没有多少突破,还是过分注重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合作,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区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会上,许多老师给与了真诚的批评与指点,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们也为我出谋划策,就在正式讲课前两天试讲时,教研室两位张老师还给我进行深入点拨,回想起准备这次课的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新课程促进教师成长”这句话的含义。应该说在大家帮助下,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是体现了新课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如何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点呢?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自己的体验感染自己,然后我课上借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节选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两个片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当然前期的选择过程时一定要做细的。

二、关注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 “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我反对把课堂沦为学生对“标准达案”的记忆,所以体现在课堂时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必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就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正如本班学生在评课时说:“这堂课上,老师不像过去的老师那样满堂灌了,而是让我们学生自己查资料、展示成果、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互相解答,老师只在关键时候引导点评,我们整堂课既紧张又充实,我喜欢这样的课。”我想对学生讲,我也喜欢这样的课,这也是老师所追求的。

三、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最先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新课改研讨课,我必须要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课前学生去搜集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资料,加深对纳粹罪恶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同学小组内交流材料,并选代表课上展示最让本组同学震撼的一张图片,体现了合作交流;课上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的学习方式,本课中我也给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在这堂课上起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的作用。

四、新课改促我成长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也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包括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就本课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由于自己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所以课上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就显得比较浅,诚如有些老师所言,人文性体现得较突出,工具性就显得有些薄弱;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和学识的浅薄,对于学生的评价还缺少精当的点评;作为一堂课,如何把用多媒体调动起来的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本本身来等问题解决得并不够理想,这些“缺憾”同“亮点”一样,也是我作这堂课的收获,更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其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赶上新课改的大潮是我的荣幸。感谢新课改敦促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⑤ 求小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复习资料(word)

教师资格证是全国统考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由于网络问答无法上传Word资料,只能文字形式。

想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考到高分,首先要很清楚这科往年的考情,也就是分多少版块,每个版块重点是什么?占多少分值,然后再针对性的学习,下面将一起分析这门科目考情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考情分析: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将在11月份举行。分析历年考试真题可知,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和形式基本保持不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钟。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考试模块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6个部分。

现总结分析历年考题,把握其命题规律、知识点考查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布等特点,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明确考试方向,促进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

(一).试卷结构及题型分布

总结:总体来说,2017 年下半年考试保持灵活、开放的特点。具体章节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模块 1:

1.整体占比:略微下降,但仍是考点最集中的章节,是备考的重点章节;

2.具体知识点:比较常规,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并且出现了领导人讲话类考题(单选题第7题);考题集中在基础课程改革,涉及学生观、课程理论、课程评价、新课程改革;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简答题:教学研究

模块 2:

1.整体占比:大幅下降,减少 16 分;

2.具体知识点:知识点较常规,但出题角度新颖,例如德育方法一改从操作方法角度出题,而从作用、功能角度出题。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德育方法、心理辅导

模块 3:

1.整体占比:大幅度上升,增加 20 分;

2.具体知识点:集中在班级管理、突发状况处理。两个新情况:1.开始考察少先队详细知识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2.考题重复(简答题与 2014 年重复)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课外活动

简答题:班主任常规工作

材料分析题:突发事件处理

模块 4:

1.整体占比:保持不变;

2.具体知识点:沿用学科知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风格设置题目。统一设置导入环节,统一要求设置“设计意图”;

3.提分知识点:

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入环节、新授环节、设计意图

模块 5:

1.整体占比:略微上升,增加 8 分;

2.具体知识点:延续教育学考点,增加教育心理学考点(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3.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材料分析题:教学原则

模块 6:

1.整体占比:无考题

2.提分知识点:

单选题: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三).试题难度

1.2017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察难度居中,基本都是讲义内容。出现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一方面是领导人讲话文件,另一方面是教育实践分析,需要考生根据讲义内容进行灵活分析。

2.单选题难度较小;简答题常规;材料分析题设计知识点教广,相对难度较大;教学设计题比较常规。

二、真题再现

1.单项选择

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答案】D。 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解答题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操行评语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3)操行评语的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体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感情造成家长误解。

3.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他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的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他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的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

(2)谈谈“新课文”倡导的评价理念。(10分)

【参考答案】(1)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刘老师一直在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长。

其次,刘老师在评价中体现了新课改中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材料中,面对生的质疑,或者学生在朗读中的不当之处,李老师采取了发展取向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到自己的问题,不断改正,不断发展。

(2)新课倡导的评价理念:

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第三,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第四,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第五,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第六,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第七,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⑥ 对新课改下如何做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明确反思方式

1. 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 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根据交流观摩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反馈,即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的自己教学效果情况,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效果。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教学行为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微格教学,即以少数学生、教师或专家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反复观看交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 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

阅读全文

与新课改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