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新冀教版2015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一个筛网。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
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物质的变化
(一)出示沙和豆子
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
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
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
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
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
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
(二)出示蜡烛和白糖
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
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
(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
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
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
(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
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
Ⅱ 小学教学设计期刊,2015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可以去知网数据库查下,这种期刊一般不超过100页,每月出一本,上面还有好多教学设计的内容,论文应该不超过100篇。
Ⅲ 《小学教学设计》2015年11期是哪个出版社
编辑出版:小学教学设计杂志编辑部
主办:山西省教育厅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中文
ISSN:1009-2544
Ⅳ 合肥2015年小学英语教师考编教学设计答案
同学,你连题目都不愿意打出来,我们怎么帮你呢?学习是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多做多练才版能熟能生权巧,养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你一定会收获成功。Believe yourself ! You are great ! Come on!
Ⅳ 2015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的教学设计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自从2007年实施以来,我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市数学学科名优教师研修团队的一员,首先投入了课题的研究,在总课题的指导下通过严格的论证,积极地申报了子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与提高学生能力两大方面。追求通过教师优秀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师生积极主动、协同有效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多重》一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重点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重点要探讨学生学的方式,体现出研究教学手段的目的,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于2007年7月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第九届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有多重》一课我前后设计了很多次,从开始的传统式教学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开始的被动学习到后来的主动求知,每一个进步的历程都是艰辛的,但又是可贵的,因为这节课中不仅包含着我反复实践与反思的结果,也更加渗透着我的同行们的许多汗水,这节课才会在全国大赛的领奖台上得以展示。所以我认为值得把这个案例表达出来。
表达如下:
一、创设情境
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部分,我先是这样设计的,组织学生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猴子和一只小象在压跷跷板,结果,小猴这边总是被压得翘起来,由此引出物体有轻有重这个概念,然后我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包小朋友爱吃的玉米花和一包工人叔叔常用的铁钉,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掂一掂看看这两个物体谁重谁轻?亲自感受一下,接着我又问“它们到底有多重呢?”从而引出课题“有多重”,这样的设计虽然引出了课题,但我发现一部分孩子还沉浸在刚才观看的动画片中,而我马上又拿出两包东西,并且看上去体积的大小没什么差异,根本吸引不了他们注意力,何况我只让一个孩子到前面来感受这两包东西的轻重,其他同学如果没有生活经验的,是很难判断出谁轻谁重的,所以也就很难融入这个情景中来。基于以上原因,我从学生的角度重新设计这样一个与学生交流的情景:你们想和薛老师成为好朋友吗?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这种心情?”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和我握握手,有的和我拥抱一下,还有的干脆在我脸颊上亲了一口,这时,我顺势说:“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心情,我想抱抱你,行吗?”孩子们更加兴奋,我抱着一个孩子问:“你喜欢我吗?那你也来抱抱我!”可是他怎么抱也抱不动,这时,我让他抱一抱他的同桌,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抱起了同桌,我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知道你有多重吗?再根据你的体重来猜猜我有多重?”这样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这种设计的导入就是充分利用了师生的身体条件与口头提问相结合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通过抱一抱,比一比,猜一猜等切合小学生的实际方法,从学生的本体出发,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轻有重,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究竟有多重的欲望。
二、活动感受新知
1、认识生活中的秤
借助刚才设计的情境,我作为好朋友给同学们带来很多礼物,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的托盘中放了我精心挑选的不同质量的松籽、蛋黄派和苹果,要准确知道这些物体的轻重就必须借助一些工具来测量,顺势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一系列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为了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环节里,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天平,称出一枚硬币的质量就是一克,并且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足够的硬币,每人都放在手里掂一掂,充分地感受一克的质量,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明确一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之后,并联系生活找到哪些物体的质量是一克,在学生不能准确举例时,我及时的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一克的物品,例如:三粒花生米、八粒葵花子、五粒黄豆、三枚环形针等,在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之后,又引导学生由一克扩展到两克、五克、十克,越来越重,然后再从老师带来的礼物中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礼物亲身体验,估计一下有多重,为了验证估计的是否准确,组织学生们亲自实践动手去称。对于有包装的蛋黄派,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看包装就可以直接了解它的质量。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对克形成了表象认识,然后又联系生活实际,扩展到学生常接触的物品上来,感受了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在认知和情感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初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而之前的设计,我担心学生不会使用天平而浪费了时间,所以,亲自演示称出一枚硬币的质量,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克”,然后组织学生掂一掂,谈谈一克在手心里的感受,在感受了一克的质量之后,在引导学生举生活中大约是一克物品的例子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克”这个质量单位,所以还不是很清晰,举的例子自然也并不是很准确,因为当时没有用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大约一克的物品,学生对一克的物品还没有更丰富的概念,此时我也置之不理,只顾着进行下一环节了,在下一环节里,我只准备了蛋黄派,并且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估计蛋黄派的质量,因为包装袋上已经显示,所以学生没有动手操作就一目了然。反思之后,觉得学生对“克”的体验不够深刻,观念依旧很模糊,所以经过反思、研讨,才设计前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得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Ⅵ 如何把2015年教师全员培训的作业教学设计,从word里表格连同文字复制粘贴提交作业
打开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设计,用CRTL+A全选的命令,然后复制,粘贴到做作业打开的窗口,点击保存为草稿,最后点击交作业
Ⅶ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2015
要求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7)2015教学设计大赛扩展阅读: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的相关内容:
1、通过真实的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结合新闻,分享自己对司机唐军行为的认识,直接切入本课这一主题。
2、责任与角色同在。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3、学生听故事回答问题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角色与责任同在。通过阅读故事,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换为理性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与责任的关系。
Ⅷ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2015全套教案
编辑来本段什么叫说课
那自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编辑本段说课的意义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Ⅸ 国培2015教学设计与反思怎么写
教案反思的内容
教案反思的内容标准是关注实践性、现实性、实效性专和个体体验
主要表现为:属
1、反思教科书处理的得失
对教科书优点、缺点的教学处理,把握的适切度(包括对教科书中有关内容进行微调、增加、替换、重组等处理的有效性、适切性,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实效性等等)的反思构成了反思教科书处理得失的基本内容。
2、反思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既要反思原来设计的成功之处,也要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3、反思教学细节把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反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多衡量指标,其中,师生的积极互动、高质量的课堂参与,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活动时间,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其核心要素,寻找师生互动的契合点及师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师生参与的质量与效果,强化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反思教学目标,可以围绕课堂提问、课堂参与、课堂活动时间、课堂结构、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